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保留那些细节中的爱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外活动;保留;细节的爱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15-01
  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请全班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打勾,并写明喜欢的理由。收上来以后,我一一细看,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原来竟然大多都是因了那些日常生活中最细小的情节。
  “我喜欢姜老师。有一次上课时,我不小心把铅笔弄掉在地上,他轻轻地走过来,捡起铅笔并放在我的课桌一角,还冲我微微一笑。”
  “我喜欢周老师。那次我生病吐了一地,他亲自给我端来一杯热水,并收拾脏物。”
  “我喜欢王老师。那天下大雪,我刚走进教室,她见我浑身是雪,就亲自用手给我拍掉积雪,并用笤帚扫去我鞋上的雪泥。”
  “我喜欢高老师。上次我的手上扎了一个小刺,是她用针帮我挑出来的。”
  “我喜欢曹老师。那回我感冒了,她用额头贴在我的额头试试是否发烧,发现我发烧了,又给我买来退烧药。”
  “我喜欢陈老师。她夸我书写认真,做题认真,他的话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是啊,在学生的心中,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神圣的,他们从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深沉的爱。学生也会用他们细微的举动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我感冒嗓子疼时,他们会给我泡上一杯“胖大海”;在教师节来临时,他们会送上亲手制作的小贺卡,虽简朴,但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爱,温馨的祝福,我倍感欣慰。这细微的爱,犹如一粒粒珍珠,穿成一串,连在我们师生间。我在“六一”儿童节时会给班上每个学生送上一份祝福卡;外出旅游时带回一些特殊的树叶送给他们做书签。
  细节处的爱,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细节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心和信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拾记、善于保留。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中,“读中感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感悟”没有实在的衡量标准,多数走向了泛化与随意.只有明确了感悟的指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悟义、悟象、悟情、悟旨、悟境
论文以摩尔自然主义谬误概念为出发点,指出摩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评是不恰当的,并分析了摩尔对康德的误解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康德以理性事实概念为基础,解决了关于善与道德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指引下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之义利观、忠信观、仁爱观、中和观对当今企业构建义利合一、忠实诚信、以人为本、
康德确信道德律是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且对一切有限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可如何证明之一直困扰着康德,并为之付出诸多了的努力。康德对道德律有效性的证明先后经历了先天演绎、
摘 要:从河北省南和县的县域特点和教育现状出发,研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为义务教育健康、深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入学难”;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08-02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各地义务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很不相同。虽然在近年来
实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模式的四个转变,即从对研究生培育为主转向对导师培育和对研究生培育并重、从以显性教育为主转向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并重、从知性德育转向生活德育与知
<正>习作要求最近,你有没有特别想写的内容?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比如,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一件有趣的或后悔的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