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训练。
词句训练包含于语文能力训练之中,而词句训练不同于词句练习。因为从“训练”来理解,“训”是教师的事,教师讲、说、读、指点、教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作就是“练”。正如叶老先生讲的“讲说一篇·指导一番”仅是开始,还要让学生做一做,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也就是说,只有学生“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也不叫“训练”。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体会,对词句训练的几种做法。
一、理解词义,寓释于练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表达的基本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把话说清说好,首先应抓好词茌句中的训练,理解词句的意义。平时,我采用了组词来理解词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两只小狮子》一课中,其中有一个生字“老”。课文写到狮子妈妈说:“将来我老了,不中用了,你靠谁呢?”“老”字在这儿是引用本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用问的句式出现.“老”就是年纪怎么样?学生通过思考、讨论.I就能很快回答出“老”就是年纪大了。再用“老”进行组词:老区、老路、老山羊。这里的“老”字意思又不一样。还有小学课本第三册《骆驼和羊》这课中作者也用了“老”字,如:“羊脖子伸得老长”。教学中,我采用提问的形式:这句话中的“老”司以换成什么词能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能说出:“很”“非常”或者“十分”等词语,从而理解“老”在这句话中最确切的意思是什么?是“很”的意思。这时,还可以和前面学过的《两只小狮子》中‘‘老”一词作对比.说明同是一个“老”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意思、意义也完全不相同。理解词义还可用造句形式等来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课中出现了“骄傲”一词。如“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这句话的“可是”一词,表示但、却,有转折的意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雀羽毛美丽、漂亮,但很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带有炫耀自己的意思。还可以用造句的形式加深对“骄傲”一词的理解:①他数学考了100分,开始骄傲了。②他为班级争得荣誉,同学们为他感到骄傲。这两句中都有“骄傲”一词,①表示自满自足。②表示非常自豪的意思。采用造句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组词,词在句中作比较,以及造句来加强词义辨别,加强对词句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词义、词句理解得更透彻。
二、剖析词语,品练结合
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读思同步、品练结合。如《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配有五幅图,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问:每幅图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再联系上下文,比较词句的异同,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首先应让学生读熟课文,弄清图意,接着设计了如下几道填空题进行词句的强化训练。例:
(1)小猴子走到(),看见(),就()。
(2)小猴子定到(),看见(),就扔(),去()。
(3)小猴子走到(),看见(),就扔(),去()。
(4)小猴子抱到(),看见(),就扔(),去()。
(5)小猴子只好(),回家()。
以上三句话中用了“走到”,它的地点不一样。四个“看见”,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好这些练习。填好后,指导学生辨析,先对所填动词作一番演示,让学生懂得:用肩承受东西叫“扛”;用双手抱东西叫“捧”;用双手围住东西叫“抱”。再让学生看图中“玉米”、“桃子”、“西瓜”的形状,比较它们大小,并辨析这些词语的用处;最后联系两组词语和生活实际逐一辨析:玉米长得大而长,所以用“扛”;“桃子”长得小而易破,所以用“捧”;西瓜又圆又滑,所以用“抱”;小兔跑得快,所以用“追”。通过对这一系列词语的剖析和填空,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领悟到准确用词的重要性。
再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8课《要下雨了》,我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了解下雨前出现的三种自然现象,我在组织教学中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词句填空训练。例:
(1)下雨前,燕子飞得很()。
(2)下雨前,小鱼()到水面上来。
(3)下雨前,蚂蚁忙着搬()。
现在,我们对这三道填空题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进行探讨为什么下雨前燕子就低飞呢?下雨前小鱼为什么就浮到水面上来?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忙着搬东西?时间都是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都对小白兔做了一一回答。其原因是:①空气潮湿,虫子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必须低飞才能捉到虫子。②因为雨前气压低,水中压力大,小鱼感觉水里闷得很,所以到水面上透透气。③蚂蚁住在低处要往高处搬家。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大雨。这三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弄明白了,课文中的教学难点也就解决了。所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精心设计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时词句的部析。
三、凭借板书,拓展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离不开板书。好的板书,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很好地利用板书,才能更好地进行词句训练。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7课《日月潭》,训练的重点是第二、四两个自然段:“……湖中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们日月潭”;“日月潭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指导学生学习。“……像……”,在句子中是似乎、仿佛的意思。教师可举例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接着用板书演示:
日月潭像太阳像月亮好像披上银沙像童话中的仙境风光秀丽
以上板书小结出日月潭风光秀丽,得出一种句式“什么像什么”。也就是说用一个具体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表现人们不熟悉的事物的某种性质。这种训练既是句式训练,又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台湾岛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利用板书,进行词句训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小白兔和小灰兔》,为了达到训导的目的,我出示小黑板:
(1)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
(2)小灰兔收下白菜说:“谢谢您!”
(3)收完白菜,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他们。
以上三句话中都有一个“收”字,出现三次,可是意思不太一样。训练时,先请同学们把“收”字找出来。学生经过动脑(思考“收”字的含义)、动手(在“收”字下画圈)、动口(把整个句子说出来),终于理解了“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表示为:(1)收获;(2)接受;(3)收获;随后我再问: “要是收稻谷呢?”(“收”即收割),学生一听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积极性就来了,随之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大家七口八舌,争着发言,教师因势利导,通过板书,让学生自主练习,理解“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词句训练,指导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掌握词句含义,增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关键要正确处理好“训”和“练”的关系,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紧扣教材内容和要求,抓住重点词句,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训练实效,以实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词句训练包含于语文能力训练之中,而词句训练不同于词句练习。因为从“训练”来理解,“训”是教师的事,教师讲、说、读、指点、教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作就是“练”。正如叶老先生讲的“讲说一篇·指导一番”仅是开始,还要让学生做一做,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也就是说,只有学生“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也不叫“训练”。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体会,对词句训练的几种做法。
一、理解词义,寓释于练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表达的基本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把话说清说好,首先应抓好词茌句中的训练,理解词句的意义。平时,我采用了组词来理解词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两只小狮子》一课中,其中有一个生字“老”。课文写到狮子妈妈说:“将来我老了,不中用了,你靠谁呢?”“老”字在这儿是引用本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用问的句式出现.“老”就是年纪怎么样?学生通过思考、讨论.I就能很快回答出“老”就是年纪大了。再用“老”进行组词:老区、老路、老山羊。这里的“老”字意思又不一样。还有小学课本第三册《骆驼和羊》这课中作者也用了“老”字,如:“羊脖子伸得老长”。教学中,我采用提问的形式:这句话中的“老”司以换成什么词能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能说出:“很”“非常”或者“十分”等词语,从而理解“老”在这句话中最确切的意思是什么?是“很”的意思。这时,还可以和前面学过的《两只小狮子》中‘‘老”一词作对比.说明同是一个“老”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意思、意义也完全不相同。理解词义还可用造句形式等来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课中出现了“骄傲”一词。如“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这句话的“可是”一词,表示但、却,有转折的意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雀羽毛美丽、漂亮,但很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带有炫耀自己的意思。还可以用造句的形式加深对“骄傲”一词的理解:①他数学考了100分,开始骄傲了。②他为班级争得荣誉,同学们为他感到骄傲。这两句中都有“骄傲”一词,①表示自满自足。②表示非常自豪的意思。采用造句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组词,词在句中作比较,以及造句来加强词义辨别,加强对词句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词义、词句理解得更透彻。
二、剖析词语,品练结合
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读思同步、品练结合。如《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配有五幅图,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问:每幅图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再联系上下文,比较词句的异同,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首先应让学生读熟课文,弄清图意,接着设计了如下几道填空题进行词句的强化训练。例:
(1)小猴子走到(),看见(),就()。
(2)小猴子定到(),看见(),就扔(),去()。
(3)小猴子走到(),看见(),就扔(),去()。
(4)小猴子抱到(),看见(),就扔(),去()。
(5)小猴子只好(),回家()。
以上三句话中用了“走到”,它的地点不一样。四个“看见”,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好这些练习。填好后,指导学生辨析,先对所填动词作一番演示,让学生懂得:用肩承受东西叫“扛”;用双手抱东西叫“捧”;用双手围住东西叫“抱”。再让学生看图中“玉米”、“桃子”、“西瓜”的形状,比较它们大小,并辨析这些词语的用处;最后联系两组词语和生活实际逐一辨析:玉米长得大而长,所以用“扛”;“桃子”长得小而易破,所以用“捧”;西瓜又圆又滑,所以用“抱”;小兔跑得快,所以用“追”。通过对这一系列词语的剖析和填空,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领悟到准确用词的重要性。
再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8课《要下雨了》,我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了解下雨前出现的三种自然现象,我在组织教学中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词句填空训练。例:
(1)下雨前,燕子飞得很()。
(2)下雨前,小鱼()到水面上来。
(3)下雨前,蚂蚁忙着搬()。
现在,我们对这三道填空题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进行探讨为什么下雨前燕子就低飞呢?下雨前小鱼为什么就浮到水面上来?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忙着搬东西?时间都是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都对小白兔做了一一回答。其原因是:①空气潮湿,虫子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必须低飞才能捉到虫子。②因为雨前气压低,水中压力大,小鱼感觉水里闷得很,所以到水面上透透气。③蚂蚁住在低处要往高处搬家。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大雨。这三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弄明白了,课文中的教学难点也就解决了。所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精心设计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时词句的部析。
三、凭借板书,拓展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离不开板书。好的板书,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很好地利用板书,才能更好地进行词句训练。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7课《日月潭》,训练的重点是第二、四两个自然段:“……湖中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们日月潭”;“日月潭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指导学生学习。“……像……”,在句子中是似乎、仿佛的意思。教师可举例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接着用板书演示:
日月潭像太阳像月亮好像披上银沙像童话中的仙境风光秀丽
以上板书小结出日月潭风光秀丽,得出一种句式“什么像什么”。也就是说用一个具体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表现人们不熟悉的事物的某种性质。这种训练既是句式训练,又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台湾岛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利用板书,进行词句训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小白兔和小灰兔》,为了达到训导的目的,我出示小黑板:
(1)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
(2)小灰兔收下白菜说:“谢谢您!”
(3)收完白菜,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他们。
以上三句话中都有一个“收”字,出现三次,可是意思不太一样。训练时,先请同学们把“收”字找出来。学生经过动脑(思考“收”字的含义)、动手(在“收”字下画圈)、动口(把整个句子说出来),终于理解了“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表示为:(1)收获;(2)接受;(3)收获;随后我再问: “要是收稻谷呢?”(“收”即收割),学生一听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积极性就来了,随之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大家七口八舌,争着发言,教师因势利导,通过板书,让学生自主练习,理解“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词句训练,指导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掌握词句含义,增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关键要正确处理好“训”和“练”的关系,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紧扣教材内容和要求,抓住重点词句,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训练实效,以实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