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选择了何绍基的书法作为学习与创作的基础,阐释了本人从临摹思考到进行创作和过程。文章采用图文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何绍基的书艺特点与自己创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阐述,从而加深了对何绍基书艺的认识。通过学习与创作,本人主要的感悟是,“有意于佳”是平时的基础,“无意于佳”是作品的境界。“无意于佳乃佳”必须有大量而长期“有意于佳”的训练才能达到。学习书法艺术唯有坚持不懈、自甘寂寞才会境界渐佳。当然更多的还需要涵养气质,多读书,善悟道,勤实践。
关键词:何绍基书法;临摹创作;感悟
前言
清代书法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清初的帖学时期,二是咸同以后的碑学时期。康乾之际,由于受到文字狱的影响,帖学盛极而衰。学者们开始向考古方向研究,从此金石学开始兴盛,包世臣、康有为等人都开始提倡碑学尊碑抑帖,对晚清的书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何绍基则是晚清崇尚碑学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然而何绍基不仅理论上崇尚碑学,而且法唐学颜,开创新的书法风格。
(一)临摹何绍基书法
临摹古帖是每一位学书者都无法避开的课题,无论是学书开始,还是学书有成,临摹是唯一支撑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营养。
何绍基在五体书法中以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为时人和后人认可和称赞。其行书以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为根基,反复临摹,成竹在胸。我对何绍基书法的认识,首先也是从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开始。我在临帖的过程中也就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要认真观察细心体会,这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进入到书法的临摹中,才充分展现出临摹的意义和成果。在临摹何绍基书法的时候我需要分析他的用笔特点和字的结体,他的结体重心下坠,撇和捺左右舒展,极有隶书意味。
在理解何绍基书法的基本用笔特点以后,开始进行临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的坚持下来,熟而生巧,形成习惯以后,慢慢达到理想效果。正如何绍基临摹颜真卿书法一样,要反复临写,精熟于胸,把字的姿态分解再整合慢慢吸收到脑海中,一步一步记录下来,为从临摹到创作做好扎实的基础。
(二)依托何绍基艺术风格进行创作
何绍基的楷书开始取法于颜真卿,中年又受碑学思想的影响,尊重唐初欧阳通、褚遂良为北派传人,于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评价最高,临摹用功最勤,遂将欧阳通和颜真卿两家技法融会贯通。他极力用篆、隶的笔意去写楷书,而不是简单地用楷书笔法写字。在学习何绍基楷书和行书前我侧重于金文体系的书写,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临写和创作何绍基书风带来更为直接的帮助。从理解何绍基独到的想法到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在不断推敲理解最终选定作品创作形式为对联和条屏。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了书写工具,何绍基比较擅长用生宣纸和长锋羊毫,他还喜欢用浓墨书写,开始书写时,总是蘸饱墨水,连续写数字直到笔锋干枯,前面的浓重笔画和后面枯笔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我亦效仿他法而书之,起初书写时涨墨表现不尽人意,观察没有宿墨效果,枯笔用得不巧妙,细心观察后,使用的红星墨中再加少许清水和宿墨,再继续书写,慢慢的调整渐渐地渐入佳境,并努力实现最初预想的艺术效果。
我所创作的对联(图1)。说到对联,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学体裁。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这是从形式而言;对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书法创作不同于条幅、中堂、斗方、长卷、手扎、扇面的创作方法。对联的书法创作必须充分体现其鲜明的个性,根据它的特征,紧紧围绕“对”字来进行。
在书体上,我借鉴何绍基和颜真卿的楷书,对行草的技法不熟练所以少用行草书,尽量展現正大气象。楷书堂堂正正,规规矩矩,然而正文用楷书创作,行书易辨易认,大众情人,我了和正文的楷书形成动静对比所以落款都是行书写的首选。一副格律工整、对仗妥帖的对联,用结体规范、结构严谨的楷书书来书写,那真是天衣无缝!在用皆大欢喜的行书来落款,那就交相辉映!但总的来说,楷书用在联上,其优越性大于局限性,一是楷书非专业人士容易辨识,使用楷书,会大大提高对联的实用效果,二是楷书尤其是大楷,庄严稳重,气势磅礴,最适宜对联单一纵向的表现形式。
在字形上,大小要均等,忌刻板。一联之中的每一个字、上下联之间每一个字的大小、轻重、浓淡、虚实,要均衡、对等,字字相对,位置相称。但均衡、对等不等于刻板,死板,要力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得和谐,在和谐中求得统一,使之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在气势上,字之间笔须断,如(图1)中上联的“石”字最后一横没有和右边的笔画连接在一起;势须连,如(图1)中下联的“衔”字左边双人旁三个笔画都是独立分开没有连接,但是字的势态是连接在一起的,气息也连惯。对联中的每一个字要字字独立,不连不带,不能像条幅那样,有牵带连贯,联中出现牵连,看上去很是别扭。但独立不等于各自为镇,不相往来,笔断势不断,上下要呼应,相互能顾盼,气息须通畅。
在布局上,字距留有一定空间,忌紧挨。联纸要留足天地头,不能顶天立地的写,每个字之间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不要紧挨。忌紧挨,但要紧凑,不要失之过疏——不是丫鬟走小碎步,而是老生度方步——舒舒坦坦,从从容容。我创作的这件作品为楷书七言联,首先纸两张并置,先写上联完成后再对齐上联书写下联,以保证对联和谐、均衡、对等的式样。最后观察首尾相,中间部分稍微有大小疏密之变化,如(图1)中下联的“水、月”两字与上联中的“竹、围”形成大小疏密对比。
在落款上,要补台。款字的大小与联字的大小要协调,防止过大不要太小。楷书可用行款,当然如果是书写行草书忌用正款。因为是楷书联通俗易懂所以没有书写释文,只有在下款中的第一字与第二字之间用行书落了穷款。
在用纸上,对联用纸如条幅,不宜太宽,防止过窄。所以我使用六尺四开安徽白宣来进行书写。
在用印上,为了使楷书对联显现出静气的韵味,不宜过多盖印,在上联一字和二字之间盖上起首印,在下联款的后面盖上姓
名印一方,最终呈现出这样一件七言楷书对联。
(三)感悟
通过这次的临写与创作使我想到苏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法,我们都想让自己笔下呈现精品佳作。长时间的艰苦临摹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如果单纯为了赢得旁人虚假的赞美而不加思考的去进行没有传统的书法创作,将会丢失真正学习书法艺术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
书法艺术重视技法的磨练,需要时间的积累。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自然会成功;最忌急于求成,一曝十寒。我在选择何绍基书法艺术做为出发点,在细心体会,心追手摹,一步步夯实基础,从而慢慢理解和掌握何绍基的书法艺术特点并为我所用。
一种书法风格的形成,既要经起时间的检验,也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正如何绍基使用“回腕”法这样一种违反人身生理机能的用笔方式一样,汗流浃背也是无法抗拒的。但何绍基始终坚强刻苦训练,以严谨的态度而有毅力的坚持下来,熟练而巧妙的继承和出新,竟也创造出不同颜体的书法风格,达到理想效果。我深有感悟,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多读书、勤实践、善悟道。
作者简介:伍长巍(1989.2-),男,布依族,籍贯:贵州安顺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
关键词:何绍基书法;临摹创作;感悟
前言
清代书法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清初的帖学时期,二是咸同以后的碑学时期。康乾之际,由于受到文字狱的影响,帖学盛极而衰。学者们开始向考古方向研究,从此金石学开始兴盛,包世臣、康有为等人都开始提倡碑学尊碑抑帖,对晚清的书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何绍基则是晚清崇尚碑学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然而何绍基不仅理论上崇尚碑学,而且法唐学颜,开创新的书法风格。
(一)临摹何绍基书法
临摹古帖是每一位学书者都无法避开的课题,无论是学书开始,还是学书有成,临摹是唯一支撑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营养。
何绍基在五体书法中以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为时人和后人认可和称赞。其行书以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为根基,反复临摹,成竹在胸。我对何绍基书法的认识,首先也是从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开始。我在临帖的过程中也就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要认真观察细心体会,这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进入到书法的临摹中,才充分展现出临摹的意义和成果。在临摹何绍基书法的时候我需要分析他的用笔特点和字的结体,他的结体重心下坠,撇和捺左右舒展,极有隶书意味。
在理解何绍基书法的基本用笔特点以后,开始进行临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的坚持下来,熟而生巧,形成习惯以后,慢慢达到理想效果。正如何绍基临摹颜真卿书法一样,要反复临写,精熟于胸,把字的姿态分解再整合慢慢吸收到脑海中,一步一步记录下来,为从临摹到创作做好扎实的基础。
(二)依托何绍基艺术风格进行创作
何绍基的楷书开始取法于颜真卿,中年又受碑学思想的影响,尊重唐初欧阳通、褚遂良为北派传人,于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评价最高,临摹用功最勤,遂将欧阳通和颜真卿两家技法融会贯通。他极力用篆、隶的笔意去写楷书,而不是简单地用楷书笔法写字。在学习何绍基楷书和行书前我侧重于金文体系的书写,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临写和创作何绍基书风带来更为直接的帮助。从理解何绍基独到的想法到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在不断推敲理解最终选定作品创作形式为对联和条屏。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了书写工具,何绍基比较擅长用生宣纸和长锋羊毫,他还喜欢用浓墨书写,开始书写时,总是蘸饱墨水,连续写数字直到笔锋干枯,前面的浓重笔画和后面枯笔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我亦效仿他法而书之,起初书写时涨墨表现不尽人意,观察没有宿墨效果,枯笔用得不巧妙,细心观察后,使用的红星墨中再加少许清水和宿墨,再继续书写,慢慢的调整渐渐地渐入佳境,并努力实现最初预想的艺术效果。
我所创作的对联(图1)。说到对联,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学体裁。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这是从形式而言;对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书法创作不同于条幅、中堂、斗方、长卷、手扎、扇面的创作方法。对联的书法创作必须充分体现其鲜明的个性,根据它的特征,紧紧围绕“对”字来进行。
在书体上,我借鉴何绍基和颜真卿的楷书,对行草的技法不熟练所以少用行草书,尽量展現正大气象。楷书堂堂正正,规规矩矩,然而正文用楷书创作,行书易辨易认,大众情人,我了和正文的楷书形成动静对比所以落款都是行书写的首选。一副格律工整、对仗妥帖的对联,用结体规范、结构严谨的楷书书来书写,那真是天衣无缝!在用皆大欢喜的行书来落款,那就交相辉映!但总的来说,楷书用在联上,其优越性大于局限性,一是楷书非专业人士容易辨识,使用楷书,会大大提高对联的实用效果,二是楷书尤其是大楷,庄严稳重,气势磅礴,最适宜对联单一纵向的表现形式。
在字形上,大小要均等,忌刻板。一联之中的每一个字、上下联之间每一个字的大小、轻重、浓淡、虚实,要均衡、对等,字字相对,位置相称。但均衡、对等不等于刻板,死板,要力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得和谐,在和谐中求得统一,使之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在气势上,字之间笔须断,如(图1)中上联的“石”字最后一横没有和右边的笔画连接在一起;势须连,如(图1)中下联的“衔”字左边双人旁三个笔画都是独立分开没有连接,但是字的势态是连接在一起的,气息也连惯。对联中的每一个字要字字独立,不连不带,不能像条幅那样,有牵带连贯,联中出现牵连,看上去很是别扭。但独立不等于各自为镇,不相往来,笔断势不断,上下要呼应,相互能顾盼,气息须通畅。
在布局上,字距留有一定空间,忌紧挨。联纸要留足天地头,不能顶天立地的写,每个字之间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不要紧挨。忌紧挨,但要紧凑,不要失之过疏——不是丫鬟走小碎步,而是老生度方步——舒舒坦坦,从从容容。我创作的这件作品为楷书七言联,首先纸两张并置,先写上联完成后再对齐上联书写下联,以保证对联和谐、均衡、对等的式样。最后观察首尾相,中间部分稍微有大小疏密之变化,如(图1)中下联的“水、月”两字与上联中的“竹、围”形成大小疏密对比。
在落款上,要补台。款字的大小与联字的大小要协调,防止过大不要太小。楷书可用行款,当然如果是书写行草书忌用正款。因为是楷书联通俗易懂所以没有书写释文,只有在下款中的第一字与第二字之间用行书落了穷款。
在用纸上,对联用纸如条幅,不宜太宽,防止过窄。所以我使用六尺四开安徽白宣来进行书写。
在用印上,为了使楷书对联显现出静气的韵味,不宜过多盖印,在上联一字和二字之间盖上起首印,在下联款的后面盖上姓
名印一方,最终呈现出这样一件七言楷书对联。
(三)感悟
通过这次的临写与创作使我想到苏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法,我们都想让自己笔下呈现精品佳作。长时间的艰苦临摹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如果单纯为了赢得旁人虚假的赞美而不加思考的去进行没有传统的书法创作,将会丢失真正学习书法艺术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
书法艺术重视技法的磨练,需要时间的积累。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自然会成功;最忌急于求成,一曝十寒。我在选择何绍基书法艺术做为出发点,在细心体会,心追手摹,一步步夯实基础,从而慢慢理解和掌握何绍基的书法艺术特点并为我所用。
一种书法风格的形成,既要经起时间的检验,也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正如何绍基使用“回腕”法这样一种违反人身生理机能的用笔方式一样,汗流浃背也是无法抗拒的。但何绍基始终坚强刻苦训练,以严谨的态度而有毅力的坚持下来,熟练而巧妙的继承和出新,竟也创造出不同颜体的书法风格,达到理想效果。我深有感悟,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多读书、勤实践、善悟道。
作者简介:伍长巍(1989.2-),男,布依族,籍贯:贵州安顺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