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近些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例如,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落后,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网商银行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为内部营造良好管理风气的基础上,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在优化风险管理结构的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在办理各项业务时,需要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防控意识,明确业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保障银行收益的基础上,丰富业务类型。此外,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在办理业务的每一环节中落实风险防控工作,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在风险管理中创造价值,以此来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率要高于其它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大不相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资金亏损等问题,一旦经营管理不恰当,就很可能引发经营风险,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亏损严重。如若商业银行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那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促进性作用。例如,可为一些私营企业提供可靠的经营资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近些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金融也迅速崛起,人们逐渐开始依赖银行储蓄管理等活动,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重要。如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风险而导致破产,影响严重时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不同,其经营风险也具有双重性。因此,商业银行可被视为一个间接生产的企业,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导致银行资金的亏损,这将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是客户风险,如若客户在商业银行申请了大额借款,未在有效时间内归还,就会出现银行贷款亏损等问题,从而影响银行的整体效益。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会单方面爆发,当各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多种危机同时爆发的现象。
二、风险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内容。而风险管理工作对商业银行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可对商业银行起到保障作用,严谨的风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规风险的发生几率。而风险管理还可有效促进控制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其中包括财产保护与贷款审批控制等,并有效减少欺诈事件的发生。另外,内部控制机制可弥补商业银行管控工作的不足,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风险管理工作还具有引导效益,目前许多商业银行正通过调整资本回报率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通过风险的識别、评价等方式进行管理,从而找到利益与亏损的平衡点,并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存在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一些银行的管理中心还侧重于业务的开发,而不是如何协调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部分银行认为风险管控并不重要,甚至将风险与利益看成对立关系,即使有些银行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但受到管理理念的影响,这些管理者认为,只有缩小业务范围才可减少风险的发生,实际上这种思想对于银行的防范并无作用。目前很多银行还是保留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虽然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也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会在开展业务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而不是全面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二)管理基础薄弱,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若根据当下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此外,部分银行还存在未明确自身岗位职能等现象,进一步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缺少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还没有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缺失,导致风险管理工作变得力不从心。
(三)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其管理措施主要依附于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与此同时,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商业银行过多关注贷款投向问题,在面对问题时主要采取定性分析,而非定向分析,对管理风险的识别监测工作也未落实到位。而且很多银行都倾向于风险事故的应对以及转化等问题,并未意识到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工作时,都没有与其自身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风险监测与管控工作的实效性。那么,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者在获取市场信息的过程中,并未注重信息的时效性,所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型并无实用性能,从而无法发挥其自身的根本作用。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对一些经营活动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再加上技术的落后,使管理者在风险评估与决策时出现失误,从而也无法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四、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工作是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保障。融洽的管理氛围是决定银行管理的关键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商业银行应落实风险机制的建设工作,对工作人员及其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创造和谐健康风险管理文化的同时,体现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银行全体工作人员予以支持,在尊重银行文化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风险管理工作中。
(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应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使管理者意识到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排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针对风险的类型提前制定防范措施。此外,银监会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作为银行的监管者,应积极开展银行的监管工作,帮商业银行意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从事前到事后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加强法制建设工作,推出规范银行经营的法律文件,从而帮助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信用风险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征信的建设工作,在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同时,促进风险管控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优化升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科学、合理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自身管理组织架构,使银行整体组织架构相互匹配,这可在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的有效应对。例如,银行可授予风险管理岗位,该岗位员工可对银行各个部门的风险进行监测,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并帮助企业了解银行的内部风险。另外,还应注重与其它各部门间的合作,并将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各个领域中。
(四)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案的专业性,可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管理质量。第一,商业银行可参考国际管理理念,打造一支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使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各企业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国外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政策更为丰富,因此,商业银行可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第二,商业银行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一些风险管理地区引进专业性人才,适当提高银行的选拔门槛,并以提高银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为目的,全面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第三,要想更好的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引进高素质人才,还应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例如,定期组织银行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从而增强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与此同时,还应使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努力投身于自身工作中,完成自身的使命。
(五)借助信息技术健全共享机制与风险预警机制
一方面,银行应弘扬数据管理文化,实现数据文化信息的共享工作,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打造一支内部信息共享体系,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数据的对接工作,同时还应按时完成数据的分类与整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其它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学习,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以提高各银行数据分析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客户信息的了解,可采用多维度交叉技术,使获取的信息结果更具实效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好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工作,从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具体的工作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并严格监测银行内部的各个指标,对相应的风险数值进行评估,如有某一指标发生变化,则可通过预警机制发出信号。第二,如有特殊区域,需要综合该区域内的不同风险因素,对风险等级进行評估,如风险等级超出标准值,就要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慎重借款。第三,对于一些个体来说,商业银行可通过大数据对每一客户进行评估,分析这些客户的潜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预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性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明显的不足,要想更好的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加强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网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内外环境的改革,在改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
商业银行在办理各项业务时,需要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防控意识,明确业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保障银行收益的基础上,丰富业务类型。此外,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在办理业务的每一环节中落实风险防控工作,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在风险管理中创造价值,以此来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一、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率要高于其它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大不相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资金亏损等问题,一旦经营管理不恰当,就很可能引发经营风险,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亏损严重。如若商业银行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那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促进性作用。例如,可为一些私营企业提供可靠的经营资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近些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金融也迅速崛起,人们逐渐开始依赖银行储蓄管理等活动,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重要。如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风险而导致破产,影响严重时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不同,其经营风险也具有双重性。因此,商业银行可被视为一个间接生产的企业,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导致银行资金的亏损,这将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是客户风险,如若客户在商业银行申请了大额借款,未在有效时间内归还,就会出现银行贷款亏损等问题,从而影响银行的整体效益。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会单方面爆发,当各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多种危机同时爆发的现象。
二、风险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内容。而风险管理工作对商业银行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可对商业银行起到保障作用,严谨的风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规风险的发生几率。而风险管理还可有效促进控制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其中包括财产保护与贷款审批控制等,并有效减少欺诈事件的发生。另外,内部控制机制可弥补商业银行管控工作的不足,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风险管理工作还具有引导效益,目前许多商业银行正通过调整资本回报率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通过风险的識别、评价等方式进行管理,从而找到利益与亏损的平衡点,并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存在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一些银行的管理中心还侧重于业务的开发,而不是如何协调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部分银行认为风险管控并不重要,甚至将风险与利益看成对立关系,即使有些银行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但受到管理理念的影响,这些管理者认为,只有缩小业务范围才可减少风险的发生,实际上这种思想对于银行的防范并无作用。目前很多银行还是保留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虽然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也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会在开展业务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而不是全面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二)管理基础薄弱,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若根据当下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此外,部分银行还存在未明确自身岗位职能等现象,进一步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缺少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还没有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缺失,导致风险管理工作变得力不从心。
(三)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其管理措施主要依附于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与此同时,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商业银行过多关注贷款投向问题,在面对问题时主要采取定性分析,而非定向分析,对管理风险的识别监测工作也未落实到位。而且很多银行都倾向于风险事故的应对以及转化等问题,并未意识到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工作时,都没有与其自身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风险监测与管控工作的实效性。那么,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者在获取市场信息的过程中,并未注重信息的时效性,所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型并无实用性能,从而无法发挥其自身的根本作用。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对一些经营活动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再加上技术的落后,使管理者在风险评估与决策时出现失误,从而也无法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四、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工作是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保障。融洽的管理氛围是决定银行管理的关键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商业银行应落实风险机制的建设工作,对工作人员及其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创造和谐健康风险管理文化的同时,体现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银行全体工作人员予以支持,在尊重银行文化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风险管理工作中。
(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应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使管理者意识到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排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针对风险的类型提前制定防范措施。此外,银监会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作为银行的监管者,应积极开展银行的监管工作,帮商业银行意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从事前到事后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加强法制建设工作,推出规范银行经营的法律文件,从而帮助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信用风险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征信的建设工作,在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同时,促进风险管控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优化升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科学、合理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自身管理组织架构,使银行整体组织架构相互匹配,这可在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的有效应对。例如,银行可授予风险管理岗位,该岗位员工可对银行各个部门的风险进行监测,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并帮助企业了解银行的内部风险。另外,还应注重与其它各部门间的合作,并将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各个领域中。
(四)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案的专业性,可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管理质量。第一,商业银行可参考国际管理理念,打造一支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使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各企业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国外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政策更为丰富,因此,商业银行可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第二,商业银行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一些风险管理地区引进专业性人才,适当提高银行的选拔门槛,并以提高银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为目的,全面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第三,要想更好的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引进高素质人才,还应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例如,定期组织银行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从而增强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与此同时,还应使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努力投身于自身工作中,完成自身的使命。
(五)借助信息技术健全共享机制与风险预警机制
一方面,银行应弘扬数据管理文化,实现数据文化信息的共享工作,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打造一支内部信息共享体系,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数据的对接工作,同时还应按时完成数据的分类与整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其它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学习,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以提高各银行数据分析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客户信息的了解,可采用多维度交叉技术,使获取的信息结果更具实效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好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工作,从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具体的工作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并严格监测银行内部的各个指标,对相应的风险数值进行评估,如有某一指标发生变化,则可通过预警机制发出信号。第二,如有特殊区域,需要综合该区域内的不同风险因素,对风险等级进行評估,如风险等级超出标准值,就要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慎重借款。第三,对于一些个体来说,商业银行可通过大数据对每一客户进行评估,分析这些客户的潜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预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性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明显的不足,要想更好的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加强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网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内外环境的改革,在改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