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网络上关于草莓的传言不绝于耳,“注入激素催熟导致草莓畸形”、“个大空心草莓是使用膨大剂”……甚至近日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草莓瘟!
到底这些说法可信吗?有科学根据吗?
传言1:畸形、个大、空心、根白的草莓,是用了膨大剂等激素
畸形、个大、空心、根白的草莓,真的如网上所传,是黑心农民使用膨大剂等激素所导致的吗?
畸形:
用过膨大剂的草莓的确有可能奇形怪状,但不能反推畸形草莓就一定打过膨大剂。草莓的生长与温度、授粉、水分、土壤等息息相关,授粉不均、温度过低、光照不足都有可能导致草莓畸形。
个大:
同样的道理,用了膨大剂的草莓个头可能会比较大,但个头大的草莓也并不都一定是用膨化剂催大的。
草莓的个头也和许多因素有关:首先,草莓的品种本身就有很重要的影响,有些从欧美、日本引进的品种天生个大;此外,通过人工选择,适当进行疏花疏果,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草莓,道理很简单,草莓光合作用产出的、可以分配到果实的营养物质的总量基本确定,选择减少果实数目,就更容易得到个头大的果实。
空心:
导致草莓空心的原因也有很多,如过度成熟、品种、生长环境等。草莓如果采收不及时,就会出现过度成熟导致空心的现象。另外,温度和湿度对草莓生长的干扰也很明显,比如下雨下雪过后,很多草莓都会出现空心。还有一些草莓的品种果肉密度小,天生就易出现空心。
根白:
造成草莓根部发白的主要原因是跟采摘时间有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未成熟的草莓?当一株草莓进入挂果期时,果实会从绿色变成白色,然后从尖端向果柄逐渐发色,越靠近果柄底部着色越慢。
为了方便运输储存,防止顶端过度成熟而损伤草莓,果农通常是在草莓还没有完全变红时就开始采摘,这就造成了很多草莓果柄处发白。
因此,简单凭草莓是否畸形、个大、空心、根白,来辨别是否为“激素草莓”,并不合适。那么,在这个谈“激素”而色变的时代,你真的了解膨大剂吗?
什么是膨大剂?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用后能使瓜果体积变大。膨大剂是植物激素的一种,由日本开发,常用的是氯吡脲。其实植物激素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不同,只是名字里都有“激素”两个字而已,植物激素对植物能起到刺激生长的作用,对动物则没有什么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用了膨大剂的草莓,对食用安全没有危害,在我国属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美国、日本等国家将其列入不需进行毒性管理的物质。膨大剂广泛用在猕猴桃、甜瓜等水果上,能使果实体积增大, 达到增产目的,但草莓使用膨大剂会导致其果皮变薄,储藏期变短,特别容易烂,果农使用膨大剂其实是得不偿失,因此并不提倡使用。
其实,要挑选没有用过膨大剂的草莓很简单:打了膨大剂的草莓含水分多,味道淡,吃起来寡淡无味,所以在买草莓前建议先尝一下,如果草莓吃起来没有滋味,那就实在没必要买啦。
传言2:草莓颜色过分鲜红,是用了苏丹红染色
有些家长表示,买回来一袋子草莓刚放进盆子里准备清洗,却发现泡草莓的水开始微微发红,甚至在吃草莓的时候手指也沾到了红色,难道买的是染色草莓吗?
其实草莓是染不了色的哦,因为草莓本来就很难储存,摘下来放不了几天就会坏掉,也不可能用染色剂浸泡草莓,否则草莓很容易腐坏,根本就卖不出去。
有网友提出,判别的标准很简单,就看草莓籽,正常的草莓籽是黄色的,而经过染色,一些草莓籽会变成暗红色。从事草莓种植研究多年的浙江省农科院蒋桂华老师表示:不可能,草莓籽变红,气候条件和草莓品种都可能是原因。
那么为什么洗草莓的水会变红呢?这是因为草莓本来就是含有植物色素的,肯会有染色功能,就像我们吃黄瓜舌头会被染绿是一个道理。
传言3:草莓农药超标 长期食用会致癌
这条消息其实从去年就一直在流传,起因是有媒体记者随机在北京几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超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为2B类致癌物,所以媒体给的结论是: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致癌!一时人心惶惶。
那乙草胺到底是什么,我们还能放心吃草莓吗?
乙草胺其实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使用,也是中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不过,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在草莓中检出。如果真的有使用,那就属于违法行为,理应严厉打击。
如果长期吃这种草莓,是否会有慢性毒性,譬如致癌呢?
首先要看这个量,究竟要多大呢?
我国标准认为乙草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千克体重。报道草莓中检出乙草胺最高含量为0.367毫克/千克,如果按照这个参考值,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天要吃超过2.72千克,也就是5斤多这种草莓才会超过范围。风险评估是基于天天都吃这么多!很多人可能觉得吃1斤草莓不是事儿,但一天吃5斤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而天天吃这么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实际的。
当然,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形势下,这样的解释多少显得有些苍白。不过,西安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杨文骜表示,草莓充分清洗可去除农药残留。怎么清洗呢?
杨文骜主任给大家支了一招:
先用清水冲洗两遍,冲掉泥土等杂质;
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钟,不要摘掉草莓梗叶,防止农药侵入果肉;
摘掉梗叶,取适量食盐撒到草莓表面,然后用盐水浸泡5分钟;
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两遍即可。
之所以要摘掉梗叶,主要是因为梗叶本身可能也有残留,而且如果不摘掉,其遮挡的缝隙无法清洗干净。
传言4:孩子吃草莓会导致“草莓瘟”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这么一条消息:每年初春,都会遇上许多孩子因吃草莓而发高热的情况。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草莓瘟”。
不知道吃草莓会发烧的这种现象是真的有人统计过,还是纯属偶然。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这个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
将草莓和生病发烧联系起来,最可能的还是草莓本身不新鲜、腐坏,因此吃完之后被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发烧。还有一些家长无法判定孩子为什么发烧,于是将病因归结到刚吃的某种东西,例如草莓上,可以比较简单地获得心理解脱。
这条消息还解释,孩子之所以吃了草莓发烧,是因为初春的草莓属于反季水果。那反季的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呢?被称为“草莓之父”的赵亚夫表示,与一般的反季节作物相比,草莓很特殊,冬季和早春上市的草莓比5月份的草莓其实更好吃,为什么呢?过去中国秋种夏收,但这并不是种植草莓的最佳季节。后来采用大棚种草莓,草莓耐寒不耐热,每天早上打开棚,下午4点再关上,更像原产地南美洲的温度条件,口感反而比露天草莓好。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东西吃多了,肠胃承受不了,也容易出问题。草莓酸甜可口,很多小朋友都爱吃,但作为家长,还是要做好监督,“草莓虽好吃,但不宜贪多哦”。
到底这些说法可信吗?有科学根据吗?
传言1:畸形、个大、空心、根白的草莓,是用了膨大剂等激素
畸形、个大、空心、根白的草莓,真的如网上所传,是黑心农民使用膨大剂等激素所导致的吗?
畸形:
用过膨大剂的草莓的确有可能奇形怪状,但不能反推畸形草莓就一定打过膨大剂。草莓的生长与温度、授粉、水分、土壤等息息相关,授粉不均、温度过低、光照不足都有可能导致草莓畸形。
个大:
同样的道理,用了膨大剂的草莓个头可能会比较大,但个头大的草莓也并不都一定是用膨化剂催大的。
草莓的个头也和许多因素有关:首先,草莓的品种本身就有很重要的影响,有些从欧美、日本引进的品种天生个大;此外,通过人工选择,适当进行疏花疏果,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草莓,道理很简单,草莓光合作用产出的、可以分配到果实的营养物质的总量基本确定,选择减少果实数目,就更容易得到个头大的果实。
空心:
导致草莓空心的原因也有很多,如过度成熟、品种、生长环境等。草莓如果采收不及时,就会出现过度成熟导致空心的现象。另外,温度和湿度对草莓生长的干扰也很明显,比如下雨下雪过后,很多草莓都会出现空心。还有一些草莓的品种果肉密度小,天生就易出现空心。
根白:
造成草莓根部发白的主要原因是跟采摘时间有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未成熟的草莓?当一株草莓进入挂果期时,果实会从绿色变成白色,然后从尖端向果柄逐渐发色,越靠近果柄底部着色越慢。
为了方便运输储存,防止顶端过度成熟而损伤草莓,果农通常是在草莓还没有完全变红时就开始采摘,这就造成了很多草莓果柄处发白。
因此,简单凭草莓是否畸形、个大、空心、根白,来辨别是否为“激素草莓”,并不合适。那么,在这个谈“激素”而色变的时代,你真的了解膨大剂吗?
什么是膨大剂?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用后能使瓜果体积变大。膨大剂是植物激素的一种,由日本开发,常用的是氯吡脲。其实植物激素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不同,只是名字里都有“激素”两个字而已,植物激素对植物能起到刺激生长的作用,对动物则没有什么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用了膨大剂的草莓,对食用安全没有危害,在我国属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美国、日本等国家将其列入不需进行毒性管理的物质。膨大剂广泛用在猕猴桃、甜瓜等水果上,能使果实体积增大, 达到增产目的,但草莓使用膨大剂会导致其果皮变薄,储藏期变短,特别容易烂,果农使用膨大剂其实是得不偿失,因此并不提倡使用。
其实,要挑选没有用过膨大剂的草莓很简单:打了膨大剂的草莓含水分多,味道淡,吃起来寡淡无味,所以在买草莓前建议先尝一下,如果草莓吃起来没有滋味,那就实在没必要买啦。
传言2:草莓颜色过分鲜红,是用了苏丹红染色
有些家长表示,买回来一袋子草莓刚放进盆子里准备清洗,却发现泡草莓的水开始微微发红,甚至在吃草莓的时候手指也沾到了红色,难道买的是染色草莓吗?
其实草莓是染不了色的哦,因为草莓本来就很难储存,摘下来放不了几天就会坏掉,也不可能用染色剂浸泡草莓,否则草莓很容易腐坏,根本就卖不出去。
有网友提出,判别的标准很简单,就看草莓籽,正常的草莓籽是黄色的,而经过染色,一些草莓籽会变成暗红色。从事草莓种植研究多年的浙江省农科院蒋桂华老师表示:不可能,草莓籽变红,气候条件和草莓品种都可能是原因。
那么为什么洗草莓的水会变红呢?这是因为草莓本来就是含有植物色素的,肯会有染色功能,就像我们吃黄瓜舌头会被染绿是一个道理。
传言3:草莓农药超标 长期食用会致癌
这条消息其实从去年就一直在流传,起因是有媒体记者随机在北京几个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超7倍多,而乙草胺被列为2B类致癌物,所以媒体给的结论是: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致癌!一时人心惶惶。
那乙草胺到底是什么,我们还能放心吃草莓吗?
乙草胺其实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使用,也是中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不过,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在草莓中检出。如果真的有使用,那就属于违法行为,理应严厉打击。
如果长期吃这种草莓,是否会有慢性毒性,譬如致癌呢?
首先要看这个量,究竟要多大呢?
我国标准认为乙草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千克体重。报道草莓中检出乙草胺最高含量为0.367毫克/千克,如果按照这个参考值,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天要吃超过2.72千克,也就是5斤多这种草莓才会超过范围。风险评估是基于天天都吃这么多!很多人可能觉得吃1斤草莓不是事儿,但一天吃5斤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而天天吃这么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实际的。
当然,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形势下,这样的解释多少显得有些苍白。不过,西安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杨文骜表示,草莓充分清洗可去除农药残留。怎么清洗呢?
杨文骜主任给大家支了一招:
先用清水冲洗两遍,冲掉泥土等杂质;
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钟,不要摘掉草莓梗叶,防止农药侵入果肉;
摘掉梗叶,取适量食盐撒到草莓表面,然后用盐水浸泡5分钟;
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两遍即可。
之所以要摘掉梗叶,主要是因为梗叶本身可能也有残留,而且如果不摘掉,其遮挡的缝隙无法清洗干净。
传言4:孩子吃草莓会导致“草莓瘟”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这么一条消息:每年初春,都会遇上许多孩子因吃草莓而发高热的情况。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草莓瘟”。
不知道吃草莓会发烧的这种现象是真的有人统计过,还是纯属偶然。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这个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
将草莓和生病发烧联系起来,最可能的还是草莓本身不新鲜、腐坏,因此吃完之后被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发烧。还有一些家长无法判定孩子为什么发烧,于是将病因归结到刚吃的某种东西,例如草莓上,可以比较简单地获得心理解脱。
这条消息还解释,孩子之所以吃了草莓发烧,是因为初春的草莓属于反季水果。那反季的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呢?被称为“草莓之父”的赵亚夫表示,与一般的反季节作物相比,草莓很特殊,冬季和早春上市的草莓比5月份的草莓其实更好吃,为什么呢?过去中国秋种夏收,但这并不是种植草莓的最佳季节。后来采用大棚种草莓,草莓耐寒不耐热,每天早上打开棚,下午4点再关上,更像原产地南美洲的温度条件,口感反而比露天草莓好。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东西吃多了,肠胃承受不了,也容易出问题。草莓酸甜可口,很多小朋友都爱吃,但作为家长,还是要做好监督,“草莓虽好吃,但不宜贪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