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怀念母亲》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的第二篇课文。
教学片断1:对于“母亲”,每位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本篇课文的主题是写作者对两位母亲那种“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在上课导入时是这样做的。
板书:母亲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辛辛苦苦抚养我们已经十多年了,那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母亲吗?
生1:我的妈妈对我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吃,自己却不舍得吃。
生2:我的妈妈为了拉扯我们姐弟三人,每天都非常辛苦地工作,早出晚归,都累瘦了。(该生是一名农民工子女,她是姐弟三人中的老大,说这些话时。她已是满眼含泪,声音哽咽)
生3:我的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都不让我出去玩,但我知道,妈妈是为了让我能更好地学习,虽然我对妈妈的做法不满意,但我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她是非常爱我的……
难点突破:听了几位同学饱含深情的发言,班上大半学生都动了感情。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上了“怀念”二字,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并来自己默读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作者的一字一句。学生在默读时,我能从学生专注的神情中看出他们是真正地在用心去读书,用自己对母亲的爱来体会作者对母亲所抒发的感情。我知道,我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习的目标达到了。有了前面的基础,再来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
反思: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借助重点词句的学习,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都能找出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心潮腾涌、怅望灰天、幻出”等重点词语,也能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它们在帮助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片断2:对于“凄凉”,学生们能借助词典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来体会作者的感情,但“又凄凉又甜蜜”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就说不清了。于是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班有34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是外地来此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他们有的是从几岁就跟随父母来此打工,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自己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几年后才随父母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像作者季羡林那怿离开祖国,但他们也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比其他24名连家乡都没有离开过的学生多了一些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在理解“为什么又凄凉又甜蜜”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师:同学们。为什么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你知道凄凉是什么意思吗?
生:凄凉是寂寞冷落、凄惨的意思。
师:那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凄凉”吗?
生:他离开了自己的祖国。独自一人在德国,非常寂寞,所以他感到凄凉。
师:那他感到非常寂寞,为什么又说是甜蜜的呢?(生都不举手发言)
师!我们班有些同学虽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但却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有谁是这样的请举手!那你在家乡时有没有伙伴、同学呢?你来到这里以后,想不想他们呢?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1:想,我想到了和他们一起玩耍时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师:那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们是怎样的心情?
生1:非常高兴,非常舒服。
生2:甜蜜。
师:对,甜蜜的,高兴的。那你现在能理解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为什么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吗?
生:作者自己独自一人在国外,想到故国的老朋友却没有一个在身边,非常寂寞,但又想到与老朋友之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又感到非常甜蜜。
师:对,作者独自一人在国外,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丝宽心、一点甜蜜,这些牢固地烙印在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所以说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难点突破:这些学生在说想到故乡的朋友时,因为有切身体会,所以说得比较动情,其他学生也都受到了一定的感染,能抓住“凄凉、甜蜜”理解了作者这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真是特别顺利。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学生都能体会出作者季羡林对两位母亲那“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前认真、充分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在课前更加充分、细致地备课;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继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能逐渐学会自己用适合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责任编辑 丁洪刚
教学片断1:对于“母亲”,每位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本篇课文的主题是写作者对两位母亲那种“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在上课导入时是这样做的。
板书:母亲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辛辛苦苦抚养我们已经十多年了,那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母亲吗?
生1:我的妈妈对我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吃,自己却不舍得吃。
生2:我的妈妈为了拉扯我们姐弟三人,每天都非常辛苦地工作,早出晚归,都累瘦了。(该生是一名农民工子女,她是姐弟三人中的老大,说这些话时。她已是满眼含泪,声音哽咽)
生3:我的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都不让我出去玩,但我知道,妈妈是为了让我能更好地学习,虽然我对妈妈的做法不满意,但我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她是非常爱我的……
难点突破:听了几位同学饱含深情的发言,班上大半学生都动了感情。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上了“怀念”二字,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并来自己默读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作者的一字一句。学生在默读时,我能从学生专注的神情中看出他们是真正地在用心去读书,用自己对母亲的爱来体会作者对母亲所抒发的感情。我知道,我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习的目标达到了。有了前面的基础,再来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
反思: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借助重点词句的学习,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都能找出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心潮腾涌、怅望灰天、幻出”等重点词语,也能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它们在帮助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片断2:对于“凄凉”,学生们能借助词典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来体会作者的感情,但“又凄凉又甜蜜”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就说不清了。于是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班有34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是外地来此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他们有的是从几岁就跟随父母来此打工,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自己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几年后才随父母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像作者季羡林那怿离开祖国,但他们也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比其他24名连家乡都没有离开过的学生多了一些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在理解“为什么又凄凉又甜蜜”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师:同学们。为什么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你知道凄凉是什么意思吗?
生:凄凉是寂寞冷落、凄惨的意思。
师:那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凄凉”吗?
生:他离开了自己的祖国。独自一人在德国,非常寂寞,所以他感到凄凉。
师:那他感到非常寂寞,为什么又说是甜蜜的呢?(生都不举手发言)
师!我们班有些同学虽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但却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有谁是这样的请举手!那你在家乡时有没有伙伴、同学呢?你来到这里以后,想不想他们呢?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1:想,我想到了和他们一起玩耍时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师:那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们是怎样的心情?
生1:非常高兴,非常舒服。
生2:甜蜜。
师:对,甜蜜的,高兴的。那你现在能理解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为什么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吗?
生:作者自己独自一人在国外,想到故国的老朋友却没有一个在身边,非常寂寞,但又想到与老朋友之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又感到非常甜蜜。
师:对,作者独自一人在国外,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丝宽心、一点甜蜜,这些牢固地烙印在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所以说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难点突破:这些学生在说想到故乡的朋友时,因为有切身体会,所以说得比较动情,其他学生也都受到了一定的感染,能抓住“凄凉、甜蜜”理解了作者这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真是特别顺利。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学生都能体会出作者季羡林对两位母亲那“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前认真、充分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在课前更加充分、细致地备课;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继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能逐渐学会自己用适合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