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午后,从东营胜利机场,乘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往成都的CA427航班,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稍作停留,傍晚时分便降落在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眼下,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这时候原本柳绿桃红、芦花飞雪的黄河口大湿地已是满目苍凉,就连那虾嬉鱼跃的苇池荷塘,也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冰冻。算来,在濒海临河的东营,我已度过了近30年的人生岁月,对于这座黄河尾闾的小城,我是熟悉的。它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东营已迎来又一个漫漫寒冬。
年终岁尾,算是一年中较为清闲的时刻,单位往往在这时候安排职工赴外地高校培训学习。按照计划今年安排培训学习的高校是四川大学。对于这座数千里之遥、地处中国西部的历史名校我早有耳闻,而对于陌生的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和那座美丽的“蓉城”——成都,我更是充满好奇和向往。那里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有举世瞩目的人文景观,有精彩绝伦的历史传说,有令人垂涎的美味小吃……这一切,怎不令初次入川的我,走上成都的街头转一转、看一看。
此时,成都的夜空正淅淅沥沥地飘着细雨。借着机场耀眼炫目的灯光,我们走出机场,走进蒙蒙的细雨里。成都的雨与北方的雨有所不同,北方的雨来得奔放、热烈,而成都的雨轻柔、妙曼。彳亍在被霓虹辉映的成都雨夜,胸间竟涌动起一种久违的悸动。我姿意地想,缕缕雨丝莫不是上天弹奏的琴弦,为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北方汉子弹去一路征尘?莫不是深情款款的川妹子挥动的纤纤素手,为我驱散周身的风寒?
大巴沿着流光溢彩、高高低低的街巷向川大疾驰,这时音响里传出那首悦耳熟悉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美丽的成都, 溜溜的城哟我来了!
二
入川翌日,东营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关于雪的图片刷爆了整个微信圈,而川大望江校区的园内,依然满目葱茏,那遮天蔽日的阔叶榕,那直刺苍穹的云杉,那彼具南国风情的棕榈以及那一丛丛健壮挺拨的剑麻,无不骄傲地向世人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肥沃与丰饶。迈步在林荫道上,吮吸着空中飘散的桂花香,与莘莘学子并列前行,已知天命的我,似乎又重拾远逝的青春时光,身上陡添了几分英气和书香。沉醉在成都的烟雨里,我竟惊诧自己,像极了当年降魏的刘禅“此间乐,不思蜀”, 有些“乐不思鲁”,不再惦念雪花飘飘的北国了。
每天,看日出日落、朝霞满天,在北方是多么平常的事,而在冬季的成都,见到太阳则成了一种奢望。一连数日,成都的天空或云蒸雾霭,或烟雨朦胧,真真印证了“天无三日晴”“蜀犬吠日”的谚语。
得知川大望江校區,与“三国圣地”武侯祠(汉昭烈庙)、杜甫草堂、“西蜀历史上最古老街道之一”锦里和最能凸显老成都风土民俗的宽窄巷仅咫尺之遥,这天课余,趁着难得的晴日,我再也按捺不住骚动的心,约上同事W直奔成都的街头。我怀着一颗虔诚、朝圣的心,去拜谒那位流芳千古的一代良相和被鲁迅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诗魂。
其实,人们俗称的“武侯祠”实则为“汉昭烈庙”。据《三国志》载,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体,这就是我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自然也就成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蜀汉皇帝刘备及蜀汉英雄的纪念地。
祠庙大门上悬挂着清人镌刻的“汉昭烈庙” 黑底鎏金匾额。二门则为郭沫若所书的“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良相,正如近代著名教育家邹鲁撰写的七言诗:“门前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这样,千百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将“汉昭烈庙”统称为“武侯祠”了。
祠内茂林幽竹,芳草萋萋。进入大门二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很快便到了大殿。大殿正中是一樽高3米,全身鎏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的刘备坐姿塑像,塑像两侧则是关羽、张飞的塑像。大殿东侧俗称文官廊,以庞统为首,依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的塑像。西侧俗称武官廊,以赵云为首,依次是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和冯习的塑像。
大殿里庄严而肃穆,驻足其间,瞻仰着这一樽樽栩栩如生、目光炯炯的塑像,凝视着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我似乎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那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我似乎看到了大汉宗室、一介布衣的刘皇叔,虽屡战屡败却矢志光复汉室的勃勃雄心和坚韧意志,看到了“桃园结义”时他的仁慈与谦让,看到“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卑恭与豁达。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如此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来自山东的我,在遥远的蜀地能与诸葛丞相相逢,心底立时迸发出相见恨晚之感,那份由衷的自豪与亲切自不必多说。在诸葛丞相的静远堂,先生的塑像置于一神龛内。据说,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高高的殿堂顶端的栋梁上,清晰可见他《诫子书》中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特意上前,仔细端详着先生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的塑像,轻轻抚摸记录他生平的黑色花岗石,认真地看,用心地记。这位出生于公元181年的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初出茅庐后,便以超人的文韬武略,辅佐一布介衣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他出使东吴联孙抗曹,先后五次北伐,六出祁山,转战7年之久。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于北伐途中,时年仅为54岁。“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蜀相》诗,即是对他的最高褒奖。逝者如斯,先生的英年早逝,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惋惜与感慨,但他两袖清风、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却成为千秋万代的不竭力量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出“静远堂”往西南,穿过一道翠竹掩映的红墙小巷,便是合葬刘备夫妻三人的惠陵了。陵墓照壁上“汉昭烈皇帝之陵”字样清晰可辨,但照壁下部的青砖已风蚀斑驳。我轻轻围着被绿树芳草覆盖的惠陵行走,又生怕惊扰梦中的先人,但为表达对这位仁义、宽厚的刘皇叔的敬意和哀思,我的脚步慢了又慢,轻了又轻。
的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诚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武侯祠是一部立体、鲜活的大书,它同《三国志》《三国演义》一样,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屹立在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里,那股浩浩英雄气永远在人间驰骋纵横。
三
记得,读高中时学到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文,对这首七言古诗,直到今天我仍背诵如流。因此诗,让我记住了“诗圣”杜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有幸走进诞生这千古绝唱的草堂,触摸浣花溪畔“诗圣”秋风中的茅屋,倾听1200年前这位苍茫孤独歌者的低吟浅唱和关于他和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故事,感悟他贫病潦倒、沉郁顿挫,却依然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浣花溪畔,占地面积约300亩。草堂至今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集“少陵草堂”碑亭、“中国古典园林”于一体的园林建筑群。草堂内主要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3座主要纪念地。
踏入通往草堂的诗歌大道,一股浓浓的桂花香夹杂着书卷气扑鼻而来。自草堂的南大门至浣花公园北端,300多米的青砖白墙上,镶嵌着大小不一、黑黄两色的花岗石,石面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字体,镌刻着我国从先秦至清代200多位诗人的名字及100多位诗人的著名诗作。这里是诗歌的王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走过诗歌大道,踏上浣花溪中那座精巧别致的石拱桥,迎面便是杜甫草堂的正门了。站在桥头凭栏远眺,只见清澈的浣花溪中,锦鲤遨游,鸥鹭戏水。那嬉戏的白鹭时而低空盘旋,时而又欢唱着飞向密林深处。溪畔,有长须飘飘的榕树,有粗壮挺拨的古樟,有直插云天的修竹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草。我想,曾经与诗人相伴的浣花溪,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流来的浣花溪,作为时代和成都古城的见证者,她应该为当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的诗人而遗憾,更为今天这片土地上过着安逸、幸福生活的人们而欣慰!
步入草堂的正门,庭院内曲水环抱、鱼儿争游;浓荫如泻,枝头鸟鸣。我无心欣赏美景,直奔大廨而去。
大廨是草堂的主要场馆之一,大廨两侧悬挂着清代学者顾复初的长联:“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大廨内端坐着杜甫的青铜塑像。“诗圣”跪坐着, 膝前摊开一部诗卷,弯成弧线的单薄身躯,高昂着头颅。面容清瘦而孤傲, 目光深邃而高远。凝望着“诗圣”的塑像,触摸着他瘦骨嶙峋的双手,我的心微微颤抖,我似乎感觉到他余温尚存,他的脉搏在跳动。
其实,大廨(即官署)是古代官吏办公的场所。为什么草堂内出现了“大廨”呢?据史料载,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年轻时就立下了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志向,但在权臣李林甫 “野无遗贤”的谬论的欺骗下,屡试不中的杜甫向皇帝献赋, 向权贵干谒, 但沉沉朱门仍对他欲开还闭。这时,杜甫彻底醒悟过来,他对试举不再抱任何幻想,这个当年与李白一道“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轻狂”的意气书生, 最终沦落到“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卖药都市, 寄食友朋” 的境地。
“安史之乱” 中, 他在沦陷的长安写下了著名的《春望》, 以表达自己炽烈的家国情怀。也正因此,皇上感念他的忠诚, 授为他左拾遗(一个从七品的谏官),就是这个小小的左拾遗,后来因犯颜直谏也被贬谪, 且差点丢了性命。公元759年冬天,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不得不携家入蜀,营建茅屋而居,故称之“成都草堂”。 毕竟杜甫曾经为官,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杜甫怎能没有自己的衙门?于是,在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后人便想当然地在草堂内修建起大廨,再者,也是后人表达对诗圣的尊崇和景仰之情。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记载流传下来的达1500多首,这些诗作大多收入《杜工部集》。从公元759年至公元763年,在成都短短的4年间,他创作的诗歌就留下了240余首。钟灵毓秀的“天府之国”给了杜甫创作的灵感,肥美丰腴的“四川盆地”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高地,瑟瑟秋风中的“成都草堂”,则成就了一代“诗圣”的辉煌。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穿过“诗圣”当年笔下的“花径”,我在影壁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前驻足,在当年“诗圣”居住的“茅屋”旁,在“草堂唐代民居遗址”处沉思……我不会停下寻访那芳尘,追随那吟魂的脚步。
四
说实在的,喜歡静处的我对走街串巷逛商场了无兴趣,但来成都前朋友再三叮咛,到了成都一定去锦里、宽窄巷看看,不然你就等于没有到过四川,就不会了解老成都的风土民俗。
位于成都武侯区武侯祠大街的锦里,传说中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了。“锦里”全长550米,街道两边分布着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和工艺品、土特产店铺。这条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以秦汉、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街道,是成都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体验三国文化与四川民俗的魅力,感受浪漫休闲时光的精神驿站。
宽窄巷子则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它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巷子里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为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据传,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就着连绵不绝的人流,融入了锦里古街巷,看着商铺里那些头绾纶巾、装束怪异和衣袂飘飘、酥胸微露的男女,在他们此起彼伏川音浓重的叫卖声里,依稀觉得我迷失了平常的自己,似乎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回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富庶时的蜀地。空中飘散着的那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麻辣香兔以及那油炸臭豆腐的香气,使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实在抵挡不住那诱惑,于是,在一僻静且装潢考究的小店里,我和w要了一份又一份特色小吃大块朵颐。
宽窄巷与锦里即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巷子的四合院里,更多的是茶舍、剧堂、书(画)院,这里更适合休闲娱乐、摆龙门阵。我和W踏进宽窄巷子,脚步很自然慢了起来。我思忖,在处大西南的成都平原四面环山,又距中原大地相距遥远,加之诗仙李白喟叹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相比内地历史上少了许多战乱的破坏和袭扰,尤其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更没引燃大规模的战争硝烟,还成为抗击倭寇、解放全国的大后方。由此,这里自由自在、舒适缓慢的生活节奏也就延续下来。
宽窄巷里游人如鲫、人头攒动,我终于明白:今天,面临就业、工作、家庭、生活重压的人们,是应该放慢、停下奔波的脚步,将疲惫的身心放归自然,自由地呼吸、畅想。让孤独的灵魂眅依精神的故园,重拾已逝的岁月,珍爱生命余下的时光。蓦地,我记起了四川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好吃不过茶泡饭”。 唇齿流油的我和W早已口干舌燥,干脆走进巷中的龙堂戏院,逍遥自在地偎坐在藤椅上,各自持一盏竹叶青,有滋有味地欣赏起了川剧绝活“变脸”和“吐火”。
五
徜徉在成都的街头,我发现一个其他城市没有的现象,就是沿街的商场、店铺,尤其卖特产的商铺,其装修的格调皆是辣红颜色。当时,我并没有过多地在意这些。
按照惯例,我们培训结束时,都要去当地的烈士陵或园革命遗址去凭吊英烈。成都之行,我们来到了成都烈士陡陵园。在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下,面对着广场右侧浮雕纪念墙上4585名先烈的英名,我们低首默哀。在纪念馆展厅,我们重温自辛亥革命以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成都牺牲的或成都籍英勇就义、舍身取义的烈士的史料和事迹;“七七事变”后,在率先请缨出川抗日,以身殉国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7军军长的李家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国民革命军第67军150师师长许国璋将军塑像前凭吊;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抢险救灾中牺牲的邱光华英雄机组(邱光华、王怀远、李月、陈林、张鹏)和2016年11月12日在河北玉田縣试飞训练中不幸牺牲的女飞行员余旭遗像前垂泪……哦,我终于明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红色基因的浸染和传承,成都这座祖国西部的经济文化重镇和国际大都市,面临变革的伟大时代,一定会勇立潮头,更加地红火起来!
就要别离成都,心隐隐有些不舍。夜里窗外又飘起细雨,雨滴敲击着玻璃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我辗转难寐,无法入睡,于是干脆打开手机,听起了赵雷那首百听不厌的《成都》。耳机里传来摇滚歌手醉人的歌声: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午后,从东营胜利机场,乘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往成都的CA427航班,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稍作停留,傍晚时分便降落在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眼下,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这时候原本柳绿桃红、芦花飞雪的黄河口大湿地已是满目苍凉,就连那虾嬉鱼跃的苇池荷塘,也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冰冻。算来,在濒海临河的东营,我已度过了近30年的人生岁月,对于这座黄河尾闾的小城,我是熟悉的。它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东营已迎来又一个漫漫寒冬。
年终岁尾,算是一年中较为清闲的时刻,单位往往在这时候安排职工赴外地高校培训学习。按照计划今年安排培训学习的高校是四川大学。对于这座数千里之遥、地处中国西部的历史名校我早有耳闻,而对于陌生的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和那座美丽的“蓉城”——成都,我更是充满好奇和向往。那里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有举世瞩目的人文景观,有精彩绝伦的历史传说,有令人垂涎的美味小吃……这一切,怎不令初次入川的我,走上成都的街头转一转、看一看。
此时,成都的夜空正淅淅沥沥地飘着细雨。借着机场耀眼炫目的灯光,我们走出机场,走进蒙蒙的细雨里。成都的雨与北方的雨有所不同,北方的雨来得奔放、热烈,而成都的雨轻柔、妙曼。彳亍在被霓虹辉映的成都雨夜,胸间竟涌动起一种久违的悸动。我姿意地想,缕缕雨丝莫不是上天弹奏的琴弦,为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北方汉子弹去一路征尘?莫不是深情款款的川妹子挥动的纤纤素手,为我驱散周身的风寒?
大巴沿着流光溢彩、高高低低的街巷向川大疾驰,这时音响里传出那首悦耳熟悉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美丽的成都, 溜溜的城哟我来了!
二
入川翌日,东营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关于雪的图片刷爆了整个微信圈,而川大望江校区的园内,依然满目葱茏,那遮天蔽日的阔叶榕,那直刺苍穹的云杉,那彼具南国风情的棕榈以及那一丛丛健壮挺拨的剑麻,无不骄傲地向世人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肥沃与丰饶。迈步在林荫道上,吮吸着空中飘散的桂花香,与莘莘学子并列前行,已知天命的我,似乎又重拾远逝的青春时光,身上陡添了几分英气和书香。沉醉在成都的烟雨里,我竟惊诧自己,像极了当年降魏的刘禅“此间乐,不思蜀”, 有些“乐不思鲁”,不再惦念雪花飘飘的北国了。
每天,看日出日落、朝霞满天,在北方是多么平常的事,而在冬季的成都,见到太阳则成了一种奢望。一连数日,成都的天空或云蒸雾霭,或烟雨朦胧,真真印证了“天无三日晴”“蜀犬吠日”的谚语。
得知川大望江校區,与“三国圣地”武侯祠(汉昭烈庙)、杜甫草堂、“西蜀历史上最古老街道之一”锦里和最能凸显老成都风土民俗的宽窄巷仅咫尺之遥,这天课余,趁着难得的晴日,我再也按捺不住骚动的心,约上同事W直奔成都的街头。我怀着一颗虔诚、朝圣的心,去拜谒那位流芳千古的一代良相和被鲁迅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诗魂。
其实,人们俗称的“武侯祠”实则为“汉昭烈庙”。据《三国志》载,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体,这就是我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自然也就成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蜀汉皇帝刘备及蜀汉英雄的纪念地。
祠庙大门上悬挂着清人镌刻的“汉昭烈庙” 黑底鎏金匾额。二门则为郭沫若所书的“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良相,正如近代著名教育家邹鲁撰写的七言诗:“门前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这样,千百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将“汉昭烈庙”统称为“武侯祠”了。
祠内茂林幽竹,芳草萋萋。进入大门二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很快便到了大殿。大殿正中是一樽高3米,全身鎏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的刘备坐姿塑像,塑像两侧则是关羽、张飞的塑像。大殿东侧俗称文官廊,以庞统为首,依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的塑像。西侧俗称武官廊,以赵云为首,依次是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和冯习的塑像。
大殿里庄严而肃穆,驻足其间,瞻仰着这一樽樽栩栩如生、目光炯炯的塑像,凝视着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我似乎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那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我似乎看到了大汉宗室、一介布衣的刘皇叔,虽屡战屡败却矢志光复汉室的勃勃雄心和坚韧意志,看到了“桃园结义”时他的仁慈与谦让,看到“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卑恭与豁达。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如此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来自山东的我,在遥远的蜀地能与诸葛丞相相逢,心底立时迸发出相见恨晚之感,那份由衷的自豪与亲切自不必多说。在诸葛丞相的静远堂,先生的塑像置于一神龛内。据说,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高高的殿堂顶端的栋梁上,清晰可见他《诫子书》中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特意上前,仔细端详着先生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的塑像,轻轻抚摸记录他生平的黑色花岗石,认真地看,用心地记。这位出生于公元181年的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初出茅庐后,便以超人的文韬武略,辅佐一布介衣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他出使东吴联孙抗曹,先后五次北伐,六出祁山,转战7年之久。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于北伐途中,时年仅为54岁。“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蜀相》诗,即是对他的最高褒奖。逝者如斯,先生的英年早逝,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惋惜与感慨,但他两袖清风、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却成为千秋万代的不竭力量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出“静远堂”往西南,穿过一道翠竹掩映的红墙小巷,便是合葬刘备夫妻三人的惠陵了。陵墓照壁上“汉昭烈皇帝之陵”字样清晰可辨,但照壁下部的青砖已风蚀斑驳。我轻轻围着被绿树芳草覆盖的惠陵行走,又生怕惊扰梦中的先人,但为表达对这位仁义、宽厚的刘皇叔的敬意和哀思,我的脚步慢了又慢,轻了又轻。
的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诚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武侯祠是一部立体、鲜活的大书,它同《三国志》《三国演义》一样,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屹立在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里,那股浩浩英雄气永远在人间驰骋纵横。
三
记得,读高中时学到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文,对这首七言古诗,直到今天我仍背诵如流。因此诗,让我记住了“诗圣”杜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有幸走进诞生这千古绝唱的草堂,触摸浣花溪畔“诗圣”秋风中的茅屋,倾听1200年前这位苍茫孤独歌者的低吟浅唱和关于他和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故事,感悟他贫病潦倒、沉郁顿挫,却依然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浣花溪畔,占地面积约300亩。草堂至今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集“少陵草堂”碑亭、“中国古典园林”于一体的园林建筑群。草堂内主要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3座主要纪念地。
踏入通往草堂的诗歌大道,一股浓浓的桂花香夹杂着书卷气扑鼻而来。自草堂的南大门至浣花公园北端,300多米的青砖白墙上,镶嵌着大小不一、黑黄两色的花岗石,石面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字体,镌刻着我国从先秦至清代200多位诗人的名字及100多位诗人的著名诗作。这里是诗歌的王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走过诗歌大道,踏上浣花溪中那座精巧别致的石拱桥,迎面便是杜甫草堂的正门了。站在桥头凭栏远眺,只见清澈的浣花溪中,锦鲤遨游,鸥鹭戏水。那嬉戏的白鹭时而低空盘旋,时而又欢唱着飞向密林深处。溪畔,有长须飘飘的榕树,有粗壮挺拨的古樟,有直插云天的修竹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草。我想,曾经与诗人相伴的浣花溪,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流来的浣花溪,作为时代和成都古城的见证者,她应该为当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的诗人而遗憾,更为今天这片土地上过着安逸、幸福生活的人们而欣慰!
步入草堂的正门,庭院内曲水环抱、鱼儿争游;浓荫如泻,枝头鸟鸣。我无心欣赏美景,直奔大廨而去。
大廨是草堂的主要场馆之一,大廨两侧悬挂着清代学者顾复初的长联:“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大廨内端坐着杜甫的青铜塑像。“诗圣”跪坐着, 膝前摊开一部诗卷,弯成弧线的单薄身躯,高昂着头颅。面容清瘦而孤傲, 目光深邃而高远。凝望着“诗圣”的塑像,触摸着他瘦骨嶙峋的双手,我的心微微颤抖,我似乎感觉到他余温尚存,他的脉搏在跳动。
其实,大廨(即官署)是古代官吏办公的场所。为什么草堂内出现了“大廨”呢?据史料载,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年轻时就立下了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志向,但在权臣李林甫 “野无遗贤”的谬论的欺骗下,屡试不中的杜甫向皇帝献赋, 向权贵干谒, 但沉沉朱门仍对他欲开还闭。这时,杜甫彻底醒悟过来,他对试举不再抱任何幻想,这个当年与李白一道“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轻狂”的意气书生, 最终沦落到“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卖药都市, 寄食友朋” 的境地。
“安史之乱” 中, 他在沦陷的长安写下了著名的《春望》, 以表达自己炽烈的家国情怀。也正因此,皇上感念他的忠诚, 授为他左拾遗(一个从七品的谏官),就是这个小小的左拾遗,后来因犯颜直谏也被贬谪, 且差点丢了性命。公元759年冬天,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不得不携家入蜀,营建茅屋而居,故称之“成都草堂”。 毕竟杜甫曾经为官,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杜甫怎能没有自己的衙门?于是,在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后人便想当然地在草堂内修建起大廨,再者,也是后人表达对诗圣的尊崇和景仰之情。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记载流传下来的达1500多首,这些诗作大多收入《杜工部集》。从公元759年至公元763年,在成都短短的4年间,他创作的诗歌就留下了240余首。钟灵毓秀的“天府之国”给了杜甫创作的灵感,肥美丰腴的“四川盆地”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高地,瑟瑟秋风中的“成都草堂”,则成就了一代“诗圣”的辉煌。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穿过“诗圣”当年笔下的“花径”,我在影壁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前驻足,在当年“诗圣”居住的“茅屋”旁,在“草堂唐代民居遗址”处沉思……我不会停下寻访那芳尘,追随那吟魂的脚步。
四
说实在的,喜歡静处的我对走街串巷逛商场了无兴趣,但来成都前朋友再三叮咛,到了成都一定去锦里、宽窄巷看看,不然你就等于没有到过四川,就不会了解老成都的风土民俗。
位于成都武侯区武侯祠大街的锦里,传说中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了。“锦里”全长550米,街道两边分布着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和工艺品、土特产店铺。这条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以秦汉、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街道,是成都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体验三国文化与四川民俗的魅力,感受浪漫休闲时光的精神驿站。
宽窄巷子则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它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巷子里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为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据传,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就着连绵不绝的人流,融入了锦里古街巷,看着商铺里那些头绾纶巾、装束怪异和衣袂飘飘、酥胸微露的男女,在他们此起彼伏川音浓重的叫卖声里,依稀觉得我迷失了平常的自己,似乎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回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富庶时的蜀地。空中飘散着的那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麻辣香兔以及那油炸臭豆腐的香气,使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实在抵挡不住那诱惑,于是,在一僻静且装潢考究的小店里,我和w要了一份又一份特色小吃大块朵颐。
宽窄巷与锦里即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巷子的四合院里,更多的是茶舍、剧堂、书(画)院,这里更适合休闲娱乐、摆龙门阵。我和W踏进宽窄巷子,脚步很自然慢了起来。我思忖,在处大西南的成都平原四面环山,又距中原大地相距遥远,加之诗仙李白喟叹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相比内地历史上少了许多战乱的破坏和袭扰,尤其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更没引燃大规模的战争硝烟,还成为抗击倭寇、解放全国的大后方。由此,这里自由自在、舒适缓慢的生活节奏也就延续下来。
宽窄巷里游人如鲫、人头攒动,我终于明白:今天,面临就业、工作、家庭、生活重压的人们,是应该放慢、停下奔波的脚步,将疲惫的身心放归自然,自由地呼吸、畅想。让孤独的灵魂眅依精神的故园,重拾已逝的岁月,珍爱生命余下的时光。蓦地,我记起了四川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好吃不过茶泡饭”。 唇齿流油的我和W早已口干舌燥,干脆走进巷中的龙堂戏院,逍遥自在地偎坐在藤椅上,各自持一盏竹叶青,有滋有味地欣赏起了川剧绝活“变脸”和“吐火”。
五
徜徉在成都的街头,我发现一个其他城市没有的现象,就是沿街的商场、店铺,尤其卖特产的商铺,其装修的格调皆是辣红颜色。当时,我并没有过多地在意这些。
按照惯例,我们培训结束时,都要去当地的烈士陵或园革命遗址去凭吊英烈。成都之行,我们来到了成都烈士陡陵园。在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下,面对着广场右侧浮雕纪念墙上4585名先烈的英名,我们低首默哀。在纪念馆展厅,我们重温自辛亥革命以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成都牺牲的或成都籍英勇就义、舍身取义的烈士的史料和事迹;“七七事变”后,在率先请缨出川抗日,以身殉国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7军军长的李家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国民革命军第67军150师师长许国璋将军塑像前凭吊;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抢险救灾中牺牲的邱光华英雄机组(邱光华、王怀远、李月、陈林、张鹏)和2016年11月12日在河北玉田縣试飞训练中不幸牺牲的女飞行员余旭遗像前垂泪……哦,我终于明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红色基因的浸染和传承,成都这座祖国西部的经济文化重镇和国际大都市,面临变革的伟大时代,一定会勇立潮头,更加地红火起来!
就要别离成都,心隐隐有些不舍。夜里窗外又飘起细雨,雨滴敲击着玻璃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我辗转难寐,无法入睡,于是干脆打开手机,听起了赵雷那首百听不厌的《成都》。耳机里传来摇滚歌手醉人的歌声: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