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f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对其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主要侧重于培养读题兴趣、打好读题基础、鼓励学生主动读题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题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题能力;培养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会计核算、日常开支统计等方面。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接触最多的学科,因为学科相对复杂,而且与小学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已经造成很多小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排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排斥,容易演变成厌恶,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探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的答案是学生对题目掌握并不完整,作为重点学科的数学考试过程中不能只是浏览,要找到关键信息,所以,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重要性
   读题就是对数学文本问题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中很多地方涉及文本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目前,我们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小学生的读题能力与数学技能的水平并不对称。例如,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的积或商时,可以做得很准确,但当他们把这两个数放入文字题时,却不知道是取积还是取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语言,甚至对解题的要求都没有准确的理解。他们不能清晰地想象出问题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也不能区分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基本的,这些现象都是学生阅读能力缺乏的表现。显然,数学读题能力的缺乏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综合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的读题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枯燥的数学课本常常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设阅读情境,通过故事、谜语、问题、实验、竞赛等方式,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悬念,激发学生閱读数学教科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加减法算法”时,让学生用竖式算:275 198,299 436,232-97,524-298。与此同时,老师不用竖式与学生比赛计算,老师迅速算出了题数,并一一报出了题数。学生感到好奇和惊讶:“老师是怎么计算的?”怎么会这么快?老师好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好奇心激起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老师适时地暗示说,自己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从数学书上学到的。如果你们想知道,看看教科书,看看谁第一个学会做这个简单的计算。于是,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从数学课本上学到巧算的方法,从而对阅读数学课本产生了兴趣,读书的欲望就诱发出来,进入了自觉阅读、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从而起到了以读促思、以读促学的作用。
   2.督促学生端正读题态度,全面掌握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再好,读题能力再强,如果他的读题态度不端正,那么学习能力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小学数学并不是很难,大部分知识点都在计算中,即使学生知道了计算的规律,但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中丢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发现其实是学生读错了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解题的步骤中复制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犯了错误。还有一些学生在回答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浮躁,这就是学生的阅读态度不端正,老师一定要抓住学生阅读的缺点,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纠正,从平时抓起来。
   如果说态度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那么知识点就是阅读能力的根基。态度是很正确的,但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那也是不好的。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分析要考的知识点,缩小范围,节省时间。另外,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常用的知识点和公式进行归纳、总结,记住重点,锻炼正确、快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解决问题之前,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由地准备和使用工具,学生的读题能力也会得到一定培养。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读题
   创设情景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脑海里深刻记忆。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以及兴趣降低的情况发生。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注重实际生活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其很自然地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读题能力是靠培养和训练逐步增强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究新方法,帮助学生训练读题能力,同时也要督促学生掌握好知识点,打好基础,还要激发学生读题、做题的兴趣,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21(15):143-144.
   [2]刘秀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2021(7):113.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要切实地拓展教学途径,整合融合教育资源,借助各大学科的优势功能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实效。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教师要与数学跨学科渗透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与数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渗透;数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大学科的主要目标任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市场对中国船员劳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出现了结构性的操作级船员严重短缺现象。文章剖析了中国船员劳务市场供给相关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从宏观上清晰界定船员劳务市场供给的目标,构建船员劳务活跃度指标以更精准衡量劳务供给量,建立常态化、跨部门、跨领域的船员劳务市场信息定期采集和分析机制,借鉴欧洲航运业界的做法,通过多渠道提升船员职业声誉,切实保障船员合法权益,降低船员流失率,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从而提高船员劳务市场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摘 要:数学是书写科技的语言,数学能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抽象成符号的形式,将公式和定义拓展成新的内容,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众所周知,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作用不仅是体现在应试上,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语言逻辑的严谨性,使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连贯性,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更胜人一筹,学生学好数学也可以使思维更加活跃,不
摘 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小学美术课堂常常出现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问题,如何让教材与生活有效关联,尝试用同体异构的形式,在对比中找寻行之有效的解读教材之法。想要让课堂灵动起来,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巧读教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材;解读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集合众多学者的专业智慧,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相应特定阶
摘 要:虽然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仍旧存在一些教学资源闲置的现象。就如何整合利用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整合利用;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数学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广泛普及。许多学校都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要求,为了满足新社会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是响应教育教学改革、满足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学科,是学习所有课程以及日常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工具。在小学课程中,语文的地位举足轻重,语文学习成绩会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普遍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较之前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以燎原之势席卷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相结合,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现在信息
摘 要: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渗透与提高,既要重视口算方法指导,又要创新口算训练方式,还要搭建口算交流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渗透与提高   口算能力是相对于笔算能力而言的一种计算能力,是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基石。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提升笔算能力,又需要提升口算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
摘 要:随着未来教育的不期而至,教育管理模式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赋能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赋能;思想方法   作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成长,是所有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理想课堂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倾听、合作”,教育赋能于理想课堂,怎样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