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致创业失败的错误只有一个:没人需要你做的东西。如果你在做的东西是用户需要的,那么你应该能够生存下去,其他的问题都无关紧要。所以,这个清单里列出的18个错误,实际上是导致初创公司不能满足用户所需的因子。几乎所有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归结到这里面来。
7开发平台选取不当
同上面一条相关的问题是开发平台选取不当(通常差劲儿的程序员都会犯这个错误)。我认为,在经济泡沫时期,很多初创公司都因为在 Windows的平台上构建基于服务器的应用而身陷泥沼。Hotmail在被微软收购若干年之后仍然运行在 FreeBSD(译者:一个 Unix 平台)上,估计是因为 Windows无法胜任其负荷。假如 Hotmail 的创始人选择了 Windows的话,他们很可能早就失败了。
PayPal刚刚躲过了一劫。在同某个dotcom合并后,新的CEO想要转到 Windows上——尽管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莱文奇恩向他展示过他们的软件系统在 Windows 上的处理能力只有在 Unix上的百分之一。幸运的是,最终他们换了 CEO,而不是操作系统平台。
平台是一个很模糊的词。它既可以指操作系统,也可以指编程语言,或者是编程语言之上的框架结构。它所隐含的意义,既包含了支持,也包含了限制,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样。
你不得不慎而又慎地选择平台。有些平台,对外行来说,似乎是很好的、很负责的选择,就像90年代的 Windows 一样,一旦你选了他们,就无异于自掘坟墓。Java applets 大概是最典型的例子了。它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发布应用的新途径。结果却是,100个对此深信不疑的初创公司里,就有100个被毁掉了。
8发布迟缓
所有的公司,不论大小,在完成软件之前都会有一段困难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固有的特性;软件的完成度永远都是在85%左右。你需要有极大的毅力来推动软件的完成并向用户发布。
初创公司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推迟发布辩解。这些借口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迟到所找的理由大同小异:总是有一些事儿要在这之前办好。也许吧。不过假如你的软件已经全部完成,按个按钮就可以发布的话,你还会等吗?
尽快发布的一个目的就是迫使你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一个软件,只要还没有发布,就不算真正完成。不管你认为这个软件已经如何完善了,在临发布之即,总还是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这种情形已经司空见惯了。发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只有通过用户反馈,你才能真正明白要做什么。
有一些问题,同发布延迟是有联系的:工作节奏太慢,没有真正搞清楚问题,惧怕同用户打交道,害怕别人的评论,分心过多,过于完美,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推动自己尽快发布一些东西就可以了。
9发布过早
发布过早的情况比发布迟缓要少见得多,不过并不是没有。早期的使用者在试用了你发布的东西后,如果发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如果你想发布一样产品的话,最低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建议初创公司认真考虑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确定其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既要本身就能够有用处,又要能够作为基础,在此之上逐渐地拓展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我和很多其他的程序员就是按照这一办法来编写软件的。思考一下总的目标,然后动手编写一些有用的最小模块。这些模块早晚是要写的,所以不用担心作无用功。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实现这些模块既能够在精神上获得鼓舞,又能够帮助你对余下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其实,你需要打动的那些早期的试用者们是很宽容的。他们并不期待一个新发布的产品无所不能;但是,多少它应该有点儿用处。
10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
如果你不了解用户,就不可能做出他们喜欢的东西。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是从解决创始人遇到的问题开始的。这里面有这样一条规则:你所创造的财富是跟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这条理论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试图解决一个你不懂的问题,那无异于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绞索。
但是还是有很多创始人,喜欢假定存在某些用户愿意用他们的产品,至于这些用户会是谁,他们也不很清楚。那些创始人需要这些产品吗?不,他们不能算是目标市场。那么会是谁呢?年轻人?对本地活动感兴趣的人?还是商业领域的用户?什么样的商业领域?加油站?电影制片厂?还是军工采购商?
你当然可以为与你不同类型的用户打造产品。我们就曾这么做过。问题是,你必须认识到你踏入了一个危险地带。这就好比你借助仪表在飞行:你自己的直觉将帮不上任何忙。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谨慎,并且要经常查看你的仪表。
这种情况下,用户就是你的仪表。你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的原则。任何主观猜测都是不允许的;你必须接触用户并考察他们的反应。所以,当你为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设计产品的时候,你必须去说服一些特定的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11筹集的资金太少
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到某一阶段都会接受投资。这就跟要有多个创始人一样,从统计上来说,是一个保险的举措。那么,你应该接受多少投资呢?
初创公司的资金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每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几乎所有的初创公司在刚开始时都不可能盈利)在钱花光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时候被喻为“跑道”(runway)。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当你钱花光的时候,要么起飞,要么撞毁。
太少的钱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跑道起飞。当然,起飞的概念也需要视情况而定。通常你需要更上层楼:从仅仅有个想法和正在实现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发布;到已经发布了产品,正处于显著的增长期。这也要看投资者的想法,毕竟他们是你在实现盈利前要说服的人。
如果你是从投资人那里接受资金的话,那么数量至少应该能够支撑你到下一个阶段。
幸运的是,你对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以及需要花费多少都有所控制。我们建议初创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这两项指标都设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么钱,以及把初期目标定为构造一个坚实的原型。这样做会给你最大的灵活性。
12花销无度
有时候很难把花销无度和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开来。如果钱不够用了,你既可以说是开销太多,也可以说是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这两条的唯一办法是跟别的初创公司做个比较。如果你筹集了五百万的资金却还是不够用,那么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销无度。
现在那些乱花钱的烧包们要比以前少多了。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学到了教训;再加上创业越来越便宜。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几个初创公司是在烧钱。我们投资的公司里一个都没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投资都比较小,也因为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多轮筹资。)
最经典的烧钱方式是雇用一大批人。这么做会对你造成双重伤害:既增加了成本,又减慢了速度。所以说,钱花得越快,你就得想办法让它撑下去的时间越长。许多软件大师们都懂得这一道理,弗雷德·布鲁克斯(Fred Brooks)在他的《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中作过详细的解说。
对于招人,我们有三条基本的建议:(a)能免则免;(b)用股份代替工资,这样做不仅仅省钱,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你的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挂钩的人;(c)招的人应该仅限于两类,或者写代码,或者出去拉客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情。(未完待续)(编辑/张本科)
7开发平台选取不当
同上面一条相关的问题是开发平台选取不当(通常差劲儿的程序员都会犯这个错误)。我认为,在经济泡沫时期,很多初创公司都因为在 Windows的平台上构建基于服务器的应用而身陷泥沼。Hotmail在被微软收购若干年之后仍然运行在 FreeBSD(译者:一个 Unix 平台)上,估计是因为 Windows无法胜任其负荷。假如 Hotmail 的创始人选择了 Windows的话,他们很可能早就失败了。
PayPal刚刚躲过了一劫。在同某个dotcom合并后,新的CEO想要转到 Windows上——尽管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莱文奇恩向他展示过他们的软件系统在 Windows 上的处理能力只有在 Unix上的百分之一。幸运的是,最终他们换了 CEO,而不是操作系统平台。
平台是一个很模糊的词。它既可以指操作系统,也可以指编程语言,或者是编程语言之上的框架结构。它所隐含的意义,既包含了支持,也包含了限制,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样。
你不得不慎而又慎地选择平台。有些平台,对外行来说,似乎是很好的、很负责的选择,就像90年代的 Windows 一样,一旦你选了他们,就无异于自掘坟墓。Java applets 大概是最典型的例子了。它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发布应用的新途径。结果却是,100个对此深信不疑的初创公司里,就有100个被毁掉了。
8发布迟缓
所有的公司,不论大小,在完成软件之前都会有一段困难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固有的特性;软件的完成度永远都是在85%左右。你需要有极大的毅力来推动软件的完成并向用户发布。
初创公司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推迟发布辩解。这些借口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迟到所找的理由大同小异:总是有一些事儿要在这之前办好。也许吧。不过假如你的软件已经全部完成,按个按钮就可以发布的话,你还会等吗?
尽快发布的一个目的就是迫使你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一个软件,只要还没有发布,就不算真正完成。不管你认为这个软件已经如何完善了,在临发布之即,总还是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这种情形已经司空见惯了。发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只有通过用户反馈,你才能真正明白要做什么。
有一些问题,同发布延迟是有联系的:工作节奏太慢,没有真正搞清楚问题,惧怕同用户打交道,害怕别人的评论,分心过多,过于完美,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推动自己尽快发布一些东西就可以了。
9发布过早
发布过早的情况比发布迟缓要少见得多,不过并不是没有。早期的使用者在试用了你发布的东西后,如果发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如果你想发布一样产品的话,最低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建议初创公司认真考虑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确定其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既要本身就能够有用处,又要能够作为基础,在此之上逐渐地拓展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我和很多其他的程序员就是按照这一办法来编写软件的。思考一下总的目标,然后动手编写一些有用的最小模块。这些模块早晚是要写的,所以不用担心作无用功。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实现这些模块既能够在精神上获得鼓舞,又能够帮助你对余下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其实,你需要打动的那些早期的试用者们是很宽容的。他们并不期待一个新发布的产品无所不能;但是,多少它应该有点儿用处。
10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
如果你不了解用户,就不可能做出他们喜欢的东西。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是从解决创始人遇到的问题开始的。这里面有这样一条规则:你所创造的财富是跟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这条理论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试图解决一个你不懂的问题,那无异于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绞索。
但是还是有很多创始人,喜欢假定存在某些用户愿意用他们的产品,至于这些用户会是谁,他们也不很清楚。那些创始人需要这些产品吗?不,他们不能算是目标市场。那么会是谁呢?年轻人?对本地活动感兴趣的人?还是商业领域的用户?什么样的商业领域?加油站?电影制片厂?还是军工采购商?
你当然可以为与你不同类型的用户打造产品。我们就曾这么做过。问题是,你必须认识到你踏入了一个危险地带。这就好比你借助仪表在飞行:你自己的直觉将帮不上任何忙。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谨慎,并且要经常查看你的仪表。
这种情况下,用户就是你的仪表。你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的原则。任何主观猜测都是不允许的;你必须接触用户并考察他们的反应。所以,当你为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设计产品的时候,你必须去说服一些特定的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11筹集的资金太少
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到某一阶段都会接受投资。这就跟要有多个创始人一样,从统计上来说,是一个保险的举措。那么,你应该接受多少投资呢?
初创公司的资金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每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几乎所有的初创公司在刚开始时都不可能盈利)在钱花光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时候被喻为“跑道”(runway)。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当你钱花光的时候,要么起飞,要么撞毁。
太少的钱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跑道起飞。当然,起飞的概念也需要视情况而定。通常你需要更上层楼:从仅仅有个想法和正在实现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发布;到已经发布了产品,正处于显著的增长期。这也要看投资者的想法,毕竟他们是你在实现盈利前要说服的人。
如果你是从投资人那里接受资金的话,那么数量至少应该能够支撑你到下一个阶段。
幸运的是,你对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以及需要花费多少都有所控制。我们建议初创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这两项指标都设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么钱,以及把初期目标定为构造一个坚实的原型。这样做会给你最大的灵活性。
12花销无度
有时候很难把花销无度和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开来。如果钱不够用了,你既可以说是开销太多,也可以说是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这两条的唯一办法是跟别的初创公司做个比较。如果你筹集了五百万的资金却还是不够用,那么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销无度。
现在那些乱花钱的烧包们要比以前少多了。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学到了教训;再加上创业越来越便宜。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几个初创公司是在烧钱。我们投资的公司里一个都没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投资都比较小,也因为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多轮筹资。)
最经典的烧钱方式是雇用一大批人。这么做会对你造成双重伤害:既增加了成本,又减慢了速度。所以说,钱花得越快,你就得想办法让它撑下去的时间越长。许多软件大师们都懂得这一道理,弗雷德·布鲁克斯(Fred Brooks)在他的《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中作过详细的解说。
对于招人,我们有三条基本的建议:(a)能免则免;(b)用股份代替工资,这样做不仅仅省钱,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你的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挂钩的人;(c)招的人应该仅限于两类,或者写代码,或者出去拉客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情。(未完待续)(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