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我园一直在进行《靖江民俗文化的开放利用渗透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精心筛选家乡马洲文化中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大胆创设富有民俗节庆气息的幼儿教育活动环境,利用这些民俗节庆资源开展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和艺术创作素养及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民俗节庆资源
幼儿教育活动 创设 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俗节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不仅蕴含着几千年来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精华,而且是十分丰富、绚丽多彩的艺术瑰宝,因此它也是对幼儿进行各领域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更是进行幼儿艺术教育的宝贵财富。
此外,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生活中,孩子们都喜欢过节,节日所呈现出的愉悦、欢快的气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活动兴趣。因此,近年来,我园一直在进行《民俗文化的开放利用渗透幼儿园课程》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以民俗文化节庆为教育契机,利用马洲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的丰富内涵,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和艺术创作素养及艺术表现力。下面简单谈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收获。
一、精心筛选民俗节庆中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资源
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快速发展和地域间生活习俗的不断融合中,我们发现好多地方节日的风俗习惯差异很大。由于我园的教师、幼儿基本上都是本地居民,他们有着祖祖辈辈的地域文化渊源,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都深深地留有马洲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特别关注对马洲文化的传统民俗节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精心筛选出了一大批适合幼儿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的教育内容。实践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 既要注重民俗节庆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审美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审美意识、能力和水平的逐步提高,主题活动的项目、内容可逐步扩大,表现形式可更加丰富多彩。
2 尽量挖掘、搜集、整理靖江本乡本土的传统民俗节庆资源,但也要吸纳民族文化中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教育元素。靖江是一块长江冲积平原,其民俗节庆活动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厚,这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可供利用的宝贵财富,如三月三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节等我们加以吸纳和利用,就充分利用了本土教育资源,活跃了课题组成员的思维,有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
3 利用民俗节庆资源时应进行科学、合理地整理和加工。民俗节庆活动自古流传至今已几千年,它既承载着极为丰富的绚丽多彩的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内涵,又有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其中有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或具有较浓的封建迷信色彩,或只适合成人的欣赏和活动水准,并不适合用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因此,在利用民俗节庆资源时,必须以审视的眼光加以筛选并进行科学的整理,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改编,有的还须赋予新的形式、内容、含义和时代气息,以增强其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4 多种渠道搜集资源,建立园外教育基地。在认真筛选并确定了适合幼儿的民俗节庆活动后,我们便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该民俗节庆活动的相关素材和资料,充分挖掘出适合我园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每个节日名称的内涵和所蕴涵的教育元素。例如通过家长问卷、上网查询、翻阅书籍等直观地了解一些民间文化和习俗。此外,我们还与西来镇中华美德碑廊管理会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把它作为我园的一块教育基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及更为直观的素材。
二、大胆创设富有民俗节庆气息的幼儿教育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与民俗节庆活动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民俗节庆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不同节庆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
(一)创设能满足幼儿情感、游戏需要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阿恩海姆所言:“生活惟一的意义乃是对生活本身全面而彻底的体验_—去全面地感知、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真挚的爱、关心、理解、创造、发现的真正含义,这种体验和认识是生活至高无上的价值。”教育活动源于生活,又必须溶于生活。因此,每个民俗节庆活动我们都努力为幼儿布置一个相应的节庆环境,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比如,在“棕香龙情”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真实地感受端午节,在幼儿园大厅的显眼位置,我们设立了两座颇有民俗韵味的端午展台,里面陈列了各种富有端午节特色的物品,如粽子、香包等;在各班大门上都悬挂起了菖蒲,各区角中更展现了许多有关端午的图片、书籍等,大家用菖蒲、棕叶烘托出了一片浓浓的端午风情。在重阳节时,我们布置了菊花图片展、重阳糕展,并在大厅里悬挂了有关重阳的诗词、儿歌,各班教室各有各的重阳特色。这些环境的创设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庆的民间习俗,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参与环境布置、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能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经验的丰富的操作环境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因此,我们创设的环境中不仅有为集体欣赏活动提供的丰富的民俗教育成品,也有为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幼儿个体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言,这些民俗教育活动就是动手、动脑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操作性材料比展示成品更重要。比如元宵节做花灯时,我们不仅为幼儿展示漂亮的花灯,而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做花灯的材料(各种彩纸、废旧的小盒子、小灯泡、装饰用品等)。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三)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
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充分挖掘每个节庆活动中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节庆活动环境资源。我们鼓励幼儿走出去,邀请家长走进来,让散落的节庆资源整合、汇集起来,以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例如,为让孩子进一步体验马洲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组织幼儿一同走进了孤山,还一同瞻仰了革命烈士馆。重阳节主题活动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重阳糕,带孩子们走进了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们。孩子们把自己精心准备的重阳糕、亲手制作的爱心卡送到了爷爷奶奶的手里,还为他们带去了精彩的表演。欢歌笑语中,老人们感觉到了来自孩子们浓浓的爱意,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敬老教育活动。我们还热情邀请一些家长和社区人员走进我们的幼儿园,参与我们的节庆活动。如端午节时,我们特地邀请了许多“巧手奶奶”“巧手爷爷”与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缝香包;元宵节时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灯笼、猜灯谜、搓元宵等等。为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我们还把风筝制作能手、酒酵馒头制作师傅、唱春表演者等的民间艺人请进了幼儿园,与孩子、家长们面对面地交流、互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了教育合力,而且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节庆的氛围。
三、利用民俗节庆资源开展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
孩子们是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精心筛选的素材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精彩纷呈的民俗节庆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围绕节庆文化意蕴,选择丰富的教育活动内容
民俗节庆艺术活动内容的确定是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选择时,我们注意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全部活动内容从节庆内涵中“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围绕文化习俗意蕴,层层设计活动内容,使艺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和“为了幼儿的活动”。如端午节从“佩香包”“赛龙舟”“吃粽子”等主要习俗切入,生成了很多整合的艺术活动内容:像小班的《香粽子》《五月五是端午》《粽子宴会》等系列活动;中班的《赛龙舟》《热闹的端午节》《包粽子》等系列活动,大班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制作菖蒲》《五彩粽子》《扎五索》《做香包》《编五彩绳》等系列活动。此外,活动中,我们还注意倾听、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爱好和兴趣点,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自己来生成活动,如在“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香包是什么做的、为什么会香、人们为什么要带香包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也就由此而生成了。
(二)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观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按照《纲要》精神,在设计民俗节庆教育活动时,我们克服了单一化的活动方式,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例如,在进行“红彤彤的年”这个民俗节庆主题活动时,我们开展了诸如卷鞭炮、对联欣赏、剪窗花、唱春等集体活动,又开展了包饺子、新年庆祝会等年级组活动,还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独立探索、感受“年”的氛围,幼儿还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做游戏等。活动中,我们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绘画活动、美工活动、音乐活动、亲子活动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利用蕴藏在幼儿家庭中的节庆资源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多的一个地方,也是孩子最为熟悉和喜欢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促进孩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民俗节庆教育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孩子们元宵节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灯、制灯;重阳节与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赏菊,为爷爷、奶奶做小拐杖;冬至节与爷爷奶奶一起包汤圆……我们还通过家校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途径宣传、介绍一些开展得比较好的家庭亲子活动,这样不仅积极利用了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更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总之,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资源,生动有趣的民俗教育活动,使幼儿了解了相关的人文内涵,增进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感,更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为我园的教育特色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园一直在进行《靖江民俗文化的开放利用渗透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精心筛选家乡马洲文化中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大胆创设富有民俗节庆气息的幼儿教育活动环境,利用这些民俗节庆资源开展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和艺术创作素养及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民俗节庆资源
幼儿教育活动 创设 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俗节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不仅蕴含着几千年来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精华,而且是十分丰富、绚丽多彩的艺术瑰宝,因此它也是对幼儿进行各领域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更是进行幼儿艺术教育的宝贵财富。
此外,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生活中,孩子们都喜欢过节,节日所呈现出的愉悦、欢快的气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活动兴趣。因此,近年来,我园一直在进行《民俗文化的开放利用渗透幼儿园课程》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以民俗文化节庆为教育契机,利用马洲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的丰富内涵,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和艺术创作素养及艺术表现力。下面简单谈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收获。
一、精心筛选民俗节庆中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资源
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快速发展和地域间生活习俗的不断融合中,我们发现好多地方节日的风俗习惯差异很大。由于我园的教师、幼儿基本上都是本地居民,他们有着祖祖辈辈的地域文化渊源,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都深深地留有马洲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特别关注对马洲文化的传统民俗节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精心筛选出了一大批适合幼儿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的教育内容。实践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 既要注重民俗节庆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审美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审美意识、能力和水平的逐步提高,主题活动的项目、内容可逐步扩大,表现形式可更加丰富多彩。
2 尽量挖掘、搜集、整理靖江本乡本土的传统民俗节庆资源,但也要吸纳民族文化中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教育元素。靖江是一块长江冲积平原,其民俗节庆活动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厚,这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可供利用的宝贵财富,如三月三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节等我们加以吸纳和利用,就充分利用了本土教育资源,活跃了课题组成员的思维,有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
3 利用民俗节庆资源时应进行科学、合理地整理和加工。民俗节庆活动自古流传至今已几千年,它既承载着极为丰富的绚丽多彩的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内涵,又有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其中有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或具有较浓的封建迷信色彩,或只适合成人的欣赏和活动水准,并不适合用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因此,在利用民俗节庆资源时,必须以审视的眼光加以筛选并进行科学的整理,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改编,有的还须赋予新的形式、内容、含义和时代气息,以增强其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4 多种渠道搜集资源,建立园外教育基地。在认真筛选并确定了适合幼儿的民俗节庆活动后,我们便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该民俗节庆活动的相关素材和资料,充分挖掘出适合我园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每个节日名称的内涵和所蕴涵的教育元素。例如通过家长问卷、上网查询、翻阅书籍等直观地了解一些民间文化和习俗。此外,我们还与西来镇中华美德碑廊管理会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把它作为我园的一块教育基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及更为直观的素材。
二、大胆创设富有民俗节庆气息的幼儿教育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与民俗节庆活动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民俗节庆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不同节庆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
(一)创设能满足幼儿情感、游戏需要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阿恩海姆所言:“生活惟一的意义乃是对生活本身全面而彻底的体验_—去全面地感知、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真挚的爱、关心、理解、创造、发现的真正含义,这种体验和认识是生活至高无上的价值。”教育活动源于生活,又必须溶于生活。因此,每个民俗节庆活动我们都努力为幼儿布置一个相应的节庆环境,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比如,在“棕香龙情”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真实地感受端午节,在幼儿园大厅的显眼位置,我们设立了两座颇有民俗韵味的端午展台,里面陈列了各种富有端午节特色的物品,如粽子、香包等;在各班大门上都悬挂起了菖蒲,各区角中更展现了许多有关端午的图片、书籍等,大家用菖蒲、棕叶烘托出了一片浓浓的端午风情。在重阳节时,我们布置了菊花图片展、重阳糕展,并在大厅里悬挂了有关重阳的诗词、儿歌,各班教室各有各的重阳特色。这些环境的创设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庆的民间习俗,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参与环境布置、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能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经验的丰富的操作环境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因此,我们创设的环境中不仅有为集体欣赏活动提供的丰富的民俗教育成品,也有为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幼儿个体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言,这些民俗教育活动就是动手、动脑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操作性材料比展示成品更重要。比如元宵节做花灯时,我们不仅为幼儿展示漂亮的花灯,而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做花灯的材料(各种彩纸、废旧的小盒子、小灯泡、装饰用品等)。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 (三)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
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充分挖掘每个节庆活动中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节庆活动环境资源。我们鼓励幼儿走出去,邀请家长走进来,让散落的节庆资源整合、汇集起来,以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例如,为让孩子进一步体验马洲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组织幼儿一同走进了孤山,还一同瞻仰了革命烈士馆。重阳节主题活动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重阳糕,带孩子们走进了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们。孩子们把自己精心准备的重阳糕、亲手制作的爱心卡送到了爷爷奶奶的手里,还为他们带去了精彩的表演。欢歌笑语中,老人们感觉到了来自孩子们浓浓的爱意,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敬老教育活动。我们还热情邀请一些家长和社区人员走进我们的幼儿园,参与我们的节庆活动。如端午节时,我们特地邀请了许多“巧手奶奶”“巧手爷爷”与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缝香包;元宵节时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灯笼、猜灯谜、搓元宵等等。为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我们还把风筝制作能手、酒酵馒头制作师傅、唱春表演者等的民间艺人请进了幼儿园,与孩子、家长们面对面地交流、互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了教育合力,而且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节庆的氛围。
三、利用民俗节庆资源开展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
孩子们是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精心筛选的素材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精彩纷呈的民俗节庆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围绕节庆文化意蕴,选择丰富的教育活动内容
民俗节庆艺术活动内容的确定是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选择时,我们注意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全部活动内容从节庆内涵中“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围绕文化习俗意蕴,层层设计活动内容,使艺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和“为了幼儿的活动”。如端午节从“佩香包”“赛龙舟”“吃粽子”等主要习俗切入,生成了很多整合的艺术活动内容:像小班的《香粽子》《五月五是端午》《粽子宴会》等系列活动;中班的《赛龙舟》《热闹的端午节》《包粽子》等系列活动,大班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制作菖蒲》《五彩粽子》《扎五索》《做香包》《编五彩绳》等系列活动。此外,活动中,我们还注意倾听、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爱好和兴趣点,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自己来生成活动,如在“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香包是什么做的、为什么会香、人们为什么要带香包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也就由此而生成了。
(二)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观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按照《纲要》精神,在设计民俗节庆教育活动时,我们克服了单一化的活动方式,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例如,在进行“红彤彤的年”这个民俗节庆主题活动时,我们开展了诸如卷鞭炮、对联欣赏、剪窗花、唱春等集体活动,又开展了包饺子、新年庆祝会等年级组活动,还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独立探索、感受“年”的氛围,幼儿还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做游戏等。活动中,我们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绘画活动、美工活动、音乐活动、亲子活动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利用蕴藏在幼儿家庭中的节庆资源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多的一个地方,也是孩子最为熟悉和喜欢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促进孩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民俗节庆教育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孩子们元宵节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灯、制灯;重阳节与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赏菊,为爷爷、奶奶做小拐杖;冬至节与爷爷奶奶一起包汤圆……我们还通过家校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途径宣传、介绍一些开展得比较好的家庭亲子活动,这样不仅积极利用了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更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总之,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资源,生动有趣的民俗教育活动,使幼儿了解了相关的人文内涵,增进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感,更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为我园的教育特色又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