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探索知识、感悟世界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正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了解更加全面而真实的生活,发现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内容,有效开拓学生视野。阅读既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生活理念,这也是小学生快速成长的有效方式。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处于严重缺失状态,他们很少主动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很少阅读课外书籍。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阅读书籍。主要围绕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阅读习惯;问题;对策
  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方式,良好的习惯将会对人们的一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影响。习惯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而习惯的形成也需要日积月累地逐渐尝试和适应,阅读习惯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生活习惯,它的形成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分析
  阅读习惯就是指学生们主动阅读他们感兴趣且有益的书籍,他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既能够收获知识和乐趣,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性格取向、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学生们通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培养,这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阅读书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习惯培养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地位,这也是小学教学活动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状况不容乐观。
  1.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文字阅读在很多小学生看来是枯燥而乏味的,他们每天都要在學校接触大量的阅读内容,学习很多文化知识,这就导致他们感到非常疲惫和厌倦。教师或家长安排的课外阅读内容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作业或任务,这就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非常严重,他们并不喜欢阅读这些内容,经常会采取消极抵触态度,阅读兴趣严重缺乏。
  2.生活环境不利于阅读习惯培养
  在现代社会里,学生们能够接触到非常丰富的娱乐内容,他们能够收看各种动画片、儿童节目和娱乐节目,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学生们的娱乐方式大大增加,这些直观而丰富的内容对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将主要精力都花费在这些内容上,传统的书籍阅读对于小学生吸引力非常有限,他们并不愿意主动接触书籍阅读。
  3.教师对阅读习惯培养缺乏重视
  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则担负着教育和引导学生的重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阅读习惯培养缺乏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是教师衡量学生的最常用判断方式,但是这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学生的阅读习惯,价值引导的缺失也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4.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正确
  目前很多小学学生的阅读方式存在明显的错误,他们仅仅是简单地浏览书籍,但是却很少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深入探究书籍内容与思想,缺少有效的思考很容易导致学生们无法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学生们阅读习惯的不当既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效果。阅读方式的错误会导致学生们逐渐失去阅读兴趣与阅读乐趣,严重影响到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小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主要对策
  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它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与良好的环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解决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是阅读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教师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阅读更多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2.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当前小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诱惑,他们在课堂外能够接触到很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种现象就导致学生们在课堂外很少主动阅读书籍,书籍的吸引力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们构建更加完善的阅读环境。
  3.教师提高阅读习惯培养重视程度
  当前很多小学教师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缺少足够重视,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生成绩培养与提高方面,这就导致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培养存在障碍,未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分数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以阅读习惯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保持高度重视,在课堂内外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阅读方法的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学生们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读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效率与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此保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将自己思考的成果分享给大家,教师也要根据自身经验将更多科学的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们。
  总之,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这是学生成长中非常宝贵的一种习惯,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将会获得明显进步,他们将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探索世界,同时学生们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感悟生活,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7(12):86.
  [2]隗媛媛,蹇世琼.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2):8-10.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它是语、数、外、史、地、科学等课程的综合。认真开展好这门课程,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自立自强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理性知识。可是,这门新课程一无现成的教材可用,二无固定的模式可循,三无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真正的“三无”课程,这一切都困扰着教师。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反思、总结,认为要很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
近年来,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学校法律纠纷越来越多,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工作和阻滞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有些学校为了规避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竟然限制甚至取消自认为容易引发伤害事故的实验实践课或体育活动课,这与开展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显然相悖鉴于此,本文拟对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与处理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 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构成    1.学生伤害事故的内涵  关于学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地理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区域地理复习——日本》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区位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协调观的落实,从而探索使
现在中小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评价体系。小组合作通过教师的合理规划、学生的分工协作来推动地理课堂的合作和探究,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纵观课改后的课堂提问,虽然不乏包含各种新理念,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象观察一:二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今天是小熊威尼的生日,有朋友要与它一起过生日,它拿出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