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长矛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根据2006年9月13日《简氏防务周刊》Robin Hughes所作“Long-range ambitions”一文编写而成,仅供读者了解伊朗弹道导弹发展,并不代表本刊和作者赞同该文内容和观点。
  2006年11月2日,伊朗革命卫队在海湾地区举行了代号为“伟大先知2”的大规模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演习期间,伊朗革命卫队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其中包括备受瞩目的“流星-3”弹道导弹。继8月中旬的“佐尔法格尔打击”演习后,伊朗再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其目的表面上是对美国、英国、法国和巴林等国海军于10月30日在海湾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做出回应,更深层次上则是表达伊朗不会屈从于西方压力,放弃其核计划。
  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一直采取反美的对外政策,被美国视为其中东利益的重大威胁。自从2005年6月当选总统以来,艾哈迈迪·内贾德多次发表反美言论,扬言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并拒绝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696号决议,继续进行铀浓缩活动。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8月18日的情报评估中称伊朗为美国的战略威胁。
  尽管美伊关系异常紧张,并有传闻说美国和以色列可能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但是美国高层人士都在公开场合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不会采取武力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布什政府在对伊朗的政策上为什么如此谨慎呢?除了国际大环境和美国国家战略的考虑外,伊朗所拥有的射程可以覆盖中东地区的大量弹道导弹也是让美哥在是否对其动武的问题上思考再三的重要因素。
  
  战略需要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作为美国稳定中东地区的坚强柱石,曾经从西方国家获得了大量的高精尖常规武器系统,但是一直没有发展其弹道导弹能力。
  


  伊朗开始意识到弹道导弹对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斯兰革命后,由于西方国家的武器禁运,伊朗无法继续获得相应的零部件、飞行员训练及航空武器系统来保障其作战飞机,其空战能力和纵深打击能力大大削弱。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弥补其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伊朗从邻国和朝鲜获得弹道导弹,打击巴格达和其他伊拉克主要城市。认识到弹道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伊朗在两伊战争后继续大力发展弹道导弹。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军事领域兴起了“导弹地带”理论。“导弹地带”理论认为,在波斯湾这样封闭性区域内部署宽大的、成批次的弹道导弹发射地带,充分发挥导弹突击的威力,有能力控制传统模式下局部战争的发生,或者遏止其规模升级。该理论在伊朗军队向“前沿防御、有限威慑”新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为了实现与以色列的战略平衡,防止美国可能的入侵,伊朗迫切地需要拥有战略打击力量。有消息称,伊朗已经在核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俄罗斯技术获得了武器级的核裂变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制造出核武器。为了配合其核武器的发展,伊朗也非常需要大力发展远程投射能力。鉴于其战略空中力量的欠缺,弹道导弹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覆盖以色列全境及美国设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的战略核力量将确保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起步阶段
  
  两伊战争爆发前,伊朗的弹道导弹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但是,伊朗在外国的帮助下,通过进口和仿造,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弹道导弹工业体系。
  


  战争期间,两伊双方展开“袭城战”。伊拉克凭借空中优势对伊朗实施纵深打击,轰炸德黑兰及其它伊朗城市。为了实施报复打击,伊朗决定获取弹道导弹轰炸伊拉克。鉴于与伊拉克接壤的地理优势,伊朗首先引入“飞毛腿”短程弹道导弹,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实现具备独立生产弹道导弹的能力。
  1984年,伊朗开始与利比亚谈判,希望获得一定数量的苏制“飞毛腿B”(R-17)短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射程280~300千米,战斗部770~1000千克,非常适合对邻近伊朗边境的伊拉克城市实施打击。1985年初,利比亚向伊朗移交了大约20枚“飞毛腿B”导弹和2套MAZ-543P机动导弹发射架。这些导弹在对伊拉克城市实施的报复性打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此鼓舞,伊朗领导层对弹道导弹更加倚重。1985年底,当时的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亲率外交使团出访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弹道导弹。但是,由于前苏联的干涉,只有叙利亚提供了数量极少的导弹和战地维护装备。
  当不能继续从叙利亚和利比亚获得导弹时,伊朗将目光转向了朝鲜。朝鲜是当时可以生产“飞毛腿B”导弹的非华约国家之一。1987年~1992年,朝鲜向伊朗提供了6~12套机动导弹发射架和200枚“飞毛腿B”导弹。除此之外,朝鲜还帮助伊朗建立可以生产、组装和维护“飞毛腿B”导弹的基础设施。1988年,朝鲜援建的“飞毛腿B”导弹生产线在伊朗投产。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和朝鲜进一步扩大了在弹道导弹方面的合作。朝鲜除了向伊朗继续出口“飞毛腿B”导弹外,还根据双边军事协议帮助伊朗建设用于生产“流星-1”和“流星-2”导弹的基础设施。“流星-1”和“流星-2”导弹分别是对苏联的“飞毛腿B”和“飞毛腿C”导弹采取逆向工程的方法开发出来的。其中,“流星一1”导弹的射程为300千米,战斗部1000千克。“流星-2”导弹的射程为500千米,战斗部为800千克。据国际战略研究所2005年公布的“伊朗战略武器项目评估”,伊朗已经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可在国内组装“流星-1”和“流星-2”导弹。此外,伊朗还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改造并完善了导弹维护设施,具备了处理燃料和氧化剂,修理导弹发射架等保障能力。
  据西方报道,伊朗目前拥有300~400枚携带常规弹头的“流星-1”和“流星-2”导弹,组建了一个包括3~4个导弹营的旅级作战单位。凭借这两种型号的弹道导弹,伊朗可以对邻国实施纵深打击,初步具备了战略威慑能力。
  
  “流星-3”的时代
  
  


  在国外技术的帮助下,伊朗实现了短程弹道导弹的国产化,但是伊朗并不因此而感到满足。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及其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伊朗需要更远的打击能力来阻止以色列和美国对其可能进行的侵犯。
  西方情报部门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为发展其远程打击能力而再次向朝鲜求助,并与朝鲜合作开发其“劳动”中程弹道导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伊朗全程参与了朝鲜的“劳动”中程弹道导弹项目,投入了大笔的研究和试验经费。1993年5月,伊朗还派代表参观了“劳动”中程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
  西方认为,在“劳动”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伊朗开始研发自己的地对地远程弹道导弹——“流星一3”弹道导弹。据 《华盛顿时报》消息,1997年12月15日,美国侦察卫星首次在伊朗南部的沙黑德-赫麦特工业集团的试验基地探测到“流星-3”导弹发动机静态测试时所发出的热源信号。报道称,伊朗在当年共进行了6~8次类似的测试。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伊朗于1998年从第三国进口了整套的遥感探测设备,准备进行“流星-3”弹道导弹的试射工作。1998年7月22日,伊朗迈出了其弹道导弹发展史中的重要一步,首次试射了“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携带一枚弹头,可进行公路机动。据《华盛顿时报》消息,此次试射并不成功,导弹发射100秒后发生爆炸,大约飞行了990千米,坠落于北部的试验场。
  2000年7月15日,伊朗再次试射“流星-3”弹道导弹并取得成功。此次试射的是“流星-3”的基本型,长约16.5米,直径1.58米,采用单级火箭推进,最大发射重量为17410千克。携带1200千克战斗部时,导弹最大射程为1300千米。在此基础上,伊朗继续研制了射程更远的“流星-3”改进型弹道导弹。2003年7月,伊朗成功试射了射程为1300~1400千米,可携带700千克战斗部的“流星一3”改进型弹道导弹。随后,伊朗官方宣布“流星-3”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已经超过2000千米,不仅能携带高爆常规弹头,还可以携带集束炸弹弹头甚至大规模杀伤性弹头。据报道,伊斯兰革命卫队目前拥有30枚以上的“流星-3”弹道导弹和10套机动导弹发射架,已经成军,随时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是美国和以色列不得不忌惮的一支战略威慑力量。
  


  
  恐怖的“奶瓶”
  
  在“流星-3”导弹的改进型号中,一种外形酷似奶瓶的型号引起了西方军事专家的恐慌,因为该型导弹似乎是专为投射核武器而精心设计的。在2004年“神圣防务周”的传统阅兵仪式上,这种有锥形弹头和小型固定翼的“流星-3”导弹在德黑兰首次亮相。在次年的阅兵中,伊朗又展示了2种新型锥形弹头的“流星-3”改进型弹道导弹。其中一种新型导弹的长度与“流星-3”的基本型差不多,据称携带700千克重的弹头时,最大射程可达到2000千米。而另一种新型导弹的长度比基本型要短约1米,而固定翼更大,射程约为1500千米。
  通过分析比对,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新型的“流星-3”弹道导弹是对“流星-3”基本型导弹的突破。2005年展示的2种新型“流星-3”导弹的共同特点是其锥形弹头,圆锥形顶部的直径较小、圆柱形的部分短粗以及外展底座与导弹主体部分连接。新弹头的长度不足3米,比原来“流星-3”导弹的弹头稍小,因此不适合携带威力有限的常规弹头。新型“流星-3”导弹的仪表线路沿导弹弹体延伸至底座边缘,这说明包括导航、制导和控制系统在内的各个导弹仪表都安装在弹头内。
  国际战略研究所在对新型“流星-3”导弹进行评估后认为,新型号在保险和爆炸引信等方面比基本型更加先进和精密。锥形弹头的“流星-3”弹道导弹将具备投射生化弹头甚至核弹头的能力,从而可以执行更多类型的任务。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新型“流星-3”弹道导弹弹头体积减小,恰恰说明伊朗正在发展或是试图发展核弹头这样威力巨大但体积较小的载荷。新型“流星-3”导弹的锥形弹头在内部结构上也进行了改动,导弹整体的外形和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导弹的空气动力特征也较“流星-3”基本型有所不同。
  


  据报道,为了突破以色列的由“箭-2”导弹组成的防空体系,伊朗在新型“流星-3”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弹头的再入飞行器上也作了较大改进,提高了导弹的突防能力。制导系统可以在导弹进行弹道飞行的任何阶段对其制导和操纵,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其进行航向的校正。此外,制导系统还可以在导弹再入大气层飞行阶段甚至是弹道末端进行数次弹道调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敌方计算好的拦截点遭到拦截。当导弹在进出大气层时,其隔热罩周围形成的等离子状态会使该导弹很难被雷达探测和跟踪。借助惯性导航和光电末端制导相结合的技术,新型“流星-3”弹道导弹的命中误差仅为30~50米,作战效能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锥形弹头的“流星-3”导弹中储存氧化剂和燃料的舱室改换了位置,燃料舱室的体积更大,可以携带更多燃料,新型导弹的射程也因此大大提高。
  如果说“流星-3”弹道导弹的基本型和远程型使伊朗拥有了中远程打击能力,那么锥形弹头的“流星-3”弹道导弹就使伊朗掌握了杀手锏。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该型导弹将成为其打击境外战略目标,威慑敌对势力最有效的武器。
  
  未来的发展
  
  尽管在弹道导弹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伊朗并不满足,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与外国展开合作,提高其导弹的技术水平。目前,伊朗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导弹射程、研制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完善发射装置以及改进弹头设计等方面。
  


  为了提高其战略威慑能力,伊朗仍在寻求增大其弹道导弹的射程。在改进“流星-3”导弹的同时,伊朗还着手开发新型远程弹道导弹。目前,沙黑德-赫麦特工业集团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的导弹,其射程可以达到4000~5000千米。该型导弹的火箭发动机与俄罗斯的SS-5“双刃剑”(R-14/8K65)中程导弹所使用的RD-216发动机极为相似。据以色列《国土报》称,2006年初,伊朗与朝鲜签署了进口18枚BM-25地对地导弹的合同。该型导弹是朝鲜根据俄罗斯的SS-N-6潜射弹道导弹研制的单级固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为2500~3000千米。通过进口该型导弹和相关技术,伊朗在开发洲际弹道导弹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前以色列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官员称,伊朗正在发展固体燃料导弹,目标是实现卫星发射能力并以此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美国国防部助理国务卿弗罗里于2006年4月4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称,伊朗有可能在2015年以前研制出将整个欧洲纳入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而这种导弹的开发会与核开发一体化,从而对欧洲和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早在2004年11月9日通过伊朗学生通讯社透露,伊朗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流星-3”弹道导弹,但伊朗仍然没有摆脱对国外火箭发动机的严重依赖。为了能够在国内生产高质量的火箭发动机,伊朗从国外进口导弹的同时,加大了技术引进的力度,提高自身的仿造和开发能力。西方军事专家认为,2006年年初签订的从朝鲜进口BM-25弹道导弹不仅仅是提供导弹系统那么简单,其中应该包含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伊朗通过逆向工程的方法仿造RD-216发动机,并实现其国产化。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提高弹道导弹的生存率,伊朗还不遗余力地发展采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在进口 BM-25弹道导弹前,伊朗只拥有射程有限的“汤达-69”(Tondar-69)和“征服者”A-110等短程固体燃料导弹,根本无法打击以色列境内的目标。而“流星-3”弹道导弹虽然可以打到以色列,但是由于其使用液体燃料,在发射前的燃料灌注阶段要暴露1个小时,极易受到攻击,实战效果大大降低。目前,通过从第三国进口诸如大型搅拌器等生产设备和相关原料,伊朗已经建立起研制和生产固体燃料的基础设施。伊朗航天工业组织和沙黑德-赫麦特工业集团负责开发不对称二甲肼作为伊朗弹道导弹的固体燃料。虽然伊朗尚未独立生产出射程超过250千米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但其发展远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决心不可小视,因为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不仅比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具有发射程序简洁省时的作战优势,而且可以用于推动伊朗刚刚起步的航天工业的发展。
  


  在使用液体燃料的“流星-3”弹道导弹仍然担负战略威慑的主要任务时,伊朗正在通过改善机动导弹发射架来提高液体燃料导弹的生存率和作战效能。到目前为止,伊朗已经开发出至少5种可以发射“流星”系列弹道导弹的机动导弹发射架。据报道,这些新型机动导弹发射架可以起竖已经灌装好燃料的导弹,从而缩短导弹发射前的准备时间,降低被敌方侦察发现的概率。在使用新型机动导弹发射架前,“流星-3”导弹从抵达发射场到发射需要5个小时,而现在仅需1个小时,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流星-3”导弹的作战能力。目前,伊朗“流星-3”导弹中队一般配有6套机动导弹发射架,由梅塞德斯卡车作为导弹拖车。这些机动导弹发射架不仅可以实施大范围机动,而且非常易于伪装,看起来就跟伊朗以及整个中东和欧洲常用的标准商用40吨倾卸式拖车没有两样。一枚装填好燃料的“流星-3”导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被竖立起来,仅仅需要输入GPS数据或是靠导弹兵对当地的地形标记进行比较就可以发射。
  


  2004年7月,伊朗通知英、法、德等国,称其可以在1年内生产出制造核弹头的浓缩铀。2004年11月7日,美国当时的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称伊朗正在发展可以用于投射核武器的导弹。国际战略研究所称,沙黑德-赫麦特工业集团开始了代号为“11工程”的综合工程项目,负责设计可以使用“流星-3”弹道导弹投射的核弹头。尽管可能已经到了开发核装置的关键阶段,但是伊朗同时还需要加强其投射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挫败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发展核弹头以及再入飞行器,并实现弹头与导弹的结合。以目前的技术和工业水平,伊朗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它无疑会继续走下去。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伊朗的弹道导弹部队已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步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战略威慑力量。目前,凭借“流星-3”弹道导弹,伊朗拥有了封锁波斯湾石油输出通道和打击中东地区敌对目标的能力,正在打破海湾地区原有的战略平衡。鉴于伊朗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在对伊政策上也出现软化,不再寻求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美国总统布什甚至要求安理会缩小对伊朗的制裁范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伊朗应该不会就此满足,必然进一步发展远程弹道导弹和核武器,作为其对抗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一旦伊朗成功试射射程可达4000~5000千米的“流星-4”弹道导弹,能够对任何欧洲国家的首都实施打击,那么伊朗就可能谋求更多的战略利益,迫使美国和欧洲国家默许其在海湾地区谋取强权。面对伊朗远程弹道导弹和核力量的威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到底能容忍多久,容忍到何种程度,我们将继续关注!
其他文献
战争不仅消耗大量人力,也消耗大量财富。而庞大的战争经费,却也往往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原始资本。      初生之“虎”    战争不仅消耗大量人力,也消耗大量财富。而庞大的战争经费,却也往往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原始资本。  从技术进步看,二战中德国陆军装备的“虎”式,型重型坦克,很难说是特别有创意的产品。这是一种50多吨重、配备1门88毫米长身管火炮、正面装甲100毫米的重型坦克。外观看上去方方正正,
期刊
美国驻华大使馆将首度出现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武官了。据《华盛顿时报》3月18日“五角圈内”专栏报道,五角大楼已决定派遣曾在伊拉克战场打过仗的美国陆军上校米切尔·兰德斯(COL Michae,E,Rounds),担任下一任美国驻华武官,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履任。这项任命打破了美国过去一向派遣实战经验有限的情报专家前往北京担任武官的传统。据报道,在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主导太平洋军力转型计划的背景下,兰德
期刊
9月18日下午,在美国圣迭戈海军基地,我出访编队28名军官在美海军第三舰队副司令海恩斯少将陪同下,参观了美国海军最新服役的“里根”号(CVN76)核动力航空母舰,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走马观花,确也领略了这个大名鼎鼎的海上巨无霸的风采,尤其是舰长幽默的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期刊
“苏-33M”多用途重型舰载战斗机    “苏-33M”是“苏-33”的多用途改进型。早在80年代末,随着美国海军开始新一轮战机的改进工作,而法国也准备把新研制的“阵风”搬上其新一代核航母,苏联海军不想让自己刚研制成功的舰载机就落后于西方,要求进一步改进“苏-27K”的呼声相当高。经过高层讨论,决定启动“苏-27K”改进型号的研制工作,项目工程暂时称为“苏-27KM”。1991年,又决定启动“苏一
期刊
2006年10月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的塔吉地区,一辆美军战车惨遭袭击,4名士兵当场阵亡。此次为美军士兵鸣响丧钟的“杀手”不是导弹,也不是反坦克火箭,而是俗称“路边炸弹”的简易爆炸装置。在伊拉克,简易爆炸装置已成为美军的头号“杀手”,超过1000名美军士兵因此命丧黄泉。
期刊
正当“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这样的娱乐秀正在或将要进入本年度的PK总决选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一场“秀”完成了最后的PK。  不同于引爆国内娱乐圈的这些载歌载舞的娱乐项目,那个秀场里的主角是一个冷冰冰、硬梆梆、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东西:美国最新的空战利器——F-35战斗机。近日,一场围绕给这种最新式战斗机起名字的PK赛刚刚尘埃落定,耗费了超高研制费用的该型战机最终被命名为“
期刊
在珠海航展宽阔的停机坪上,十多架大型运输机、客机正同数十架各种型号的小飞机、直升机毗邻而居;在机场跑道一边,“俄罗斯勇士”特技飞行队的重型战斗机整装待发;不远处的展馆里,让人目不暇接的实物、样机或模型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把1号、2号展厅挤得满满当当,一场斗秀航展的暗战已经展开……
期刊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最大限度减少死亡的“秘诀”何在?除了领先的武器系统之外,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也功不可没。美军士兵在几可乱真的模拟环境中练战术、练协同,也练习如何与占领区居民打交道。为期两周左右的高强度培训,让士兵更从容地开赴反恐前线。美军的反恐作战适应性训练主要在三个基地进行,其中国家训练中心和联合备战训练中心位于美国本土,作战机动训练中心位于德国。    国家训练中心    国家训练
期刊
在三国乱世,最凶狠最神秘的部队莫过于曹操的“虎豹骑”了。说其凶狠,那是因为国人熟知的官渡、赤壁之战都有其参与,它北面砍过乌桓单于蹋顿的脑袋,西面败过马超的铁骑,在长阪坡还抓了刘备的夫人,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说其神秘,那是因为史料中关于它的记载少得可怜,其数量和编制无人知晓,更不要谈兵器与装备了。本文便是要试图通过当今出土文物与古籍史料的“双重发掘”,来还原一支真实的虎豹骑。    建立虎豹骑的
期刊
2006年6月18日开始的代号为“英勇盾牌2006”(Valiant Shield 06)的美国关岛军事演习一时间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次美军在关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举行的军事演习,是越南战争结束以来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力量集结,美军为此动用了2.2万名军人、3个航母战斗群和290架各型战机。      兴师动众的“英勇盾牌”    美军在太平洋地区举行军事演习本不奇怪,但规模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