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舞蹈招生与舞蹈教学背景下,无论生源情况还是专业方向,对于舞蹈学生早晚训练部分有着固定的形式和方式。虽然,大多数熟悉和关注于学生发展变化的教師都有共识。但是,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均没有把这方面列入大纲要求和教学课题建设、教学成果与质量评测的范围。
关键词:舞蹈学;训练;考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98-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dance enrollment and dance teaching, regardless of the source of the students or the direction of the specialty, there are fixed forms and ways for the dance students to train their part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lthough most of the familiar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ave a consensus of teachers. However, most of the institutions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outline requirements and teaching topics, teach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results.
Keywords: dance; training; assessment
延安大学舞蹈学专业,2008年迎来了首届学生,作为地方院校,招生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在招生政策和宣传上也有所欠缺。尽管如此,学校的热情关怀与教师的细心计划上,还是顺利完成了招录。在入校后首次摸底考核中,通过评测。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传统的评测标准下,都显得十分难以适应计划教学。虽然,我们渴望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下,重点以学生专业条件和学习愿望以及职业追求,建立一套相对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案。
但是,就整体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最终决定还是尝试,以日常教学为基础,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形式,进行突破式教学目标。但是,从教学理解出发,方式决定结果,所以我们把早晚训练归类到了教学建设的重点辅助范畴,学生管理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研究两手抓,经历了一年、两年、四年,至今首届学生毕业约四年,在不断的教学对比和考量中对早晚训练的价值,以及针对大学舞蹈本科生的发展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一、学生对象辨析
(一)高中学生具有巨大的可塑空间
对于舞蹈专业来说,通过高中招录进来的学生,用传统的立意来判断,定义为非专业,但是通过实践,反应出来的结果并不尽然。“舞蹈的立意”不断变化。从高中学生在整体的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来说,面临着许多“表象的困难”,这种“表象的困难”看起来非常难以解决,反之,相对的“白丁”却又可以给教学研究和教学发展留有许多的余地和空间。
初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确定具体如何开展、总结和反思,只是考虑在早晚训练的时间配合上,不耽误其正常课业的学习,但是又要合理运用早一小时、晚一小时的练习时间。在周单位的考量上,根据其身体承受能力的反应、心理接受能力的反应有推动性的去把握教授方法、监督手段等。在过程中也运用了重复手段、核心训练内容专题开张手段、对比讲解与质、量的辨析手段,最大程度的去掌握高中学生的空间活动的变化。
(二)中专学生的利弊如何带动、剔除、转化
中专学生很显然在我们这个群体中,看似并不是主要学生对象,却是一个完全不能忽略、无法忽略的特别体。在个人学习背景长久的意识坚守下产生了固定化现象。首先,自我感受就是一个所谓的权威认证;其次,周边的学生,也会下意识的去对其本不能得到认可的能力,进行所谓认可。 那么,这样的现象不但有碍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强烈影响着高中学生的空间程度的把握,很可能将一些固化的因素消极的传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需考虑在利弊的存在下,带动、剔除、转化是一条决意而又要相对灵活的途径。
08级的学生中,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大多对舞蹈的定义和舞蹈化的职业追求定义,基本属于空白,从大方向的追求和认知看,他们偶尔因为疲惫和课业压力,还会反映出与其它艺术专业、普通专业,其它开设舞蹈类大学去固定比较。并不认可,在学习和求知的过程中,创新决定了规则、可能规则、不可能规则的三角关系,尤其在几名中专学生身上不难发现,他们的不稳定性表现的十分突出。
可喜的是,中后期中专学生,在吸收和转化的关系上表现的非常好,自然就忽略剔除了一些看似“正常”,其实这种“正常”是前进的绊脚石,也对高中学生起到了带动和融合作用,让这个学生群体,整体显得很协调但是又不失独自的个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定
无论对学生对象分析的如何准确,就算对发展态势、教学目标定位也十分准确,但是内容的筛选与制定,对于教师来说却是见真功夫的水准。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我们在实施内容的设定上,并未采取跳跃式的效果和发展,基本是以时间为准则,整体目标明确,阶段式的制定了教学规划,为什么不成为规划呢?因为,我们在实施这个“规划”时,随时要改变教学内容,只为尝试达到目的,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以根据学生对内容的反应,逆向、顺向的不断交叉,在某种动作和技术、技法的运用上,完全打破常理。根本的节奏为前提,有时候像是在上“即兴创作课”,有时候又像在上“武功课”。但是,有种叫“突破极限”的态度,成为了教学内容设定的核心思想。 (一)核心、四肢
“核心”的认定很多种,但是我在这里指的核心是身体部分“Core”,过去的教学中,常常称之为“中段”,虽然,“中段、核心、Core”意义大致类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设定原则和方式中,所谓“中段”是不足以反应我们要训练的重要目标。“core”大致意思,说的是中间的核心部分,但是与下沉的“丹田”有着相联性,也有着明确的差异性。那么,“core”核心,到底是什么?这个核心的Core训练,是身体动作技术表达、肢体发挥的重要核心。我们常常用“前脚掌”发挥重心控制,事实上,根本的问题是源于Core核心部分的解决,这部分的内容,在任何组合和动作训练中,是要一直贯穿考虑的。
“四肢”的功能,在任何舞蹈语言的阐述中,都是直观重要的部分,决定着人与舞蹈的关系,那么在这里,四肢的理解,并不是用舞蹈的类别(舞蹈的语言)来运用和训练,如果这样的话,变成了舞蹈控制了人体。在动作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以人本身的机能出发,考虑四肢应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什么?不要因为舞蹈的类别原则,而侵犯了本身应该去改变的技能。事实上,这个内容的核心精神,算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决定了你本身对身体的了解,当身体的问题解决以后,对舞蹈种类的风格掌握,只需体验人文、色彩和节奏,就能以自己的态度去表演舞蹈了。
(二)分解、组合
在内容进行,无论你选择何种元素,当然在元素的选择上,可以参考“核心、四肢”的概念,那常规的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内容或风格课程训练,我们经常都有固定的结构,所谓的为达到表现性状态目标而强制性的在某一个训练内容中,均衡时间、均衡节奏、多样化空间调动、流动层次。事实上,视觉性的优势在提高基础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上,必然有所失重。那么,分解的态度,也是一个灵活多样的态度,“无法就是法”,当然,这里的“无法”是需要教师在内容把握的态度上,一定完全遵守学生和教学发展的态度去大胆改革,稍有犹豫,就会失去其根本追求的价值。
当然,基础的训练也需要考虑层次的发展,层次的发展决定了学生掌握的深度,所以组合方式不是把内容组合放在一起,而是在内容的剖析上,抓住核心发展的可能性,始终掌握一个根本的理解,去拓展发展的可能,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根本,多种发展可能的,艺术理解观,将“一通百通”的实际价值表现出来。
(三)律动、劲动
有教学经验积累的教师,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去过分强调学生表现与舞蹈训练内容要求的距离性,虽然在教学评价上值得辨析,但是在练习内容的推动上,不应当如此。那么,视觉艺术和知觉艺术的特性,在这里就应该作为重点思考和贯穿方式,也算是画龙点睛之道。律动,是在内容的层次建设上应该去将一个“美”的,贯穿在“律动”的建设与判断上。而“劲动”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呼吸方式,我们强调在常态的呼吸方式的基础上,去让“律动”的美,变成呼吸原则,指导并配合着“劲动”的发生。
(四)自然、控制
自然,与数量、质量的把握,并不矛盾。不是追求“自然”就是忽略目标课程的必然途径。身体语言训练与声音语言有着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重复”的手段,能将某种实践转化到熟悉阶段,所谓“自然”就是其次。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发挥对内容的反复判断,因为人对新事物的吸收和接纳,都有一个“自然愿望”的渴求,那么这个渴求和目标变成最大“自然”的支持动力。这也是一个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控制就是把握,不能急于求成,目的性太多就太雜。就难以达到一个理想效果,那么控制就是一种保留和强化的重要手段。控制成果、控制推动速度,当然也不能为了控制而停止或者暂停,停止和暂停都无法改过这个控制。简单的说,就是在发展途径中,一定要“举一反三”“内容包含”、“推陈纳新”只有这样,在逐渐的事件过程中,控制才能发挥最大的推动力。
三、再论“练什么?怎么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外交流的平台与机会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进步的平台上,社会对人的进步要求,高过一切科技生产力。那么,人的进步源于教育的改革,舞蹈领域自然也是如此,舞蹈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多元化发展也必然成为进步发展的主流。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承载了重要的发展任务,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启蒙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在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研究中,文化、气度、精神、内涵等等,我们都在用。过去、当下或者未来的叙述形式也在表达。
回望或者展望,都很难发现有关于“早晚”训练部分的专门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知道舞蹈训练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不低于专业课程教学,之所以如此,在教学实践与总结的过程中,早就发现了进行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在这个“早晚”阶段练什么?怎么练?是中国大环境下舞蹈教学研究和舞蹈教育发展必需考量和坚持考量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董亚.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考[J].舞蹈,2014(8):52-53.
[2]谭桂琴.核心技能·创新能力·有效思维——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2012(2):206-206.
关键词:舞蹈学;训练;考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98-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dance enrollment and dance teaching, regardless of the source of the students or the direction of the specialty, there are fixed forms and ways for the dance students to train their part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lthough most of the familiar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ave a consensus of teachers. However, most of the institutions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outline requirements and teaching topics, teach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results.
Keywords: dance; training; assessment
延安大学舞蹈学专业,2008年迎来了首届学生,作为地方院校,招生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在招生政策和宣传上也有所欠缺。尽管如此,学校的热情关怀与教师的细心计划上,还是顺利完成了招录。在入校后首次摸底考核中,通过评测。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传统的评测标准下,都显得十分难以适应计划教学。虽然,我们渴望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下,重点以学生专业条件和学习愿望以及职业追求,建立一套相对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案。
但是,就整体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最终决定还是尝试,以日常教学为基础,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形式,进行突破式教学目标。但是,从教学理解出发,方式决定结果,所以我们把早晚训练归类到了教学建设的重点辅助范畴,学生管理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研究两手抓,经历了一年、两年、四年,至今首届学生毕业约四年,在不断的教学对比和考量中对早晚训练的价值,以及针对大学舞蹈本科生的发展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一、学生对象辨析
(一)高中学生具有巨大的可塑空间
对于舞蹈专业来说,通过高中招录进来的学生,用传统的立意来判断,定义为非专业,但是通过实践,反应出来的结果并不尽然。“舞蹈的立意”不断变化。从高中学生在整体的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来说,面临着许多“表象的困难”,这种“表象的困难”看起来非常难以解决,反之,相对的“白丁”却又可以给教学研究和教学发展留有许多的余地和空间。
初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确定具体如何开展、总结和反思,只是考虑在早晚训练的时间配合上,不耽误其正常课业的学习,但是又要合理运用早一小时、晚一小时的练习时间。在周单位的考量上,根据其身体承受能力的反应、心理接受能力的反应有推动性的去把握教授方法、监督手段等。在过程中也运用了重复手段、核心训练内容专题开张手段、对比讲解与质、量的辨析手段,最大程度的去掌握高中学生的空间活动的变化。
(二)中专学生的利弊如何带动、剔除、转化
中专学生很显然在我们这个群体中,看似并不是主要学生对象,却是一个完全不能忽略、无法忽略的特别体。在个人学习背景长久的意识坚守下产生了固定化现象。首先,自我感受就是一个所谓的权威认证;其次,周边的学生,也会下意识的去对其本不能得到认可的能力,进行所谓认可。 那么,这样的现象不但有碍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强烈影响着高中学生的空间程度的把握,很可能将一些固化的因素消极的传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需考虑在利弊的存在下,带动、剔除、转化是一条决意而又要相对灵活的途径。
08级的学生中,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大多对舞蹈的定义和舞蹈化的职业追求定义,基本属于空白,从大方向的追求和认知看,他们偶尔因为疲惫和课业压力,还会反映出与其它艺术专业、普通专业,其它开设舞蹈类大学去固定比较。并不认可,在学习和求知的过程中,创新决定了规则、可能规则、不可能规则的三角关系,尤其在几名中专学生身上不难发现,他们的不稳定性表现的十分突出。
可喜的是,中后期中专学生,在吸收和转化的关系上表现的非常好,自然就忽略剔除了一些看似“正常”,其实这种“正常”是前进的绊脚石,也对高中学生起到了带动和融合作用,让这个学生群体,整体显得很协调但是又不失独自的个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定
无论对学生对象分析的如何准确,就算对发展态势、教学目标定位也十分准确,但是内容的筛选与制定,对于教师来说却是见真功夫的水准。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我们在实施内容的设定上,并未采取跳跃式的效果和发展,基本是以时间为准则,整体目标明确,阶段式的制定了教学规划,为什么不成为规划呢?因为,我们在实施这个“规划”时,随时要改变教学内容,只为尝试达到目的,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以根据学生对内容的反应,逆向、顺向的不断交叉,在某种动作和技术、技法的运用上,完全打破常理。根本的节奏为前提,有时候像是在上“即兴创作课”,有时候又像在上“武功课”。但是,有种叫“突破极限”的态度,成为了教学内容设定的核心思想。 (一)核心、四肢
“核心”的认定很多种,但是我在这里指的核心是身体部分“Core”,过去的教学中,常常称之为“中段”,虽然,“中段、核心、Core”意义大致类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设定原则和方式中,所谓“中段”是不足以反应我们要训练的重要目标。“core”大致意思,说的是中间的核心部分,但是与下沉的“丹田”有着相联性,也有着明确的差异性。那么,“core”核心,到底是什么?这个核心的Core训练,是身体动作技术表达、肢体发挥的重要核心。我们常常用“前脚掌”发挥重心控制,事实上,根本的问题是源于Core核心部分的解决,这部分的内容,在任何组合和动作训练中,是要一直贯穿考虑的。
“四肢”的功能,在任何舞蹈语言的阐述中,都是直观重要的部分,决定着人与舞蹈的关系,那么在这里,四肢的理解,并不是用舞蹈的类别(舞蹈的语言)来运用和训练,如果这样的话,变成了舞蹈控制了人体。在动作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以人本身的机能出发,考虑四肢应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什么?不要因为舞蹈的类别原则,而侵犯了本身应该去改变的技能。事实上,这个内容的核心精神,算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决定了你本身对身体的了解,当身体的问题解决以后,对舞蹈种类的风格掌握,只需体验人文、色彩和节奏,就能以自己的态度去表演舞蹈了。
(二)分解、组合
在内容进行,无论你选择何种元素,当然在元素的选择上,可以参考“核心、四肢”的概念,那常规的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内容或风格课程训练,我们经常都有固定的结构,所谓的为达到表现性状态目标而强制性的在某一个训练内容中,均衡时间、均衡节奏、多样化空间调动、流动层次。事实上,视觉性的优势在提高基础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上,必然有所失重。那么,分解的态度,也是一个灵活多样的态度,“无法就是法”,当然,这里的“无法”是需要教师在内容把握的态度上,一定完全遵守学生和教学发展的态度去大胆改革,稍有犹豫,就会失去其根本追求的价值。
当然,基础的训练也需要考虑层次的发展,层次的发展决定了学生掌握的深度,所以组合方式不是把内容组合放在一起,而是在内容的剖析上,抓住核心发展的可能性,始终掌握一个根本的理解,去拓展发展的可能,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根本,多种发展可能的,艺术理解观,将“一通百通”的实际价值表现出来。
(三)律动、劲动
有教学经验积累的教师,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去过分强调学生表现与舞蹈训练内容要求的距离性,虽然在教学评价上值得辨析,但是在练习内容的推动上,不应当如此。那么,视觉艺术和知觉艺术的特性,在这里就应该作为重点思考和贯穿方式,也算是画龙点睛之道。律动,是在内容的层次建设上应该去将一个“美”的,贯穿在“律动”的建设与判断上。而“劲动”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呼吸方式,我们强调在常态的呼吸方式的基础上,去让“律动”的美,变成呼吸原则,指导并配合着“劲动”的发生。
(四)自然、控制
自然,与数量、质量的把握,并不矛盾。不是追求“自然”就是忽略目标课程的必然途径。身体语言训练与声音语言有着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重复”的手段,能将某种实践转化到熟悉阶段,所谓“自然”就是其次。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发挥对内容的反复判断,因为人对新事物的吸收和接纳,都有一个“自然愿望”的渴求,那么这个渴求和目标变成最大“自然”的支持动力。这也是一个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控制就是把握,不能急于求成,目的性太多就太雜。就难以达到一个理想效果,那么控制就是一种保留和强化的重要手段。控制成果、控制推动速度,当然也不能为了控制而停止或者暂停,停止和暂停都无法改过这个控制。简单的说,就是在发展途径中,一定要“举一反三”“内容包含”、“推陈纳新”只有这样,在逐渐的事件过程中,控制才能发挥最大的推动力。
三、再论“练什么?怎么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外交流的平台与机会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进步的平台上,社会对人的进步要求,高过一切科技生产力。那么,人的进步源于教育的改革,舞蹈领域自然也是如此,舞蹈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多元化发展也必然成为进步发展的主流。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承载了重要的发展任务,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启蒙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在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研究中,文化、气度、精神、内涵等等,我们都在用。过去、当下或者未来的叙述形式也在表达。
回望或者展望,都很难发现有关于“早晚”训练部分的专门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知道舞蹈训练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不低于专业课程教学,之所以如此,在教学实践与总结的过程中,早就发现了进行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在这个“早晚”阶段练什么?怎么练?是中国大环境下舞蹈教学研究和舞蹈教育发展必需考量和坚持考量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董亚.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考[J].舞蹈,2014(8):52-53.
[2]谭桂琴.核心技能·创新能力·有效思维——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2012(2):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