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卖故事》
作者:黄学焦 赵彤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定价:28元
书腰上说“卖产品的时代结束了,卖故事的时代来了”。这话并不准确。其实卖故事的时代一直存在。古代文献里,很多说客在游说诸侯时都喜欢讲故事。故事深入浅出,甭管多大的道理,治国的,打仗的,管人的,合纵连横的,靠故事都能说明白。所以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近些年,表面上看,给人讲故事的情况不多见了,细想想,其实媒体上满是这样的东西:电视剧是、电影是,《百家讲坛》是,《今日说法》是,《档案》还是,更别提索性直接把讲故事当题目的《王刚讲故事》。
拜伦改词
书里说到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见一个盲人在乞讨。盲人身上挂了块牌子,牌子上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路过的人匆匆而过,似乎没看见这个盲人和这块牌子,拜伦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见到有人给钱。过了一会儿,拜伦走上去,跟盲人打了个招呼,在他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这句话加上以后,奇迹出现了——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分析一下。盲人原来写的“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只是单纯陈述,看到前面四个字的人可能会想,“自幼失明”是真的吗?有没有可能是后来失明的呢?是什么原因失明的呢?而后四个字“沿街乞讨”对于说服人干脆没什么用,它只是说出了乞讨地点和路线而已。总的来说,这八个字只跟盲人自己有关系,跟被乞讨的人没关系,所以用处不大。再来看拜伦的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明眼人、正常人看了,会有个对比:春天来了,这五颜六色的美丽世界,我看得见,他却看不见,多可怜,于是掏钱。如此看,诗人拜伦确实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做的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寓有深意的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观点躲避开对方意识的审核和过滤,甚至对抗或反驳,而直达对方潜意识并成为对方的观点,结果自然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使听众在不自觉中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并坚信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样说一件事,表达不同,会给人不同感受,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拜伦赢了。
扫操场、喂狗、信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涉及到说服人这个环节。现代人大都很有主见,想说服别人并不容易,搞不好大家都不愉快。而“讲故事无疑是达到排除障碍、有效沟通的最好方式。”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金融危机时,有个公司不能按承诺给员工兑现年终奖,又怕员工闹,老板不知怎么办好,找人出主意。找到财务总监,总监就讲了个故事。说他念大学时,没人愿意打扫操场,因为落叶太多,扫起来太累。但相比起来,不愿意喂看门狗的人更多,因为那狗很凶,喂狗的风险很大。但分配工作的人有办法,每次在需要打扫操场的时候,他就会说:哎,彼得,你去喂门口的那只狗吧。彼得一听,吓得不行,急忙找理由推脱。分配工作的人于是道:那好吧,你可以不去喂狗,但你必须去打扫操场。话一出口,彼得高高兴兴就去了。老板听财务总监说完故事,连连点头。过了几天,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公司要裁人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公司里的人都心神不定。又过了几天,公司开会,澄清事实,告诉大家,公司并不会裁人,但因为金融危机,年终奖会减半。听到这消息,员工们大喜过望,哪里还会计较年终奖少了一半呢。
某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跟上面的故事类似。说一个父亲收到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的一封信,信里,女儿痛说自己如何没学好,如何堕落,如何跟男友同居,如何怀孕,如何生了个孩子,结果被学校除名,如何生活困难,还得了很重的病,等等。这信把父亲看得撕心裂肺。到结尾处,女儿却话锋一转,告诉父亲,前面说的那些都是假的,其实她只是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没考好。试想,已经受过前面那么大刺激的父亲,还会对区区一个考试成绩在乎吗?
庞贝和尼斯湖怪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拿一个玻璃瓶子,找一群人,让他们用1~5五个数字来表示自己对瓶子的喜爱程度。其中一些人,实验者没告诉他们任何故事,只让他们评价。而另外一些人,实验者告诉他们,这个瓶子是在被火山掩埋的意大利庞贝遗址中挖掘出来的。测试结果显示,不知道故事的人对玻璃瓶的评价是1或2,而听了故事的人对玻璃瓶的评价是4或5。
书里还说到一个例子:有一张照片曾在短短几年内创造了十亿英镑的收入,是什么呢?在苏格兰大峡谷里,有一个神秘的湖——尼斯湖。它的神秘来自于一张照片。1934年,英国医生威尔逊路过尼斯湖,偶然发现湖里有个奇怪的生物在游泳,他用照相机拍下了生物的照片,虽然很模糊,但却能看到那奇怪生物的样子——小脑袋长脖子。这张照片被流传出去后,来探险的人络绎不绝,很快,尼斯湖怪成了全世界人议论的话题。不但旅游者,连科学家都出动了。这期间,很多人都说看见过尼斯湖怪,但并没有证据。就这样,一张照片,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尽管后来这张照片被证明是伪造的,但旅游者的热情仍未被熄灭,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
您看,有没有故事,就是这么不一样,哪怕这故事是虚构的。所以书里说,“不要小看那些喜欢看虚构故事的人。虚构的故事并不比其他任何一种故事浅薄,它揭示出来的道理或许更加深刻。”
忽悠教授
美国西雅图有个华盛顿大学,要搞基础建设,在华盛顿湖边建一座现代化大型体育馆。消息一公布,教授们都反对。因为华盛顿大学在招聘教授时通常用这样的口径:大学临着华盛顿湖,湖水清澈。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雪山。驾车出游的时候还能看到活火山……如此等等。因为这样美好的描述,所以,尽管华盛顿大学给教授的薪水比其他大学低20%,很多教授还是愿意来这里。一些有名的教授甚至专门前来。但是,如果在湖边建起这座大型体育馆的话,视线就将被挡住,雪山起码是看不见了。没了雪山,把教授们忽悠来的故事就不存在了。教授们当然不同意。
书中提到,“讲故事要真诚、足够真实”。我想大概就是上面说的这个意思。人要对自己讲的故事负责任。
《白色魔术师》
作者:[日]阿刀田高 郑悦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阿刀田高喜欢在小说中加入很多知识。他的理论是,“读者会喜欢在小说里读到一些特别的知识。要是小说中有这样的元素,读者会觉得长知识。”他还在创作时使用了日本古典艺术中的“序破急”,这本是日本雅乐演奏法中用到的音乐词汇,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甚至是“日本自古以来娱乐作品的准则”。阿刀田高的小说之所以被很多日本人喜爱,原由大概就在于此。中国人喜欢金庸的小说,理由跟这个类似。
《亡者书》
作者:安昌河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有部电影叫《刀见笑》,游本昌、张雨绮等主演,讲的是一把菜刀辗转于几人手中引发的传奇故事。电影是根据一本名叫《菜刀传奇》的小说改编的,小说的作者安昌河,也是这本《亡者书》的作者。这样一说,可能读者心里就有谱了。能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一般都是比较好看的。能写出一本好看小说的作家,按理说,他的其他小说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因为都是讲故事,找到了讲故事的办法和规律,讲上路了,怎么讲都吸引人。
《鸟看见我了》
作者:阿乙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一本名字莫名其妙的小说集,从诗界前辈北岛到网上达人老罗,再到黑心杀手王小山,很多人都帮他说话。北岛对他的肯定最直接,说:就我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王小山说得很感性很艺术:他(阿乙)一直在地底下奔跑,他将带给我们一个宏大的世界。在天马行空的通俗小说大行其道的现在,阿乙能写这样贴近现实的小说实属异数,而他又能将这样的小说写得好看,更是难上加难。
理性乐观派
作者:[英]里德利 闾佳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悲观的流言比乐观的期望更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人们总感觉到它无处不在,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系列与物种消亡、癌症、犯罪、艾滋病、气候变暖等相关的问题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可实际上,我们所在的世界真是如此地陷入世界末日中吗?这本《理性乐观派》应属对抗悲观的新作,至少看完以后,我们会很正经地认为:过去很长的历史表明,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文明是在一直进步的。
作者:黄学焦 赵彤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定价:28元
书腰上说“卖产品的时代结束了,卖故事的时代来了”。这话并不准确。其实卖故事的时代一直存在。古代文献里,很多说客在游说诸侯时都喜欢讲故事。故事深入浅出,甭管多大的道理,治国的,打仗的,管人的,合纵连横的,靠故事都能说明白。所以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近些年,表面上看,给人讲故事的情况不多见了,细想想,其实媒体上满是这样的东西:电视剧是、电影是,《百家讲坛》是,《今日说法》是,《档案》还是,更别提索性直接把讲故事当题目的《王刚讲故事》。
拜伦改词
书里说到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见一个盲人在乞讨。盲人身上挂了块牌子,牌子上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路过的人匆匆而过,似乎没看见这个盲人和这块牌子,拜伦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见到有人给钱。过了一会儿,拜伦走上去,跟盲人打了个招呼,在他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这句话加上以后,奇迹出现了——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分析一下。盲人原来写的“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只是单纯陈述,看到前面四个字的人可能会想,“自幼失明”是真的吗?有没有可能是后来失明的呢?是什么原因失明的呢?而后四个字“沿街乞讨”对于说服人干脆没什么用,它只是说出了乞讨地点和路线而已。总的来说,这八个字只跟盲人自己有关系,跟被乞讨的人没关系,所以用处不大。再来看拜伦的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明眼人、正常人看了,会有个对比:春天来了,这五颜六色的美丽世界,我看得见,他却看不见,多可怜,于是掏钱。如此看,诗人拜伦确实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做的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寓有深意的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观点躲避开对方意识的审核和过滤,甚至对抗或反驳,而直达对方潜意识并成为对方的观点,结果自然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使听众在不自觉中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并坚信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样说一件事,表达不同,会给人不同感受,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拜伦赢了。
扫操场、喂狗、信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涉及到说服人这个环节。现代人大都很有主见,想说服别人并不容易,搞不好大家都不愉快。而“讲故事无疑是达到排除障碍、有效沟通的最好方式。”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金融危机时,有个公司不能按承诺给员工兑现年终奖,又怕员工闹,老板不知怎么办好,找人出主意。找到财务总监,总监就讲了个故事。说他念大学时,没人愿意打扫操场,因为落叶太多,扫起来太累。但相比起来,不愿意喂看门狗的人更多,因为那狗很凶,喂狗的风险很大。但分配工作的人有办法,每次在需要打扫操场的时候,他就会说:哎,彼得,你去喂门口的那只狗吧。彼得一听,吓得不行,急忙找理由推脱。分配工作的人于是道:那好吧,你可以不去喂狗,但你必须去打扫操场。话一出口,彼得高高兴兴就去了。老板听财务总监说完故事,连连点头。过了几天,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公司要裁人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公司里的人都心神不定。又过了几天,公司开会,澄清事实,告诉大家,公司并不会裁人,但因为金融危机,年终奖会减半。听到这消息,员工们大喜过望,哪里还会计较年终奖少了一半呢。
某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跟上面的故事类似。说一个父亲收到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的一封信,信里,女儿痛说自己如何没学好,如何堕落,如何跟男友同居,如何怀孕,如何生了个孩子,结果被学校除名,如何生活困难,还得了很重的病,等等。这信把父亲看得撕心裂肺。到结尾处,女儿却话锋一转,告诉父亲,前面说的那些都是假的,其实她只是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没考好。试想,已经受过前面那么大刺激的父亲,还会对区区一个考试成绩在乎吗?
庞贝和尼斯湖怪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拿一个玻璃瓶子,找一群人,让他们用1~5五个数字来表示自己对瓶子的喜爱程度。其中一些人,实验者没告诉他们任何故事,只让他们评价。而另外一些人,实验者告诉他们,这个瓶子是在被火山掩埋的意大利庞贝遗址中挖掘出来的。测试结果显示,不知道故事的人对玻璃瓶的评价是1或2,而听了故事的人对玻璃瓶的评价是4或5。
书里还说到一个例子:有一张照片曾在短短几年内创造了十亿英镑的收入,是什么呢?在苏格兰大峡谷里,有一个神秘的湖——尼斯湖。它的神秘来自于一张照片。1934年,英国医生威尔逊路过尼斯湖,偶然发现湖里有个奇怪的生物在游泳,他用照相机拍下了生物的照片,虽然很模糊,但却能看到那奇怪生物的样子——小脑袋长脖子。这张照片被流传出去后,来探险的人络绎不绝,很快,尼斯湖怪成了全世界人议论的话题。不但旅游者,连科学家都出动了。这期间,很多人都说看见过尼斯湖怪,但并没有证据。就这样,一张照片,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尽管后来这张照片被证明是伪造的,但旅游者的热情仍未被熄灭,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
您看,有没有故事,就是这么不一样,哪怕这故事是虚构的。所以书里说,“不要小看那些喜欢看虚构故事的人。虚构的故事并不比其他任何一种故事浅薄,它揭示出来的道理或许更加深刻。”
忽悠教授
美国西雅图有个华盛顿大学,要搞基础建设,在华盛顿湖边建一座现代化大型体育馆。消息一公布,教授们都反对。因为华盛顿大学在招聘教授时通常用这样的口径:大学临着华盛顿湖,湖水清澈。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雪山。驾车出游的时候还能看到活火山……如此等等。因为这样美好的描述,所以,尽管华盛顿大学给教授的薪水比其他大学低20%,很多教授还是愿意来这里。一些有名的教授甚至专门前来。但是,如果在湖边建起这座大型体育馆的话,视线就将被挡住,雪山起码是看不见了。没了雪山,把教授们忽悠来的故事就不存在了。教授们当然不同意。
书中提到,“讲故事要真诚、足够真实”。我想大概就是上面说的这个意思。人要对自己讲的故事负责任。
《白色魔术师》
作者:[日]阿刀田高 郑悦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阿刀田高喜欢在小说中加入很多知识。他的理论是,“读者会喜欢在小说里读到一些特别的知识。要是小说中有这样的元素,读者会觉得长知识。”他还在创作时使用了日本古典艺术中的“序破急”,这本是日本雅乐演奏法中用到的音乐词汇,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甚至是“日本自古以来娱乐作品的准则”。阿刀田高的小说之所以被很多日本人喜爱,原由大概就在于此。中国人喜欢金庸的小说,理由跟这个类似。
《亡者书》
作者:安昌河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有部电影叫《刀见笑》,游本昌、张雨绮等主演,讲的是一把菜刀辗转于几人手中引发的传奇故事。电影是根据一本名叫《菜刀传奇》的小说改编的,小说的作者安昌河,也是这本《亡者书》的作者。这样一说,可能读者心里就有谱了。能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一般都是比较好看的。能写出一本好看小说的作家,按理说,他的其他小说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因为都是讲故事,找到了讲故事的办法和规律,讲上路了,怎么讲都吸引人。
《鸟看见我了》
作者:阿乙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一本名字莫名其妙的小说集,从诗界前辈北岛到网上达人老罗,再到黑心杀手王小山,很多人都帮他说话。北岛对他的肯定最直接,说:就我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王小山说得很感性很艺术:他(阿乙)一直在地底下奔跑,他将带给我们一个宏大的世界。在天马行空的通俗小说大行其道的现在,阿乙能写这样贴近现实的小说实属异数,而他又能将这样的小说写得好看,更是难上加难。
理性乐观派
作者:[英]里德利 闾佳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悲观的流言比乐观的期望更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人们总感觉到它无处不在,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系列与物种消亡、癌症、犯罪、艾滋病、气候变暖等相关的问题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可实际上,我们所在的世界真是如此地陷入世界末日中吗?这本《理性乐观派》应属对抗悲观的新作,至少看完以后,我们会很正经地认为:过去很长的历史表明,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文明是在一直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