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是教育的未来,所以教育要从幼儿孤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从幼儿时期入手,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仅是对幼儿培养,更是对祖国未来的寄托,而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从幼儿园、小学做起,更应该从家庭做起。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起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 家庭 行为表现 因素
一、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
(1)幼儿生活习惯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不仅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好的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与卫生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与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幼儿健康方面的目标,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常喝白开水;卫生习惯: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生活习惯:按时睡觉起床、不熬夜、有规律的生活。
(2)幼儿生活自理
随着现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家长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们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炜孩子做了,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皇上”、“小公主”。吃饭让家长喂,穿衣让家长穿,甚至有的孩子摔倒在地,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扶。这样的孩子完全失去了自主能力。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3)幼儿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期,孩子的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是在幼儿期形成的,所以幼儿期的孩子在家庭中表现绝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的引导,孩子的模仿能力对习惯的养成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家庭如果在这个时期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对孩子有错误的指导,将会对孩子产生恶劣的影响。
二、现代家庭的状况
(1)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及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成员的素质、彼此间的关系,均能影响幼儿心理发育。如果家长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就能得带良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不好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的发展情况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坏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2)家长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对幼儿的影响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很多时候,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出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很早睡觉,自己看电视却看到很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或家长的态度、方式不恰当,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很多贵重的玩具,可孩子却不喜欢玩;在生活上过分迁就孩子,骑着名牌自行车、穿名牌衣服,不停的给零花钱,搞超水平消费等。这些都引导孩子向吃喝玩乐方面迅速发展,结果使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严重滞后。
三、家庭中影响幼儿行为表现的因素
(1)父母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关系包括经济关系、婚姻关系、文化程度关系。
一般来说,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儿童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这种家庭的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儿童就想承认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父母之间的经济问题又直接影响着父母之间的婚姻问题。据调查,双亲家庭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要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成熟,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社会上的犯罪率要高于双亲家庭的孩子。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作用。文化程度的到底决定着心理素质的优劣。接受高等教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通常是比较理性的,而且会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孩子的管理,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往往会出现盲目的教育,甚至会出现错误的教育。
(2)父母的态度与榜样
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担心和过分保护、偏爱、歧视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等均对儿童行为有影响。
父母是儿童第一个崇拜者,儿童经常模仿父母一言一行,所以父母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家庭气氛、父母分居、争吵等对儿童有深刻影响,孩子容易受父母公开争吵的干扰,特别当这种争吵与自己有关时,其他诸如嗜酒、吸烟、对人对事得态度等无不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四、培养幼儿在家庭中良好表现的对策
(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第二,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第三,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第四,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第五,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一,尽早让幼儿自己动手吃饭,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有人认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特别能促进大脑皮层发育。
第二,给幼儿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第三,教会幼儿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第四,吃饭时,尽可能施行分餐制。
第五,为幼儿创造一个祥和、安宁、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气氛,不要在吃饭前和吃饭时教训、责骂孩子。
(2)教会幼儿文明礼貌待人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让幼儿终身受益。
创设机会,促其转变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败,改变教育现状的根本在“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基礎应是“家长教育”,没有好“教练”(家长),难出优秀“运动员”(孩子),“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教育抓起”。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磊青,杨公侠编.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幼儿 家庭 行为表现 因素
一、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
(1)幼儿生活习惯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不仅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好的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与卫生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与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幼儿健康方面的目标,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常喝白开水;卫生习惯: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生活习惯:按时睡觉起床、不熬夜、有规律的生活。
(2)幼儿生活自理
随着现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家长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们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炜孩子做了,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皇上”、“小公主”。吃饭让家长喂,穿衣让家长穿,甚至有的孩子摔倒在地,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扶。这样的孩子完全失去了自主能力。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3)幼儿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期,孩子的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是在幼儿期形成的,所以幼儿期的孩子在家庭中表现绝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的引导,孩子的模仿能力对习惯的养成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家庭如果在这个时期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对孩子有错误的指导,将会对孩子产生恶劣的影响。
二、现代家庭的状况
(1)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及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成员的素质、彼此间的关系,均能影响幼儿心理发育。如果家长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就能得带良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不好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的发展情况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坏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2)家长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对幼儿的影响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很多时候,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出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很早睡觉,自己看电视却看到很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或家长的态度、方式不恰当,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很多贵重的玩具,可孩子却不喜欢玩;在生活上过分迁就孩子,骑着名牌自行车、穿名牌衣服,不停的给零花钱,搞超水平消费等。这些都引导孩子向吃喝玩乐方面迅速发展,结果使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严重滞后。
三、家庭中影响幼儿行为表现的因素
(1)父母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关系包括经济关系、婚姻关系、文化程度关系。
一般来说,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儿童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这种家庭的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儿童就想承认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父母之间的经济问题又直接影响着父母之间的婚姻问题。据调查,双亲家庭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要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成熟,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社会上的犯罪率要高于双亲家庭的孩子。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作用。文化程度的到底决定着心理素质的优劣。接受高等教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通常是比较理性的,而且会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孩子的管理,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往往会出现盲目的教育,甚至会出现错误的教育。
(2)父母的态度与榜样
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担心和过分保护、偏爱、歧视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等均对儿童行为有影响。
父母是儿童第一个崇拜者,儿童经常模仿父母一言一行,所以父母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家庭气氛、父母分居、争吵等对儿童有深刻影响,孩子容易受父母公开争吵的干扰,特别当这种争吵与自己有关时,其他诸如嗜酒、吸烟、对人对事得态度等无不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四、培养幼儿在家庭中良好表现的对策
(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第二,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第三,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第四,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第五,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一,尽早让幼儿自己动手吃饭,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有人认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特别能促进大脑皮层发育。
第二,给幼儿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第三,教会幼儿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第四,吃饭时,尽可能施行分餐制。
第五,为幼儿创造一个祥和、安宁、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气氛,不要在吃饭前和吃饭时教训、责骂孩子。
(2)教会幼儿文明礼貌待人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让幼儿终身受益。
创设机会,促其转变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败,改变教育现状的根本在“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基礎应是“家长教育”,没有好“教练”(家长),难出优秀“运动员”(孩子),“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教育抓起”。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磊青,杨公侠编.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