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HPS教学模式的界定
HPS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istor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的英文缩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将科学社会学纳入HPS教育中,这样HPS就包含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HPS教学模式是由孟克和奥斯本提出的,学习的课题包含科学史上某一科学家曾经研究的自然现象。该教学模式包括6个基本环节:演示现象、引出观念、学习历史、设计实验、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总结和评价。
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HPS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教材在呈现知识时,通常以历史上中经典的科学实验为线索,通过陈述经典的科学实验,构建知识的发生发展历史过程。这其中蕴含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如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科学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本质。笔者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开展HPS教学模式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也是本节的难点:杂交实验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基因型比例为1:2:1,以及出现这样分离比的条件。
2.1演示现象
展示资料:紫茉莉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的杂交后代全部开粉红花。提问:紫茉莉的花色是怎么遗传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后代紫茉莉开粉色的花是因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像牛奶加咖啡,属于融合遗传。也有可能回答:虽然后代紫茉莉开粉色的花,但双亲的遗传物质(基因)在子代基因独立遗传(初中学习过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后代紫茉莉开粉色的花。
学生对该现象的解释能很好地暴露与遗传相关的前概念。
2.2 引出观念
本环节笔者旗帜鲜明地提出本节课的核心观念(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3 学习历史
本环节是HPS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资料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串,沿着科学家的脚步探寻科学的本质。
在本環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呈现给学生以下资料:资料1孟德尔用于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山柳菊)豌豆花的大,既有雌蕊又有雄蕊,闭花传粉;有容易观察的相对性状。山柳菊花小,没有容易区分、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能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设置问题串:用豌豆作杂交实验的材料有哪些优点?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怎样的作用?
资料2 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过程。问题串: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时母本要在什么时候去雄?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时为什么要套袋?什么时候套袋?自然界中的豌豆为什么一般是纯种的?
资料3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问题串: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对相对性状的豌豆遗传实验是否符合当时的“融合遗传”观点?为什么?如果后代数量很少,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还会接近3:1吗?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质疑融合遗传理论,尝试着沿着孟德尔的脚步,构建新主张(孟德尔的假说):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但学生对于孟德尔假说的其他内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裂,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提出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讲授法告知学生。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一些数据强调孟德尔研究过程的艰辛、态度的严谨:独自做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1万多株豌豆、一朵花一朵花地去进行杂交操作,准确记录大量数据等等。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信息:科学研究过程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还要有毅力、有顽强的科学精神,只有具备这些科学家养,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教师通过提问及资料呈现引入对假说内容进行验证的学习:孟德尔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核心是什么?这个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又做了哪些工作试图让人信服这个观点呢?
资料4: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问题:假设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请你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体验孟德尔在提出分离定律时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体会假说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不同。
2.4 设计实验
孟德尔的假说是本节内容的核心,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实验中用A、B两个盒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盒子内的黑色、白色玻璃珠代表雌、雄配子,通过黑、白玻璃珠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笔者提出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模拟次数太少是否会出现3:1的分离比?如果没有在下次摸球之前把拿出的玻璃球放进盒子,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将玻璃球换成不同大小的红豆和绿豆(红豆代表雌配子,绿豆代表雄配子)结果可能会如何?
2.5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本环节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述出分离定律,在表述中可以使用术语,但要求学生解释术语,以明确学生是否真的掌握科学概念(观念)。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检验分离定律。笔者提出问题:如何验证紫茉莉的花色遗传是通过遵循分离定律。学生能设计实验:方案1紫茉莉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的杂交,获得开粉色花的子一代,子一代自交,观察子二代紫茉莉的花色及比例。方案2紫茉莉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的杂交,获得开粉色花的子一代,子一代与白色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及比例。
3 HPS教学模式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HPS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要结合讲授法,论证式教学;需要教师设置多个资料,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在学生讨论、表述观点时用心倾听,了解学生观点,了解学生的困难;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深入到科学史的探究过程,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简介:张凌霞(出生年份1974年3月),女,汉族,籍贯:福建永安。职称:高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HPS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istor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的英文缩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将科学社会学纳入HPS教育中,这样HPS就包含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HPS教学模式是由孟克和奥斯本提出的,学习的课题包含科学史上某一科学家曾经研究的自然现象。该教学模式包括6个基本环节:演示现象、引出观念、学习历史、设计实验、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总结和评价。
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HPS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教材在呈现知识时,通常以历史上中经典的科学实验为线索,通过陈述经典的科学实验,构建知识的发生发展历史过程。这其中蕴含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如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科学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也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本质。笔者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开展HPS教学模式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也是本节的难点:杂交实验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基因型比例为1:2:1,以及出现这样分离比的条件。
2.1演示现象
展示资料:紫茉莉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的杂交后代全部开粉红花。提问:紫茉莉的花色是怎么遗传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后代紫茉莉开粉色的花是因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像牛奶加咖啡,属于融合遗传。也有可能回答:虽然后代紫茉莉开粉色的花,但双亲的遗传物质(基因)在子代基因独立遗传(初中学习过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后代紫茉莉开粉色的花。
学生对该现象的解释能很好地暴露与遗传相关的前概念。
2.2 引出观念
本环节笔者旗帜鲜明地提出本节课的核心观念(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3 学习历史
本环节是HPS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资料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串,沿着科学家的脚步探寻科学的本质。
在本環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呈现给学生以下资料:资料1孟德尔用于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山柳菊)豌豆花的大,既有雌蕊又有雄蕊,闭花传粉;有容易观察的相对性状。山柳菊花小,没有容易区分、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能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设置问题串:用豌豆作杂交实验的材料有哪些优点?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怎样的作用?
资料2 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过程。问题串: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时母本要在什么时候去雄?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时为什么要套袋?什么时候套袋?自然界中的豌豆为什么一般是纯种的?
资料3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问题串: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对相对性状的豌豆遗传实验是否符合当时的“融合遗传”观点?为什么?如果后代数量很少,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还会接近3:1吗?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质疑融合遗传理论,尝试着沿着孟德尔的脚步,构建新主张(孟德尔的假说):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但学生对于孟德尔假说的其他内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裂,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提出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讲授法告知学生。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一些数据强调孟德尔研究过程的艰辛、态度的严谨:独自做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1万多株豌豆、一朵花一朵花地去进行杂交操作,准确记录大量数据等等。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信息:科学研究过程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还要有毅力、有顽强的科学精神,只有具备这些科学家养,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教师通过提问及资料呈现引入对假说内容进行验证的学习:孟德尔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核心是什么?这个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又做了哪些工作试图让人信服这个观点呢?
资料4: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问题:假设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请你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体验孟德尔在提出分离定律时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体会假说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不同。
2.4 设计实验
孟德尔的假说是本节内容的核心,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实验中用A、B两个盒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盒子内的黑色、白色玻璃珠代表雌、雄配子,通过黑、白玻璃珠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笔者提出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模拟次数太少是否会出现3:1的分离比?如果没有在下次摸球之前把拿出的玻璃球放进盒子,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将玻璃球换成不同大小的红豆和绿豆(红豆代表雌配子,绿豆代表雄配子)结果可能会如何?
2.5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本环节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述出分离定律,在表述中可以使用术语,但要求学生解释术语,以明确学生是否真的掌握科学概念(观念)。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检验分离定律。笔者提出问题:如何验证紫茉莉的花色遗传是通过遵循分离定律。学生能设计实验:方案1紫茉莉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的杂交,获得开粉色花的子一代,子一代自交,观察子二代紫茉莉的花色及比例。方案2紫茉莉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的杂交,获得开粉色花的子一代,子一代与白色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及比例。
3 HPS教学模式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HPS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要结合讲授法,论证式教学;需要教师设置多个资料,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在学生讨论、表述观点时用心倾听,了解学生观点,了解学生的困难;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深入到科学史的探究过程,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简介:张凌霞(出生年份1974年3月),女,汉族,籍贯:福建永安。职称:高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