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tky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离断伤端端吻合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对对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坐骨神经离断组(模型组)、坐骨神经离断吻合组(缝合组)、坐骨神经离断吻合+PBMCs组(PBMCs组)和坐骨神经离断吻合+1640培养基对照组(溶媒对照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于梨状肌下缘0.5 cm处锐性离断左侧坐骨神经,缝合组、PBMCs组和溶媒对照组随即进行神经外膜吻合,PBMCs组端端吻合处给予细胞悬浮液0.2 ml约1×107个PBMCs,溶媒对照组给予0.2 ml 1640培养基。术后4周,HE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对应脊髓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对应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蛋白水平。

结果

HE染色示模型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多呈空泡状,核固缩,胞体变形;溶媒对照组、缝合组部分细胞胞体收缩变形,部分神经元可见胞浆溶解,细胞质呈空泡状,部分细胞核固缩;PBMCs组可见部分神经元形态近于正常,细胞核居中,但仍可见部分神经元胞浆溶解,部分细胞质呈空泡状。TUNEL染色示凋亡细胞呈棕黄色,凋亡细胞计数空白对照组为0.44±0.10,模型组为5.78±1.11,缝合组为5.22±0.51,PBMCs组为2.56±0.42,溶媒对照组为3.78±0.1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 );与模型组比较,缝合组未见明显差异,而PBMCs组和溶媒对照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 ),且PBMCs组较溶媒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空白对照组为1.83±0.72,模型组为1.35±0.46,缝合组为1.29±0.44,PBMCs组为1.87±0.55,溶媒对照组为1.22±0.50;脊髓组织中GDNF蛋白表达:空白对照组为1.47±0.48,模型组为1.17±0.51,缝合组为1.46±0.67,PBMCs组为1.68±0.50,溶媒对照组为1.24±0.4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脊髓中BDN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GDNF蛋白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PBMCs组BDNF和GDNF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 ),而缝合组和溶媒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可导致对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凋亡,而采用端端吻合后给予PBMCs,可减轻大鼠坐骨神经对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BMCs促进脊髓组织中BDNF和GDNF蛋白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对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开颅前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1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303例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6例,女97例;年龄12~77岁[(43.6±20.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87例,6~8分11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99例)和对照组(104例)。研究组采用一次性颅内
目的探讨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选取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行损伤段脊髓及坏死组织清除、功能生物材料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对术中所收集损伤脊髓标本,根据损伤时间分为急性损伤期(≤3 d)3例、亚急性损伤期(4~14 d)3例和慢性损伤期(>14 d)1例。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比较后路经肌间隙入路与开放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切口,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传统开放入路组(B组),每组20例。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60岁[(41.5±9.6)岁]。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8~58岁[(39.1±1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同疗程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 2017年7月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 70岁,伤后24 h内入院;(2)经X线片确诊为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Ⅲ型或Ⅳ型;(3)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认知能力正常,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术后配合进行6
期刊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及很多较大骨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症状性PE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而随着静脉的回流,DVT也可能随时脱落形成新的PE。对于骨科大手术后VTE的预防已经受到全世界学者的高度重视。但膝关节镜术后VTE问题尚未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虽然膝关节镜术后VTE的发生率较低,且各研究间差异较大(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分布形态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1 324例(2 119个椎体)OVCF患者增强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骨水泥分布形态。其中147例因椎体再骨折接受2次及以上手术,椎体再骨折率为11.1%,105例患者发生包含1个或多个邻近椎体骨折,邻近椎体骨折率为7.9%。按椎体中央垂线、双侧
目的比较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或前环外固定支架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6月— 2017年2月收治的49例Tilt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44.6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治疗,B组(21例)采用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