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建墙的原因很多,有时是为了宣誓主权,例如我们住房周围的围墙;有时是为了保护隐私,例如我们的庭院篱笆;有时是为了安全防御,例如中国古代的长城。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出于害怕才修墙,因为墙把一部分隔在外面,让我们身处里面。
25年前,在柏林有一堵墙倒塌了,在那之前的几十年里,这堵墙一直被视为“冷战铁幕”的象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个系统开始动摇,进而倒下。1989年11月9日,世界有多少人吃惊地看着人们拿着榔头和铁锹把柏林墙拆除,墙两边的人在墙倒的瞬间相互看见,然后热烈拥抱。这是历史的转折点,在那之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全新的欧洲,所有的成就和失误,所有的希望和争执,都按照自由的方式发生着。
但是在中东情况却不一样,与柏林墙倒塌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害怕的情绪在酝酿,希望越来越黯淡。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虽然从未完全接纳彼此,交往却相对较宽松。在两个国家交会区的自由市场、广场和公共领域,人们自由往来,相互交织,达成交易,共享繁荣,有的成为朋友,有的成为恋人,有的共建家庭。但在第一次巴以冲突之后,情况完全改变,两边的居民开始彼此怀抱怀疑和恐惧,双方的兵营不断增加并升级,围墙开始修建,越来越长,越来越高,一开始只是临时的,但是渐渐变成永久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共享地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长长的、堪称壮观的隔离墙。
人类历史中,有的时候两边的人被分开在实际意义上是必要的,例如在塞浦路斯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巴尔干的塞尔维亚人和科索沃人,这些情况都证明,暂时的分隔对彼此都好,就好像在社会中,离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有时候是最现实的选择。
但墙不是永久性的解决办法,因为有了墙,两边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好邻居,他们不能相互无障碍地交流,更不能彼此相爱。墙的物理存在造成一个现实,那就是墙的两边是不一样的,在思想上、意识上、经济上、社会上,甚至是个人和家庭等微小的方面,双方都不一样。所以,在建墙的时候应该思考,墙一旦建好,两边会有什么不同,墙里的是何人,墙外又是谁?如果没有墙,双方会按照什么方式发展?是冲突还是融合?建墙以及隔离,是人们自由选择结果吗?
以色列周边的墙给这个国家带来暂时的安全,在30年不间断的冲突后,墙的必要性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墙所隔离的是两个交界的国家、交会的文化、交流的人群。期待有一天,希望能战胜恐惧,那一天,所有的墙都应该倒下。
25年前,在柏林有一堵墙倒塌了,在那之前的几十年里,这堵墙一直被视为“冷战铁幕”的象征。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个系统开始动摇,进而倒下。1989年11月9日,世界有多少人吃惊地看着人们拿着榔头和铁锹把柏林墙拆除,墙两边的人在墙倒的瞬间相互看见,然后热烈拥抱。这是历史的转折点,在那之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全新的欧洲,所有的成就和失误,所有的希望和争执,都按照自由的方式发生着。
但是在中东情况却不一样,与柏林墙倒塌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害怕的情绪在酝酿,希望越来越黯淡。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虽然从未完全接纳彼此,交往却相对较宽松。在两个国家交会区的自由市场、广场和公共领域,人们自由往来,相互交织,达成交易,共享繁荣,有的成为朋友,有的成为恋人,有的共建家庭。但在第一次巴以冲突之后,情况完全改变,两边的居民开始彼此怀抱怀疑和恐惧,双方的兵营不断增加并升级,围墙开始修建,越来越长,越来越高,一开始只是临时的,但是渐渐变成永久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共享地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长长的、堪称壮观的隔离墙。
人类历史中,有的时候两边的人被分开在实际意义上是必要的,例如在塞浦路斯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巴尔干的塞尔维亚人和科索沃人,这些情况都证明,暂时的分隔对彼此都好,就好像在社会中,离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有时候是最现实的选择。
但墙不是永久性的解决办法,因为有了墙,两边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好邻居,他们不能相互无障碍地交流,更不能彼此相爱。墙的物理存在造成一个现实,那就是墙的两边是不一样的,在思想上、意识上、经济上、社会上,甚至是个人和家庭等微小的方面,双方都不一样。所以,在建墙的时候应该思考,墙一旦建好,两边会有什么不同,墙里的是何人,墙外又是谁?如果没有墙,双方会按照什么方式发展?是冲突还是融合?建墙以及隔离,是人们自由选择结果吗?
以色列周边的墙给这个国家带来暂时的安全,在30年不间断的冲突后,墙的必要性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墙所隔离的是两个交界的国家、交会的文化、交流的人群。期待有一天,希望能战胜恐惧,那一天,所有的墙都应该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