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患者测定vWFPLT和凝血因子时间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vWF含量、PLT数量和凝血因子时间变化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血清vWF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日本产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g测定采用凝固法,使用日本产sysmex CA-530凝血分析仪测定;PLT计数用EDTA-K2抗凝静脉血,使用日本产sysmex K-1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结果 DIC病例组血清vWF和Fig含量、PLT数量及PT、APTT、TT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随着DIC的发展而逐步升高。结论 vWF含量、PLT数量和凝血因子时间变化,可以作为DIC早期预测、诊断的重要指标,而且其动态测定结果还可以作为监测DIC病情发展情况、评价疗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实验参数。
  【关键词】 DIC;vWF;PLT;凝血因子时间;临床意义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C were measured vWF,PLT and coagulation factor time
  LIU Ai-ying,SONG Chang-guang.Mother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Gaotang County,Shandong Province,Gaotang252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es the vWF content,the PLT quantity and the hemoglutination factor time change in the DIC early diagnosis clinical value.Methods The blood serum vWF determination uses the immunity turbidimetric method,uses Japan to produce the OLYMPUSAU-400 completely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determination;PT,APTT,TT,the Fig determination uses the coagulation law,uses Japan to produce sysmex the CA-530 hemoglutination analyzer determination;The PLT counting prevents clotting the venous blood with EDTA-K2,uses Japan to produce sysmex the K-1000 completely automatic blood corpuscle calculating instrument determination.Results DIC case group blood serum vWF and the Fig content,the PLT quantity and PT,APTT,the TT time obviously i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the significance significance(P<0.01),And elevates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DIC development.Conclusion The vWF content,the PLT quantity and the hemoglutination factor time variation,may take the DIC early prediction,is important to diagnosis,moreover its dynamic determination result may also take monitors the DIC condition state of play,the appraisal curative effect,the judgment disease order of severity and the estimate prognosis important experiment parameter.
  【Key words】 DIC;vWF;PLT; Coagulation factor time;Clinical significanc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出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及栓塞等症状。DIC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一旦发生则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1]。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给临床提供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实验指标,本文对近年来住院治疗并发DIC的52例患者所做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血小板(PLT)计数和凝血检查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早期诊断DIC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病例组:为近5年来住院治疗中确诊的52例DIC患者,其中产妇31例,创伤或外科术后患者5例,癌症患者8例,感染患者3例,其他患者5例,年龄14~74岁,平均45岁。有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②对照组:健康查体正常者50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无出、凝血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1.2 试验方法 对有出血倾向或症状的可疑DIC患者,按实验要求抽取血液样本,检查以下项目。①血清vWF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采用浙江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使用日本产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②PLT计数:用EDTA-K2抗凝静脉血,使用日本产sysmex K-1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③PT、APTT、TT、Fig测定:采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血浆,采用凝固法,使用日本产sysmex CA-530凝血分析仪测定,试剂采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检查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显示,DIC在发病时甚至在发病前就已出现凝血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WF、PLT、PT、APTT、TT、Fig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3 讨论
  DIC是一种弥散而隐匿的广泛性微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特征是小血管内特别是毛细血管内形成弥漫性微小血栓,导致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减少、微循环障碍及脏器组织缺血,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出血、休克、器官损害、溶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生命[2]
  正常人体血液中存在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生理情况下,凝血与抗凝血两者互相制约,保持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的流体状态和可凝固性。某些病理情况,如能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疾病(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妊娠中毒症、葡萄胎等妊娠并发症,严重创伤、广泛外科手术,肿瘤、急性白血病、肝坏死等)、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疾病(感染、低血压、休克、缺氧,抗原抗体复合物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他可促进DIC发生的因素(如各种原因的循环淤滞、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酸中毒等)等原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内皮屏障、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削弱或丧失,vWF大量释放入血,促进血小板的聚集、粘附,以及大量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的积蓄,增加血液凝固性,从而破坏体内凝血与抗凝血间的动态平衡,触发全身性弥漫性血管内血液凝固,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3,4]。而由于血管内广泛凝血,使大量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如Ⅶ、Ⅹ、Ⅴ、Ⅱ、Ⅰ因子等)被消耗,使血液迅速进入低凝状态,引起凝血障碍,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功能亢进而使纤维蛋白原大量溶解,使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FDP的抗凝作用减弱,最终导致严重出血[5]
  vWF是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聚糖蛋白,上有血小板糖蛋白Ⅰb、Ⅱb/Ⅲa、肝素和胶原的结合位点,是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不可缺少的蛋白,血vWF浓度升高被认为是内皮损伤的标志,并参与血小板粘附于破损内皮的过程,是引起血液高凝的重要指标[6,7]。由于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形成弥散性微血栓,从而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使血小板数目明显降低。DIC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Ⅱ、Ⅴ、Ⅶ、Ⅹ等因子消耗不甚严重,PT往往正常或缩短,但DIC发生突然,病情进展迅速,高凝期极短,且很快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同时继发纤溶亢进,血浆中出现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些产物又拮抗凝血酶的作用,而致使PT时间延长。因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使TT延长,而凝血因子的缺乏及纤溶功能亢进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也使APTT延长。Fig是参与止血的主要物质,DIC时,由于血浆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均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同时受二酶的作用迅速消耗和降解,使其含量明显降低,故检查结果Fig含量明显降低。
  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在DIC发生初始上述实验指标已经发生显著性改变,其检测结果可以反映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及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了解机体的血液凝固状态,预测是否有微血栓的形成和出血倾向,对于预测DIC的发生、发展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涂孟桢,邓玲.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体会.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33.
  [2] 桑明华.临床疾病概要.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3.
  [3] 张翔伟,张敏州.通冠胶囊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66-1067.
  [4] 陶晓根,承韶辉,赵劲松,等.蛋白C系统与脓毒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5:53-55.
  [5] 李连瑛,焦付丰,邢学新,等.临床诊断治疗技术.济南出版社,2004:75-90.
  [6] 许俊堂,王荣山.血栓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及其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382.
  [7] 陈平,杨秀川.糖尿病肾病中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内皮损伤的研究.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2:112.
其他文献
1985年在我国的江浙一带供电系统中发生几起限流式高压交流熔断器爆炸事故.该事件性质是奸商破坏国家电网安全.砖家、叫搜们拍脑袋一想:我国30年内供电容量要提高到300MVA.所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7例,并与对照组59例进行分析。结果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和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科rn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对587(男373例,女214例)例全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实施了保温治疗,年龄17天-75岁,其中婴幼儿64例,儿童209例,成人314例.体外循环术中采
目的 探讨正确处理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Weber的方法按照腓骨骨折的高低将踝关节骨折分为A、B、C三型.A型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B、C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32例
[摘 要]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一个宝贵的文化库,它演绎着该校健康发展的各个环节,学校档案整理工作正是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和珍藏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尤为关键。本文对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工作职责 档案管理制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50-01     学校档案
【摘要】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例特征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30岁以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部分患者的月经生育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我院10年期间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21例,30岁以下的患者56例,占7.77%,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子宫体恶性肿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