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组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以所占课时最多的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文教研组工作就更是重中之重。语文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抓好语文教研组的建设是提升语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今年全国的“两会”期间,“幸福感”成为蹿升最快的热词之一,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发言中都反复强调,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套用这个时髦的热词,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如果开展得好,不是也能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教研员的“幸福感”吗?本人认为,作为学校领导和语文教研组长,要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努力争创“五有”教研组:有目标、有保障、有特色、有发展、有实效,争取让老师们也能做“幸福”的教研人。
一、明确职责,有目标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管理功能、指导功能、组织功能、研究功能。而作为语文教研组,有很多具体的职责,如:在学校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制订教研组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组织制订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组织落实语文组的教学研究主题;关注语文学科各年级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实际,拟定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如备课要求、课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教研活动要求等;做好各级各类公开课的组织工作,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树立典型,总结经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作好信息交流;做好思想工作,搞好团结,建设优良的教风、组风等等。
作为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明确适合本校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职责,这样才能让教研组工作有目标,知道该做什么。教研组的职责明确了,教研组成员的分工也很重要,如语文教研计划的制订、语文教研活动的组织、语文教研材料的收发等等都要责任到人。而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及其他负责人则应自觉担负起教学、教研、管理的职责。
明确了职责,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工作的目标,是让教研组长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做“幸福”教研人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有保障
首先,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上,学校可采用层层管理的金字塔模式。如我们学校,教师队伍庞大,有一百多名老师,分属于教导处领导下的三个教研大组:语文教研大组、数学教研大组、综合教研大组。语文教研大组有57位语文老师,安排了五位负责人,语文教研组长抓全面工作,另外几个则分别侧重于高段和低段的语文教研活动,并且有具体的分工。又以年级为单位分成六个年级备课组,每个备课组设一位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同时,由于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多,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青年教师研训中心,在教研组的指导下,每个年级组的青年教师分二到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方便开展日常语文教学的研究。
其次,学校要切实授予教研组应有的权利,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支持教研组长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研组的工作方式变被动接受完成任务为主动安排积极参与。
第三,学校要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如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就有学期初订计划、学期末写总结的制度;外出听课回校向全体教师汇报的制度(或上公开课,或讲座);集体活动后写学习日记或写总结体会的制度;每次集中点名、作业登记和活动记录制度等。
有了以上这些管理的保障,多年来,我校语文教研工作才能系统有序有效地进行,教研组的老师们也才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幸福。
三、立足本校,有特色
很多学校都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文底蕴,如我们大司巷小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开展教研组工作时,我们立足学校这个大本营,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充分挖掘本校的优质资源,营造能者为师的教研氛围,倡导优质资源共享,并搭建各种平台,努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
1.能者为师,倡导优质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已举办了多次讲座,有课程标准解读方面的,有作文指导方面的,有教材分析方面的,还有本校外出学习过的教师作汇报讲座的。讲座的主讲人,大多数是本校老师。我校还针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定期举办教学论坛,如怎样进行语言积累、如何进行课外小练笔等等。通过多次讲座和论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水平。
不仅如此,我觉得还要鼓励教研组的老师们经常交流。一些好的想法做法,好的课件、资料要与同年级组的老师们共享,并保存起来传到下一个年级。能者为师,优质资源共享的做法应作为一个制度来实施。在年级组集体备课时,大家互相探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交流自己一些好的做法,取长补短,享受收获的快乐和解决难题的喜悦。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开展兵教兵的练兵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把较年轻的语文教师和相对成熟的语文教师结成对子,规定每位年轻教师跟师傅听课节数,并写出听课总结。在优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提供资源或为人师者能感受到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享受资源、为人徒者则能感受到省时高效、不断进步的喜悦,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2.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是教研组的中坚力量。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我校黄伟星校长高瞻远瞩,立足于大司巷小学的现实、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特组建了青年教师研训中心。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设成语文、数学两个研训班,选出骨干教师任班长、组长。聘请了原市教研室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胡笑娥、吕留香两位老师分别担任语、数辅导教师,并成立了研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胡英杰任主任。这样,一个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就搭建起来了。
青年教师研训中心语文班成立以来,语文教研组工作如虎添翼。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教师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建立了系统长效的研训机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通过大量的校本教研实践,切实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素质。
四、努力创新,有发展
有创新才有发展,组合教学就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大胆创新,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推行的教学研究新样式。
组合教学一般每学期进行一轮,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第一轮以阅读课为主题的组合教学;2010年上半年继续进行第二轮以阅读课为主的组合教学,在小组规模、听课记录等方面作了改进;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以作文训练为主题的组合教学。学期末由辅导老师对一学期的组合教学进行盘点和解读,总结分析,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2011年上半年继续把作文训练研究作为组合教学的重点。
实践证明,组合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样式,具有以下诸多优势:
其一,互帮互学,和谐协作。参加组合教学的教师人人既当教研主角,又当教研配角。
其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组合教学中,人人尽力打造一堂精品课。在多次“磨课”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发挥了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都得到了切实有效的锤炼和提升。
其三,多层交流,多方进步。一是教师层面的交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自身及同事教学上的优势及不足。二是学生层面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新面孔”,可以刺激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班集体荣誉感。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其四,优课共享,组外延伸。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课,教师们上起来乐此不疲。在完成组内教学任务外,其他组合主动邀请组外教师互上精品课,因而有些教师“一堂课”上了五六个班,每次上课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样优课共享,组外延伸,使教研成果最大化,组合教学效果可谓是“1 1>2”,“1 1 1>3”。
没有创新,再好的形式也有让人厌烦的时候。我们在开展教研组工作时,在开展教学研究时,组长要有创新意识,组员要有创新意识,人人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让教研组充满生机活力,让教研人经常有“幸福感”。
五、求真务实,有实效
所有美好的设想,如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那么一切都是浮云。只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教研组所有的工作,才能让工作收到实效。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在已经是一个教风严谨、团结协作、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充满蓬勃生机的集体。全组老师爱岗爱校,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上下齐心,通力合作,能定时、定点、有计划、有目的、有主讲、有研讨地开展各种常规教研活动。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近几年来,我们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2008年,我们语文教研大组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教研组。在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教师们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十几名老师在语文等各类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或在市级以上学校上公开课;近三十位教师获全国第十一届暨金华市首届“语文报杯”小学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很多老师的论文和课题研究在永康市、金华市、浙江省甚至全国获奖……
当然,对于我们“教研人”来说,并不是一定要有成果获奖才算成功。其实,我们在研究备课时、在面对教学中产生的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时,通过自身努力、互相探讨、组合教学等等形式,哪怕是解决了一点小小的困惑,也是一种成功,一种幸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后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眼前,着眼未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规范教学和管理,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要不断开辟教研路径,以求在创新中稳步发展,努力争创“五有”教研组,创设一个“潮平”“风正”的教研环境,以教师为本,让老师们做幸福教研人,享受着教研的快乐、工作的幸福!
今年全国的“两会”期间,“幸福感”成为蹿升最快的热词之一,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发言中都反复强调,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套用这个时髦的热词,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如果开展得好,不是也能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教研员的“幸福感”吗?本人认为,作为学校领导和语文教研组长,要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努力争创“五有”教研组:有目标、有保障、有特色、有发展、有实效,争取让老师们也能做“幸福”的教研人。
一、明确职责,有目标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管理功能、指导功能、组织功能、研究功能。而作为语文教研组,有很多具体的职责,如:在学校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制订教研组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组织制订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组织落实语文组的教学研究主题;关注语文学科各年级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实际,拟定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如备课要求、课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教研活动要求等;做好各级各类公开课的组织工作,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树立典型,总结经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作好信息交流;做好思想工作,搞好团结,建设优良的教风、组风等等。
作为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明确适合本校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职责,这样才能让教研组工作有目标,知道该做什么。教研组的职责明确了,教研组成员的分工也很重要,如语文教研计划的制订、语文教研活动的组织、语文教研材料的收发等等都要责任到人。而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及其他负责人则应自觉担负起教学、教研、管理的职责。
明确了职责,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工作的目标,是让教研组长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做“幸福”教研人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有保障
首先,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上,学校可采用层层管理的金字塔模式。如我们学校,教师队伍庞大,有一百多名老师,分属于教导处领导下的三个教研大组:语文教研大组、数学教研大组、综合教研大组。语文教研大组有57位语文老师,安排了五位负责人,语文教研组长抓全面工作,另外几个则分别侧重于高段和低段的语文教研活动,并且有具体的分工。又以年级为单位分成六个年级备课组,每个备课组设一位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同时,由于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多,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青年教师研训中心,在教研组的指导下,每个年级组的青年教师分二到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方便开展日常语文教学的研究。
其次,学校要切实授予教研组应有的权利,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支持教研组长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研组的工作方式变被动接受完成任务为主动安排积极参与。
第三,学校要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如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就有学期初订计划、学期末写总结的制度;外出听课回校向全体教师汇报的制度(或上公开课,或讲座);集体活动后写学习日记或写总结体会的制度;每次集中点名、作业登记和活动记录制度等。
有了以上这些管理的保障,多年来,我校语文教研工作才能系统有序有效地进行,教研组的老师们也才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幸福。
三、立足本校,有特色
很多学校都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文底蕴,如我们大司巷小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开展教研组工作时,我们立足学校这个大本营,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充分挖掘本校的优质资源,营造能者为师的教研氛围,倡导优质资源共享,并搭建各种平台,努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
1.能者为师,倡导优质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已举办了多次讲座,有课程标准解读方面的,有作文指导方面的,有教材分析方面的,还有本校外出学习过的教师作汇报讲座的。讲座的主讲人,大多数是本校老师。我校还针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定期举办教学论坛,如怎样进行语言积累、如何进行课外小练笔等等。通过多次讲座和论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水平。
不仅如此,我觉得还要鼓励教研组的老师们经常交流。一些好的想法做法,好的课件、资料要与同年级组的老师们共享,并保存起来传到下一个年级。能者为师,优质资源共享的做法应作为一个制度来实施。在年级组集体备课时,大家互相探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交流自己一些好的做法,取长补短,享受收获的快乐和解决难题的喜悦。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开展兵教兵的练兵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把较年轻的语文教师和相对成熟的语文教师结成对子,规定每位年轻教师跟师傅听课节数,并写出听课总结。在优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提供资源或为人师者能感受到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享受资源、为人徒者则能感受到省时高效、不断进步的喜悦,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2.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是教研组的中坚力量。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我校黄伟星校长高瞻远瞩,立足于大司巷小学的现实、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特组建了青年教师研训中心。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设成语文、数学两个研训班,选出骨干教师任班长、组长。聘请了原市教研室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胡笑娥、吕留香两位老师分别担任语、数辅导教师,并成立了研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胡英杰任主任。这样,一个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就搭建起来了。
青年教师研训中心语文班成立以来,语文教研组工作如虎添翼。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教师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建立了系统长效的研训机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通过大量的校本教研实践,切实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素质。
四、努力创新,有发展
有创新才有发展,组合教学就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大胆创新,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推行的教学研究新样式。
组合教学一般每学期进行一轮,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第一轮以阅读课为主题的组合教学;2010年上半年继续进行第二轮以阅读课为主的组合教学,在小组规模、听课记录等方面作了改进;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以作文训练为主题的组合教学。学期末由辅导老师对一学期的组合教学进行盘点和解读,总结分析,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2011年上半年继续把作文训练研究作为组合教学的重点。
实践证明,组合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样式,具有以下诸多优势:
其一,互帮互学,和谐协作。参加组合教学的教师人人既当教研主角,又当教研配角。
其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组合教学中,人人尽力打造一堂精品课。在多次“磨课”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发挥了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都得到了切实有效的锤炼和提升。
其三,多层交流,多方进步。一是教师层面的交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自身及同事教学上的优势及不足。二是学生层面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新面孔”,可以刺激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班集体荣誉感。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其四,优课共享,组外延伸。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课,教师们上起来乐此不疲。在完成组内教学任务外,其他组合主动邀请组外教师互上精品课,因而有些教师“一堂课”上了五六个班,每次上课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样优课共享,组外延伸,使教研成果最大化,组合教学效果可谓是“1 1>2”,“1 1 1>3”。
没有创新,再好的形式也有让人厌烦的时候。我们在开展教研组工作时,在开展教学研究时,组长要有创新意识,组员要有创新意识,人人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让教研组充满生机活力,让教研人经常有“幸福感”。
五、求真务实,有实效
所有美好的设想,如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那么一切都是浮云。只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教研组所有的工作,才能让工作收到实效。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在已经是一个教风严谨、团结协作、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充满蓬勃生机的集体。全组老师爱岗爱校,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上下齐心,通力合作,能定时、定点、有计划、有目的、有主讲、有研讨地开展各种常规教研活动。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近几年来,我们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2008年,我们语文教研大组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教研组。在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教师们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十几名老师在语文等各类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或在市级以上学校上公开课;近三十位教师获全国第十一届暨金华市首届“语文报杯”小学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很多老师的论文和课题研究在永康市、金华市、浙江省甚至全国获奖……
当然,对于我们“教研人”来说,并不是一定要有成果获奖才算成功。其实,我们在研究备课时、在面对教学中产生的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时,通过自身努力、互相探讨、组合教学等等形式,哪怕是解决了一点小小的困惑,也是一种成功,一种幸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后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眼前,着眼未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规范教学和管理,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要不断开辟教研路径,以求在创新中稳步发展,努力争创“五有”教研组,创设一个“潮平”“风正”的教研环境,以教师为本,让老师们做幸福教研人,享受着教研的快乐、工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