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这就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耐心、细心、宽容、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是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中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心理咨询技能是综合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多种心理咨询流派技术精华的谈话技能。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过程中若能借鉴心理咨询的倾听技能,将会大大地提高班主任谈话的水平,迅速有效地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从而提高谈话的效果。
一、温情地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尊重
曾经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恐怕是希望我们多听少说。”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促成真正有效的交流。因此,在谈话中班主任要注意倾听的表情,身心要处于放松状态,要全神贯注,身体微微前倾,温情地倾听。有的班主任喜欢在听的过程中身体左右摇摆、东张西望或是摆弄手里的笔,甚至打哈欠这样的小动作也随之而来。这些不适当的行为会给学生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既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也容易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对谈话失去信心,导致会谈关系的中断。倾听过程中应重视眼神的配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可以从你的眼神中读出关切、同情、赞许等更多与交谈内容相关的感情。适当地点头,或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你对谈话的兴趣和赞同,可使学生更加信任你。
二、耐心地倾听,让学生宣泄内心的不满
温情地听学生讲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应有的尊重。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讲完,是班主任应有的基本素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妈妈平时见孩子说了什么错话就要批评责怪。有一次,她因声带有病,动了手术后有十多天不能说话。而她在不能说话的日子里,却发现了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好处,掌握了与孩子“交谈”的诀窍。
一天,她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喊道:“我恨死老师了!我明天再也不去上学了!”妈妈一听,很想训斥他几句,但她不能说话,只能等着看孩子下一步怎么办。过了一小会儿,儿子怒气渐消,伏到妈妈的大腿上说:“今天,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让我答。我没说对,老师当场批评我,挑我的毛病。结果,所有同学都笑话我,让我丢脸……”妈妈本想劝孩子不要怪老师挑毛病,但她不能出声,只能让自己和孩子都安静了几分钟,自己不由得想了想孩子的心情,似乎明白了孩子的心情也需要宣泄,并不需要家长再忠告一番。过了一会儿,孩子就从她身上跳下来,去找同学做功课去了。孩子恢复了正常情绪,妈妈也就放心了。第二天,孩子照常上学。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如下启示: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耐心地倾听。有些学生来找班主任,不一定是寻求什么心理援助,他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一个听他讲话的人。在尽情倾诉的过程中,他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内心的不满、清理自己的思路、重新找回自我。但有的班主任在刚听了学生的问题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提意见、分析原因、提供支持,使学生变成了倾听者,从而影响了谈话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细心地倾听,善于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
细心地倾听,就是要学会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但要听懂学生通过语言、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学生在交谈中没有表达的内容。正确的倾听要求班主任以机警和通情达理的态度,细心地注意谈话对象的一言一行,注意对方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谈论自己及与他人关系时的态度。还要注意学生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出现的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学生说到自己考试不及格时可能有这样几种表达方法:①考试不及格;②我考试不及格;③老师给我考试不及格;④真倒霉,考试没及格。从这些不同的表述中,班主任可以体察谈话对象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及态度。第一句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第二句,谈话对象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自己,可能是好自省、易自卑的个性;第三句,学生潜意识地认为是老师不对,故意让他不及格,这种人可能属于易推诿、有攻击性的个性;第四句则有宿命论色彩。所以,谈话对象描述人和事所使用的词语或结构,有时往往比事件本身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点。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咨询中认识对方的第一步。因此,班主任应常常评估自己在交谈中的倾听水平,真正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经过长期的训练,班主任一定能练就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并营造一个温暖、信任的沟通氛围。
一、温情地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尊重
曾经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恐怕是希望我们多听少说。”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促成真正有效的交流。因此,在谈话中班主任要注意倾听的表情,身心要处于放松状态,要全神贯注,身体微微前倾,温情地倾听。有的班主任喜欢在听的过程中身体左右摇摆、东张西望或是摆弄手里的笔,甚至打哈欠这样的小动作也随之而来。这些不适当的行为会给学生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既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也容易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对谈话失去信心,导致会谈关系的中断。倾听过程中应重视眼神的配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可以从你的眼神中读出关切、同情、赞许等更多与交谈内容相关的感情。适当地点头,或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你对谈话的兴趣和赞同,可使学生更加信任你。
二、耐心地倾听,让学生宣泄内心的不满
温情地听学生讲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应有的尊重。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讲完,是班主任应有的基本素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妈妈平时见孩子说了什么错话就要批评责怪。有一次,她因声带有病,动了手术后有十多天不能说话。而她在不能说话的日子里,却发现了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好处,掌握了与孩子“交谈”的诀窍。
一天,她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喊道:“我恨死老师了!我明天再也不去上学了!”妈妈一听,很想训斥他几句,但她不能说话,只能等着看孩子下一步怎么办。过了一小会儿,儿子怒气渐消,伏到妈妈的大腿上说:“今天,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让我答。我没说对,老师当场批评我,挑我的毛病。结果,所有同学都笑话我,让我丢脸……”妈妈本想劝孩子不要怪老师挑毛病,但她不能出声,只能让自己和孩子都安静了几分钟,自己不由得想了想孩子的心情,似乎明白了孩子的心情也需要宣泄,并不需要家长再忠告一番。过了一会儿,孩子就从她身上跳下来,去找同学做功课去了。孩子恢复了正常情绪,妈妈也就放心了。第二天,孩子照常上学。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如下启示: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耐心地倾听。有些学生来找班主任,不一定是寻求什么心理援助,他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一个听他讲话的人。在尽情倾诉的过程中,他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内心的不满、清理自己的思路、重新找回自我。但有的班主任在刚听了学生的问题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提意见、分析原因、提供支持,使学生变成了倾听者,从而影响了谈话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细心地倾听,善于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
细心地倾听,就是要学会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但要听懂学生通过语言、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学生在交谈中没有表达的内容。正确的倾听要求班主任以机警和通情达理的态度,细心地注意谈话对象的一言一行,注意对方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谈论自己及与他人关系时的态度。还要注意学生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出现的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学生说到自己考试不及格时可能有这样几种表达方法:①考试不及格;②我考试不及格;③老师给我考试不及格;④真倒霉,考试没及格。从这些不同的表述中,班主任可以体察谈话对象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及态度。第一句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第二句,谈话对象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自己,可能是好自省、易自卑的个性;第三句,学生潜意识地认为是老师不对,故意让他不及格,这种人可能属于易推诿、有攻击性的个性;第四句则有宿命论色彩。所以,谈话对象描述人和事所使用的词语或结构,有时往往比事件本身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点。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咨询中认识对方的第一步。因此,班主任应常常评估自己在交谈中的倾听水平,真正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经过长期的训练,班主任一定能练就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并营造一个温暖、信任的沟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