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湾隧道穿越下元古界周进沟组石英片岩区域,浅埋、偏压、围岩破碎.设计开挖方法为三台阶临时横撑法,自DK846+241开始至DK846+295段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拱顶掉块、初支纵向裂缝和表层起鼓、剥落现象;施工方法改为三台阶法之后,裂缝仍然进一步扩展,最大宽度约10cm.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提出了三台阶同步施工方法,采用仰拱初支紧跟下台阶、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的方法控制隧道支护变形.监测结果显示,仰拱施工完成15d后变形逐渐趋于稳定,有效地控制了裂缝发展,该方法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解决了难题
【机 构】
:
川藏铁路有限公司,西藏林芝86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湾隧道穿越下元古界周进沟组石英片岩区域,浅埋、偏压、围岩破碎.设计开挖方法为三台阶临时横撑法,自DK846+241开始至DK846+295段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拱顶掉块、初支纵向裂缝和表层起鼓、剥落现象;施工方法改为三台阶法之后,裂缝仍然进一步扩展,最大宽度约10cm.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提出了三台阶同步施工方法,采用仰拱初支紧跟下台阶、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的方法控制隧道支护变形.监测结果显示,仰拱施工完成15d后变形逐渐趋于稳定,有效地控制了裂缝发展,该方法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解决了难题.
其他文献
通过碱处理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和酸性的梯度孔Hβ分子筛,采用XRD、SEM、N2物理吸附和NH3-TPD表征方法对碱处理前后分子筛进行表征.以梯度孔Hβ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Ru-Hβ双功能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苯加氢烷基化反应活性以及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经适量浓度碱处理后,提高了Hβ分子筛的介孔占比,有利于提高加氢烷基化活性以及稳定性.在氢气压力为2 MPa、反应温度为210℃、体积空速为1 h-1的条件下,Ru质量分数为0.2%时(以梯度孔Hβ分子筛质量为基准),与梯度孔Hβ组
柔顺微夹钳在微操作领域和微装配过程中与被夹持物直接接触,作为微操作和微装配系统中的末端微执行器,对实现微操作和微装配任务起重要的作用.设计一种基于直圆柔性铰链和簧片型等腰梯形柔性铰链的柔顺微夹钳机构,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出等腰梯形柔性铰链的转动精度和转动刚度.采用压电陶瓷驱动方式,实现了位移的放大和夹爪位移的平行移动.建立了柔顺微夹钳的机械伪刚体模型,并利用伪刚体模型法建立了运动学模型,计算出位移放大倍数,得到了输入力、输入位移与输出位移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系统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
严酷环境中异种材料连接结构的腐蚀是飞机的主要腐蚀形式,本工作分析了严酷环境中,飞机异种材料连接结构腐蚀的基本特征、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腐蚀措施,包括结构选材及抗腐蚀细节设计、表面防护体系、使用维护、连接部位防腐蚀改进和局部腐蚀修复.
有效孔隙度是地下水运移及污染物迁移扩散分析中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获取天津地区潜水含水层有效孔隙度的参考值,利用改进的室内一维土柱示踪渗透装置进行了含水层介质有效孔隙度的测试与探究.结果 表明:利用土柱示踪渗透试验测试天津地区粉土、粉砂介质的有效孔隙度是可行的.受介质平均粒径d50、不均匀系数Cu及颗粒级配等因素的影响,测得的不同含水层介质和不同场地相同含水层介质的有效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土柱示踪渗透试验,可得天津地区粉土、粉砂介质有效孔隙度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8.99% ~24.12%和28.66
室温磷光性有机物由于三重态激子的参与和相对较慢的衰变速率,使其具有较长波长及长寿命的特性,让该类型化合物在光学器件、光催化反应、生物成像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构筑室温磷光有机体系主要是通过促进自旋轨道耦合和抑制三重态到基态的非辐射衰变来完成.对近年来室温磷光有机体系的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如何设计室温磷光有机体系提出了几种方法,并分析其原理,对未来室温磷光有机体系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针对变形监测结果精度较低,与实际值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有限元的基坑明挖施工中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方法.以天河机场南北联通隧道基坑明挖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复合土钉墙和下部锚拉桩墙组合体系,依据数值计算结果设计组合支护体系,并针对不同监测对象设置相应的监测方案,监测基坑明挖施工中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侧向位移以及各项支撑轴力的变形情况.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监测得到的支护结构上部复合土钉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3.12mm、地下连续墙墙体最大水平位移为27.32mm,与实际值相差较小;且监测得到的桩
利用大型直剪试验仪对粗粒土—混凝土结构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粗颗粒含量对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试验获得接触面剪切条件下的强度、黏聚力、摩擦系数、刚度和残余强度等力学参数随粗颗粒含量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粗颗粒含量对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随着粗颗粒含量的增大,接触面上的剪切强度、摩擦系数、残余强度和等效剪切刚度系数均近似呈线性增长,而黏聚力逐渐增长但递增速率先增大而后逐渐变慢.随着粗颗粒含量的增大,接触面剪切的摩擦效应将比黏聚效应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粗粒土—桩界面剪切破坏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为解决大型水库两岸边坡稳定性识别与监测存在区域面积大、人员难以到达、常规监测成本高等问题,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用于库岸边坡稳定性识别与监测.研究了InSAR变形识别与时序InSAR变形监测的理论与方法,分别通过升轨和降轨SAR影像,对金沙江某在建电站库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InSAR变形识别,发现大型滑坡3处,与现场地质勘查结果吻合;对No.21滑坡体的时序InSAR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该滑坡体持续变形,且在上游白格滑坡堰塞湖溃决冲刷下,滑动速率明显增大.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高精度测量工作困难、安全隐患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公路局部工点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断面测量,详细介绍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在公路初测、定测阶段的工作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成果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满足公路初测及定测阶段的地形测绘要求,有效减少外业测量工作量、缩短工期,是公路勘测技术手段的补充.
本文对浦江线运营期长达3年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沿线设计资料、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分析了线路各区间工后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沿线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88mm,相邻墩台最大差异沉降量为2.74mm,在运营开始约12个月后,各区间沉降速率趋于稳定,沉降达到稳定状态.沿线受古河道影响存在两个明显的沉降凹槽,主要是因桩周软弱土层固结沉降量增大和桩长加长后弹性变形量增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