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除了影响交通运输,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尽早解决,能节约公路建设投资,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运营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解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 ;质量问题 ;通行能力
一、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主要包括设计方面、施工方面、材料方面或管理方面。
(一)设计方面的原因。我国沥青路面的真正开发、研究以及大规模设计、施工,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设计方面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中,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各地区有待于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材料、施工经验等,对路面结构设计和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验研究及铺筑试验路,以便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公路建设飞速发展,设计施工时间紧迫,设计中调查和研究不够,使得一些沥青路面的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根据近几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沥青路面在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沥青道路整体结构设计不合理。例如,基层厚度不够 、面层分层及材料配合比设计不当、面层的厚度不合理等。
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不详细、不齐全,造成路面所处地段的土质和水文情况与实际不符,使得路面设计参数取值不合理。
③.由于对地基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所做出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不合理,使得地基沉降未达到允许的工后沉降。
④对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排水设计考虑不周全,或者部分排水设计失误,结果造成排水系统不畅通,必然形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二)施工方面的原因
由于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起步较晚,施工经验不足、施工设备不强、施工技术不高,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路面早期损坏现象比较普遍。根据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实际调查,施工方面造成其早期损坏的主要因素有:软土地基过大沉降、路基压实度不满足设计要求、路面路基施工质量低劣和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破坏等。
软土地基处理没有足够的沉降时间,从而引起路面出现早期网裂、坑槽、纵裂和横裂等破坏。路基压实度不能满足现实要求。路基压实度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也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之一。土是一种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和气体所占据。路基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空隙缩小,土的密度提高,形成密实的整体,最终使路基的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路面路基的施工往往是工程量巨大、工期很紧、强度不均,常由于抢工期、赶进度,造成料源紧缺,原材料难以保证,不能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
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的破坏。沥青面层中水的来源有地面降水和路基挤上来的水,大量降水渗到沥青面层中排不出去,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沥青面层产生破坏.。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会出现局部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的现象,不仅造成沥青混合料不均匀,而且很难进行压实。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对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影响非常重要,压实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产生沥青面层压实度偏小的原因,主要是单纯追求平整度,不按施工规范要求测定其压实度。
材料方面的原因。①沥青。近几年公路交通量剧增,一般沥青材料的品质已不能满足重交通沥青路面的需要。②矿料。矿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损的主要因素。矿料在筛分时很不容易通过筛孔,特别是不太干燥的矿粉,筛分难度更大,往往出现筛分结果偏粗的现象,使的配合比中实际矿粉偏多。③矿料级配及孔隙率。沥青路面的实际孔隙率在7%以下时,沥青层中的水在荷载作用下,一般不会产生动力压力,也不容易造成损害破坏。排水性混合料的路面孔隙率大于15%时,水能够在空隙中自由流动,也不会造成水损害破坏。
二、预防措施
(一)设计方面。公路工程的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优秀的设计不可能建造出优秀的工程。因此,公路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气候、水文、地质、材料、交通量、载重等进行认真调查,并综合以上各种因素,选择各种路面结构、各种材料、多种配合比、不同结构层厚度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必要时进行铺筑试验路验证确定。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应精心确定各层的合理层位于合理厚度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沥青面层是保证车辆行驶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层次。沥青面层要求致密、防水、平整、抗滑、裂缝少、车辙轻。应当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康烈性,较高的抗疲劳强度以及良好的不透水性,以防止雨水渗入结构,也防止地表面长时期积水。
.基层、底基层设计的注意事项。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结构,在路面结构整体刚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三者之间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交通荷重的轻重决定。刚性基层适用于交通密集、货运比例较高、重车比例不太高的高速公路;柔性基层适用于交通密集、货运比例不高、以客运为主的高速公路。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下,底基层的材料及厚度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为增强基层的支撑或控制基层的厚度,在设置底基层时,可选择比基层标准略低的材料铺筑底基层。在路基处于干燥状态的路段或者少雨地区,也可采用石灰稳定类底基层。当底基层用于增强基层支撑时,其厚度可参考同类型基层的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进行选用。
垫层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垫层结构位于底基层之下,是专门为某一功能要求而设置的结构层,因此垫层结果的材料和结构厚度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二)正确确定设计参数
①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土基回弹模量与土的性质、密实度、含水量、路基所处的干燥状态及测试方法有密切关系。②.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一般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弯强度两项参数,可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基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0713-92的标准方法确定。③合理进行各结构层材料组合设计。
三、管理与检查
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沥青混凝土等高等级路面,如果不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或者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会修筑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路面的。
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应跟班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和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检。对沥青混合料拌合厂的拌合温度、均匀性、出厂温度进行检查,并取样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验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合沥青用量,对于拌合稳定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的沥青混合料,应予废弃。
关键词:沥青路面 ;质量问题 ;通行能力
一、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主要包括设计方面、施工方面、材料方面或管理方面。
(一)设计方面的原因。我国沥青路面的真正开发、研究以及大规模设计、施工,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设计方面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中,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各地区有待于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材料、施工经验等,对路面结构设计和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验研究及铺筑试验路,以便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公路建设飞速发展,设计施工时间紧迫,设计中调查和研究不够,使得一些沥青路面的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根据近几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沥青路面在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沥青道路整体结构设计不合理。例如,基层厚度不够 、面层分层及材料配合比设计不当、面层的厚度不合理等。
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不详细、不齐全,造成路面所处地段的土质和水文情况与实际不符,使得路面设计参数取值不合理。
③.由于对地基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所做出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不合理,使得地基沉降未达到允许的工后沉降。
④对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排水设计考虑不周全,或者部分排水设计失误,结果造成排水系统不畅通,必然形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二)施工方面的原因
由于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起步较晚,施工经验不足、施工设备不强、施工技术不高,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路面早期损坏现象比较普遍。根据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实际调查,施工方面造成其早期损坏的主要因素有:软土地基过大沉降、路基压实度不满足设计要求、路面路基施工质量低劣和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破坏等。
软土地基处理没有足够的沉降时间,从而引起路面出现早期网裂、坑槽、纵裂和横裂等破坏。路基压实度不能满足现实要求。路基压实度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也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之一。土是一种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和气体所占据。路基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空隙缩小,土的密度提高,形成密实的整体,最终使路基的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路面路基的施工往往是工程量巨大、工期很紧、强度不均,常由于抢工期、赶进度,造成料源紧缺,原材料难以保证,不能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
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的破坏。沥青面层中水的来源有地面降水和路基挤上来的水,大量降水渗到沥青面层中排不出去,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沥青面层产生破坏.。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会出现局部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的现象,不仅造成沥青混合料不均匀,而且很难进行压实。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对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影响非常重要,压实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产生沥青面层压实度偏小的原因,主要是单纯追求平整度,不按施工规范要求测定其压实度。
材料方面的原因。①沥青。近几年公路交通量剧增,一般沥青材料的品质已不能满足重交通沥青路面的需要。②矿料。矿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损的主要因素。矿料在筛分时很不容易通过筛孔,特别是不太干燥的矿粉,筛分难度更大,往往出现筛分结果偏粗的现象,使的配合比中实际矿粉偏多。③矿料级配及孔隙率。沥青路面的实际孔隙率在7%以下时,沥青层中的水在荷载作用下,一般不会产生动力压力,也不容易造成损害破坏。排水性混合料的路面孔隙率大于15%时,水能够在空隙中自由流动,也不会造成水损害破坏。
二、预防措施
(一)设计方面。公路工程的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优秀的设计不可能建造出优秀的工程。因此,公路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气候、水文、地质、材料、交通量、载重等进行认真调查,并综合以上各种因素,选择各种路面结构、各种材料、多种配合比、不同结构层厚度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必要时进行铺筑试验路验证确定。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应精心确定各层的合理层位于合理厚度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沥青面层是保证车辆行驶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层次。沥青面层要求致密、防水、平整、抗滑、裂缝少、车辙轻。应当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康烈性,较高的抗疲劳强度以及良好的不透水性,以防止雨水渗入结构,也防止地表面长时期积水。
.基层、底基层设计的注意事项。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结构,在路面结构整体刚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三者之间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交通荷重的轻重决定。刚性基层适用于交通密集、货运比例较高、重车比例不太高的高速公路;柔性基层适用于交通密集、货运比例不高、以客运为主的高速公路。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下,底基层的材料及厚度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为增强基层的支撑或控制基层的厚度,在设置底基层时,可选择比基层标准略低的材料铺筑底基层。在路基处于干燥状态的路段或者少雨地区,也可采用石灰稳定类底基层。当底基层用于增强基层支撑时,其厚度可参考同类型基层的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进行选用。
垫层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垫层结构位于底基层之下,是专门为某一功能要求而设置的结构层,因此垫层结果的材料和结构厚度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二)正确确定设计参数
①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土基回弹模量与土的性质、密实度、含水量、路基所处的干燥状态及测试方法有密切关系。②.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一般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弯强度两项参数,可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基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0713-92的标准方法确定。③合理进行各结构层材料组合设计。
三、管理与检查
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沥青混凝土等高等级路面,如果不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或者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会修筑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路面的。
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应跟班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和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检。对沥青混合料拌合厂的拌合温度、均匀性、出厂温度进行检查,并取样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检验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合沥青用量,对于拌合稳定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的沥青混合料,应予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