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总是抱怨,孩子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死气沉沉,几乎都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对此,我也深有同感。但同时,想到讲优质课时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表现,我深知,这种局面都是平时我们的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不高造成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钻研,我终于找到了几种较为有效的策略。下面将几种策略和大家分享。
一、编演课本剧
《新课程标准》倡导“促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编演课本剧正好可以改善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可以使语文学习更有趣!
首先,编演课本剧,传授知识轻松愉快。
将课文变成课本剧后,形式翻新,学生兴趣浓厚,在表演中领会了文意,吃透了难点,并且记忆犹新。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先自由表演,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尽情施展才华,再让小组表演中出色的学生在全班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平时腼腆的同学都自告奋勇,他们把陶罐那种谦虚的形态、铁罐那种自傲的样子演得活灵活现。表演结束后,我让同学们谈收获,作总结。他们几乎都成了小老师,概括得恰到好处,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老师感觉到课堂教学既轻松又愉快。
其次,编演课本剧,课堂气氛活跃开放。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过程,在这趣味盎然、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里,学生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中那只勤快的狮子练功时的动作:滚、扑、撕、咬,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让课堂气氛活跃了,也开放了。
再次,编演课本剧,学生能力得以培养。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课本剧更是一种创造。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来编演课本剧。课堂上,我一共选了三组来表演。前两组学生都是按常规的模式选演员来演。男生演爸爸,两名女生分别演小庆龄和妈妈。第三组学生却进行了创新,选了一名男生来演妈妈,反串角色的男生故意捏着嗓子,学妈妈的语气说话,引得其他同学笑个不停。在笑声中,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最后,编演课本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著名的民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课本剧中学生的演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是主体,可以尽情发挥,大胆想象、探索,创新能力在“做”中得到培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自编,自演,自选角色,自加动作,他们是真正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二、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所学的语言文字来正确认识对应的生活,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前谈话
谈话是交流信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恰当的课前谈话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习课文打好情感基础。
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正好发生了日本核泄漏事件。当时,我国政府在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予大力援助。在课前谈话中,我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在“小嘴说新闻”活动中展示出来,并让孩子们针对新闻谈谈想法。当时,有好几个孩子都提到了日本的侵华行径,认为我国政府不应该大力援助他们。我借机引导,使孩子们明白我国政府的行为是人道主义的行为,切合世界人民渴盼和平的心声。这种援助在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友谊桥、爱心桥、宽容桥。从而为孩子们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至此,我才适时地引出课题。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兴趣十足,理解得十分到位。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因此,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对理解文章内容和训练学生思维大有裨益。
如教学《生命,生命》这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学生学习了课文中的三个例子后,有所收获。有的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有的说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有的说要坚强地生活,不自暴自弃;有的表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生命,善待自己。他们都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与作者杏林子产生了共鸣,情感得到了升华。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拓展延伸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课程资源的整合使生活走进了课堂。在执教《尊严》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训练语言,拓展思维,升华文本的人文价值。我在结课前,出示石油大王哈默的生平简介,以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师:了解了“石油大王”哈默的经历,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或大家说?
生:我想说:“哈默,你能有那么卓越的成就,都是因为你有着极大的自尊心呀!我要向你学习!”
生: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也不让老师因为作业不认真批评我。
生:我希望每个同学都做有尊严的人!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指导了孩子的行为,课堂因此而生动!
三、立足阅读文本,进行扩写、缩写等训练
阅读文本后进行扩、缩写和续写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也很有兴趣。
首先,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扩写。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字叙述简单明了,人物间的对话叙述较多,易于学生明白和接受。但有的课文人物的对话并不多,此时若发挥学生的想象,将人物的对话补充出来,则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请学生从大娘、小金花、大嫂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她们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写的内容,在写中加强对读的内容的理解。
其次,联系课题,对文章进行缩写训练。
让学生对较长的文章进行缩写后,学生能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将课文缩写成诗:
巨人盘古初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分。
顶天蹬地天地成,身体巨变创宇宙。
气息变风云;声音变雷声。
双眼变日月;四肢变四极。
肌肤变大地;血液变江河。
汗毛变树木;汗水变雨露。
一身无私送后人,奉献精神代代传!
除了以上策略,结合课文画连环画,看视频、电影等也都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有人说,儿童是感性的“王子”,儿童时代理性的“睡眠期”。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儿童的感性,才能唤醒儿童的理性。以上策略在这两方面都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的而且有意义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广阔空间。
一、编演课本剧
《新课程标准》倡导“促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编演课本剧正好可以改善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可以使语文学习更有趣!
首先,编演课本剧,传授知识轻松愉快。
将课文变成课本剧后,形式翻新,学生兴趣浓厚,在表演中领会了文意,吃透了难点,并且记忆犹新。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先自由表演,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尽情施展才华,再让小组表演中出色的学生在全班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平时腼腆的同学都自告奋勇,他们把陶罐那种谦虚的形态、铁罐那种自傲的样子演得活灵活现。表演结束后,我让同学们谈收获,作总结。他们几乎都成了小老师,概括得恰到好处,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老师感觉到课堂教学既轻松又愉快。
其次,编演课本剧,课堂气氛活跃开放。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过程,在这趣味盎然、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里,学生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中那只勤快的狮子练功时的动作:滚、扑、撕、咬,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让课堂气氛活跃了,也开放了。
再次,编演课本剧,学生能力得以培养。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课本剧更是一种创造。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来编演课本剧。课堂上,我一共选了三组来表演。前两组学生都是按常规的模式选演员来演。男生演爸爸,两名女生分别演小庆龄和妈妈。第三组学生却进行了创新,选了一名男生来演妈妈,反串角色的男生故意捏着嗓子,学妈妈的语气说话,引得其他同学笑个不停。在笑声中,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最后,编演课本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著名的民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课本剧中学生的演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是主体,可以尽情发挥,大胆想象、探索,创新能力在“做”中得到培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自编,自演,自选角色,自加动作,他们是真正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二、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所学的语言文字来正确认识对应的生活,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前谈话
谈话是交流信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恰当的课前谈话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习课文打好情感基础。
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正好发生了日本核泄漏事件。当时,我国政府在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予大力援助。在课前谈话中,我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在“小嘴说新闻”活动中展示出来,并让孩子们针对新闻谈谈想法。当时,有好几个孩子都提到了日本的侵华行径,认为我国政府不应该大力援助他们。我借机引导,使孩子们明白我国政府的行为是人道主义的行为,切合世界人民渴盼和平的心声。这种援助在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友谊桥、爱心桥、宽容桥。从而为孩子们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至此,我才适时地引出课题。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兴趣十足,理解得十分到位。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因此,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对理解文章内容和训练学生思维大有裨益。
如教学《生命,生命》这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学生学习了课文中的三个例子后,有所收获。有的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有的说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有的说要坚强地生活,不自暴自弃;有的表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生命,善待自己。他们都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与作者杏林子产生了共鸣,情感得到了升华。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拓展延伸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课程资源的整合使生活走进了课堂。在执教《尊严》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训练语言,拓展思维,升华文本的人文价值。我在结课前,出示石油大王哈默的生平简介,以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师:了解了“石油大王”哈默的经历,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或大家说?
生:我想说:“哈默,你能有那么卓越的成就,都是因为你有着极大的自尊心呀!我要向你学习!”
生: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也不让老师因为作业不认真批评我。
生:我希望每个同学都做有尊严的人!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指导了孩子的行为,课堂因此而生动!
三、立足阅读文本,进行扩写、缩写等训练
阅读文本后进行扩、缩写和续写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也很有兴趣。
首先,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扩写。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字叙述简单明了,人物间的对话叙述较多,易于学生明白和接受。但有的课文人物的对话并不多,此时若发挥学生的想象,将人物的对话补充出来,则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请学生从大娘、小金花、大嫂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她们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写的内容,在写中加强对读的内容的理解。
其次,联系课题,对文章进行缩写训练。
让学生对较长的文章进行缩写后,学生能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将课文缩写成诗:
巨人盘古初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分。
顶天蹬地天地成,身体巨变创宇宙。
气息变风云;声音变雷声。
双眼变日月;四肢变四极。
肌肤变大地;血液变江河。
汗毛变树木;汗水变雨露。
一身无私送后人,奉献精神代代传!
除了以上策略,结合课文画连环画,看视频、电影等也都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有人说,儿童是感性的“王子”,儿童时代理性的“睡眠期”。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儿童的感性,才能唤醒儿童的理性。以上策略在这两方面都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的而且有意义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