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中,班组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班组的安全有序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对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车站的班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轨道交通;班组;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运营环境,轨道交通车站的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当中的班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一、坚持以安全为主导的班组安全管理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对车站安全管理的意向与原则的声明。实施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性进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包含了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内容对整个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提升有益。
二、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一套员工认可的自觉遵循的管理规范。要坚持把员工行为规范与生产管理及职业行为紧密结合,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从每个岗位每一个人抓起。按岗位的不同,对员工行为进行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要明确在生产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使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生产管理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全体职工联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管理“共同体”。
(二)管理人员要重视车站的各类规章,要以身作则。管理人员要按章办事,做好带头作用,如有违反规定,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班组建设的制度化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并更好地的延续和推广。
三、成立安全管理组织并确定其职责
(一)建立安全责任制架构。车站工作人员作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活动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在安全管理模式中,成立安全管理组织并对相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进行划分,能够保证相关安全管理细则的实施。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中,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车站站长要承担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负责相关安全管理方针的审查与批准,并为相关安全管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资源与安全保障;班组长则对相关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训练及安全管理执行进行安排与监督,保证车站一线安全工作做到位。
(二)、制定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案
在车站的安全管理中,管理目标是为了将车站运营中的各种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在制定时一定要结合车站安全面临的危险进行制定。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要采取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中要包括如下内容:(1)对相关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2)对任务完成的方法及进步进行拟定。
四、坚持做好班组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二)培训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不管是新业务的培训还是旧知识的回炉,管理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并注重培训的质量。所以每天的交接班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不能把员工的请教当作自己额外的负担或敷衍了事。只有当一个团体没有人掉队时,才能共同进步。
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五、关口前移,加强风险管控
在日常管理中,现场各项生产要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安全生产带来不可捉摸的影响。通过对以往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我们积极预想生产要素中“变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按照“预想、规范、培训、评估、实施”的步骤,加强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的防控。
(一)作业程序发生变化时
“21天的时间能够培养出一种良好的操作习惯”。我们在长期执行重复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如突然改变了某一个程序或作业步骤,操作者本人的正常操作习惯被打破,容易出现人为误操作的安全事件。
(二)現场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
在作业环境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改变,必定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现场人员如果对风险认知不足,采取措施不充分,事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如运营结束后的施工作业可能为次日运营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运营前检查是行车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
当设备或设备的功能调整或设备故障时,日常的操作习惯将会发生改变。若设备发生故障,设备的本质安全功能可能失去保障,安全交由操作者来把控,将风险留给现场。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特性的学习,掌握设备故障时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在故障发生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岗位发生变化时
岗位发生改变时,安全风险也随之改变,此时要求工作人员将原有的操作习惯或操作技能进行同步调整。个人的岗位发生变化时,从管理上需要对新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评估,以满足新岗位的需求。因此在行车岗位上,我们每个员工都是关键人员。
(五)工作氛围发生变化时
工作氛围发生改变,作业人员的心态最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思想隐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个人思想上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同事,在岗位上难以集中精神,在安全关键点的把控上容易放松警惕,从而导致发生事故或事件。
六、建立应急系统,保证车站运营安全
车站安全运营应急系统,是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提前认识,并对相关应对办法进行规范,保证在相关事故发生时能做出最快响应,降低事故对车站安全运营造成的影响。车站应急系统制定应依据已建立的组织结构,对相关事故的处理任务进行细分,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处理方案。
七、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反思
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反思是车站安全管理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安全事件发生之后,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轻其后果。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反思,能促进相关人员对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修改,保证车站日后运行的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0,34:375.
[2]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讨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09:112-113.
[3] 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08:240-241.
[4]安全管理制度.广州地铁内部管理资料,2014,03.
关键词:轨道交通;班组;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运营环境,轨道交通车站的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当中的班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一、坚持以安全为主导的班组安全管理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对车站安全管理的意向与原则的声明。实施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性进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包含了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内容对整个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提升有益。
二、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一套员工认可的自觉遵循的管理规范。要坚持把员工行为规范与生产管理及职业行为紧密结合,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从每个岗位每一个人抓起。按岗位的不同,对员工行为进行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要明确在生产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使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生产管理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全体职工联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管理“共同体”。
(二)管理人员要重视车站的各类规章,要以身作则。管理人员要按章办事,做好带头作用,如有违反规定,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班组建设的制度化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并更好地的延续和推广。
三、成立安全管理组织并确定其职责
(一)建立安全责任制架构。车站工作人员作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活动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在安全管理模式中,成立安全管理组织并对相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进行划分,能够保证相关安全管理细则的实施。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中,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车站站长要承担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负责相关安全管理方针的审查与批准,并为相关安全管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资源与安全保障;班组长则对相关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训练及安全管理执行进行安排与监督,保证车站一线安全工作做到位。
(二)、制定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案
在车站的安全管理中,管理目标是为了将车站运营中的各种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在制定时一定要结合车站安全面临的危险进行制定。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要采取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中要包括如下内容:(1)对相关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2)对任务完成的方法及进步进行拟定。
四、坚持做好班组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二)培训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不管是新业务的培训还是旧知识的回炉,管理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并注重培训的质量。所以每天的交接班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不能把员工的请教当作自己额外的负担或敷衍了事。只有当一个团体没有人掉队时,才能共同进步。
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五、关口前移,加强风险管控
在日常管理中,现场各项生产要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安全生产带来不可捉摸的影响。通过对以往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我们积极预想生产要素中“变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按照“预想、规范、培训、评估、实施”的步骤,加强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的防控。
(一)作业程序发生变化时
“21天的时间能够培养出一种良好的操作习惯”。我们在长期执行重复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如突然改变了某一个程序或作业步骤,操作者本人的正常操作习惯被打破,容易出现人为误操作的安全事件。
(二)現场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
在作业环境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改变,必定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现场人员如果对风险认知不足,采取措施不充分,事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如运营结束后的施工作业可能为次日运营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运营前检查是行车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
当设备或设备的功能调整或设备故障时,日常的操作习惯将会发生改变。若设备发生故障,设备的本质安全功能可能失去保障,安全交由操作者来把控,将风险留给现场。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特性的学习,掌握设备故障时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在故障发生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岗位发生变化时
岗位发生改变时,安全风险也随之改变,此时要求工作人员将原有的操作习惯或操作技能进行同步调整。个人的岗位发生变化时,从管理上需要对新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评估,以满足新岗位的需求。因此在行车岗位上,我们每个员工都是关键人员。
(五)工作氛围发生变化时
工作氛围发生改变,作业人员的心态最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思想隐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个人思想上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同事,在岗位上难以集中精神,在安全关键点的把控上容易放松警惕,从而导致发生事故或事件。
六、建立应急系统,保证车站运营安全
车站安全运营应急系统,是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提前认识,并对相关应对办法进行规范,保证在相关事故发生时能做出最快响应,降低事故对车站安全运营造成的影响。车站应急系统制定应依据已建立的组织结构,对相关事故的处理任务进行细分,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处理方案。
七、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反思
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反思是车站安全管理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安全事件发生之后,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轻其后果。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反思,能促进相关人员对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修改,保证车站日后运行的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0,34:375.
[2]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讨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09:112-113.
[3] 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08:240-241.
[4]安全管理制度.广州地铁内部管理资料,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