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以及多媒体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历史教学面临信息技术下新的挑战。如何才能使历史教学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成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以直观、生动的特色和强大的多功能,使历史教学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为我们提供了更理想的教学环境。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距离学生遥远而又陌生,学生不能直接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局限于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使学生厌学,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历史课件,能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等集于一体,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描述主体对象,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内容,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鸦片战争》一课时,播放歌曲《公元一九九七》:“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同时画面出现《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图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什么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现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收回香港?说明了什么?通过情景资料的启发,通过古今对比,得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实力决定的结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历史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讲解为主,辅以黑板挂图,学生在这样的静态形象为主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其中感受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素材,如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电脑复原的圆明园,这是一部艺术杰作,堪称“万园之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感染力。之后出示节选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最后指出:电脑可以复原建筑图片,但无法复原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正如“圆明园”图无法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一样。今天,当我们面对人民用智慧创造的杰作,如长城、金字塔时,该做怎样的思考呢?以此把学生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
三、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我们把有关文字信息事先输入计算机。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调出信息,并按各种不同顺序投影到大屏幕上。对于选择题,也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个冷冰冰的“√”或“×”:而是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如果选错还可以发出“你要加油”等鼓励、奖赏、表扬等语言。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可以将板书设计在课件中,在讲授时逐一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历史照片、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的历史图片以及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奏章等等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也可以加入近代世界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发展的资料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同洋务运动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另外还可以加入中外学者对于洋务运动的最新评价,使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将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历史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法水平,才能紧跟形势,在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小燕,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08级历史学科教育硕士。
关键词:历史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以及多媒体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历史教学面临信息技术下新的挑战。如何才能使历史教学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成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以直观、生动的特色和强大的多功能,使历史教学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为我们提供了更理想的教学环境。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距离学生遥远而又陌生,学生不能直接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局限于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使学生厌学,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历史课件,能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等集于一体,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描述主体对象,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内容,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鸦片战争》一课时,播放歌曲《公元一九九七》:“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同时画面出现《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图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什么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现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收回香港?说明了什么?通过情景资料的启发,通过古今对比,得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实力决定的结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历史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讲解为主,辅以黑板挂图,学生在这样的静态形象为主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其中感受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素材,如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电脑复原的圆明园,这是一部艺术杰作,堪称“万园之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感染力。之后出示节选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最后指出:电脑可以复原建筑图片,但无法复原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正如“圆明园”图无法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一样。今天,当我们面对人民用智慧创造的杰作,如长城、金字塔时,该做怎样的思考呢?以此把学生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
三、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我们把有关文字信息事先输入计算机。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调出信息,并按各种不同顺序投影到大屏幕上。对于选择题,也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个冷冰冰的“√”或“×”:而是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如果选错还可以发出“你要加油”等鼓励、奖赏、表扬等语言。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可以将板书设计在课件中,在讲授时逐一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历史照片、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的历史图片以及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奏章等等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也可以加入近代世界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发展的资料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同洋务运动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另外还可以加入中外学者对于洋务运动的最新评价,使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将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历史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法水平,才能紧跟形势,在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小燕,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08级历史学科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