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必须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能力。
国际化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世界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密切,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融入国际分工,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更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必须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能力,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化起步
中国大企业国际化刚刚开始起步,企业国际化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中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目前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已经达到70%,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396家,80%优质资产已经进入上市公司,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收入分配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机制初步建立。
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的已经有53户,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的有38户,进入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有24家中央企业,一批中央企业不仅是国内行业的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影响力,如中国移动、中远集团、中船集团、神华集团、宝钢集团等中央企业,已经成长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中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这几年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批企业加快建立全球营销网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批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发资源承揽工程,对外投资份额不断扩大,一批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据商务部的统计,有117家中央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791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16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的63.3%。
但总体上看,中国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整体规模偏小,在产业结构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对外投资规模来看,一些中央企业在规模上具世界同行业的潜力,但是对外投资数量偏少,单个投资额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世界500强153位,但是跨国指数只有2.7%,从跨国经营能力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直占据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早已实现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大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普遍比较低,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而且严重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是中国大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的大企业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差距,积极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国际化经营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程度,金融和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和统一,国际分工深入到生产领域,渗透到产业内部,中国大企业要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化经营会使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对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要求更高。近几年,我们在中央企业进行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试点,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决策权与执行权基本分开,外部董事超过半数,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决策的机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风险防范意识内部管控能力大大加强。下一步为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要明确企业发展的使命,制定切合实际的国际化战略,延伸和提升企业的价值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对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估,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和重大决策失误。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当前积极谋求新的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化解金融危机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大企业必须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树立全球竞争的理念,逐步建立全球的研发体系,实现企业发展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转变,努力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地位,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成为对行业进步有所贡献的国际化企业。
四是切实提升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根据适应更高水平竞争的要求及进一步加大职工队伍的力度,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真正把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国际水平,尤其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改善人才结构,使我们的骨干员工队伍,更加了解国外市场的经营环境和司法体系,以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五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央企业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骨干,在海外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要求中央企业要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所在国的习俗,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当地员工的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实现互利共盈共同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是中国企业加快自身发展,不断做强做大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然要求。中国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广泛运用先进技术,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以更加有效的配置,更少的排放,更清洁的生产,为全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国际化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世界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密切,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融入国际分工,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更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必须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能力,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化起步
中国大企业国际化刚刚开始起步,企业国际化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中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目前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已经达到70%,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396家,80%优质资产已经进入上市公司,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收入分配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机制初步建立。
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的已经有53户,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的有38户,进入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有24家中央企业,一批中央企业不仅是国内行业的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影响力,如中国移动、中远集团、中船集团、神华集团、宝钢集团等中央企业,已经成长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中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这几年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批企业加快建立全球营销网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批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发资源承揽工程,对外投资份额不断扩大,一批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据商务部的统计,有117家中央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791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16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的63.3%。
但总体上看,中国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整体规模偏小,在产业结构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对外投资规模来看,一些中央企业在规模上具世界同行业的潜力,但是对外投资数量偏少,单个投资额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世界500强153位,但是跨国指数只有2.7%,从跨国经营能力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直占据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早已实现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大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普遍比较低,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而且严重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是中国大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的大企业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差距,积极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国际化经营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程度,金融和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和统一,国际分工深入到生产领域,渗透到产业内部,中国大企业要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化经营会使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对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要求更高。近几年,我们在中央企业进行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试点,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决策权与执行权基本分开,外部董事超过半数,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决策的机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风险防范意识内部管控能力大大加强。下一步为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要明确企业发展的使命,制定切合实际的国际化战略,延伸和提升企业的价值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对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估,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和重大决策失误。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当前积极谋求新的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化解金融危机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大企业必须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树立全球竞争的理念,逐步建立全球的研发体系,实现企业发展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转变,努力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地位,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成为对行业进步有所贡献的国际化企业。
四是切实提升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根据适应更高水平竞争的要求及进一步加大职工队伍的力度,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真正把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国际水平,尤其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改善人才结构,使我们的骨干员工队伍,更加了解国外市场的经营环境和司法体系,以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五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央企业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骨干,在海外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要求中央企业要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所在国的习俗,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当地员工的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实现互利共盈共同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是中国企业加快自身发展,不断做强做大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然要求。中国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广泛运用先进技术,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以更加有效的配置,更少的排放,更清洁的生产,为全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