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62-01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呢?下面就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结合教学实踐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整体分解细化,充分展示局部特征,将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充分的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以往我们出示一些教具,如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生难以建立准确的表象,也就难以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一般。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闯关的形式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有角,然后出示该物体的形象,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形成了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本质,能从众多具体现象中发现并概括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轻松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体育中的数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一个由48人组成的体操表演队,除教材上排的每行8人,有6行。还可以变换成哪些长主形队形呢?我利用课件直接把48名同学全部用圆点来替换,这一过程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1)1行48人是一个长方形队形吗?
(2)排8行每行6人与排6行每行8人是同一种队形吗?
(3)怎样找才不遗漏?
(4)每行人数,行数与总人数有什么数学量关系?
(5)48人的队伍可以排成方队吗?
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说出:1行48人不是长方形,排8行每行6人与排6行每行8人是同一种队形,只是变换的方向而已,并发现每行人数乘以行数等于总人数。通过用小圆片动手排一排,发现48人的队伍不能排成方队。播放课件1行48人的队伍,学生也发现这样排是不科学的。再通过观察,归纳分析出只有按顺序排时才不会遗漏。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方法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能够使学生体会转化这种数学思考方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铺地面》时,学生对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的单位换算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利用以前所学1米=10分米,每行有1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总共有10行,所以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边长为1米的大正方形里面有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也很容易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新知识由学习到掌握,要经历一定数量的练习,但简单重复、形式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内容,能够以不同的题目“面孔”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练习兴趣,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课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第一关,送分数宝宝回家,即从给出的分数中选出能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对错,看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第三关,看分数给图涂色……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顺利过关的愉悦,达到了练习巩固掌握新知的目的。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
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教学,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要勉强使用。其次,信息技术课件不要太花哨,而要主次分明。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要优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美观性,课件的花边及装饰不宜太花哨,色彩不要太艳丽,声音要柔和悦耳,不要刺耳,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方法,努力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學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
[2]陆军.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6(8)
[3]杭云泉.有机整合发挥优势提高效能[J].江苏教育技术.2006(3)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62-01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呢?下面就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结合教学实踐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整体分解细化,充分展示局部特征,将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充分的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以往我们出示一些教具,如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生难以建立准确的表象,也就难以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一般。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闯关的形式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有角,然后出示该物体的形象,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形成了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本质,能从众多具体现象中发现并概括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轻松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体育中的数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一个由48人组成的体操表演队,除教材上排的每行8人,有6行。还可以变换成哪些长主形队形呢?我利用课件直接把48名同学全部用圆点来替换,这一过程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1)1行48人是一个长方形队形吗?
(2)排8行每行6人与排6行每行8人是同一种队形吗?
(3)怎样找才不遗漏?
(4)每行人数,行数与总人数有什么数学量关系?
(5)48人的队伍可以排成方队吗?
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说出:1行48人不是长方形,排8行每行6人与排6行每行8人是同一种队形,只是变换的方向而已,并发现每行人数乘以行数等于总人数。通过用小圆片动手排一排,发现48人的队伍不能排成方队。播放课件1行48人的队伍,学生也发现这样排是不科学的。再通过观察,归纳分析出只有按顺序排时才不会遗漏。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方法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能够使学生体会转化这种数学思考方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铺地面》时,学生对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的单位换算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利用以前所学1米=10分米,每行有1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总共有10行,所以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边长为1米的大正方形里面有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也很容易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新知识由学习到掌握,要经历一定数量的练习,但简单重复、形式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内容,能够以不同的题目“面孔”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练习兴趣,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课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第一关,送分数宝宝回家,即从给出的分数中选出能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对错,看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第三关,看分数给图涂色……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顺利过关的愉悦,达到了练习巩固掌握新知的目的。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
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教学,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要勉强使用。其次,信息技术课件不要太花哨,而要主次分明。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要优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美观性,课件的花边及装饰不宜太花哨,色彩不要太艳丽,声音要柔和悦耳,不要刺耳,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方法,努力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學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
[2]陆军.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6(8)
[3]杭云泉.有机整合发挥优势提高效能[J].江苏教育技术.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