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59-02
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多年,前几年因为任教于高三,所以一直庆幸自己与新课程“绝缘”,但今年接手新高二,不得不与新课程“亲密接触”,所以从暑假开始就有意识地参与各种培训,并深入用心去体会新课程理念,颇有感触,在此希望能与同行共同商讨。
一、新课程实施下的学生主体性更要以教师的主导性为前提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说明新课程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其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一味教、学生一味学的教学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腾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设疑、探究的机会,允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如果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整堂课下来就有可能像是一盘散沙,因为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接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均不同,所以一切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并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让其思考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显得不太可能。例如在学习选修8第一单元“A land of diversity”时,如若提出这样的问题讨论:“Can you describe something about California?”因为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如果讨论下去,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结果,所以只能让其简单探讨大家熟悉的话题,并点到为止。再比如,在教授动词不定式语法课时,学生们可以概括小黑板上所板书的不同的关于不定式的句子,对不定式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其句子成份,分析其语法功能,因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观点不一,甚至错误,这就更需要老师在同学们适当讨论之后给予概括、列举,以此达到真正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性仍旧不能摆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精神及主体性的发挥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至。
二、新课程下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一定要以本为本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英语是我国的第二语言,生活中缺少使用英语这门语言的环境,或者说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学习的效率不高,重、难点更是掌握得不牢。而重、难点是教师一节课讲授的主要目的与内容。如何突出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若处理不好,一节课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对整个模块有个整体感知。如果不能做到这点,至少在备课前熟悉整个单元的结构,从单词到课文,多次翻看,并查阅相应的参考书,深刻理解教材意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能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找出相应单元里头的重点和难点。还是以“A land of diversity”这个单元为主,通过深层的反复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介绍加利福尼亚洲的多元文化特征。所以这个单元的重点就是了解加州的些许情况,进一步认识到加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并对加州的变化、发展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单元的难点是复习名词性从句及其和相似从句的辨析,在Reading部分摘入部分句子:
What attracts people to California is its pleasant climate and relaxed lifestyle.(主语从句)
Most apolicants know that they have very little chance of getting a visa.(宾语从句)
This is why today over 40% of Californians speak Spanish as a first or second language.(表语从句)
The Spanish had settled in most parts of south America and along the northwest coast of what we now call the United States.(宾语从句)
那么以这四个句子为突破口,补充适当例句,从最基础入手,步步为营,让学生掌握名词性从句的四种形式,以及他们的主要标志,并与其他类似的句式进行比较,最后提供部分典型例题、高考例题,让学生实战演练,突破本文的难点。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体生动的画面来呈现课文中的重、难点,通过大量操练重点句子及相应语法使学生能较为轻松得掌握所学知识。
三、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教师的取舍
高中英语新课程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采用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实施过程就会有所区别,但一个总的、不变的原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不论是何种模块每个单元都包括Warming up、Pre?鄄reading、 Reading、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和课后练习9个部分。我认为这几个部分绝对不能平分秋色,一定要大胆舍弃。很多教师在刚接手新课程时怨声载道,埋怨课时太少。新课标要求每个模块学时4周,每单元5课时,但部分教师一个单元下来需要10课时甚至更多,这说明部分教师对每个部分都用了较大的力。在我看来,Warming up 和Pre?鄄reading 点到为止,重点应放在Reading及Using language上面,对课文中出现的练习一定要有所取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学生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对我而言,小黑板就是我的宝贝,一般在备单元单词时,会根据《考试说明》挑选重点单词和词汇,并查阅与此相关的典型题或高考题事先罗列于小黑板,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互动;在上泛读课或精读课时,也会将相应收集到的内容事先准备,特别在农村中学,条件有限,或许这个小小的黑板就能起到大大的作用。总之,只要每个教师都会用心去想,去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么再来一次新课程也不是问题。
四、旧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新教学理念锦上添花
新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合发展的基础。过去那种以知识为本的旧教学理念确实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但并不是要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情感态度,过分注重课堂气氛,过分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导致整个流程下来,本末倒置,没有重点,没有难点,没有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那么学生能学到什么呢?所以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仍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仍要进行必要的解词释意,仍要进行语法教学。或许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完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淡化语法教学,实则不然,新课程只是在强调教授语言知识时,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些适合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思考、去操练、去合作、去探究、去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当然我们也排斥单纯说教、满堂灌、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教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新旧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另外,也希望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当应用“赏识教育”,不要对学生有过度的期望,心态要积极,眼光要正面,每天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并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知道示范强于说理,身教胜于言教,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多年,前几年因为任教于高三,所以一直庆幸自己与新课程“绝缘”,但今年接手新高二,不得不与新课程“亲密接触”,所以从暑假开始就有意识地参与各种培训,并深入用心去体会新课程理念,颇有感触,在此希望能与同行共同商讨。
一、新课程实施下的学生主体性更要以教师的主导性为前提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说明新课程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其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一味教、学生一味学的教学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腾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设疑、探究的机会,允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如果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整堂课下来就有可能像是一盘散沙,因为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接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均不同,所以一切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并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让其思考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显得不太可能。例如在学习选修8第一单元“A land of diversity”时,如若提出这样的问题讨论:“Can you describe something about California?”因为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如果讨论下去,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结果,所以只能让其简单探讨大家熟悉的话题,并点到为止。再比如,在教授动词不定式语法课时,学生们可以概括小黑板上所板书的不同的关于不定式的句子,对不定式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其句子成份,分析其语法功能,因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观点不一,甚至错误,这就更需要老师在同学们适当讨论之后给予概括、列举,以此达到真正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性仍旧不能摆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精神及主体性的发挥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至。
二、新课程下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一定要以本为本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英语是我国的第二语言,生活中缺少使用英语这门语言的环境,或者说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学习的效率不高,重、难点更是掌握得不牢。而重、难点是教师一节课讲授的主要目的与内容。如何突出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若处理不好,一节课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对整个模块有个整体感知。如果不能做到这点,至少在备课前熟悉整个单元的结构,从单词到课文,多次翻看,并查阅相应的参考书,深刻理解教材意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能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找出相应单元里头的重点和难点。还是以“A land of diversity”这个单元为主,通过深层的反复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介绍加利福尼亚洲的多元文化特征。所以这个单元的重点就是了解加州的些许情况,进一步认识到加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并对加州的变化、发展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单元的难点是复习名词性从句及其和相似从句的辨析,在Reading部分摘入部分句子:
What attracts people to California is its pleasant climate and relaxed lifestyle.(主语从句)
Most apolicants know that they have very little chance of getting a visa.(宾语从句)
This is why today over 40% of Californians speak Spanish as a first or second language.(表语从句)
The Spanish had settled in most parts of south America and along the northwest coast of what we now call the United States.(宾语从句)
那么以这四个句子为突破口,补充适当例句,从最基础入手,步步为营,让学生掌握名词性从句的四种形式,以及他们的主要标志,并与其他类似的句式进行比较,最后提供部分典型例题、高考例题,让学生实战演练,突破本文的难点。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体生动的画面来呈现课文中的重、难点,通过大量操练重点句子及相应语法使学生能较为轻松得掌握所学知识。
三、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教师的取舍
高中英语新课程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采用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实施过程就会有所区别,但一个总的、不变的原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不论是何种模块每个单元都包括Warming up、Pre?鄄reading、 Reading、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和课后练习9个部分。我认为这几个部分绝对不能平分秋色,一定要大胆舍弃。很多教师在刚接手新课程时怨声载道,埋怨课时太少。新课标要求每个模块学时4周,每单元5课时,但部分教师一个单元下来需要10课时甚至更多,这说明部分教师对每个部分都用了较大的力。在我看来,Warming up 和Pre?鄄reading 点到为止,重点应放在Reading及Using language上面,对课文中出现的练习一定要有所取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学生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对我而言,小黑板就是我的宝贝,一般在备单元单词时,会根据《考试说明》挑选重点单词和词汇,并查阅与此相关的典型题或高考题事先罗列于小黑板,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互动;在上泛读课或精读课时,也会将相应收集到的内容事先准备,特别在农村中学,条件有限,或许这个小小的黑板就能起到大大的作用。总之,只要每个教师都会用心去想,去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么再来一次新课程也不是问题。
四、旧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新教学理念锦上添花
新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合发展的基础。过去那种以知识为本的旧教学理念确实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但并不是要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情感态度,过分注重课堂气氛,过分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导致整个流程下来,本末倒置,没有重点,没有难点,没有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那么学生能学到什么呢?所以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仍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仍要进行必要的解词释意,仍要进行语法教学。或许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完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淡化语法教学,实则不然,新课程只是在强调教授语言知识时,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些适合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思考、去操练、去合作、去探究、去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当然我们也排斥单纯说教、满堂灌、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教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新旧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另外,也希望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当应用“赏识教育”,不要对学生有过度的期望,心态要积极,眼光要正面,每天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并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知道示范强于说理,身教胜于言教,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