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一直是公认的教学难点。“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比较准确的阐述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六书;汉字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古代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是开展现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基础,尽管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出现了文字中最早的“理据性“概念,与现代汉字教学寻求汉字规律方法的意图不谋而合,特别是在简化字普遍使用的当下,“六书”理论与“理据性”思想依然是简化字学习中的中心思想。
一、“说文解字”对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中,汉字承载了中国人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族思想的集中表达。以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为基础来进行文化解读式的语言教学工作,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该书作于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历时21年,保存了汉字中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汉字学最基本的经典”。[1]书中许慎用“六书”的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方法详解了9353个字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客观性深刻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二、“六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运用六书的方法进行汉语教学无疑为汉语教学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结合现有教学中的语音,语法,语汇以及汉字书写教学。教学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化展开。另外,六书的方法运用同时,“说文解字”还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接下来我们结合汉语教学与六书举几个例子。
例如在六书的象形字中,“廿”字极具代表性,再给外国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突出其甲骨文像两个带刻度的木棍,表示“十”,它的本义是两个十相并,表示“二十”,读作nian,三声。又如“井”字,“井”本身的写法就像一口水井的图画,是我国传统水井的样式,而有水井的地方必有人家,因此在教授外国学生时,应该注重文字的抽象意义,即就“井”字可以由水井引申为家乡,乡里。进而间接引申出成语“背井离乡”,又因为井口的方正形状,还可以引申出“井井有条”。
在六书的指事字中“说文解字”对其解释是这样的:“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1]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运用记号指出食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在教授学生时候,可以以“下”字为例,虽与象形文字不同,但是可以很容易识别出该字的用意是用来指示方向的,而方向向下又可以引申出很多含义,比如地位的高低,因此有词语下人,成语礼贤下士。
六书中的会意字、形声字也可根据各自造字方法对外国学生进行具体生动得讲解,在此我们不做举例解释。
三、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内部结构
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师和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繁体汉字转化成简体汉字之间的这个转化过程值得我们重视。这里就必须提到“汉字的理性据”的问题。其定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汉字由繁体向简体的转化是否降低了汉字原有的特征和识别依据。第二层含义即是文字的字理,字理是所有文字都具备的一种规律,汉字作为一种成熟文字,主要的钩字规律是表意和表音。
汉字的理据性教学中“可称为古代汉字的理据性,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相比,六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识记是按照近现代出现的拼音注音的方法实现的。因此现代汉字的理据性需从要关注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开始。
(一)非理据性汉字的识记
现代汉字具有意符,音符,记号三大类字符。由记号构成的字以及整体字大多没有理据性特征,它们便是非理据性汉字。这里我们可以引用苏培成先生的“现代汉字学纲要”,他将现代的简化汉字的造字法分为七类:“1 独体表意字,只由一个意符组成,2 会意字,合体会意字,由意符与意符构成,3 形声字,由意符与声符构成,4 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5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6 独体记号字,7 合体记号字”。[4]因为这其中构字法具有音符,形符以及独体记号,并与汉字的字形字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初学汉语者更加系统的形成汉字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和识记汉字,从而有效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
(二)理据性汉字的识记
在表音方面,虽然现代汉字都有拼音标注,但是拼音方法只有表象,无法深入汉字的内部钩字规律。对于部分汉字来说,“说文解字”中对汉字读音的教学方法依然没有过时。例如以“中”为根据,可以衍生出“种,钟,肿,忠,仲,衷”等多种读音与声调。这些读音韵母相同相同声调不同。以“利”字为例,可以衍生出“莉,俐”等声韵均相同的字。
在表意方面,可以根据汉字的共同特征来记忆,例如“氵”凡是带有三点水偏旁的都与水有关——涌,泳,汁等。带有“口”字偏旁的都与嘴有关——咏,喝,知,吃等。带有“月”字偏旁的都与人体器官有关——脸,腿,脂,肢,胳膊等。
四、“六书”理论对初学者错别字的纠正作用
汉字繁杂的偏旁部首对于外籍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漏写错写混淆是正常的现象。例如“玉,王”,“冢,家”,“申,田”,“礼,初”等。[3]“六书”的作用便是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方法使得学生理解汉字偏旁部首与汉字整体之间的关系。一来改变学生汉字符号化的观念,二来可以使得学生对汉字背后的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汉字的“形,音,义”三者构成的汉字结构与“六书”之间的关系是汉字书写正确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结合幼儿识字教学的经验,对结构相似的汉字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区分。例如编写相似汉字之间的练习题,可以参考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对错别字纠正所设计的题型,此外要正确区别对待小学生与外国成年学生间对概念理解的差异,突出成年学生对“六书”概念的理解能力,取长补短。做到题目初级,思路高级。
五、汉字教学的中国文化解读
“说文解字”中对汉字字理的解读其实与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汉字所传达的文化都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例如儒家思想经典“论语”。“说文解字”对“语”字的解读——“语,论也,从言,吾声”。[1]参照王筠的“说文释义”:““言”字上心下口。”[4]意思是人们心里想出来的就是话语,所以“言”和“心”放在一起联系紧密。而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圣人”中的“圣”字更加生动的传达了汉字中存在的中国思想——甲骨文的“圣”字是一个人竖起耳朵在聆听别人说话,表示只有善于虚心学习别人,善于听话,才能成就最高的智慧。”[5]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思维的解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文化环境,“说文解字”中有鲜明的文化色彩。
结语
《说文解字》成书两千年来,接受了历代学者们的检验修改,是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成果,具有承前启后的巨大历史作用,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以及教学经验的补充嫁接工作,善于发现经典,利用经验,推动对外汉语工作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16、43
[2]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6
[3]李禄兴.简化汉字与汉字的理性据[J].第五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2013:3
[4]王筠(清).说文释义[M].北京:中華书局,1962:62
[5]刘塞曦.中国古代语言思想的汉字解读[J].昆明:汉字文化,2000:32
【关键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六书;汉字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古代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是开展现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基础,尽管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出现了文字中最早的“理据性“概念,与现代汉字教学寻求汉字规律方法的意图不谋而合,特别是在简化字普遍使用的当下,“六书”理论与“理据性”思想依然是简化字学习中的中心思想。
一、“说文解字”对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中,汉字承载了中国人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族思想的集中表达。以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为基础来进行文化解读式的语言教学工作,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该书作于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历时21年,保存了汉字中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汉字学最基本的经典”。[1]书中许慎用“六书”的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方法详解了9353个字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客观性深刻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二、“六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运用六书的方法进行汉语教学无疑为汉语教学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结合现有教学中的语音,语法,语汇以及汉字书写教学。教学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化展开。另外,六书的方法运用同时,“说文解字”还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接下来我们结合汉语教学与六书举几个例子。
例如在六书的象形字中,“廿”字极具代表性,再给外国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突出其甲骨文像两个带刻度的木棍,表示“十”,它的本义是两个十相并,表示“二十”,读作nian,三声。又如“井”字,“井”本身的写法就像一口水井的图画,是我国传统水井的样式,而有水井的地方必有人家,因此在教授外国学生时,应该注重文字的抽象意义,即就“井”字可以由水井引申为家乡,乡里。进而间接引申出成语“背井离乡”,又因为井口的方正形状,还可以引申出“井井有条”。
在六书的指事字中“说文解字”对其解释是这样的:“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1]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运用记号指出食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在教授学生时候,可以以“下”字为例,虽与象形文字不同,但是可以很容易识别出该字的用意是用来指示方向的,而方向向下又可以引申出很多含义,比如地位的高低,因此有词语下人,成语礼贤下士。
六书中的会意字、形声字也可根据各自造字方法对外国学生进行具体生动得讲解,在此我们不做举例解释。
三、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内部结构
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师和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繁体汉字转化成简体汉字之间的这个转化过程值得我们重视。这里就必须提到“汉字的理性据”的问题。其定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汉字由繁体向简体的转化是否降低了汉字原有的特征和识别依据。第二层含义即是文字的字理,字理是所有文字都具备的一种规律,汉字作为一种成熟文字,主要的钩字规律是表意和表音。
汉字的理据性教学中“可称为古代汉字的理据性,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相比,六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识记是按照近现代出现的拼音注音的方法实现的。因此现代汉字的理据性需从要关注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开始。
(一)非理据性汉字的识记
现代汉字具有意符,音符,记号三大类字符。由记号构成的字以及整体字大多没有理据性特征,它们便是非理据性汉字。这里我们可以引用苏培成先生的“现代汉字学纲要”,他将现代的简化汉字的造字法分为七类:“1 独体表意字,只由一个意符组成,2 会意字,合体会意字,由意符与意符构成,3 形声字,由意符与声符构成,4 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5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6 独体记号字,7 合体记号字”。[4]因为这其中构字法具有音符,形符以及独体记号,并与汉字的字形字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初学汉语者更加系统的形成汉字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和识记汉字,从而有效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
(二)理据性汉字的识记
在表音方面,虽然现代汉字都有拼音标注,但是拼音方法只有表象,无法深入汉字的内部钩字规律。对于部分汉字来说,“说文解字”中对汉字读音的教学方法依然没有过时。例如以“中”为根据,可以衍生出“种,钟,肿,忠,仲,衷”等多种读音与声调。这些读音韵母相同相同声调不同。以“利”字为例,可以衍生出“莉,俐”等声韵均相同的字。
在表意方面,可以根据汉字的共同特征来记忆,例如“氵”凡是带有三点水偏旁的都与水有关——涌,泳,汁等。带有“口”字偏旁的都与嘴有关——咏,喝,知,吃等。带有“月”字偏旁的都与人体器官有关——脸,腿,脂,肢,胳膊等。
四、“六书”理论对初学者错别字的纠正作用
汉字繁杂的偏旁部首对于外籍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漏写错写混淆是正常的现象。例如“玉,王”,“冢,家”,“申,田”,“礼,初”等。[3]“六书”的作用便是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方法使得学生理解汉字偏旁部首与汉字整体之间的关系。一来改变学生汉字符号化的观念,二来可以使得学生对汉字背后的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汉字的“形,音,义”三者构成的汉字结构与“六书”之间的关系是汉字书写正确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结合幼儿识字教学的经验,对结构相似的汉字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区分。例如编写相似汉字之间的练习题,可以参考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对错别字纠正所设计的题型,此外要正确区别对待小学生与外国成年学生间对概念理解的差异,突出成年学生对“六书”概念的理解能力,取长补短。做到题目初级,思路高级。
五、汉字教学的中国文化解读
“说文解字”中对汉字字理的解读其实与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汉字所传达的文化都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例如儒家思想经典“论语”。“说文解字”对“语”字的解读——“语,论也,从言,吾声”。[1]参照王筠的“说文释义”:““言”字上心下口。”[4]意思是人们心里想出来的就是话语,所以“言”和“心”放在一起联系紧密。而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圣人”中的“圣”字更加生动的传达了汉字中存在的中国思想——甲骨文的“圣”字是一个人竖起耳朵在聆听别人说话,表示只有善于虚心学习别人,善于听话,才能成就最高的智慧。”[5]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思维的解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文化环境,“说文解字”中有鲜明的文化色彩。
结语
《说文解字》成书两千年来,接受了历代学者们的检验修改,是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成果,具有承前启后的巨大历史作用,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以及教学经验的补充嫁接工作,善于发现经典,利用经验,推动对外汉语工作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16、43
[2]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6
[3]李禄兴.简化汉字与汉字的理性据[J].第五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2013:3
[4]王筠(清).说文释义[M].北京:中華书局,1962:62
[5]刘塞曦.中国古代语言思想的汉字解读[J].昆明:汉字文化,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