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 吸引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实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而教师通过设计课堂问题,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从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力量,而数学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如一节练习课,之前就是一条一条的做,发现气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学生根本就不想听。七年级的学生哪是那样的情形呢?再后来的课上,一开始,我就说:“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大闯关。一共有8关。你们有信心吗?我来看看今天哪些同学,能够一直闯到最后,成为胜利者。”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提问要有逻辑性
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如讲《统计》那一章内容的时候,学生对统计的信息不能全部把握,当时我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到做练习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只有引导得出,之后学生才能说得全面。如果在新授时就能给出有效的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能够知道的。所以,备课时应该要准备的非常充分,预想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首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同时,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其次,能启发学生的思路,问题要提的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像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精炼、清楚、确切。切忌出现科学性错误,使学生心理受压,影响正常的思路。最后,应该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教师的提问要恰到好处,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等提问,就会在学生认识中引起已知到未知、理论到实践、高层次到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对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很少发现问题,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时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角的平分线定理”时,教师可有针对性的提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如何呢?”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疑点,激发起动手实践,深入思考,在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真正认识角、掌握有关角的知识。
五、提问要有吸引力
教师要利用好每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确非易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因而借助于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如刚上课时,有的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课外事物或其他科目内容的兴奋中,老师及时提问,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导向本课程的学习上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再如,在课堂讲授中,有时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学生精神懈怠,注意力下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边讲边问,让学生边听边想,即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六、提问要有多向性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让学生发现并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恰当地运用提问,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只要我们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提问方式,我们的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动起来,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教与学双方的同步反应,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我们的课堂上必会出现一个个让人欣喜的亮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 吸引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实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而教师通过设计课堂问题,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从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力量,而数学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如一节练习课,之前就是一条一条的做,发现气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学生根本就不想听。七年级的学生哪是那样的情形呢?再后来的课上,一开始,我就说:“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大闯关。一共有8关。你们有信心吗?我来看看今天哪些同学,能够一直闯到最后,成为胜利者。”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提问要有逻辑性
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如讲《统计》那一章内容的时候,学生对统计的信息不能全部把握,当时我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到做练习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只有引导得出,之后学生才能说得全面。如果在新授时就能给出有效的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能够知道的。所以,备课时应该要准备的非常充分,预想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首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同时,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其次,能启发学生的思路,问题要提的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像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问题的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精炼、清楚、确切。切忌出现科学性错误,使学生心理受压,影响正常的思路。最后,应该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教师的提问要恰到好处,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等提问,就会在学生认识中引起已知到未知、理论到实践、高层次到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对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很少发现问题,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时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角的平分线定理”时,教师可有针对性的提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如何呢?”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疑点,激发起动手实践,深入思考,在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真正认识角、掌握有关角的知识。
五、提问要有吸引力
教师要利用好每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确非易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因而借助于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如刚上课时,有的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课外事物或其他科目内容的兴奋中,老师及时提问,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导向本课程的学习上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再如,在课堂讲授中,有时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学生精神懈怠,注意力下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边讲边问,让学生边听边想,即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六、提问要有多向性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让学生发现并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恰当地运用提问,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只要我们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提问方式,我们的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动起来,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教与学双方的同步反应,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我们的课堂上必会出现一个个让人欣喜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