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高职(国际)学院,上海 201209)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当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具体表现在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显得过于片面和狭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及在获取幸福的途径上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这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所提出的PERMA模式对于纠正大学生幸福观中的认识误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想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放弃片面的幸福观,转为全面的幸福观;扭转“个人主义”的倾向,重视“他人”的力量;放下对“享乐主义”的痴迷,愿为“持久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幸福观;PERMA模式;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198-03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about college students'concept of happiness. First, som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happiness is far too one-sided and narrow. Second, the students tend to be individualistic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ird, on the way to happiness, some students fall into the dilemma of hedonism. As a positive psychology expert, Professor Martin Seligman proposes the PERMA model, which contributes to dispell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he students should insist 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rather than one-sided view. Also, th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thers' power rather than the individualism.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 for the lasting happiness rather than hedonism.
Keyword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PERMA model; positive psychology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我们通常会把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统称为一个人的幸福观。[1]不同的幸福观决定着人们对于生活拥有着不同程度的幸福感体验。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是否能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于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是高校德育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幸福观中所常见的一些认识误区
(一) 在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显得过于片面和狭隘
很多大学生在对待幸福内涵的理解上往往是采取“一元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幸福简单的和某样东西之间画上等号。如在人生理想目标设定上认为出名、成功就是幸福;在对价值观理解方面,认为有钱就有了幸福;在对未来生活规划方面,认为能充分的自我享乐就是幸福。[2]如果把幸福看作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主观感受的话,那么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受到生理上的幸福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心理上的幸福感;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伦理上的幸福感。由于人的需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人的幸福应该是上述三种幸福的辩证统一,如果只看到人的一种需求,割裂和其他属性之间的联系,则容易产生片面的幸福观。[3]
(二)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幸福的手段。[4]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把那些具有明显个人主义倾向的大学生称之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5]
(三) 在获取幸福的途径上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幸福观调查显示,享乐主义的幸福观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核心。[4]享乐主义者的最大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去寻求快乐,同时逃避各种形式的努力付出。只求眼前的快乐,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后果。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目的,也缺乏挑战。[6]享乐主义者的本质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当中,过于依赖“走捷径”的方式,进而得到“廉价的幸福”。所谓“走捷径”的方式是指享乐主义者往往把生活的乐趣建立在感官的满足之上。所谓“廉价的幸福”,是指通过愉悦感官的方式所能得到的幸福往往只是暂时性的,一旦外在的刺激消失,幸福便会很快随着褪去。然而,通过这种走捷徑的方式所得到的幸福不仅不会带来持续的幸福,反而还会造成抑郁的流行。[7] 二、PERMA模式简介
(一)PERMA模式的具体内涵
PERMA模式来自于美国马丁·塞里格曼教授所提出的有关幸福的全新理论——幸福理论(Well-being theory,简称WBT)。该理论认为,幸福应该是由五个独立的元素所构成,这五个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而PERMA就是由这五个元素的首字母连在一起所组成。[8]这五个元素的具体内涵如下:
1.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提起积极情绪,也许很多人会把它和“快乐”、“高兴”、“开心”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其实,积极情绪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美国积极心理学专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情绪总共可以划分为10种不同的形式,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9]
2. 投入(engagement)。投入是指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某项任务或某个工作时会达到一种“心流”(Flow)状态,即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时时间仿佛静止了,人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7]
3.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幸福往往都于他人有关。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幸福带来的深刻正面影响,以及这种关系欠缺时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无可否认的。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测试过的所有方法中,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4. 意义(meaning)。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但又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意义的产生更多的是从历史、逻辑、一致性的角度出发而做出的冷静而又客观的判断,这种判断很可能与主观的判断不同。
5. 成就(accomplishment)。成就往往也是人们的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努力追求成就的人,经常会完全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为了赢而赢。[8]
(二)PERMA模式的理论基础
提到PERMA模式就不得不提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因为PERMA模式的理论基础便是积极心理学。[8]有“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之称的马丁·赛里格曼教授正是在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全新幸福模式--PERMA模式。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在美国心理学界所兴起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而积极心理学与以往心理学最大的不同是:以往的心理学更多的关注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人类的优势和美德这些积极的因素,更加关注如何让普通人变得更加幸福。与此同时,PERMA中所包含的对于“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在这些研究领域中,积极心理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0]
(三)PERMA模式中五元素选取的依据
在PERMA模式中,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将幸福分解为五个元素。这五个元素不是随意选取的,每个元素均需符合下面三条选择标准:一是贡献性,即在这5个元素中,没有哪个元素可以单独定义幸福,每个元素都对幸福有所贡献;二是终极性,即人们会把其中的某个元素当作是终极追求,而非追求其他元素的途径;三是排他性,即每个元素的定义和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8]与此同时,PERMA模式中各元素选取的科学性以及对于促进人们幸福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11][12][13]
三、PERMA模式对纠正大学生幸福观认识误区的一些启示
(一)放弃片面的幸福观,转为全面的幸福观
在PERMA模式中,幸福是由P元素(积极情绪)、E元素(投入)、R元素(人際关系)、M元素(意义)、A元素(成就)这5个元素所共同构成的。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幸福应该是一个由多个要素所组成的概念,单纯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足以构成幸福。[8]我们可以看出,PERMA模式其实是建立在对“幸福一元论”的批判之上的。所谓“幸福一元论”,即把幸福简单、错误的归为某一个元素,例如认为“成功就是幸福”、“享乐就是幸福”等等。因此,PERMA模式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之一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放弃片面的幸福观,转为全面的幸福观。
(二)扭转“个人主义”的倾向,重视“他人”的力量
在PERMA模式中,R元素(人际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有人曾要求积极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是讲什么的时候,他回答了两个字:“他人”。有研究发现,拥有朋友与良好的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10]因此,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促进人幸福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这就意味着人都具有社会性需要,例如合群的需要等等。如果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伦理上的幸福感。而如果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个体则会和群体越走越远,同时容易陷入一种孤独无援或是忧愁苦闷的状态。[3]
(三)放下对“享乐主义”的痴迷,愿为“持久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在PERMA模式中,里面包含了E元素(投入)、M元素(意义),这两个元素对于破除大学生的享乐主义幸福观,转而追求持久的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单纯的享乐相比,投入(E元素)往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却有助于持久的幸福,因此也更加有意义(M元素)。具体来说,当大学生通过愉悦感官的方式进行享乐的时候,例如不停的玩网络游戏、沉溺于社交媒体的时候,这种享乐的行为虽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但这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在消费未来的幸福。而当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去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心流体验的时候,例如认真读一本哲学书、努力完成某个科技项目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往往是在投资未来的幸福。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与消费幸福的活动相比,投资幸福的活动显然更加有意义,因为它能让人获取更加持久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大学生错误幸福观的剖析及其纠偏[J].社会科学家,2010(12):66-68.
[2]李嘉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3(2):124-128.
[3]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22.
[4]屈春芳.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偏离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134-136.
[5]钱理群.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EB/OL].http://edu.qq.com/a/20150520/041737.htm,2015-5-20/2015-9-10.
[6]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汪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0-21.
[7]马丁·塞里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社,2010:122-124.
[8]马丁·塞里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0-20.
[9]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49.
[10]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15+192.
[11]曹瑞,孙红梅.PERMA-塞利格曼的幸福感理论新框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10-12.
[12]Coffey J K, Lake L W, et al. A Multi-Study Examination of Well-Being Theory in College and Community Sample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4.
[13]D'raven L L, Zaidi N P. Using the PERMA Model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5.
作者簡介:宋晓东(1986-),男,汉族,山东即墨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国际)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德育原理、积极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宋美霞(1986-),女,汉族,山东莒南人,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与脑科学方面的研究。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当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具体表现在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显得过于片面和狭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及在获取幸福的途径上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这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所提出的PERMA模式对于纠正大学生幸福观中的认识误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想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放弃片面的幸福观,转为全面的幸福观;扭转“个人主义”的倾向,重视“他人”的力量;放下对“享乐主义”的痴迷,愿为“持久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幸福观;PERMA模式;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198-03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about college students'concept of happiness. First, som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happiness is far too one-sided and narrow. Second, the students tend to be individualistic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ird, on the way to happiness, some students fall into the dilemma of hedonism. As a positive psychology expert, Professor Martin Seligman proposes the PERMA model, which contributes to dispell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he students should insist 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rather than one-sided view. Also, th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thers' power rather than the individualism.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 for the lasting happiness rather than hedonism.
Keyword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PERMA model; positive psychology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我们通常会把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统称为一个人的幸福观。[1]不同的幸福观决定着人们对于生活拥有着不同程度的幸福感体验。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是否能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于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是高校德育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幸福观中所常见的一些认识误区
(一) 在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显得过于片面和狭隘
很多大学生在对待幸福内涵的理解上往往是采取“一元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幸福简单的和某样东西之间画上等号。如在人生理想目标设定上认为出名、成功就是幸福;在对价值观理解方面,认为有钱就有了幸福;在对未来生活规划方面,认为能充分的自我享乐就是幸福。[2]如果把幸福看作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主观感受的话,那么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受到生理上的幸福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心理上的幸福感;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伦理上的幸福感。由于人的需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人的幸福应该是上述三种幸福的辩证统一,如果只看到人的一种需求,割裂和其他属性之间的联系,则容易产生片面的幸福观。[3]
(二)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幸福的手段。[4]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把那些具有明显个人主义倾向的大学生称之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5]
(三) 在获取幸福的途径上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幸福观调查显示,享乐主义的幸福观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核心。[4]享乐主义者的最大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去寻求快乐,同时逃避各种形式的努力付出。只求眼前的快乐,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后果。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目的,也缺乏挑战。[6]享乐主义者的本质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当中,过于依赖“走捷径”的方式,进而得到“廉价的幸福”。所谓“走捷径”的方式是指享乐主义者往往把生活的乐趣建立在感官的满足之上。所谓“廉价的幸福”,是指通过愉悦感官的方式所能得到的幸福往往只是暂时性的,一旦外在的刺激消失,幸福便会很快随着褪去。然而,通过这种走捷徑的方式所得到的幸福不仅不会带来持续的幸福,反而还会造成抑郁的流行。[7] 二、PERMA模式简介
(一)PERMA模式的具体内涵
PERMA模式来自于美国马丁·塞里格曼教授所提出的有关幸福的全新理论——幸福理论(Well-being theory,简称WBT)。该理论认为,幸福应该是由五个独立的元素所构成,这五个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而PERMA就是由这五个元素的首字母连在一起所组成。[8]这五个元素的具体内涵如下:
1.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提起积极情绪,也许很多人会把它和“快乐”、“高兴”、“开心”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其实,积极情绪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美国积极心理学专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情绪总共可以划分为10种不同的形式,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9]
2. 投入(engagement)。投入是指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某项任务或某个工作时会达到一种“心流”(Flow)状态,即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时时间仿佛静止了,人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7]
3.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幸福往往都于他人有关。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幸福带来的深刻正面影响,以及这种关系欠缺时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无可否认的。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测试过的所有方法中,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4. 意义(meaning)。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但又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意义的产生更多的是从历史、逻辑、一致性的角度出发而做出的冷静而又客观的判断,这种判断很可能与主观的判断不同。
5. 成就(accomplishment)。成就往往也是人们的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努力追求成就的人,经常会完全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为了赢而赢。[8]
(二)PERMA模式的理论基础
提到PERMA模式就不得不提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因为PERMA模式的理论基础便是积极心理学。[8]有“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之称的马丁·赛里格曼教授正是在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全新幸福模式--PERMA模式。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在美国心理学界所兴起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而积极心理学与以往心理学最大的不同是:以往的心理学更多的关注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人类的优势和美德这些积极的因素,更加关注如何让普通人变得更加幸福。与此同时,PERMA中所包含的对于“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在这些研究领域中,积极心理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0]
(三)PERMA模式中五元素选取的依据
在PERMA模式中,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将幸福分解为五个元素。这五个元素不是随意选取的,每个元素均需符合下面三条选择标准:一是贡献性,即在这5个元素中,没有哪个元素可以单独定义幸福,每个元素都对幸福有所贡献;二是终极性,即人们会把其中的某个元素当作是终极追求,而非追求其他元素的途径;三是排他性,即每个元素的定义和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8]与此同时,PERMA模式中各元素选取的科学性以及对于促进人们幸福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11][12][13]
三、PERMA模式对纠正大学生幸福观认识误区的一些启示
(一)放弃片面的幸福观,转为全面的幸福观
在PERMA模式中,幸福是由P元素(积极情绪)、E元素(投入)、R元素(人際关系)、M元素(意义)、A元素(成就)这5个元素所共同构成的。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幸福应该是一个由多个要素所组成的概念,单纯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足以构成幸福。[8]我们可以看出,PERMA模式其实是建立在对“幸福一元论”的批判之上的。所谓“幸福一元论”,即把幸福简单、错误的归为某一个元素,例如认为“成功就是幸福”、“享乐就是幸福”等等。因此,PERMA模式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之一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放弃片面的幸福观,转为全面的幸福观。
(二)扭转“个人主义”的倾向,重视“他人”的力量
在PERMA模式中,R元素(人际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有人曾要求积极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是讲什么的时候,他回答了两个字:“他人”。有研究发现,拥有朋友与良好的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10]因此,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促进人幸福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这就意味着人都具有社会性需要,例如合群的需要等等。如果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伦理上的幸福感。而如果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个体则会和群体越走越远,同时容易陷入一种孤独无援或是忧愁苦闷的状态。[3]
(三)放下对“享乐主义”的痴迷,愿为“持久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在PERMA模式中,里面包含了E元素(投入)、M元素(意义),这两个元素对于破除大学生的享乐主义幸福观,转而追求持久的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单纯的享乐相比,投入(E元素)往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却有助于持久的幸福,因此也更加有意义(M元素)。具体来说,当大学生通过愉悦感官的方式进行享乐的时候,例如不停的玩网络游戏、沉溺于社交媒体的时候,这种享乐的行为虽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但这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在消费未来的幸福。而当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去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心流体验的时候,例如认真读一本哲学书、努力完成某个科技项目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往往是在投资未来的幸福。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与消费幸福的活动相比,投资幸福的活动显然更加有意义,因为它能让人获取更加持久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大学生错误幸福观的剖析及其纠偏[J].社会科学家,2010(12):66-68.
[2]李嘉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3(2):124-128.
[3]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22.
[4]屈春芳.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偏离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134-136.
[5]钱理群.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EB/OL].http://edu.qq.com/a/20150520/041737.htm,2015-5-20/2015-9-10.
[6]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汪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0-21.
[7]马丁·塞里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社,2010:122-124.
[8]马丁·塞里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0-20.
[9]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49.
[10]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15+192.
[11]曹瑞,孙红梅.PERMA-塞利格曼的幸福感理论新框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10-12.
[12]Coffey J K, Lake L W, et al. A Multi-Study Examination of Well-Being Theory in College and Community Sample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4.
[13]D'raven L L, Zaidi N P. Using the PERMA Model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5.
作者簡介:宋晓东(1986-),男,汉族,山东即墨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国际)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德育原理、积极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宋美霞(1986-),女,汉族,山东莒南人,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与脑科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