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教师对常识性体育知识了解程度不深; 教师体育锻炼人数低; 锻炼的积极态度与实际参与度不相协调; 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篮球、乒乓球为主; 锻炼场所更多的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 体育锻炼动机在于强身健体、缓解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锻炼 郑州
随着高职院校队伍及其招生规模的膨胀, 教师团队明显处于劣势,教师数量短缺,鉴于以上原因现有教师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增长,再加上高职院校体育场地器材与本科院校相比,有明显的不足, 高职院校教师的健康问题关系到教师自身和学校协调、平稳发展。本文对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教师体育生活规律和现状, 促进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通过网络检索, 从中国期刊网下载并阅读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0余篇, 并根据高职院校教师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问卷调查提纲及内容。
1. 2.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表, 调查人员分别到东大学城、南大学城和郑州市区的高职院校, 对这些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 每校各50 份) , 回收有效问卷263份, 有效回收率为87.67%。
1. 2. 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0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1.2.4实地考察法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所在学院的体育设施器材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并掌握教师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对常识性体育知识的了解现状
在问卷中提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情况以及关于身体健康标准的界定等问题,不到8%的教师知道,而其他的就是不太清楚,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很不容乐观,需要学校的相关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引起必要的重视,使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
2.2 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参与度的现状
问卷中涉及到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时,82%的人数基本上一周能锻炼一次,一周在三次以上的只有6%,锻炼时间在每次半个小时左右,问及对锻炼的态度都表现出很积极的情绪,但都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抽出时间来进行。
2.3 高职院校教师选择锻炼场所和项目的调查
对于教师来说,一般选择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在自己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影响下,选择学校的场地或者社区的公共健身场所。在问卷中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呈现多元化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性别不同、生理上的差异, 男女教师在选择体育锻炼方式项目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男教师青睐于对抗性和激烈性强、运动负荷大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锻炼的方式, 主要是篮球、足球项目所占比例较大; 而女教师因为自身生理特点、身体素质等各种因素, 选择运动负荷小、对抗性小并对形体有益的体育项目作为自己经常参与的锻炼项目, 如快走、散步、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由于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相对缺乏, 跑步不受特殊场地器材的限制,成为人们选择较多的体育锻炼方式。在体育娱乐及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上, 男女教师有着共同之处, 这说明现今高校教师在闲暇时间更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体育休闲。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与本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2.4 高职院校教师锻炼动机的调查
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的说,它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调查反映:强身健体(73.6%)是高职院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人数比例最高的,可见,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一本质功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其次是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48.8%),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工作压力和疲劳程度较大;接下来的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休闲娱乐和满足体育兴趣,再次是丰富生活、增加交往和减肥健美,再后是磨炼意志、适应生活、发展个性和其他。而部分教师选择了休闲娱乐、增进交往、磨练意志、适应现代生活和发展个性等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体现了广大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水平较高,远远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片面性,体育锻炼的娱乐、文化、调节、磨练和社交等功能也越来越被广大高校教师所接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回收问卷、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 教师对常识性体育知识了解程度不深; 教师体育锻炼人数低; 锻炼的积极态度与实际参与度不相协调; 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篮球、乒乓球为主; 锻炼场所更多的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 体育锻炼动机在于强身健体、缓解压力。
3.2 建议
3.2.1高校教师應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 掌握更多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和健身途径, 以便更好提高自身能力, 逐步树立体育思想与健康第一的观念。
3.2.2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采用各种手段激发教师的锻炼意识,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对学校以及教师本身会有很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袁方. 社会调查与方法[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 .
[2]谢香道.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J] . 安徽体育科技, 2008, 2937( 5).
[3]郭良奎. 对河南省高中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分析[ J]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 22( 1) .
[4]杨军, 丁勤芳. 对教师体育观念与体育锻炼的认识与分析[ J]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21( 2).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锻炼 郑州
随着高职院校队伍及其招生规模的膨胀, 教师团队明显处于劣势,教师数量短缺,鉴于以上原因现有教师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增长,再加上高职院校体育场地器材与本科院校相比,有明显的不足, 高职院校教师的健康问题关系到教师自身和学校协调、平稳发展。本文对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教师体育生活规律和现状, 促进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通过网络检索, 从中国期刊网下载并阅读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0余篇, 并根据高职院校教师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问卷调查提纲及内容。
1. 2.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表, 调查人员分别到东大学城、南大学城和郑州市区的高职院校, 对这些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 每校各50 份) , 回收有效问卷263份, 有效回收率为87.67%。
1. 2. 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0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1.2.4实地考察法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所在学院的体育设施器材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并掌握教师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郑州市高职院校教师对常识性体育知识的了解现状
在问卷中提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情况以及关于身体健康标准的界定等问题,不到8%的教师知道,而其他的就是不太清楚,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很不容乐观,需要学校的相关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引起必要的重视,使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
2.2 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参与度的现状
问卷中涉及到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时,82%的人数基本上一周能锻炼一次,一周在三次以上的只有6%,锻炼时间在每次半个小时左右,问及对锻炼的态度都表现出很积极的情绪,但都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抽出时间来进行。
2.3 高职院校教师选择锻炼场所和项目的调查
对于教师来说,一般选择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在自己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影响下,选择学校的场地或者社区的公共健身场所。在问卷中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呈现多元化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性别不同、生理上的差异, 男女教师在选择体育锻炼方式项目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男教师青睐于对抗性和激烈性强、运动负荷大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锻炼的方式, 主要是篮球、足球项目所占比例较大; 而女教师因为自身生理特点、身体素质等各种因素, 选择运动负荷小、对抗性小并对形体有益的体育项目作为自己经常参与的锻炼项目, 如快走、散步、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由于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相对缺乏, 跑步不受特殊场地器材的限制,成为人们选择较多的体育锻炼方式。在体育娱乐及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上, 男女教师有着共同之处, 这说明现今高校教师在闲暇时间更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体育休闲。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与本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2.4 高职院校教师锻炼动机的调查
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的说,它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调查反映:强身健体(73.6%)是高职院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人数比例最高的,可见,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一本质功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其次是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48.8%),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工作压力和疲劳程度较大;接下来的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休闲娱乐和满足体育兴趣,再次是丰富生活、增加交往和减肥健美,再后是磨炼意志、适应生活、发展个性和其他。而部分教师选择了休闲娱乐、增进交往、磨练意志、适应现代生活和发展个性等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体现了广大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水平较高,远远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片面性,体育锻炼的娱乐、文化、调节、磨练和社交等功能也越来越被广大高校教师所接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回收问卷、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 教师对常识性体育知识了解程度不深; 教师体育锻炼人数低; 锻炼的积极态度与实际参与度不相协调; 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篮球、乒乓球为主; 锻炼场所更多的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 体育锻炼动机在于强身健体、缓解压力。
3.2 建议
3.2.1高校教师應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 掌握更多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和健身途径, 以便更好提高自身能力, 逐步树立体育思想与健康第一的观念。
3.2.2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采用各种手段激发教师的锻炼意识,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对学校以及教师本身会有很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袁方. 社会调查与方法[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 .
[2]谢香道.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J] . 安徽体育科技, 2008, 2937( 5).
[3]郭良奎. 对河南省高中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分析[ J]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 22( 1) .
[4]杨军, 丁勤芳. 对教师体育观念与体育锻炼的认识与分析[ J]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