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成功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观、道德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德育》课本身是一种比较枯躁的学科,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探究最佳的教学方法,贯彻《德育》课思想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 教态 ;导入; 语言; 情感
《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教好《德育》课,把德育思想贯穿到课堂,真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就如何教好《德育》课,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一、打造自身形象,塑造良好教态
教师的形象不仅包括教师的动作、服饰以及长相,而且包括其从内到外全部生活姿态所组成的整体形象。打造教师的形象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不断丰富学科知识。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文明的传播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用真心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技校年龄段的学生,大都有着一定的思想依赖性,他们希望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能在心理上和感情上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之间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则理不达。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爱是知识传授的桥梁,爱是知识内化的催化剂。友善关爱之心,是教师事业的基础,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就是爱学生,有一颗平常、大度、宽容之心,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情感教育法。
言谈举止要恰当、得体。古人云:“相由心生,大德内充”。教师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基本上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是他自身素质的外化,学生正是通过对教师言谈举止的耳闻目睹,去判断一个教师“形象”的优劣,并由此产生尊敬、愉快或厌恶、鄙弃的心理感觉。
二、重视“导入新课”,做到引人入胜
教师运用具有情感或充满新意的导入新课的方式,紧锣密鼓地导入新课,如同下棋一般,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新课的内容上,使课堂气氛活跃,不给学生任何走神的机会,控制好整个课堂的基调,把握好整个课堂跳动的脉搏,是讲好一节课的关键。
1、热点导入法。热点导入法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当前倍受关注的热点联系起来,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如,玉树地震时,讲“集体主义”或“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教师便可以就此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情心及责任感进而渗透教学内容。
2、背景音乐导入法。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音乐,《德育》课也需要音乐。如果把《德育》课与音乐结合起来,用音乐导入新课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时,放一曲《精忠报国》;在讲“一国两制”时放一曲《我的中国心》,便会给整个课堂奠定起爱国基调,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现状了解的热情和对海峡两岸尽早统一的渴望。
3、寓言故事导入法。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主观要符合客观”这节课时就可以讲述“揠苗助长”的成语典故,通过典故反映出的道理引出教学内容。
三、扩大知识面,用鲜活的案例诠释理论知识
根据《德育》教材本身的特点,使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案例教学,具体应注意以下以个方面:
1、案例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德育教学要达到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统一的目的,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启迪学生,纠正学生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增强自律能力”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常见的场景让学生分析是与非,诸如我校周边分布着一些网吧、游戏厅,其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让学生就此讨论,进而得出应该加强自律的结论。
2、案例选取要注重趣味性。《德育》课教学,一方面教材本身比较抽象,一方面技校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激情。有人说:“兴趣是智慧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若想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晦涩难懂的案例材料,只会削弱学生讨论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为了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可恰当地引用诗词、 名句;漫画、幽默;图片、动画以及寓言、故事等。
四、运用语言的魅力,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1、 教师语言不仅要流畅,而且要具有吸引力。功底深的教师,课堂上常常“妙语惊人”,令学生“兴奋不已”。
2、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把握好节奏。“拖堂”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原因是教师对授课语言的节奏没有把握好。节奏不仅是语速的问题,还涉及到课堂整体把握的问题。要用好、用足每分钟,让学生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而不虚度。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节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运筹帷幄”。
五、调动情感,发挥激情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的表现能否感染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情感的把握。作为教师,每当你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永远是“精神饱满”、“精神十足”。固然教师也有喜怒哀乐,情绪也有高低,但是只要登上讲台,站在学生面前,就应该“调整好情绪”,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为师者的“基本觉悟”。
讲情感,就是要讲真情实感。不是做作,不是表演,而是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需要,是教师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教师去引导、去调动的。教师要能够把握学生情绪,能够适时“煽情”。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必须首先调动自己的情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好老师。
关键词:《德育》; 教态 ;导入; 语言; 情感
《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教好《德育》课,把德育思想贯穿到课堂,真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就如何教好《德育》课,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一、打造自身形象,塑造良好教态
教师的形象不仅包括教师的动作、服饰以及长相,而且包括其从内到外全部生活姿态所组成的整体形象。打造教师的形象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不断丰富学科知识。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文明的传播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用真心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技校年龄段的学生,大都有着一定的思想依赖性,他们希望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能在心理上和感情上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之间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则理不达。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爱是知识传授的桥梁,爱是知识内化的催化剂。友善关爱之心,是教师事业的基础,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就是爱学生,有一颗平常、大度、宽容之心,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情感教育法。
言谈举止要恰当、得体。古人云:“相由心生,大德内充”。教师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基本上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是他自身素质的外化,学生正是通过对教师言谈举止的耳闻目睹,去判断一个教师“形象”的优劣,并由此产生尊敬、愉快或厌恶、鄙弃的心理感觉。
二、重视“导入新课”,做到引人入胜
教师运用具有情感或充满新意的导入新课的方式,紧锣密鼓地导入新课,如同下棋一般,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新课的内容上,使课堂气氛活跃,不给学生任何走神的机会,控制好整个课堂的基调,把握好整个课堂跳动的脉搏,是讲好一节课的关键。
1、热点导入法。热点导入法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当前倍受关注的热点联系起来,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如,玉树地震时,讲“集体主义”或“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教师便可以就此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情心及责任感进而渗透教学内容。
2、背景音乐导入法。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音乐,《德育》课也需要音乐。如果把《德育》课与音乐结合起来,用音乐导入新课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时,放一曲《精忠报国》;在讲“一国两制”时放一曲《我的中国心》,便会给整个课堂奠定起爱国基调,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现状了解的热情和对海峡两岸尽早统一的渴望。
3、寓言故事导入法。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主观要符合客观”这节课时就可以讲述“揠苗助长”的成语典故,通过典故反映出的道理引出教学内容。
三、扩大知识面,用鲜活的案例诠释理论知识
根据《德育》教材本身的特点,使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案例教学,具体应注意以下以个方面:
1、案例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德育教学要达到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统一的目的,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启迪学生,纠正学生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增强自律能力”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常见的场景让学生分析是与非,诸如我校周边分布着一些网吧、游戏厅,其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让学生就此讨论,进而得出应该加强自律的结论。
2、案例选取要注重趣味性。《德育》课教学,一方面教材本身比较抽象,一方面技校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激情。有人说:“兴趣是智慧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若想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晦涩难懂的案例材料,只会削弱学生讨论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为了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可恰当地引用诗词、 名句;漫画、幽默;图片、动画以及寓言、故事等。
四、运用语言的魅力,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1、 教师语言不仅要流畅,而且要具有吸引力。功底深的教师,课堂上常常“妙语惊人”,令学生“兴奋不已”。
2、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把握好节奏。“拖堂”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原因是教师对授课语言的节奏没有把握好。节奏不仅是语速的问题,还涉及到课堂整体把握的问题。要用好、用足每分钟,让学生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而不虚度。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节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运筹帷幄”。
五、调动情感,发挥激情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的表现能否感染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情感的把握。作为教师,每当你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永远是“精神饱满”、“精神十足”。固然教师也有喜怒哀乐,情绪也有高低,但是只要登上讲台,站在学生面前,就应该“调整好情绪”,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为师者的“基本觉悟”。
讲情感,就是要讲真情实感。不是做作,不是表演,而是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需要,是教师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教师去引导、去调动的。教师要能够把握学生情绪,能够适时“煽情”。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必须首先调动自己的情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