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晓风:感受诗性的哲理光芒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師,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细细的潮音
  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一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世代了。只是,当满月的清辉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
  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路旁等车。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而渐渐地,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来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的人,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地的程度。当他从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的额际落在地上,然后,又是第二滴。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在没有看到那滴汗以前,我是同情他,及至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
  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如果我们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怎样灰黯而苍老啊!不是常常有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听不见呢?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谛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声!
  (节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推荐理由】
  张晓风,我国台湾当代著名散文家,原籍江苏徐州。60年代初开始写作,广泛涉足散文、戏剧、小说、儿童文学、诗歌、学术论述领域,创作甚丰并取得显著成就,尤以散文见长。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并将她列为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也有评论家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张晓风的散文总是充满发于自我的真情至性,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也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侠士之风,又不乏女子雅致、婉约的纤细柔情。她常于生活的细微之处着笔,探索关于生命的意义,以及真、善、美的主题,并用诗意化的语言,将自然之景、人生之理描绘得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春之怀古》选文关于春天的降临,作者抓住冰消雪融、杜鹃花开、柳絮飞扬等情景,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将春天以及春天中的各种风物,描绘得鲜活可爱、生机勃勃,富于诗意和抒情特征。文末话风一转:“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将文章内容上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倦,对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的渴望。
  《细细的潮音》把世间细小却又感动人心的事情比作细细的潮音,贴切形象,又给人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之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开启心灵的窗户,用心去看待世间每一件小小的事,学会感动。“细细的潮音”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让人读后余味无穷。
  【中考热文】
  近年来,张晓风的散文多次入选中考语文阅读试卷。
  ——2007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选用《不知有花》(12分)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选用《母亲的羽衣》(23分);
  ——2009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选用《雨荷》(15分);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选用《魔季》(22分)。
  上述选文,着重考查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内容的分析、重要语段的赏析等,同学们在阅读中,要注意重要词句的修辞手法,要能透过文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上升到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本月书单】
  本月,你可选读张晓风的主要作品——
  《地毯的那一端》《从你美丽的流域》《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回首风烟》《念你们的名字》《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星星都已经到齐了》《玉想》《张晓风散文精选》
  读一读,感受其作品诗性的哲理光芒。
其他文献
“谥号”“庙号”提前问世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二“号”是啥意思。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总之,都是人死后才有的称呼。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那位时常口称“我孝庄”如何如何的太皇太后,其实是在死后才被孙子康熙皇帝追封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实乃谥号无疑。  而在《女医明妃传》里,皇帝朱祁
期刊
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学校音乐合奏团的一名成员。  分发了乐器后,王老师又一次把非洲鼓从布袋里拿了出来,得到了全班所有人的欢呼与瞩目。我们可爱的徐同学用可爱的语调问老师,那大箱子里是不是面包呀?他说他已经闻到面包香啦!老师对我们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说:“我们先开始演奏吧!”  等一切准备就绪,王老师又拿起她厚厚的牛皮本,在上面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这便是正式开始上课训练的信号了。我是高声部的成员,我们是用铁
期刊
回到老家,从积累如山的旧书堆中艰难地抽出一本日记模样的小册子。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尘,从首页开始一字一字地慢慢读起,直到最后以所剩无几的空白页作为结束。  我不禁摇摇头,无奈地勾起唇角。满满三年的光阴,到头来也不过是这数十页纸的厚度。  日记模样的小册子,是我高中时期的随笔录。如今带着过客的心态翻看自己曾经的喜怒哀乐,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我从未忘记过一个同伴的存在。  时光,这位同伴,几乎是我随笔
期刊
平儿:  今天早晨我起得略早,在阳台上做完体操之后,轻轻打开房门,正想一如往常,踮着脚尖经过你的房门走向餐厅,却发现你并未在家。你的房间门敞开,被褥不似有人睡过的样子,桌上放着三张纸的长信,是写给你母亲的。  恕我看了你留下的心声,看完之后,我了然你的决定和出走。只因不忍给你母亲再加刺激,我自作主张,把你的信放入公事包中,未给你母亲过目。  这三年来,你主动回家与父母同住,与我们同在一个屋顶下定居
期刊
学生说——  汪杰(九年级):  我认为老师都有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课堂上传授学生新知识,是老师的义务。老师会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一心一意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传授给学生。每一位老师也都希望自己带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所以,他们会在课堂上竭尽全力地讲解新知识。即使有个别老师开设补习班,也是为了让跟不上的学生巩固提高,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收取费用。  韦娟(九年级):  补课就是培优补差,作为深谙学生优缺
期刊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  不可能继续在空中飘扬。  虚心是续了新弦的古筝,  彈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  自卑是剪掉翅膀的老鹰,  难在蓝天上高高地飞翔。  帆的自豪,  是能在风浪中挺起胸膛,  我的自信,  是能在校内外成为榜样。  学习遇到低谷,  还能乐于迎头赶上,  我们时刻牢记,  树立信心努力坚强。  释放天性,  让希望和勤奋并肩作战,  激发潜能不怕艰难,  敢叫青春激情绽放!
期刊
李白曾在《赠参寥子》中写道:“毫墨时洒落,探玄有奇作。著论穷天人,千春秘麟阁。”意思是:你挥毫如飞,器宇轩昂,探讨天地玄秘,文字神奇;你著作幽深,穷天人之理,可以高藏秘阁,流芳千古。诗仙笔下的这位隐士,如今姓名已不可考,却必定是一位学问高深的人物。  我们可以推测一下,隐士为何有“奇作”?皆因“探玄”且“穷天人”之故。这里的“探”,是“探求”的“探”,“探讨”的“探”,“探索”的“探”,更是“探本
期刊
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世人皆知,西圆圆的师父伯牙子号称天下第一剑客,手中一柄披云剑,斩过贪官污吏,刺过江洋大盗,锄强扶弱,乃是一位真正的大侠。  世人不知的是,剑术绝不是伯牙子最擅长的项目。  说到伯牙子最擅长什么,就连跟在他身边学艺七年的西圆圆都说不清。因为伯牙子抚一曲《百鸟朝凤》,必有无数鸟儿争相聆听,个别倒霉的就被西圆圆炖了汤;伯牙子在山中吟一首酸诗,第二天必传遍山下城镇大街小巷,骗取无
期刊
不记得是从何时开始,我的内心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像是暖风吹来的蒲公英种子,柔软而朦胧。这个念头深扎心底——我应当有一本日记了。  几年过去了,一直坚持写日记的我,已经写完了十几个本子。这不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却记录了我生命中的一个个瞬间,然后经过时光的沉淀汇聚成永恒。  翻开一本日记的首页,是一张初中同学送我的明信片,黑白的线条勾勒出两个小女孩在窗前微笑的画面。经过几年的沉淀,日记本的每一页竟然有
期刊
老爸:  13年来,我还从来没给你写过信。恰好现在老师布置了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的作业,那我就借此机会给你写封信吧。  老爸,你是一名出色的工作人员。就算是休息日,领导一个电话,你就快速赶到单位加班,当然不来电话也不妨碍你哼着走调的歌曲去加班。你乐观敬业,真是令人佩服。  老爸,经常有人喊你李主任、李书记、李局、李总、李老师、作家什么的,也有喊你老弟、老兄、老李、老同学的,前面的这些称呼都不代表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