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净琉璃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之一,与歌舞伎、能、狂言并称为日本四大传统舞台艺术,在日本戏剧史上熠熠生辉。净琉璃可谓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的集大成,在演出脚本、舞台音乐、制作工艺和造型雕刻等方面都保有极为独特的艺术特色。如今,净琉璃仅仅在文乐的表演剧团里勉强延续着日趋羸弱的生命力。然而江户年间,尤其是元禄年间到十八世纪中期,净琉璃与歌舞伎并驾齐驱代表着当时民间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以净琉璃剧作代表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心中》为切入点,来探寻日本净琉璃艺术世界中的悲剧情怀。
关键词:净琉璃;近松门左卫门;曾根崎心中;悲剧情怀
日本的净琉璃在最初其实是指代一种说唱曲调。中世纪,日本的武家集团执掌朝纲,世间广泛流传着净琉璃姬与武士间唯美的爱情故事。室盯时代(1333-1573)末期,名为小野阿通的武家侍女奉命将净琉璃姬和牛若丸的爱情故事改编为十二段曲子进行演唱。
故事讲述的是三河国富翁有个美丽多才的女儿, 精通古诗文乐理, 善弹琵琶。年轻的牛若丸东行路过此地, 与净琉璃姬产生了一段真挚的爱情。但好事多磨, 牛若丸受人迫害, 重病之中被扔到海滩上。闻讯赶来的净琉璃姬在爱人的尸体面前哭泣不止, 终于感动了上天诸神, 牛若丸复活。这段唯美的爱情佳话得以广泛流传,其说唱艺术即被人们称作“净琉璃”。
一、日本净琉璃的兴起
在十七世纪初的庆长年间,净琉璃作为《净琉璃御前物语》和优美乐曲完美契合的产物,被盲人目贯屋长三郎与木偶师引田研究与当时盛行的木偶戏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了民间戏剧的代表。史料《和汉三才图会》关于这段历史有着如下记载:
按相传, 京师有二曾者, 名目珑野、泽角检校, 共善弦哥(歌), 尝有著御曹司与净琉璃恋幕事迹书十二段, 拍扇语之, 人举习之, 生佛之《平家物语》相类焉。于是四条东洞院雕金工家何某特约品也。且诱淡路傀儡, 舞木偶, 鼓三弦和之后阳成帝召于庭, 因任引田淡路椽, 近世甚时行,以和汉古今杂说, 皆号净琉璃讴之。
1570年,由中国经冲绳向日本传入一种为了“蛇皮线”的材料,当时的手工艺人将这一材料作了一定的改良,创造出了独具日本特色的“三味线”,即后来我们所说的“三弦琴”。文献《言经卿记》这样记载:“净琉璃等,三味线弹之”。这足以看出,当时的净琉璃已与三味线、木偶戏形成三位一体的态势,“人形净琉璃”(即木偶净琉璃)被称为“新净琉璃”,作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并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可以说,木偶戏与净琉璃的合并是净琉璃的整个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二、日本净琉璃的全盛时期——以近松门左卫门为代表
在净琉璃最初的形成阶段,涌现了许多以河内和左内太夫为代表的剧团,很多还是女性太夫担任主演。随后的江户时代,太夫萨摩净云和杉山丹后掾名气大增,使净琉璃得以在广大市民阶层间广泛传播。17世纪后期,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创作了一系列的剧作脚本,一时间声名大噪,和在大阪开创了“竹本剧场”的竹本义大夫强强联合,将净琉璃推向了发展进程的巅峰。
(一)“日本莎翁”——近松门左卫门
近松门左卫门是净琉璃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年- 1724年),本名杉森信盛,出生于没落的武士家族,年轻时曾做过公卿侍臣。后迫于仕途不顺,辞去官职投身在当时为世人所诟病的演艺行业,主要进行净琉璃和歌舞伎剧本的创作。据统计,他一生共创作净琉璃剧本150余部,歌舞伎剧本28部,为净琉璃和歌舞伎的发展倾其所能。近松门左卫门的剧作一扫以往怪诞荒唐、以奇制胜的庸俗文风,开创了以社会现实、市民百态为创作源泉的先河,使净琉璃和歌舞伎的艺术性达到巅峰。
(二)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类型
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本按作品类型可以分为时代物和世话物。时代物又称为历史剧,以武家和公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描绘规模宏大、场景壮观的历史诗篇。然而在基于史实的同时又不拘泥于稍显枯燥的史实,适当添加戏剧性因素,向世人诠释英雄人物所不为人知的一面,代表作品有《景清出家》、《假名手本忠臣藏》、《义经千本樱》等等。世话物又称为社会剧,主要以当时现实社会庶民日常生活的种种为题材,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男女间的爱情恋歌和世理人情的微妙。由于贴近市民阶层的生活,将故事性和戏剧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当时大受欢迎,代表作品有《曾根崎心中》、《情死天网岛》、《冥途飞脚》等等。
这些剧作所呈现出的不朽的文学价值、高超的艺术水准以及丰富的美学体验不仅为当时的世人所称道,其故事主题原型和表现模式在今天仍常被文艺界运用搬上舞台和大银幕。可以说,近松门左卫门创作的一系列戏剧作品构成了日本悲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近松门左卫门代表作——《曾根崎心中》
近松门左卫门将自己对时局变革的认识和对市民阶层跌宕起伏命运的感怀充分融入到了自己的剧本创作之中。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再是如以往牵线木偶般的面貌存在,而是真正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诉求的活灵活现的人。他的悲天悯人情怀在其代表作《曾根崎心中》里体现得最为深刻。
1703年4月7日,大阪内本町酱油铺的二掌柜德兵卫和娼妓阿初由于蒙受钱财的不白之冤,爱情为身边的人所唾弃不容,难以摆脱封建“义理”的束缚,双双殉情于曾根崎天神的树林之中,在当时的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近松门左卫门敏锐地嗅出了这一新闻事件中的文学创作价值,将这一真实事件改编为净琉璃剧本,搬上了表演舞台,开创了将社会题材作为脚本创作素材的先河。故事一经搬上舞台,立即受到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讓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竹本座大剧院起死回生座无虚席,轰动了整个日本。剧本里这样写到:
尘世恋恋难舍,今宵惜别情长。去情死,犹如无常原野路上霜,步步临近灭亡,梦中之梦才凄凉。天将晓,钟声断肠。数罢六响剩一响,听罢第七响,今生便埋葬。寂灭为乐,钟声飘扬。
关键词:净琉璃;近松门左卫门;曾根崎心中;悲剧情怀
日本的净琉璃在最初其实是指代一种说唱曲调。中世纪,日本的武家集团执掌朝纲,世间广泛流传着净琉璃姬与武士间唯美的爱情故事。室盯时代(1333-1573)末期,名为小野阿通的武家侍女奉命将净琉璃姬和牛若丸的爱情故事改编为十二段曲子进行演唱。
故事讲述的是三河国富翁有个美丽多才的女儿, 精通古诗文乐理, 善弹琵琶。年轻的牛若丸东行路过此地, 与净琉璃姬产生了一段真挚的爱情。但好事多磨, 牛若丸受人迫害, 重病之中被扔到海滩上。闻讯赶来的净琉璃姬在爱人的尸体面前哭泣不止, 终于感动了上天诸神, 牛若丸复活。这段唯美的爱情佳话得以广泛流传,其说唱艺术即被人们称作“净琉璃”。
一、日本净琉璃的兴起
在十七世纪初的庆长年间,净琉璃作为《净琉璃御前物语》和优美乐曲完美契合的产物,被盲人目贯屋长三郎与木偶师引田研究与当时盛行的木偶戏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了民间戏剧的代表。史料《和汉三才图会》关于这段历史有着如下记载:
按相传, 京师有二曾者, 名目珑野、泽角检校, 共善弦哥(歌), 尝有著御曹司与净琉璃恋幕事迹书十二段, 拍扇语之, 人举习之, 生佛之《平家物语》相类焉。于是四条东洞院雕金工家何某特约品也。且诱淡路傀儡, 舞木偶, 鼓三弦和之后阳成帝召于庭, 因任引田淡路椽, 近世甚时行,以和汉古今杂说, 皆号净琉璃讴之。
1570年,由中国经冲绳向日本传入一种为了“蛇皮线”的材料,当时的手工艺人将这一材料作了一定的改良,创造出了独具日本特色的“三味线”,即后来我们所说的“三弦琴”。文献《言经卿记》这样记载:“净琉璃等,三味线弹之”。这足以看出,当时的净琉璃已与三味线、木偶戏形成三位一体的态势,“人形净琉璃”(即木偶净琉璃)被称为“新净琉璃”,作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并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可以说,木偶戏与净琉璃的合并是净琉璃的整个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二、日本净琉璃的全盛时期——以近松门左卫门为代表
在净琉璃最初的形成阶段,涌现了许多以河内和左内太夫为代表的剧团,很多还是女性太夫担任主演。随后的江户时代,太夫萨摩净云和杉山丹后掾名气大增,使净琉璃得以在广大市民阶层间广泛传播。17世纪后期,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创作了一系列的剧作脚本,一时间声名大噪,和在大阪开创了“竹本剧场”的竹本义大夫强强联合,将净琉璃推向了发展进程的巅峰。
(一)“日本莎翁”——近松门左卫门
近松门左卫门是净琉璃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年- 1724年),本名杉森信盛,出生于没落的武士家族,年轻时曾做过公卿侍臣。后迫于仕途不顺,辞去官职投身在当时为世人所诟病的演艺行业,主要进行净琉璃和歌舞伎剧本的创作。据统计,他一生共创作净琉璃剧本150余部,歌舞伎剧本28部,为净琉璃和歌舞伎的发展倾其所能。近松门左卫门的剧作一扫以往怪诞荒唐、以奇制胜的庸俗文风,开创了以社会现实、市民百态为创作源泉的先河,使净琉璃和歌舞伎的艺术性达到巅峰。
(二)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类型
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本按作品类型可以分为时代物和世话物。时代物又称为历史剧,以武家和公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描绘规模宏大、场景壮观的历史诗篇。然而在基于史实的同时又不拘泥于稍显枯燥的史实,适当添加戏剧性因素,向世人诠释英雄人物所不为人知的一面,代表作品有《景清出家》、《假名手本忠臣藏》、《义经千本樱》等等。世话物又称为社会剧,主要以当时现实社会庶民日常生活的种种为题材,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男女间的爱情恋歌和世理人情的微妙。由于贴近市民阶层的生活,将故事性和戏剧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当时大受欢迎,代表作品有《曾根崎心中》、《情死天网岛》、《冥途飞脚》等等。
这些剧作所呈现出的不朽的文学价值、高超的艺术水准以及丰富的美学体验不仅为当时的世人所称道,其故事主题原型和表现模式在今天仍常被文艺界运用搬上舞台和大银幕。可以说,近松门左卫门创作的一系列戏剧作品构成了日本悲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近松门左卫门代表作——《曾根崎心中》
近松门左卫门将自己对时局变革的认识和对市民阶层跌宕起伏命运的感怀充分融入到了自己的剧本创作之中。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再是如以往牵线木偶般的面貌存在,而是真正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诉求的活灵活现的人。他的悲天悯人情怀在其代表作《曾根崎心中》里体现得最为深刻。
1703年4月7日,大阪内本町酱油铺的二掌柜德兵卫和娼妓阿初由于蒙受钱财的不白之冤,爱情为身边的人所唾弃不容,难以摆脱封建“义理”的束缚,双双殉情于曾根崎天神的树林之中,在当时的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近松门左卫门敏锐地嗅出了这一新闻事件中的文学创作价值,将这一真实事件改编为净琉璃剧本,搬上了表演舞台,开创了将社会题材作为脚本创作素材的先河。故事一经搬上舞台,立即受到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讓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竹本座大剧院起死回生座无虚席,轰动了整个日本。剧本里这样写到:
尘世恋恋难舍,今宵惜别情长。去情死,犹如无常原野路上霜,步步临近灭亡,梦中之梦才凄凉。天将晓,钟声断肠。数罢六响剩一响,听罢第七响,今生便埋葬。寂灭为乐,钟声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