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1+X證书制度的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针对高职院校现阶段汽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1+X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证融通,探究“三教改革”及汽修人才能力提高、市场认可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 ;三教改革;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1 引言
1+X证书制度,“1”是学历证书,“X”是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传统的汽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取得学历证书,而且能够考取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学习过程积累了实践能力,还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针对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设定考核项目,得到社会认可,提升了就业质量,拓展了就业创业本领,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技能本领的兴趣。
2 课证融合
2.1 明确课证融通的1+X证书类型
首选,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取证书,汽车领域1+X证书共有7个,各个证书的定位不同,适用的专业也不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选择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个证书。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维修方面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应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级证书,该证书定位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符合,在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模块共有11个模块,学校满足不了所有模块的师资配置和实训条件,因此学院根据汽车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选择与专业核心岗位相关性最强的证书模块,其中包括1-1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1-2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模块、1-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模块、1-4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模块,选取这四个模块进行课证融合。
2.2 课证融合的实施路径
明确证书类型后,对接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就能参加等级证书考试,课证融合实施路径首先是分析证书,确定支持课程,以1-1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为例,证书考核内容包括汽车动力系统部件检测与维修、自动变速箱部件检测维修、传动与分动系统检测维修、动力与驱动系统性能检测四个子模块。模块一为《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内容,模块二和模块三为《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内容,模块四为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的内容。因此,该证书对应了《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三门课程。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是否涵盖这三门课程,若没有进行调整,且在三门课程都安排在前3学期,学生第4学期可以进行考证。最后修订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修订课程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改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调整教学活动形式,对学生在考试前进行强化培训,制定培训方案。
3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三教改革”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与实施阶段,有必要对教师、教材及教法提出全新的要求。
3.1教师改革
学生获取汽修专业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老师,汽修专业教师应加强汽修学习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师要求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一线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如今最缺乏的就是即懂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有实践知识的操作复合型人才,所以急需寻找合适的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着力研究教学团队借力校企合作项目,选派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教师实践业务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培训认证考试,组建一支汽车教师创新团队。
3.2教学改革
对于汽修专业学生的培养依旧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被动模式同时也让理论知识变得生硬死板,学生也不会去专研汽修技术。所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学生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会学到如何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敬业奉献等职业精神,探索出一系列相关模块实践教学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汽修专业精神。
3.3教材改革
在教材改革这方面,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也要注重教材形式的改变,例如采取活页教材形式,配套仿真动画及微课等可视化资源,加大相关汽修专业设施设备的投入,更新先进的车辆检修设备等,以满足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学习新知识、专研新理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1+X制度下汽修人才培养能力分析
在1+X制动背景下培育高技能型的人才、服务于工匠强国的目标、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的目标,因此新形势下需要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转变,需要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以实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1 培养学生新思维方式
目前汽修市场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通过研究发现,汽修人员需具备独立的汽修维修思维,那么培养汽修思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第一采用任务驱动型培养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解决任务问题,最终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过程进行了解,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在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这种培养模式下发现,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任务并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迫使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资料查找,目的性和指向性比较明确;第二,理论创新培养方式,进行教材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汽修理论框架,让学生进行理论自主分析,总结理论的规律性,基于理论的规律进行创新型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汽车维修思维方式;。总之,理论和实践双向培养,学生的全面性进步来讲十分有利。
4.2 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以汽修专业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培养为例,目前,缺乏具有汽车故障维修实际经验的教师,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备高水平实践指导能力的汽车专业教师,才能使学生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技能。另外,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总是以教师教,学生跟着做方法组织学生实训,以及各个职业院校教学资源有差别,有的学校设备老化、数量不足,实训条件不足等因素制约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高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排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故障检修思路和观察推理能力,在排故实践中,教师应先设置简单容易排除的故障,先检查汽车油路和电路是否正常,再检查线路保险丝和继电器以及线路是否断路、短路等故障,最后检查故障元件,使学生由简易难,逐步掌握科学化的排故流程,构建自己的维修诊断思路。
5 总结
我们在培养汽修专业学生的时候,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本校实际问题,不断从实践中纠正错误的做法,不断调整汽修培养人才方案,不断调整课程标准及“三教改革”思路,尤其是在1+X汽车证书背景下,及时有效的改进本校师资设备等不足,克服困难,探索新形势下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分析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汽车维修思维的培养方式[J].学术职业教育,2019,07:93-94.
[2]叶国骏,何细鹏,金碧辉.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教育,2021,01:173-175.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 ;三教改革;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1 引言
1+X证书制度,“1”是学历证书,“X”是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传统的汽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取得学历证书,而且能够考取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学习过程积累了实践能力,还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针对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设定考核项目,得到社会认可,提升了就业质量,拓展了就业创业本领,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技能本领的兴趣。
2 课证融合
2.1 明确课证融通的1+X证书类型
首选,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取证书,汽车领域1+X证书共有7个,各个证书的定位不同,适用的专业也不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选择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个证书。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维修方面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应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级证书,该证书定位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符合,在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模块共有11个模块,学校满足不了所有模块的师资配置和实训条件,因此学院根据汽车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选择与专业核心岗位相关性最强的证书模块,其中包括1-1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1-2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模块、1-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模块、1-4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模块,选取这四个模块进行课证融合。
2.2 课证融合的实施路径
明确证书类型后,对接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就能参加等级证书考试,课证融合实施路径首先是分析证书,确定支持课程,以1-1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为例,证书考核内容包括汽车动力系统部件检测与维修、自动变速箱部件检测维修、传动与分动系统检测维修、动力与驱动系统性能检测四个子模块。模块一为《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内容,模块二和模块三为《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内容,模块四为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的内容。因此,该证书对应了《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三门课程。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是否涵盖这三门课程,若没有进行调整,且在三门课程都安排在前3学期,学生第4学期可以进行考证。最后修订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修订课程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改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调整教学活动形式,对学生在考试前进行强化培训,制定培训方案。
3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三教改革”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与实施阶段,有必要对教师、教材及教法提出全新的要求。
3.1教师改革
学生获取汽修专业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老师,汽修专业教师应加强汽修学习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师要求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一线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如今最缺乏的就是即懂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有实践知识的操作复合型人才,所以急需寻找合适的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着力研究教学团队借力校企合作项目,选派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教师实践业务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培训认证考试,组建一支汽车教师创新团队。
3.2教学改革
对于汽修专业学生的培养依旧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被动模式同时也让理论知识变得生硬死板,学生也不会去专研汽修技术。所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学生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会学到如何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敬业奉献等职业精神,探索出一系列相关模块实践教学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汽修专业精神。
3.3教材改革
在教材改革这方面,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也要注重教材形式的改变,例如采取活页教材形式,配套仿真动画及微课等可视化资源,加大相关汽修专业设施设备的投入,更新先进的车辆检修设备等,以满足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学习新知识、专研新理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1+X制度下汽修人才培养能力分析
在1+X制动背景下培育高技能型的人才、服务于工匠强国的目标、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的目标,因此新形势下需要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转变,需要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以实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1 培养学生新思维方式
目前汽修市场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通过研究发现,汽修人员需具备独立的汽修维修思维,那么培养汽修思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第一采用任务驱动型培养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解决任务问题,最终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过程进行了解,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在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这种培养模式下发现,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任务并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迫使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资料查找,目的性和指向性比较明确;第二,理论创新培养方式,进行教材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汽修理论框架,让学生进行理论自主分析,总结理论的规律性,基于理论的规律进行创新型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汽车维修思维方式;。总之,理论和实践双向培养,学生的全面性进步来讲十分有利。
4.2 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以汽修专业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培养为例,目前,缺乏具有汽车故障维修实际经验的教师,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备高水平实践指导能力的汽车专业教师,才能使学生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技能。另外,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总是以教师教,学生跟着做方法组织学生实训,以及各个职业院校教学资源有差别,有的学校设备老化、数量不足,实训条件不足等因素制约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高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排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故障检修思路和观察推理能力,在排故实践中,教师应先设置简单容易排除的故障,先检查汽车油路和电路是否正常,再检查线路保险丝和继电器以及线路是否断路、短路等故障,最后检查故障元件,使学生由简易难,逐步掌握科学化的排故流程,构建自己的维修诊断思路。
5 总结
我们在培养汽修专业学生的时候,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本校实际问题,不断从实践中纠正错误的做法,不断调整汽修培养人才方案,不断调整课程标准及“三教改革”思路,尤其是在1+X汽车证书背景下,及时有效的改进本校师资设备等不足,克服困难,探索新形势下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分析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汽车维修思维的培养方式[J].学术职业教育,2019,07:93-94.
[2]叶国骏,何细鹏,金碧辉.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教育,2021,01: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