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鱼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小鱼怒目如蛙,背鳍如旗,胸鳍如桨,皮肤光滑。因常见它在滩涂上蹦来蹦去,故得名跳鱼。
  有一种鱼,它们生活在红树林和滩涂附近,本领高强,爬树、打洞、跳高,样样精通。
  它们头大嘴宽,双目凸起,胸鳍像一双小手撑在身体两侧,着淡褐色外衣,上面点缀着许多小“星星”。退潮后,它们从洞穴中出来活动和觅食,用发达有力的胸鳍匍匐前进。借助胸鳍的力量,它们摆动尾巴拍打地面弹向空中,在滩涂上蹦来蹦去。它们的名字叫弹涂鱼,又叫跳鱼、泥猴。
  弹涂鱼主要以淤泥里的藻类为食。退潮后的滩涂上散落着令弹涂鱼垂涎的美味。它们常用下颌贴着地面爬来爬去,大口吮吸着淤泥,看起来格外满足。
  一到繁殖时节,滩涂上的雄鱼们就忙碌起来。它们会各自寻找合适的地方挖洞,在自己的地盘卖力表演:让脑袋膨胀起来,弯曲脊背,竖起尾鳍,不断扭动身体,向雌鱼示好。此时,若有其他雄鱼出没,战斗会一触即发。它们怒目圆睁,背鳍高高耸起,张着大嘴咆哮怒吼。
  雖然弹涂鱼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能在滩涂上跳跃玩耍,但它们并不是两栖动物。它们没有肺,不能直接呼吸空气,只得用鳃把水中的氧气过滤出来。而且,它们的皮肤也可以“呼吸”,不过必须保持身体湿润才行,所以弹涂鱼时刻不忘“补水护肤”。
  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生性机警,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弹涂鱼头上那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似无神,其实可没闲着。有研究称,它们的一只眼睛负责搜索食物,另一只眼睛负责暗中观察周围的风吹草动。一旦发现危险,它们会立刻钻进洞里。
  为了捕捉这些机灵的弹涂鱼,古人可花了不少心思。至今,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还沿用古人的土办法来捕捉弹涂鱼——请君入瓮。人们在滩涂里埋上许多小竹筒,并用泥巴覆盖,再用手指在泥巴上戳个洞,伪造成洞穴的模样,然后用长竹竿驱赶它们。弹涂鱼受到惊吓,急急忙忙往最近的洞口钻,有些正好落入竹筒,被逮了个正着!
  原文出处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海错疏》卷中 弹涂,大如拇指,须鬣青斑色,生泥穴中,夜则骈首朝北。一名跳鱼。《海物异名记》云:登物捷若猴然,故名泥猴。
  《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卷九十三 《雨航杂录》:阑胡如小鳅而短,大者如人指,长三五寸,头有斑点如星,潮退,数千百跳踯涂坭中,土人施小钩取之,一名弹涂。以盂覆活者数百于地,旦发视之,皆骈首拱北。
其他文献
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从小就期待红旗一角的光荣,向往党旗下庄严的誓言?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红色基因一路传递,信仰的力量薪火相传。也许,现在的我们就可以丰富自己对那段红色岁月、光荣历史的了解,为未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说到巾帼英雄,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古代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其实,在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也有一位“花木兰”——她女扮男
期刊
如果少先队员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那红色教育就是树苗最不可或缺的养料。这不,阜阳市和蚌埠市的少先队组织已经行动起来了——  红色故事我来讲  2021年9月2日,阜阳市颍上县耿棚中学开展了“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旨在通过对红色精神的深刻解读,让少先队员的成长拥有更加浓厚的红色氛围。  活动一开始,队员们便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用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在队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王二小、杨
期刊
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对于市井的感受似乎总是在傍晚。暮云慵懒,晚风细细吹过,有人卖菜,有人卖花。走在路上,会遇到就地而卧的菜摊,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一一摆着,有田园野气。我蹲下来挑拣了一把,卖菜的老人接过,拿起一杆秤。  “很久没看到有人用杆秤了。”看到儿时记忆里的老物件,我不由得感慨一句。  “是哦,这个带着方便。”老人一提秤杆,拨了下秤砣,眯眼定睛一看,“喏,姑娘,你看下。”  “我看不懂啊。” 
期刊
说起古老时光中的体育运动,人们多会想起希腊人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却很少与中国古人联系起来。仿佛有着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华民族,永远文质彬彬,永远温和儒雅。  其实,中国古人也极爱运动,诗书风华下,也有一身热血豪情。他们在蹴鞠场上奔跑,来往穿梭,翩若游龙;他们在碧色浪花中游动,翻转回旋,轻松自如;他们也在马球场上飞驰,迅如风雷,光耀九州。  小小的马球,从黄金般的盛唐旋转着、翻滚着,飞过元明,飞到现代
期刊
人类文明如同奔流的浪潮,浩浩汤汤,波澜壮阔。其中,有的支流与浪潮并存,有的支流逐渐干涸,搁浅在奔流的路上。  这些文明也曾盛极一时,但终究凋零枯萎,只余惊鸿一瞥的余温。这捧余温中,楼兰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抹。这个仅仅存在几百年的国度,曾是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孔雀河的波光、太阳墓的神秘,牵动了大漠黄沙中多少驼铃的声响。  从生到灭,从兴到衰,楼兰的起落变成史册中的印记、诗歌里的意象,以及你我心间的一
期刊
1  2021年7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承办的“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 (以下简称“大赛”)圆满落幕。安徽省代表队从全国三十支代表队中杀出重围,成功拿下大赛二等奖。  安徽省“风能利用项目”代表队的两名队员均来自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这是他们首次登上全国科普创新大赛的舞台。
期刊
开学后,从清晨到日暮,我们都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美丽的校园早已成为我们另一个家。  应急救援我培训  为了确保校园生活的安全性,增强少先队员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意识,提高队员们的自救能力,2021年9月2日,安庆市望江中学邀请红十字会走进校园,举办校园卫生健康教育暨应急救援培训讲座。  讲座刚开始,红十字会的医师就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讲述了校园卫生健康的重要性;然后,医师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与气
期刊
渔鼓简板,是生命的伴奏;雅俗唱词,是历史的韵脚。  江湖路远,风雨兼程,一曲道情,百态人生。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他们的内心充满共情。  他们是唱道情(一种传统曲艺)的人。  旧忆:唱道情的歌者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斜阳里,田垄上。一个精瘦的背影,把道情送给村庄。那歌声宁静悠远,
期刊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科学革命之一,它催生了半导体、激光、核能、超导体、核磁共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重大的技术发明,使人类在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獲得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  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有望成为未来重大技术创新的动力源和助推器。全球科技强国对此高度重视,纷纷开展国家级量子科技
期刊
上期,我们来到酒泉,那里感人的历史传说和神奇的航天科技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期,我们不妨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往西,来到敦煌,品一品这里的风华吧!  沙漠辽阔,峰峦起伏,黄沙与蓝天相接,驼铃声铛铛作响。  你看,这里壁画瑰丽,石窟壮美,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留下无数珍藏。敦煌,拂去风沙,便有月出星满天的美丽;  你看,莫高窟里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彩塑,就是河西走廊上最耀眼的文化遗产。它有彩带飘扬、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