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钥匙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孩子们在牙牙学语时就会背许多诗歌,一直在诗歌的陪伴中长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中考的试卷中也有鉴赏类的试题。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学习诗歌不仅重在积累,也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诗歌的内容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但更多的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思乡、爱国、惜别、怀古、忧思。欣赏这类诗歌,我的做法是:寻找意象,寻找抒情点,即透过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然界中,客观存在很多事物,在没有写进诗歌里,我们把它们叫做物象。写进诗歌中,便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诗歌中有一个术语,称为意象。例如,柳树只是物象,写进诗歌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想起思念家乡的感情呢?此时柳树便融入作者的情感。凡是被诗人写入诗中的意象无不渗透作者的情感。通过意象我们就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何透过意象来鉴赏诗歌?我以李煜的《相见欢》为例,设置了三个问题:
   (1)找出主要意象。
   (2)在诗人的笔下,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点?
   (3)思考意象与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找出主要意象,小组之间讨论,然后交流。体会意象的特点,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诗中的意象还原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月亮——常寄托作者思亲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这首词里月亮不是满月如璧,而是一弯如钩的残月孤独的悬挂天空,更增添了一份惆怅,结合作者的身境自然表现出望月思故园。表达出亡国之痛。
   梧桐——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梧桐太多表示一种凄苦之意,长与孤独忧愁,特别是与离情别绪相联系。词中诗人选“梧桐”这一意象本有凄苦之意,诗人再加以“寂寞”一词修饰让人自然联想到深秋落叶已尽,黑黄的枝杈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图景,一种惆怅之情自然得以表现 。
  秋——除了刘禹锡,自古以来文人都借助这一季节表现荒凉、萧条,表达孤独、凄苦之情。
   借助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深入的欣赏诗歌,学生较容易的领会诗中的情感。
   此外,我又要求学生寻找诗歌中的“抒情点”,“抒情点”就是诗歌中透露诗歌思想感情的字眼。这首诗抒发了亡国之痛,没有直接写这种思想感情的字眼,诗歌是借助月亮、梧桐这些意象来表达这一“滋味”。很多诗歌中有直接表达诗歌情感的字眼,如马致远《秋思》中的“肠断”,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愁心”,杜牧《泊秦淮》中的“亡国恨”,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故园情”……
  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约定俗成的含义,寻找意象自然能较容易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再找出“抒情点”更能有助于理解。
  真正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师生收集整理意象确定的句子、含义很重要。例如,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离别”的诗句。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的《春望》“城春草木深”。杜鹃,又名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愁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如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详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梅花,象征富贵。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芳草,喻离恨。白云,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水,寄托绵绵的愁思。
   寻找意象,寻找抒情点,在我看来是诗歌鉴赏的一把钥匙,抓住这把钥匙,相信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兰店第十六中学)
其他文献
一、语文课堂实际  少慢差费是语文课堂的顽症,其根由究竟在哪?我认为其罪魁祸首是现在的考试评价制度。虽然我们呼吁要改革评价学生和教师机制已经多年,要求教育部门不要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分数是显性的,而招生录取最看重的又是分数,因而分数最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管理者和社会总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焦到分数上,而不注意其他,还是以分数来论英雄。教师应对考试,背上了沉重的
“和谐教育”,是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双方都愿意接受的非强制性方式,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问题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从而把教育者的意志变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其主体是教育者,其结果是使师生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实施和谐教育,让和谐教育的春风吹进学生心田呢?  一、无错原则处理制  “无错原则”是一个心理术语,并不是说做错了也是对的,而是一种无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是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这与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和创造性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因此,对“发现学习”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呢?下面结合“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好
天气晴好。我和妻背着行囊,在解说员的引领下钻进了闻名遐迩的洪江古商城。置身于悠长狭窄的街巷,踏着锃亮光滑的石板路,触摸着苔藓斑驳的陈墙陋壁,我们恍如穿行在幽深莫测的历史迷宫。在一片苍凉、厚重的氛围里,眼前仿佛浮现着数百年间商城里一幕幕热闹繁华的景象……  古商城渡口码头,桨声欸乃,帆船穿梭,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客商携挑夫货担,组合成熙熙攘攘的人潮,塞满了商城的大街小巷。各种商铺屋宇相连,招牌十分显
摘要:初中生物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实施生物课程中,应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课程;生命;课堂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空前提高,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的脚步越走越快,上天入地似乎无所不能。然而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同时,一些与时代不符的音符依然存在甚至越奏越响:悲观厌世、漠视生命、自私自利、破
摘要:本报告指出了某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叙述了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历史趋势与合作的优势,同时就校企合作的原则、机制的保障及合作环境的营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研结合,
〔摘要〕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向生涯定向阶段转化的时期,需要教师引导其明确目标,增强实现梦想的动力。本活动课通过“梦想保险单”活动,让学生建构梦想,对自我优势群进行探索,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实现梦想的信心。  〔关键词〕生涯辅导;活动设计;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58-02  先分享一首西方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班级中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思考、质疑和创新三维度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知识广博、善于思考的人才,而数学本身的特点就是高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在理解“人文”的基础上,将结合自己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小学美术新教材中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