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极其值得关注的变化。4月26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按照国务院3号文件,今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将直接由政府一把手负责。各省区市的政府一把手今后不仅负有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还必须利用和发展好森林资源,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把手”如何负责呢?重庆市的例子是这样,将考核纳入绩效并予以量化:2009年,森林工程在政府的100分考核中占到了5分,到2010年,这一分值提高到了10分。
这个变化值得关注之处在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的观念在优化。从与干部升迁和奖励有关的纯GDP指数的考量,正在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一方面,但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诉求却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阻碍作用。尤其当经济发展被作为主要内容量化到地方政府领导的升迁考核中去的话,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的行为将无法得到控制,长远发展的观念只能挂在口头上。
对于森林来讲,因为其可再生性的原因,保护往往被忽视。而人们去破坏森林的理由看似是充足的,无论造房、开矿、修桥、造纸、做家具、修铁路,还是以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形式为轻工业提供原料,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然而,这种贡献的代价是,森林面积急剧缩减。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源研究所通过卫星图像,显示世界上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并且残存的大多也处于工业发展的威胁或蚕食之中。地球上几乎一半的原始森林资源已经消失,另外30%也因为破坏而严重退化,丧失了支持动植物和原住民生存在此的能力。
在中国,原始森林的破坏也相当迅速。1988年的森林面积是12465万公顷,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森林覆盖率为13%,比世界平均覆盖率低一半还多。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森林的作用是什么?她的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有关研究数据表明,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之肺。
在防风固沙方面,森林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共净增森林面积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为全球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重庆的工作会议上,贾冶邦说,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状况依旧不容乐观。第七次清查结果反映出,虽然我国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双增长”,但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效益低下的问题依然突出;现有用材林中的中幼龄林面积占72%、蓄积占52%,木材的刚性需求与现阶段森林可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而且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西北地区,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少数地方法制意识淡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林业“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09亿公顷,森林面积达到2.0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势在必行,只有把对森林的保护和发展在整体考核中提高到一定比例,才能起到实际作用。如果比重过低,当考核内容的其它指标与此发生矛盾的时候,地方政府在取舍时必然会选择比重更高的内容。
重庆市政府在提高森林工程的考核比重后,效果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十一五”期间,在“森林重庆”工程带动下,该市共完成营造林2060万亩,植树21亿株。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30%提高到37%,从全国第17位提升到第13位,西部第6位提升到了第4位。
“一把手”如何负责呢?重庆市的例子是这样,将考核纳入绩效并予以量化:2009年,森林工程在政府的100分考核中占到了5分,到2010年,这一分值提高到了10分。
这个变化值得关注之处在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的观念在优化。从与干部升迁和奖励有关的纯GDP指数的考量,正在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一方面,但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诉求却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阻碍作用。尤其当经济发展被作为主要内容量化到地方政府领导的升迁考核中去的话,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的行为将无法得到控制,长远发展的观念只能挂在口头上。
对于森林来讲,因为其可再生性的原因,保护往往被忽视。而人们去破坏森林的理由看似是充足的,无论造房、开矿、修桥、造纸、做家具、修铁路,还是以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形式为轻工业提供原料,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然而,这种贡献的代价是,森林面积急剧缩减。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源研究所通过卫星图像,显示世界上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并且残存的大多也处于工业发展的威胁或蚕食之中。地球上几乎一半的原始森林资源已经消失,另外30%也因为破坏而严重退化,丧失了支持动植物和原住民生存在此的能力。
在中国,原始森林的破坏也相当迅速。1988年的森林面积是12465万公顷,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森林覆盖率为13%,比世界平均覆盖率低一半还多。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森林的作用是什么?她的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有关研究数据表明,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之肺。
在防风固沙方面,森林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共净增森林面积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为全球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重庆的工作会议上,贾冶邦说,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状况依旧不容乐观。第七次清查结果反映出,虽然我国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双增长”,但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效益低下的问题依然突出;现有用材林中的中幼龄林面积占72%、蓄积占52%,木材的刚性需求与现阶段森林可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而且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西北地区,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少数地方法制意识淡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林业“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09亿公顷,森林面积达到2.0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势在必行,只有把对森林的保护和发展在整体考核中提高到一定比例,才能起到实际作用。如果比重过低,当考核内容的其它指标与此发生矛盾的时候,地方政府在取舍时必然会选择比重更高的内容。
重庆市政府在提高森林工程的考核比重后,效果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十一五”期间,在“森林重庆”工程带动下,该市共完成营造林2060万亩,植树21亿株。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30%提高到37%,从全国第17位提升到第13位,西部第6位提升到了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