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新产品项目研发、个性化设计和私人订制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行业产业对本专业人才更为重视。开展实训工作坊及企业合作融入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教学模式,是拓宽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就业口径的新方法,也是本专业的特色亮点,是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试验方向。
关键词:工作坊;企业合作融合;改革与创新
一、 探索实施实训工作坊制,创新实施“企业 学校”育人新模式
秉持构建校企广度协作、深度融合的育人理念,开创“协同育人平台”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作为核心目标,创建实训工作坊、协同企业合作育人的特色培养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此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职业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与过程
1. 完善制度建设,制订方案重培养。在充分调查研究并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创新完善教学大纲;制定细化考试考核标准;严格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建设方案;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拓展进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实训条件建设;搭建师资梯队建设,完善教师年龄与经验教学结构;注重实践、教学和特色培育建设,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2 1”[1]模式进行课堂改革。
2. 推进校企合作,提供平台练技能。专业通过广泛开展联络,加大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深化实训合作内容,拓展校企合作项目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创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实训室”,与肇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合作,开展高校产业联盟“金绣”手工艺实践教学项目的研发,开展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设计教学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拓宽教学内容及就业口径。课堂内容积极融入本地品牌产品设计研发内容成为专业特色,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挖掘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
3. 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利用“双导”模式强本领。专业利用自身特点,探索深化现代学徒制度,课堂指导通过“工作室”“创意坊”模式进行,充分挖掘社会工匠技艺,重点引进行业能工巧匠,形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术,企业师傅重点培养学生实操技术和工匠精神,开展“艺术大师技能工作室”、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金绣项目”工作室等方式,强化学生本领,培养学生现代工匠精神。
通过创建“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工作室”,聘请能工巧匠主持,学生根据自我的设计方案及表现技法向师傅进行学习解惑。大师技能工作室除了重技能,也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也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校企合作共建工艺产品研发设计、制作的实训工作坊,进行实操技能训练,培育发扬学生职业技能及工匠精神。课堂内坚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对接本地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致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改革初步成效
1. 通过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我们在“工艺产品研发创意坊”开展了《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以砚石雕刻工艺设计及制作的实践项目。以及在“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工作室”的实训,由工艺美术大师进行端砚介绍及制作工艺现场讲解,端砚资深师傅现场制作加工示范指导,学生通过现场实践学习,从材料的特性、设计的构思、匠人的工艺传承态度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扩展了师生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2. 开展高校产业联盟“金绣工作坊”手工艺实践项目,带动学生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们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金绣工作坊”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由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对产品的对外推广以及市场竞争力也要进行摸索学习,学生自主了解市场,对接市场,同时也通过市场直接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成果。
四、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存在问题和不足
1. 经费投入不足,学生缺少实操机会。就本校而言,经费来源及投入有限,学校设施、设备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学生缺少实训场所,同时也缺少相关实训设备,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落实。
2. 校企合作开展不够深入广泛,学生无法掌握最新技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推进,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和制度,将学生真正推到实操一线和新技术前沿,成为真正掌握技术的市场紧需人才。
3. 职业教育教师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人才梯队结构搭建更应科学合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大经费投入等方式,保持职业教育教师知识有一定的更新程度。一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娴熟技工和工匠,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让教师掌握前沿技术;二是应当增加教师与企业技工、工匠交流机会,让教师走进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先进设备操作及相关学习机会;三是必须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合理培养、搭建人才梯队,确保职业教育教师人才结构科学合理。
五、 结论
本专业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中,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培养技术型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吻合,职业教育应当更注重根据自身所处的地方经济环境进行培养。我们通过开展实训工作坊、与企业合作融入更具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拓宽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就业口径,实现专业价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市场洞察力等,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探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值得我们继续完善实施及推广。
注释:
[1]“2 1”模式为2年在校培养[J],1年校外实践.
作者简介:
蔡晓燕,广东省肇庆市,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关键词:工作坊;企业合作融合;改革与创新
一、 探索实施实训工作坊制,创新实施“企业 学校”育人新模式
秉持构建校企广度协作、深度融合的育人理念,开创“协同育人平台”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作为核心目标,创建实训工作坊、协同企业合作育人的特色培养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此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职业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与过程
1. 完善制度建设,制订方案重培养。在充分调查研究并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创新完善教学大纲;制定细化考试考核标准;严格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建设方案;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拓展进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实训条件建设;搭建师资梯队建设,完善教师年龄与经验教学结构;注重实践、教学和特色培育建设,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2 1”[1]模式进行课堂改革。
2. 推进校企合作,提供平台练技能。专业通过广泛开展联络,加大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深化实训合作内容,拓展校企合作项目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创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实训室”,与肇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合作,开展高校产业联盟“金绣”手工艺实践教学项目的研发,开展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设计教学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拓宽教学内容及就业口径。课堂内容积极融入本地品牌产品设计研发内容成为专业特色,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挖掘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
3. 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利用“双导”模式强本领。专业利用自身特点,探索深化现代学徒制度,课堂指导通过“工作室”“创意坊”模式进行,充分挖掘社会工匠技艺,重点引进行业能工巧匠,形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术,企业师傅重点培养学生实操技术和工匠精神,开展“艺术大师技能工作室”、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金绣项目”工作室等方式,强化学生本领,培养学生现代工匠精神。
通过创建“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工作室”,聘请能工巧匠主持,学生根据自我的设计方案及表现技法向师傅进行学习解惑。大师技能工作室除了重技能,也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也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校企合作共建工艺产品研发设计、制作的实训工作坊,进行实操技能训练,培育发扬学生职业技能及工匠精神。课堂内坚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对接本地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致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改革初步成效
1. 通过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我们在“工艺产品研发创意坊”开展了《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以砚石雕刻工艺设计及制作的实践项目。以及在“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工作室”的实训,由工艺美术大师进行端砚介绍及制作工艺现场讲解,端砚资深师傅现场制作加工示范指导,学生通过现场实践学习,从材料的特性、设计的构思、匠人的工艺传承态度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扩展了师生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2. 开展高校产业联盟“金绣工作坊”手工艺实践项目,带动学生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们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金绣工作坊”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由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对产品的对外推广以及市场竞争力也要进行摸索学习,学生自主了解市场,对接市场,同时也通过市场直接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成果。
四、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存在问题和不足
1. 经费投入不足,学生缺少实操机会。就本校而言,经费来源及投入有限,学校设施、设备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学生缺少实训场所,同时也缺少相关实训设备,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落实。
2. 校企合作开展不够深入广泛,学生无法掌握最新技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推进,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和制度,将学生真正推到实操一线和新技术前沿,成为真正掌握技术的市场紧需人才。
3. 职业教育教师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人才梯队结构搭建更应科学合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大经费投入等方式,保持职业教育教师知识有一定的更新程度。一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娴熟技工和工匠,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让教师掌握前沿技术;二是应当增加教师与企业技工、工匠交流机会,让教师走进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先进设备操作及相关学习机会;三是必须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合理培养、搭建人才梯队,确保职业教育教师人才结构科学合理。
五、 结论
本专业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中,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培养技术型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吻合,职业教育应当更注重根据自身所处的地方经济环境进行培养。我们通过开展实训工作坊、与企业合作融入更具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拓宽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就业口径,实现专业价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市场洞察力等,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探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值得我们继续完善实施及推广。
注释:
[1]“2 1”模式为2年在校培养[J],1年校外实践.
作者简介:
蔡晓燕,广东省肇庆市,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