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荨麻疹;过敏停合剂;对照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20-02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文山州中医医院制剂科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过敏停合剂治疗荨麻疹2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就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瘾疹”的诊断依据LI。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0例中,男122例,女9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年。对照组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6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文山州中医医院制剂科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过敏停合剂(批准文号:原:文卫药剂[2001]第11号,现:滇药制字(Z)05H02377号),每次70~80ml,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扑尔敏片,每次4mg,每日3次。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发作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
2.2 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220例中治愈105例,好转92例,未愈23例,总有效率89.55%;对照组80例,好转40例,未愈22例,总有效率72.50%。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荨麻疹是各种因素致皮肤粘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的常见病.其主要病因有药物、食物、吸人物,亦有精神因素,感染病灶、昆虫叮咬,内分泌因素及冷、热、光、压力等物理因素。但目前仍有部分患者病因痹,但筋痹乃存,故筋痹实为病之本。膝OA的治疗重在治筋,筋痹既除,则骨痹不致加重。
本病为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本,痰湿痹阻经脉为标,但临证多表现实证为主的症状,尤其是早、中期患者。故用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自拟方治疗本病,病程长的患者尚需顾护脾胃。方中鸡血藤、淫羊藿养血补肾为君;独活、桑寄生、木瓜、威灵仙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臣;薏苡仁、茯苓、苍术、法夏健脾利湿、散结通痹为佐,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为使。本方证为肝肾亏虚,痰湿阻络,筋骨失养所致。配伍特点是内外兼治,以祛风通络除湿药为主,辅以补益肝肾之品,邪正兼顾,有祛邪而不伤正,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痹通得以缓解。
手法治疗具有温养筋脉、关节,松解粘连,通络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手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神经的营养供给,消除局部骨内静脉瘀滞,降低骨内高压,并促进局部炎性组织的吸收,能更有效地改善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状态,阻断骨关节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性恶性循环。手法具有增强软骨组织自身的泵作用,通过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浸透和扩散,同时改善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促进软骨的再生修复.手法治疗能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膝关节力学平衡的恢复或重建新的力学平衡,使筋柔骨正,从而明显提高疗效。手法治疗本病应遵循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制宜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原则。标本相对而言,膝OA引起的肢体疼痛、功能障碍为标,粘连、软骨结构破坏为本。手法的扶正作用主要是通过手法的温养筋脉作用,和松弛效应来调节筋脉、气血、经络、脏腑及整个机体的功能活动,祛邪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手法的温热效应与疏通经络作用而使外邪疏散,同时手法的泵压效应有利于经脉的通畅。临床具体应用时要仔细分析邪正双方的消长盛衰情况及患者本身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肌肉的厚薄、筋骨的盛衰等),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治疗手法。在操作中遵循辨证施治,辨筋施法,舒运结合,终末镇定,循经取穴的原则。手法临证应注重力度、速度及手法补益的掌握。施术时。医者应身形舒展,气息匀静,集意念于着力部位,手法力度方能深透,疗效倍增,严禁浮躁粗暴,否则易惊扰患者气血。尚不清。西医治疗,常选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息斯敏等,但疗效不甚理想。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中医认为,禀赋不足。气血虚弱,营卫不和,卫外不固系其内因,为本;虚邪贼风,风寒、风热客于肌肤,肠胃湿热热郁肌肤是其外因,为标。治宜标本兼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过敏停合剂是以文山州中医医院李广文副主任医师经验方研制而成,由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连翘、蒲公英、千里光、甘草、白茅根、乌梅等组成。方中荆芥、防风为一对辛温解表药,具有清热止血,祛风止痒之功;桑叶、菊花是一对辛凉解表药,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效;连翘、蒲公英、千里光、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之功;白茅根、乌梅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敛疮之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茅根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乌梅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之功效。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20-02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文山州中医医院制剂科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过敏停合剂治疗荨麻疹2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就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瘾疹”的诊断依据LI。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0例中,男122例,女9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年。对照组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6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文山州中医医院制剂科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过敏停合剂(批准文号:原:文卫药剂[2001]第11号,现:滇药制字(Z)05H02377号),每次70~80ml,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扑尔敏片,每次4mg,每日3次。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发作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
2.2 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220例中治愈105例,好转92例,未愈23例,总有效率89.55%;对照组80例,好转40例,未愈22例,总有效率72.50%。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荨麻疹是各种因素致皮肤粘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的常见病.其主要病因有药物、食物、吸人物,亦有精神因素,感染病灶、昆虫叮咬,内分泌因素及冷、热、光、压力等物理因素。但目前仍有部分患者病因痹,但筋痹乃存,故筋痹实为病之本。膝OA的治疗重在治筋,筋痹既除,则骨痹不致加重。
本病为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本,痰湿痹阻经脉为标,但临证多表现实证为主的症状,尤其是早、中期患者。故用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自拟方治疗本病,病程长的患者尚需顾护脾胃。方中鸡血藤、淫羊藿养血补肾为君;独活、桑寄生、木瓜、威灵仙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臣;薏苡仁、茯苓、苍术、法夏健脾利湿、散结通痹为佐,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为使。本方证为肝肾亏虚,痰湿阻络,筋骨失养所致。配伍特点是内外兼治,以祛风通络除湿药为主,辅以补益肝肾之品,邪正兼顾,有祛邪而不伤正,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痹通得以缓解。
手法治疗具有温养筋脉、关节,松解粘连,通络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手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神经的营养供给,消除局部骨内静脉瘀滞,降低骨内高压,并促进局部炎性组织的吸收,能更有效地改善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状态,阻断骨关节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性恶性循环。手法具有增强软骨组织自身的泵作用,通过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浸透和扩散,同时改善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促进软骨的再生修复.手法治疗能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膝关节力学平衡的恢复或重建新的力学平衡,使筋柔骨正,从而明显提高疗效。手法治疗本病应遵循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制宜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原则。标本相对而言,膝OA引起的肢体疼痛、功能障碍为标,粘连、软骨结构破坏为本。手法的扶正作用主要是通过手法的温养筋脉作用,和松弛效应来调节筋脉、气血、经络、脏腑及整个机体的功能活动,祛邪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手法的温热效应与疏通经络作用而使外邪疏散,同时手法的泵压效应有利于经脉的通畅。临床具体应用时要仔细分析邪正双方的消长盛衰情况及患者本身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肌肉的厚薄、筋骨的盛衰等),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治疗手法。在操作中遵循辨证施治,辨筋施法,舒运结合,终末镇定,循经取穴的原则。手法临证应注重力度、速度及手法补益的掌握。施术时。医者应身形舒展,气息匀静,集意念于着力部位,手法力度方能深透,疗效倍增,严禁浮躁粗暴,否则易惊扰患者气血。尚不清。西医治疗,常选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息斯敏等,但疗效不甚理想。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中医认为,禀赋不足。气血虚弱,营卫不和,卫外不固系其内因,为本;虚邪贼风,风寒、风热客于肌肤,肠胃湿热热郁肌肤是其外因,为标。治宜标本兼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过敏停合剂是以文山州中医医院李广文副主任医师经验方研制而成,由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连翘、蒲公英、千里光、甘草、白茅根、乌梅等组成。方中荆芥、防风为一对辛温解表药,具有清热止血,祛风止痒之功;桑叶、菊花是一对辛凉解表药,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效;连翘、蒲公英、千里光、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之功;白茅根、乌梅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敛疮之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茅根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乌梅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