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鸡生产怎样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肉鸡疾病多发且难以控制,非典型化表现多,常伴有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给临床诊断和防控带来很大困难,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肉鸡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集环境控制、健康鸡群培育、卫生消毒、兽医管理等于一体,确保鸡体健康,是当务之急。
  一、环境控制
  1. 场址选择。新建鸡场一定要高度重视选址的安全性问题,要远离居民区、屠宰场,特别是鸡产品加工厂,避免交叉感染。场址的选择,还要考虑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且交通、水电便利,地势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2. 鸡场布局。鸡场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为生活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饲料间)、生产区、诊疗区(兽医室、隔离舍、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室等)和粪污处理区。生活区、办公区与生产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内备有防疫隔离间,鸡舍间距为8~10米。场内道路要布局合理,对主干道要硬化,进料和出粪道要严格分开,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做好场区绿化工作。粪污处理区(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口,及时处理粪便,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3. 温度控制。合适的环境温度是保证肉鸡健康生长的第一要素,尤其是雏鸡阶段,低温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会诱发很多疾病,造成死亡率上升。肉鸡温度控制总的原则是:前期高于后期,弱雏高于常雏,夜晚高于白天,有病期间和免疫前后高于平常。一般进雏前1~2天,把鸡舍内部温度升到33~35℃,雏鸡进舍后,每2~3天降低1℃,一直降到21℃再保持相对稳定。育雏期的首要任务是保持鸡舍温度合适、稳定,所以要学会看鸡施温。有条件的鸡场,可在鸡舍内部架设红外线灯,创设不同的温度区,以利弱雏、病雏、健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温度生活区。一般每1000只雏鸡设置5~6盏,架设的高度一般为45~60厘米,灯下鸡背处温度可比周围高2~3℃。如鸡舍内部温度偏高需要降温时,要缓慢进行,防止降温过快引起应激。对4周龄以下的鸡,免疫时或发病期间要适当提高舍温2~3℃。育肥期温度控制在18~25℃(最好为21℃),并尽量保持温度相对稳定。
  4. 通风。现代化肉鸡养殖的密度高,代谢量大,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很容易超标,腹水综合症、大肠杆菌病等易暴发。为此,必须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当饲养人员进入鸡舍感到轻度不适、刺眼呛鼻时,就应及时通风;地面平养的肉鸡要及时更换或加厚垫料,及时清粪。不能只强调通风而使鸡舍温度突然大幅下降,使鸡受寒感冒诱发疾病,也不能因保温忽略通风,降低鸡舍内空气质量,引起疾病。通常可在通风前提高鸡舍温度1~2℃。冬季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通风时间不要太长,可适当增加通风次数。炎热季节要通过加强通风来降低鸡舍内温度,减轻热应激。清晨和夜间温度不高时也要加强通风;午后舍外温度高于舍内后,停止通风。密闭条件好的大型标准化鸡舍,采用纵向负压通风,用排风扇进行强制通风;密闭条件稍差的鸡舍、开放或半开放鸡舍,采用纵向正压通风,用风扇向鸡舍内部吹风。不管哪种鸡舍,尽量不要使用吊扇,因为吊扇不能降温,反倒使上升的污浊热空气再吹下来。
  二、培育健康鸡群
  当前,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鸡群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饲养管理稍有不慎,即会造成各种应激,成为疾病暴发的导火索。因此,要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必须注重鸡群培育。
  1. 保证雏鸡质量。确保雏鸡质量,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关键。质量好的标准是:健康雏鸡要大小均匀;群鸡采食和饮水时,警觉、活跃;脐部愈合良好,无黑肚脐或湿肚脐,没有细菌感染;没有交叉喙、瞎眼、瘸腿等生理缺陷和残缺;腹部明亮、圆胖丰满,无皮肤层叠或血管露出等脱水迹象;死亡率在1周龄内低于1%,2周龄时不超过1.5%。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有效免疫。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不要盲目迷信进口苗,更不能贪图便宜使用低劣疫苗。目前肉鸡应用的活疫苗大部分是弱毒苗,用量小,成本低,使用方便,不受体内抗体包括母源抗体的影响,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
  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鸡群应激,保持相对固定的饲养程序,不随意改变料型、料质,更换饲料要缓慢进行,要有3~6天的适应期。实施严格的光照制度,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提高肉鸡福利。在鸡群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将维生素A、B、C的用量增加到平常的1~2倍。
  三、卫生消毒
  1.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鸡出栏后,彻底清理鸡粪、垫料,然后用高压水枪把墙壁、地面、笼舍、用具等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对排风扇、通风口、天花板等角落、缝隙、设施背面的冲洗,做到不留死角,待干燥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福尔马林消毒,空置4周后再进鸡。如空置时间过长,进鸡前还要再进行1次熏蒸消毒。
  2. 鸡场大门入口处设立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周长的1~2倍,消毒液可用复合酚或3%~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2~3次。每栋鸡舍的门前要设置脚踏消毒池,消毒液要每天更换。工作人员进鸡舍要经过淋浴消毒室进行淋浴和消毒,然后换上清洁消毒好的工作衣帽。
  3. 场区环境卫生消毒。肉鸡场区内要求无杂草、无垃圾,运雏车和饲料车走净道,病死鸡及粪便从污道运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区经常用高压水清洗,每周对场区道路、地面、排水沟等,用3%~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1次喷洒消毒,鸡舍内及其周围最好每天消毒1次。鸡场内禁止养狗养猫,并定期灭老鼠和蚊蝇。
  4. 带鸡消毒。带鸡消毒要选泽对肉鸡毒性、刺激性、皮肤吸收性都小,无残留,对金属、塑料制品腐蚀性小或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常用的有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用深井水或自来水稀释,现用现配。带鸡消毒前先对鸡舍环境彻底清洁,用高压喷雾器或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嘴向上,用画圆圈的方式,先内后外逐步喷洒,以均匀湿润鸡体表为宜,不得直接喷鸡体。
  四、兽医管理
  1. 完善生产记录。生产人员应对鸡群健康状况做好记录,对日常生产中病死鸡进行剖检及流行病学调查,对免疫情况、用药等要详细记录在案,以便于日后工作总结和及时了解鸡群的动态发展变化。
  2. 建立疫情预警系统。养殖合作社或鸡场都要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当地或周边地区肉鸡疫病流行情况;建立免疫、消毒监测体系,建立鸡群日常状况观测体系,及时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
  3. 制定合理的用药制度。养殖合作社或鸡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制度,尽量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加强肉鸡保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鸡群发病后,尽量少使用抗生素,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标准和剂量,执行停药期,减少药残。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 邮编:276400)
其他文献
1异山梨酯重症高血压,是指舒张压持续高达或超过120mmHg,且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高于中度或轻度高血压,故应及时治疗.在11例接受异山梨酯10mg的患者中,于用药120分钟后,血压
期刊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经有效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1].我院自1999年6月~2003年9月收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
本文从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政策出发,分析环保产业自身的特征和当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为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环境经济政策的
低血糖症,临床上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主,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少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现将我院1992年1月~2002年5月误诊17例分析如下.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城
肉鸡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日粮营养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油脂。试验研究证实,肉鸡日粮中添加油脂后,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肉鸡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类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内,地球是唯一具有美丽的蓝色外表的星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裹着厚厚的大气层。众所周知,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就只有死亡。地球大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