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旅游“景观”靓起来

来源 :中国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的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基于影响中国旅游业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不利的因素正在弱化和逐渐被克服的现实,中国旅游业将在2004年恢复与新发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向前。在中国旅游的全球性引力和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在中国旅游产业集群的现有基础和供给不断增长的现实下,2005年中国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定将继续得到显现。
  第一,入境旅游恢复性增长。中国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将继续以2000~2004年的平均增速发展。除了亚洲和周边客源地仍然增长强劲外,欧美澳等传统的客源地的增长也可望会有新的提高。随着行政部门的海外形象推广和企业促销的加强,团队旅游者和观光旅游者亦可望恢复到2002年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必须看到,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增长将低于2004年的增长率,原因在于2004年是一种特殊背景下的增长,所以2005年增幅可能出现的减缓,应视做是正常的现象。
  第二,国内旅游持续稳定增长。就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走势来看,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还将继续表现为近地旅游和农村出游者的高增长。因此,2005年虽然旅游收入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其增幅可能仍低于旅游人数的增幅。2005年,随着“三农”政策的初见成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的连续出台,必将使中国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无论从旅游形式上,还是在出游的目的上,都将会有重要的变化。总之,从目前国内旅游发展的良好趋势以及诸多利好因素来分析,2005年及其随后的几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必将迎来更加有利的发展时期。其中最值得注目的标志,是全国国内旅游的平均花费达到或超过2001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出境旅游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势头。出境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的保持主要得益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一是出境旅游目的地在不断地扩大,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目的地竞争对象;其二是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政策不断调整,使出境旅游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前者的变化最大,预计2005年还将扩大,致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个大洲。后者则是我国外汇政策不断放宽的延续,尤其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中国公民每人每次出入境携带人民币的数额由原来的6000元提高到2万元,其提高的幅度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人民币已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内某些场所实际流通,大大方便了中国公民在境外旅游或其他消费活动的方便程度。
  旅游热点延续与升温。2004年,中国旅游业出现了不少亮点和热点,这些热点将在2005年继续保持,真正形成气候,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红色旅游、出境旅游、工农业旅游和区域旅游最具代表性。在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各地关于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不断推出。这必将成为全年国内旅游的新热点。红色旅游的开展,不仅为旅游业发展强劲的地区增添新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对经济相对落后但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巨大潜力的老少边穷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激发这些地区通过旅游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减少贫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境旅游的发展在于新旅游目的地确定所引发的旅游热潮。尤其是欧洲国家针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促销和国际航线与航班的增加,以及旅游价格的下调,将吸引更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由于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加大了对境外赌博行为的查处,边境旅游的数量将会减少。不过,2005年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业会对大陆赴港澳旅游形成一个新的高潮。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事件发生,大陆赴台旅游会有新的进展。金门、马祖两地的旅游开放可能会带动福建沿海地区到台湾的旅游活动。如果台湾与大陆包机直飞真正实现“节日化”,或者直航有新的突破,那么两岸的旅游也将出现新的进展。2004年各地创办的工农业旅游试点已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这将在全国出现一批新的旅游产品系列,大大丰富了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吸引力。而且,这也将激发大量工业企业、农业组织和农民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强化了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经过最近几年的酝酿、准备、磨合,一些地区的区域旅游渐人佳境,实质性的合作会带来新的成果,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旅游的示范效应将在全国发挥作用。促进省区内的地方性区域合作和省区之间的大区域合作,其中以京津冀为主体的环渤海区域的合作,尤其是北京、天津之间区域旅游合作会出现新的进展。
  2006年将进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11个五年计划,从现在开始,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制订新的旅游发展规划。从目前到201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有以下几个事项或趋势值得注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承诺将完全兑现,旅游业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在未来的几年中内将全部兑现。这些承诺的兑现不仅局限于旅游业本身,而且,相关行业开放的承诺也将对旅游业产生影响。在这方面政府必将有新的政策出台,尤其是在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开放方面会带来新的挑战。人民币的流通方式会更加多样化,自由兑换的进程会逐渐加快,这将直接影响国际旅游和国民旅游的流动方向。而迄今为止对中国旅游尚未产生重大影响的汇率因素,其作用将会凸显。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交融不断扩大,动力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大众旅游活动更大限度的普及,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将与其他相关的产业,如工业、制造业、农业,以及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娱乐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业、咨询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互交叉融合,其他行业进入旅游业,旅游业向其他行业的渗透,从而真正发挥出旅游业作为动力产业的优势。
  新的旅游法规不断出台,旅游法制体系趋于完善。关于旅游发展的基本法已经酝酿多年,有关部门正在不断完善,另外一些相关法律也将陆续出台。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完善将会使旅游业的地位更加明确,旅游业的发展政策更为清晰,旅游业的经营和管理更加规范。这些法律、法规的健全,也可能会影响到公民休假制度的调整或变更,从而也会对与之息息相关的旅游、休闲业产生影响。
  体育旅游与节事旅游将异军突起。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事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围绕体育健身和体育赛事所激发的体育旅游和旅游休闲活动热,也必将大大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除2008年奥运会外,哈尔滨获得了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的举办权,广州赢得了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权。这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准备和举办,会在中国掀起一个个体育旅游的新高潮。与此同时,这些大型体育赛事又是重要的国际性节事,和将在上海、杭州等地的国际性或区域性的博览会、展览会等交织在一起,使节事旅游发挥叠加效应,使中国的体育旅游、节事旅游异军突起,在国际旅游业的大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影响旅游发展的四个宏观因素
  
  2005年及其今后一段时间里,国际形势将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不断调整。而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将影响到国家旅游政策的调整,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方式和特点。诚然,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变化也是难以预测的,但从目前来看,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对未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国际形势有制约也有机遇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相对乐观的经济预测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贸易与投资的普遍增长,信息技术的急剧扩散以及私营部门的异常活跃,有利于全球经济的恢复与振兴。当然,最近几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也存在不少令人忧虑之处,例如战争与战后的恢复,恐怖活动与反恐活动,灾难与灾后的重建,高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等,其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些因素会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值得欣喜的是,在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预测中,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之一。的确,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一直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就是一个佐证。2004年几十个国家相继与中国签订旅游合作协定,确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中国与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与地区新型关系的建立,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形成的积极反响,都会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振兴与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球各类学习汉语的人数多达3000万人,欧美国家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幅保持在每年40%左右。这也许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兴趣。
  
  新思路:人与自然要和谐
  
  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这一目标的确立,目前还只是破题,有很多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其中毋庸置疑的是它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和人天关系的和谐。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巨大而明显的变化就是旅游与休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旅游与休闲已经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小康生活的标志之一。旅游活动是人的运动和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一方面,旅游活动必将促进人与自然的接触,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与认知,提高人们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必将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交往与交流,增强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大家的认同感。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活动的设计乃至整个旅游发展政策的制订,都要树立的新的思维方式。必须认真考虑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不仅是某些社会阶层或团体的利益;要有利于缩小而不是扩大某些不合理的社会差异;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防止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获得某些经济利益的错误做法。通过洁净的旅游产品、旅游经营和旅游行为,营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新视野:践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在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发展经济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毫无疑问,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和基本原则,也要指导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在继续注重开发各种传统旅游资源的同时,重视对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吸引物的农业旅游的开发;在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同时,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活动的发展,使旅游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统筹地区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业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优势的转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同时,发挥其在促进就业、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功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再延续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发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的同时,鼓励国内旅游企业“走出去”。总之,旅游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一样,今后要更加强调均衡发展,强调综合效益,强调利益协调,强调可持续性;改变某些重经济、轻社会,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城市、轻农村,重国际、轻国内,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树立全新的旅游发展思路。
  
  新机遇:区域经济战略调整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使中央政府有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不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全国整体经济的有序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巩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西部开发战略正在改善西部发展的基础设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探索新路,而中部经济的崛起又被提上日程。虽然由于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很大差异,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使我们能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引导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另外还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必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合作与联合。如果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带动区域旅游合作是东部发达地区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的话,那么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乃至京津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 思路,会为这些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提出新的要求。
  
  产业运行的五个关键问题
  
  在上述宏观环境下,我国要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今后一段时间内旅游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战略选择。特别是随着第11个五年计划的到来,对于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市场结构、管理体制、企业制度、社会环境等问题必须做出新的思考和选择。对产业运行来说,以下五个问题颇为关键。
  
  产业功能如何全面发挥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旅游产业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更重视其经济贡献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逐渐关注其社会意义。在旅游业的经济作用方面,如果说以往更多强调旅游产业自身(主要是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话,那么现在政府更关注旅游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素质提升和关联带动作用,对“动力产业”特性的关注强于对“支柱产业”的定性。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以往着重宣传“旅游无烟工业”的理念以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现实的发展促使人们觉醒:如果管理不善,旅游同样会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旅游应当是“环境友好的产业”。对旅游业的社会功能方面,以往重视不足,主要强调是一种消费或非必要消费,是一种经济活动。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还应当是一种智力投资,是促进人力资本发展的工具;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求,也要改善当地居民的福利;旅游活动不仅是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是农村居民的社会权利,旅游应当是“创造幸福的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上述功能,特别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真正将上述认识上的变化转化为产业运行的实际,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三大市场要理顺关系
  
  完整的旅游业,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通常是从国内旅游起步,然后逐步发展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在内的国际旅游。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采取的是一种非常规的旅游发展道路。后来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国情所制订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大政方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这个方针还要坚持下去。但是,也不得不看到,我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需求和结构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因此,对于三个旅游市场的关系,也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例如,如果说“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强调其外汇收入的重要性这一方针是不可动摇的,那么其政策主要体现在改善目的地形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海外促销预算上,而不再是体现在资源配置上,尤其不再是在设施的建设上。相反,在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投资上,要向国内旅游倾斜,要向能够同时满足国内、国际旅游者需求的旅游吸引物方面倾斜,不断提高国内、国际旅游需求相互替代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要把发展国内旅游放到优先的位置上,以弥补长期发展中对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投入的缺口。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要逐渐突出国内旅游作为旅游业基础的应有地位,从纯外汇收入的目标逐渐向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指标来定夺其贡献,从“创汇导向产业”向“动力产业”的目标过渡。对待“出境旅游”关键是明确所谓“适度”的这个“度”。“适度”是个理想概念,同时也是个模糊概念。这个“度”应当放到国家坚持开放的大政方针下去设定,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上去考量,放到全国的范围内去计算,放到一个科学的基础上去判断。目前的问题是没有标准,或者说没有真正从科学的角度去检测。
  
  管理体制能否有突破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旅游相关部门如何正确行使其管理职能,选择恰当的、有效的管理方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出多门现象。目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旅游资源管理的一些领域,政令混乱、相互矛盾、争权夺利的现象依然很明显。随着旅游产业的壮大,部门利益之争还在日益蔓延和激化,各个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那些有短期收益的事项你争我抢,对于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则互相推诿。这一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功能。一方面,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旅游业的发展依然要坚持政府主导,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要依法规范市场,实施监督,保证行业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要强化服务功能,从重“管”到强调“理”,从重“堵”到强调“疏”,从重“罚”到强调“防”,依据服务来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提高自己的凝聚力。
  
  企业制如何改革创新
  
  旅游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产业,由于它本身的综合性,使之具有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大集团与小企业的混合现象。现有旅游企业应考虑如何实现体制创新,淘汰在体制转型期内所采取过的一些过渡性、临时性并在实践中证明是具有严重缺陷的制度安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业。其一是处理好国有资产在旅游行业的退与进的问题。旅游业是一个公认的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的退出似乎是大势所趋。但退出的时序如何确定,退出的领域孰先孰后;或者说,鼓励更多的非国有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利用其优良资本促进并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稳定旅游市场,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其二是促进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大型旅游集团。虽然这些旅游集团的规模不同,内部结构差异很大,但绝大多数旅游集团都是国有旅游企业集团;虽然在管理和经营模式上有了一些改革,但原有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规模上的做大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集团发展成功。其三是改革现行旅行社经营体制。旅行社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旅行社体系分工不清,管理手段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体制难以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和不断开放的新形势。
  
  全面营造产业环境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消费环境和产业环境。目前在旅游行业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信用缺失、环境破坏和公平欠缺问题。首先,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整体市场环境更加规范,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诈购物、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现象。对于旅游业来说,如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不仅关乎整个旅游行业形象的改善,更关系到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其次,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这些年,关于旅游开发破坏环境的批评日渐增多;受利益集团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加上相关法律规章的欠缺和执法不严,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如何保证保护与开发的并行不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再次,受资本等重要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影响,和其他有些行业一样,在部分地方旅游产业成为少数人、少数部门受益的产业,并没有真正做到利益相关者的公平参与、公平受益;特别是对于当地老百姓权利和利益的侵犯,在某种程度上还比较严重。如何实现旅游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的公平,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也是关系到旅游环境是否和谐的长远问题。
其他文献
全国工商联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出席并讲话,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上海亚龙投资集团董事长张文荣、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12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佩戴劳模奖章参加了座谈会。  黄孟复说,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年底,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受到了隆重表彰,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又历史性地被评选为全国劳模,这充分肯
期刊
这几年,奥克斯集团发展速度惊人,17年前从一个生产电表起家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国内500强大型企业,让郑坚江这位硬汉子着实费尽了苦心。靠着一向低调、务实的经营理念,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由空调、手机、物流等多元结构的经营,老郑成功了,赶上国家给予了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  记者:得知您代表民营企业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个殊荣。您作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己
期刊
党和政府一直把非公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加以周全考虑、统筹把握。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战略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党
期刊
去年12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签署了《合作推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协议》,决定在促进就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这是三方的首次合作,也是三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共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就业再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保证合作更有成效,三方成立了合作推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制订下发了《合作工作制度》和
期刊
企业群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企业应该走诚信立足、信用发展的道路,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对企业的要求。    我国企业群体信用体系的水准决定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水准    企业群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主体水准决定整体水准,这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企业群体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企业群
期刊
“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对民营企业家首次当选全国劳模最好的诠释。  温州金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强就是这样的劳动者。    为创造财富而劳动着    郑永强的创业在这20年发生了惊人变化。  1985年3月,郑永强接手连年亏损的瓯海食品公司,尽管艰苦创业,依旧没能摆脱亏损的困境。直到1992年,郑永强对公司进行第一次股
期刊
1.水产业商会将以特殊方式纪念十周岁生日  5月18日,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在我国对虾主产区湛江举办行业性座谈会,以此纪念商会成立10周年。据悉,目前我国鲜虾、河蟹等水产品的产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优势产业群的出现,需要把从养殖到进出口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产品链。水产商会在10年的工作中在规范产品标准、规范行业秩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吉林市工商联赴“珠三
期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主办,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05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发布暨金融发展研讨会”5月13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  2005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编的一系列年鉴性出版物中的一种。《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中国金融业各主要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并对当年发生的主要金融事
期刊
记者:这一次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材料领域独领风骚,两个项目摘取了国家技术发明最高奖项,受到了社会包括产业界的很大关注。人称黄伯云院士的发明使中国飞机解决了“上得了天而下不了地”的问题;而张立同院士的发明也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国防军工的技术封锁,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您作为科技界与材料界的泰斗,想请您谈谈对中国新材料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以及国家对发展新材料领域高科技产业的战略规划方面
期刊
中美两国正在发展着美国战略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那种经济关系。中国正在参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的自由而又有规则的全球经济体系。但是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导致了两大没有预料到的严重后果。首先,中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改革非常有利于国有企业,给予它各种优惠和便利政策以获取资金、技术和进入市场。改革也有利于外国投资者,导致外国公司在中国工业出口中占有巨大份额,在中国国内市场也得了有利的位置。结果是,中国工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