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延伸到课外,作业质量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
但是,当前的语文练习有不少令人担忧之处:(1)题量偏多。(2)题型过死。(3)形式单一。(4)联系甚少。
针对以上的几点弊端,我这几年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如何使作业的作用更有效呢?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趣味性作业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它弥补了传统作业机械、枯燥、乏味的缺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演一演。低年级学生充满稚气,十分喜欢玩游戏,对一些情节完整、人物鲜明,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采用演课本剧的作业形式,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17课《酸的和甜的》,我布置学生四人一小组表演这个故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角色,然后再抽一定的时间挑选表演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
2.讲一讲。在低学段我们更应该抓住学生爱说的特点,让他们在说中找到自信。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大胆说。如学习完寓言故事后,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把故事讲给父母听,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外书中找出其他的寓言故事到班级上讲,给学生创造了一次说的机会,学生的胆子也就在一次次讲的过程中磨炼出来。
3.画一画。画画,孩子们天生就喜欢,把美术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跨学科整合的要求,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习第四册《北京》这一课的第二段(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因文章采用方位顺序叙述,学生容易搞混淆,我让学生画画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通过学生的动手画,很快就能把这一段的方位顺序搞清楚,加快了学生记忆的速度。
4.做一做。看一看,不如自己做一做。在教学有关实验方面的课文时,学生总是给我这样的感受。比如在教学第二册19课《乌鸦喝水》一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看看瓶子里的水在加入石子后慢慢上升,但这还满足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欲望,课后就布置学生回家做这个实验,并体会乌鸦爱动脑筋的优点,让学生在行动中佩服乌鸦。
5.查一查。查一查中包括了查资料、调查等,这可以是课前的扩展性作业,在预习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也可以是课后的延伸性作业,学习完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还应结合实际作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
6.写一写。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几年,有许多教师一味追求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在设计作业时,训练题也大大减少,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我凭借文本,进行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如在一年级的生字学习后,让学生进行扩词练习。教材中许多词语很是优美,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积累词语的机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让孩子们去抄一抄,背一背。而且现在的教材有许多的写话训练点,还可以进行写话训练。
(1)仿写。仿照课文的段落句式来写。对于文字比较优美的课文,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设计。如二年级下册课文《找春天》学完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让孩子们写写《找秋天》《找夏天》《找冬天》。
(2)续写。对课文的进一步想象。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进行续写。如在教学了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续写。
(3)补写。对文中的一些空白处进行想象补充。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时,让孩子们体会到小男孩那助人为乐关爱生命的精神后,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小鱼回到了自己的家,鱼妈妈和鱼姐姐们是怎么感谢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然后把他们的话写下来。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学生与课外生活、家庭生活接触的机会,灵活运用现实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1.寻找时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一册学习完拼音后,就布置学生回家给家里的东西贴上小标签,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家长的肯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当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布置学生到大街小巷寻找错别字,争当啄木鸟医生;当春节来临时让学生去摘抄、搜集春联;当学到广告语后,让学生到电视、报刊上寻找广告;当一些特殊节日来临时(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让学生制作贺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2.有利链接。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在三年级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日记,我先给学生一个生活中观察的范围,然后再写,学生就不会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不知从何下手。我想:通过链接,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观察,有一双慧眼。不愁以后没有写作的素材。
三、作业选择弹性化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由于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设计作业时更应体现梯度性,让学困生树立信心,让优生开阔视野。
1.数量分层。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识字教学还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字的掌握。作业布置通常会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语,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在布置时并不是一刀切,有个规定:如果这一课你的听写能得一百分,下一课词语抄写只需两遍,没有一百分的就要加倍。采用了这种方法之后,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其实,我们都明白并不是在于抄的遍数,而是在于学生是否用心,我这个规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他们还会不用心吗?同时,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下水平的学生,也让优生在重复、机械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几个学期实验下来,觉得挺有效的。
每个班级中总会存在着好、中、差三档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要设计两种性质的题目,一是基础性作业,二是发展性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只做基础性作业,不做发展性作业。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当基础差的学生有了进步时,便鼓励他们也选做发展性作业。
如在学习了《古诗两首》后:
基础性作业:抄写古诗,背诵古诗。
发展性作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并能再找出相关的古诗1~2首来背一背。
2.选择自由。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完《秋天的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文后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孩子们兴趣盎然,回家作业的展示有动手画的秋天的风景,有积累秋天的优美词语,有的写作文,还有的朗读美文……这样软性的、开放性的家庭作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爱好。
总之,有效作业不再是一支笔,一本本子。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创新性、人文性、发展性和教育性。语文作业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还学生一个灿烂的笑脸!
但是,当前的语文练习有不少令人担忧之处:(1)题量偏多。(2)题型过死。(3)形式单一。(4)联系甚少。
针对以上的几点弊端,我这几年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如何使作业的作用更有效呢?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趣味性作业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它弥补了传统作业机械、枯燥、乏味的缺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演一演。低年级学生充满稚气,十分喜欢玩游戏,对一些情节完整、人物鲜明,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采用演课本剧的作业形式,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17课《酸的和甜的》,我布置学生四人一小组表演这个故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角色,然后再抽一定的时间挑选表演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
2.讲一讲。在低学段我们更应该抓住学生爱说的特点,让他们在说中找到自信。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大胆说。如学习完寓言故事后,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把故事讲给父母听,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外书中找出其他的寓言故事到班级上讲,给学生创造了一次说的机会,学生的胆子也就在一次次讲的过程中磨炼出来。
3.画一画。画画,孩子们天生就喜欢,把美术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跨学科整合的要求,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习第四册《北京》这一课的第二段(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因文章采用方位顺序叙述,学生容易搞混淆,我让学生画画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通过学生的动手画,很快就能把这一段的方位顺序搞清楚,加快了学生记忆的速度。
4.做一做。看一看,不如自己做一做。在教学有关实验方面的课文时,学生总是给我这样的感受。比如在教学第二册19课《乌鸦喝水》一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看看瓶子里的水在加入石子后慢慢上升,但这还满足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欲望,课后就布置学生回家做这个实验,并体会乌鸦爱动脑筋的优点,让学生在行动中佩服乌鸦。
5.查一查。查一查中包括了查资料、调查等,这可以是课前的扩展性作业,在预习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也可以是课后的延伸性作业,学习完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还应结合实际作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
6.写一写。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几年,有许多教师一味追求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在设计作业时,训练题也大大减少,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我凭借文本,进行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如在一年级的生字学习后,让学生进行扩词练习。教材中许多词语很是优美,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积累词语的机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让孩子们去抄一抄,背一背。而且现在的教材有许多的写话训练点,还可以进行写话训练。
(1)仿写。仿照课文的段落句式来写。对于文字比较优美的课文,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设计。如二年级下册课文《找春天》学完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让孩子们写写《找秋天》《找夏天》《找冬天》。
(2)续写。对课文的进一步想象。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进行续写。如在教学了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续写。
(3)补写。对文中的一些空白处进行想象补充。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时,让孩子们体会到小男孩那助人为乐关爱生命的精神后,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小鱼回到了自己的家,鱼妈妈和鱼姐姐们是怎么感谢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然后把他们的话写下来。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学生与课外生活、家庭生活接触的机会,灵活运用现实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1.寻找时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一册学习完拼音后,就布置学生回家给家里的东西贴上小标签,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家长的肯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当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布置学生到大街小巷寻找错别字,争当啄木鸟医生;当春节来临时让学生去摘抄、搜集春联;当学到广告语后,让学生到电视、报刊上寻找广告;当一些特殊节日来临时(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让学生制作贺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2.有利链接。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在三年级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日记,我先给学生一个生活中观察的范围,然后再写,学生就不会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不知从何下手。我想:通过链接,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观察,有一双慧眼。不愁以后没有写作的素材。
三、作业选择弹性化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由于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设计作业时更应体现梯度性,让学困生树立信心,让优生开阔视野。
1.数量分层。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识字教学还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字的掌握。作业布置通常会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语,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在布置时并不是一刀切,有个规定:如果这一课你的听写能得一百分,下一课词语抄写只需两遍,没有一百分的就要加倍。采用了这种方法之后,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其实,我们都明白并不是在于抄的遍数,而是在于学生是否用心,我这个规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他们还会不用心吗?同时,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下水平的学生,也让优生在重复、机械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几个学期实验下来,觉得挺有效的。
每个班级中总会存在着好、中、差三档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要设计两种性质的题目,一是基础性作业,二是发展性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只做基础性作业,不做发展性作业。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当基础差的学生有了进步时,便鼓励他们也选做发展性作业。
如在学习了《古诗两首》后:
基础性作业:抄写古诗,背诵古诗。
发展性作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并能再找出相关的古诗1~2首来背一背。
2.选择自由。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完《秋天的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文后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孩子们兴趣盎然,回家作业的展示有动手画的秋天的风景,有积累秋天的优美词语,有的写作文,还有的朗读美文……这样软性的、开放性的家庭作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爱好。
总之,有效作业不再是一支笔,一本本子。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创新性、人文性、发展性和教育性。语文作业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还学生一个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