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这些语文教学板块而言,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是最大的,这就导致了阅读教学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是最繁重的,也是让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何为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提升个人的整体语文素养。何为阅读教学呢?现代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笔者认为,要想确实地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只有下大力气抓好阅读教学,即抓好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学习活动,这才是唯一出路。如何抓好这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呢?学生、教师、文本就好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点,这三个点和谐统一,共同构筑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新课程阅读教学。如果我们能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有机整合学生、教师和文本,让三者和谐对话交流、平等对话交流,最终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碰撞,新课程阅读教学就能绽放生命之花。现结合自己在过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语文课堂阅读观摩中的体会,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让孩子与文本和谐对话,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文本原意并重
(一)文本解读要尊重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教学里,孩子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可以这样说,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要真正地让孩子获得进步、得到发展,在文本解读里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忘了孩子的学习主体地位,我们要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即用文本有效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切身体验,自己去经历和感受、最后自己去总结和提高,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如我听过的一节优质课《石灰吟》,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有一天,老师在校园里的地上发现有个同学丢了张纸,想捡起来丢垃圾桶,发现上面认真地写了首诗,但有些字老师也不认识,大家愿意陪老师一同学习吗?”(师投影纸片)
生:有的认真读起来;有的专心地再查字典
师:看看我们的“好朋友”教材上有没有这首诗?
……
整堂课,孩子们都在自读自悟的快乐学习探究氛围中,文本教材只是他们学习这首诗的“好老师”和“好伙伴”,孩子们的学习目标最终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二)文本解读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思维。现代课程改革提出,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更多的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科技是很难有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缓慢的。文本解读中,我们一定要珍视孩子的创新思维。譬如,我们在阅读《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如果有孩子发言:小猴特别聪明,因为兔子可以卖好多钱,他最后去追小兔是对的。虽然这样的发言与文本主旨相去甚远,但文本解读必须要宽容孩子、理解孩子,不能直接否定。
(三)文本解读要尊重文本旨意,诱导孩子回到文本初衷。阅读教学里,每个文本,他们的内容主题、感情基调、语言结构、题材体裁形式等各有千秋,我们可以允许读者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学习,任其去随意扩充文本的内涵,甚至让文本面目全非、完全背离了文本初衷,我们都无权干涉。但对于孩子,由于其生活阅历尚浅,对于生活和问题等的认识明显不足,我们必须进行必要地指导,在允许大胆发表个性畅想和发言的前提下,一定要科学诱导他们,让他们回到作者本意、回到文本初衷。
二、让教师与文本和谐对话,在尊重作者本意的基础上允许教师做个性解读
(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本意。何为作者本意?即文本作者最初写作该文本主要想揭示什么社会问题、反映什么生活现象或者表现什么品质、赞美什么美德。作者本意其实就是文本本意,当初选择该文本作为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就是学习文本本意。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完全背离了文本本意,该阅读文本的教学将是失败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在阅读学习中健康成长,教学目标的达到也将是一句空话。
(二)教师要珍视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我们在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束缚,加之个人自信心的不足等因素,大家都把教参和教材视为权威和典范,不敢背离也不愿意否定教参和教材,只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有悖于教参和教材,骨子里就会认为是自己的不对,绝不敢肯定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做法,即使自己知道是正确的也不愿相信。作为当代课改浪潮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地信任自己,明白教参和教材是和自己一同进步和成长的,我们在尊重教参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珍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独特解读和体会,这样,阅读文本内涵才会更丰富,阅读教学活动也才会焕发生命绿色,新课程的落实才“不在话下”。
三、让教师与学生和谐对话,在放手给孩子自己去解读文本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有效引导
(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读。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着自己精神世界和生活天地的的独立生命体,它可以对着高山河谷大声地呼喊,也可以躺在草地上面对蓝天唱支歌。孩子是自由的,他们不需要我们去指手画脚、说这说那,他们可以去想他们愿意想的问题,也可以去做他们爱做的事情。就暂且撒一撒手吧!给他们自由解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的有效引导少不了。现代课程一直期待着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自己去体验学习得失、自己去自主合作探究和发现。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迫切期待孩子能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做到这一点。可是,由于孩子在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智力发展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还严重不足,我们还更需要时时刻刻紧随其后,灵活采用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文本解读轨道上来。
总之,只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灵活把控好孩子、文本教材和自身,尽量让孩子、教师和文本和谐统一:即在尊重文本主旨前提下,教师要有效地诱导孩子自己去大胆地读、悟、听、说和写,教师自身也要敢于面对权威积极自信地去解读文本,整合各方面资源,与孩子不断创生新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和孩子不断积累多方面的语言素材,我们的现代课程阅读教学就会迎来新的曙光。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15
一、让孩子与文本和谐对话,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文本原意并重
(一)文本解读要尊重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教学里,孩子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可以这样说,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要真正地让孩子获得进步、得到发展,在文本解读里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忘了孩子的学习主体地位,我们要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即用文本有效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切身体验,自己去经历和感受、最后自己去总结和提高,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如我听过的一节优质课《石灰吟》,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有一天,老师在校园里的地上发现有个同学丢了张纸,想捡起来丢垃圾桶,发现上面认真地写了首诗,但有些字老师也不认识,大家愿意陪老师一同学习吗?”(师投影纸片)
生:有的认真读起来;有的专心地再查字典
师:看看我们的“好朋友”教材上有没有这首诗?
……
整堂课,孩子们都在自读自悟的快乐学习探究氛围中,文本教材只是他们学习这首诗的“好老师”和“好伙伴”,孩子们的学习目标最终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二)文本解读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思维。现代课程改革提出,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更多的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科技是很难有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缓慢的。文本解读中,我们一定要珍视孩子的创新思维。譬如,我们在阅读《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如果有孩子发言:小猴特别聪明,因为兔子可以卖好多钱,他最后去追小兔是对的。虽然这样的发言与文本主旨相去甚远,但文本解读必须要宽容孩子、理解孩子,不能直接否定。
(三)文本解读要尊重文本旨意,诱导孩子回到文本初衷。阅读教学里,每个文本,他们的内容主题、感情基调、语言结构、题材体裁形式等各有千秋,我们可以允许读者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学习,任其去随意扩充文本的内涵,甚至让文本面目全非、完全背离了文本初衷,我们都无权干涉。但对于孩子,由于其生活阅历尚浅,对于生活和问题等的认识明显不足,我们必须进行必要地指导,在允许大胆发表个性畅想和发言的前提下,一定要科学诱导他们,让他们回到作者本意、回到文本初衷。
二、让教师与文本和谐对话,在尊重作者本意的基础上允许教师做个性解读
(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本意。何为作者本意?即文本作者最初写作该文本主要想揭示什么社会问题、反映什么生活现象或者表现什么品质、赞美什么美德。作者本意其实就是文本本意,当初选择该文本作为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就是学习文本本意。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完全背离了文本本意,该阅读文本的教学将是失败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在阅读学习中健康成长,教学目标的达到也将是一句空话。
(二)教师要珍视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我们在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束缚,加之个人自信心的不足等因素,大家都把教参和教材视为权威和典范,不敢背离也不愿意否定教参和教材,只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有悖于教参和教材,骨子里就会认为是自己的不对,绝不敢肯定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做法,即使自己知道是正确的也不愿相信。作为当代课改浪潮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地信任自己,明白教参和教材是和自己一同进步和成长的,我们在尊重教参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珍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独特解读和体会,这样,阅读文本内涵才会更丰富,阅读教学活动也才会焕发生命绿色,新课程的落实才“不在话下”。
三、让教师与学生和谐对话,在放手给孩子自己去解读文本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有效引导
(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读。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着自己精神世界和生活天地的的独立生命体,它可以对着高山河谷大声地呼喊,也可以躺在草地上面对蓝天唱支歌。孩子是自由的,他们不需要我们去指手画脚、说这说那,他们可以去想他们愿意想的问题,也可以去做他们爱做的事情。就暂且撒一撒手吧!给他们自由解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的有效引导少不了。现代课程一直期待着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自己去体验学习得失、自己去自主合作探究和发现。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迫切期待孩子能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做到这一点。可是,由于孩子在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智力发展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还严重不足,我们还更需要时时刻刻紧随其后,灵活采用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文本解读轨道上来。
总之,只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灵活把控好孩子、文本教材和自身,尽量让孩子、教师和文本和谐统一:即在尊重文本主旨前提下,教师要有效地诱导孩子自己去大胆地读、悟、听、说和写,教师自身也要敢于面对权威积极自信地去解读文本,整合各方面资源,与孩子不断创生新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和孩子不断积累多方面的语言素材,我们的现代课程阅读教学就会迎来新的曙光。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