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相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先进性、优越性,合作学习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合作学习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在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在这些课程的设计或者课程的改革中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合作学习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课程教学 课程改革 学习的有效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需求,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增进认识与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中的不同方面。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中提到的即使旧教材也要体现新精神,教学中寻去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可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热闹”现象,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像是大家都在说,细细一看才知道有的是拉瓜闲谈、有的是泛泛而谈,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谁都不听谁的。“等级”现象:优生是“主角”,中等生“附合”,学困生“不知所云”。基于这些认知,如何使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拘于形式,不走过场,提高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帮助建立规则,让学生明确个人的责任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最容易产生一种假象:学生看似热闹非凡,其实学生是在一种混乱的气氛里各说各的。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必须事先帮助学生建立以下基本规则:(1)每次讨论都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认真做好讨论记录。(2)每次讨论都必须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补充,然后形成集体意见。(3)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这个“代言人”要轮流,不要每次都是那几个所谓的优生,让中等生、学困生也经常体验向全班展示成果的那种喜悦。
如:在教学《设计秋游方案》这节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按小组讨论出你这组在这次活动中应带的食物,要保证小组成员吃的饱且不浪费,还要拾配合理。问题提出后,各组都很积极主动。其中有一组太兴奋了,每个人都抢着说自己喜欢吃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也不管有没有人听,等到汇报时,这组没有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买什么?要买多少?怎么安排?都没得出一个计划。而其它组按照以往的讨论规则,小组长主持,小组成员有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做好了讨论的记录,定出来的方案真叫老师佩服不已,有的组说我们是营养型搭配的;有的组说我们是经济实惠型的:有的组说我们是休闲型的。只有帮助学生建立好规则,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二、精心设计讨论题,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
巧设讨论题是讨论的关键,讨论题目要有一定深度,没有深度,一眼看穿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讨论的兴趣。有些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解决的,也没有讨论的必要。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上的问题,实质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课时,老师设计这么一个环节:一个信封袋里有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老师每次拿出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钝角时,学生能很快地说出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直角时,生也能很快地说出是直角三角形,露出一个锐角时,这场面可热闹了,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也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还有说是钝角三角形:而说是锐角三角形的显得理直气壮,这时老师不会肯定任何一种结果,而是逆向反问:“为什么你们不能像刚才那样肯定自己的答案,会出现这么多种结果?”其实这时很多学生就已经是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了。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像这种问题,学生就乐于讨论,也很想通过讨论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讨论也就有了它的意义。
三、引导独立思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讨论的问题。讨论的引入不可过早,讨论应留有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推测,独立思考在前,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引入过早,学困生还来不及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就抢先发言,限制了学困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新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培养学生主动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9加几》这课时,在学生得出了算式9 6后,我不是马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计算9十6,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你想怎样计算?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有了这么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小组交流时每个学生都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小组汇报的结论也令我惊讶不已,他们得出了一系列符合各种学生的方法:(1)9 6=15,(2)我是从9往上数的9、10、1l……15,(3)9 6=10 6-1=15,(4)我是手指和脚趾合起来数出来的,(5)我是摆小棒算出来的,(6)我一看就知道是15……学生的方法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但是我想,如果不是有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算式一列出就让生分组讨论,那么算法绝不会这么多种多样。那绝对是几个“优生”的思维模式,那些学困生不敢也没有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所谓的合作学习反而扼制了他们的思维活动。
四、指导认真倾听,让学生倾听他人意见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学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并进行补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综合归纳提出不同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此,在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犹为重要,教师在倾听中应就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来自同学的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对这些意见,一要虚心听取,耐心听别人讲完;二要评判正误,据理力争,切勿盲目随从,人云亦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会他们虚心听别人讲完,显得犹为重要,不然他们的合作是无效的,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听自己说,而别人说时不爱听。而如何让学生做到不盲目随从,人云亦云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灵活试商》这课时,出示例题70÷14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完成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试商的,谁的方法好。结果我发现大部分组都同意用“四舍”法把14看作10来试商好,而把自己的14看作15来试商的想法淘汰了,原因是他们这些组的“好生”说四舍法试商好。像这种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在课堂上,教和学是提高学生知识不可分割的主题,不容忽视的内容,就像“以生活为中心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一文中作者提到的点
教师应结合课改新理念,运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师这应尽己之最大努力,从基础上把学生培养成可塑之才。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见,新一轮课改要求我们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努力使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起到它应有的教学价值,而不是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
{2}谢朝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2).
{3}魏淑花,.以生活为中心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改革[J].福建陶研,2005,(4).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课程教学 课程改革 学习的有效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需求,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增进认识与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中的不同方面。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中提到的即使旧教材也要体现新精神,教学中寻去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可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热闹”现象,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像是大家都在说,细细一看才知道有的是拉瓜闲谈、有的是泛泛而谈,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谁都不听谁的。“等级”现象:优生是“主角”,中等生“附合”,学困生“不知所云”。基于这些认知,如何使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拘于形式,不走过场,提高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帮助建立规则,让学生明确个人的责任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最容易产生一种假象:学生看似热闹非凡,其实学生是在一种混乱的气氛里各说各的。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必须事先帮助学生建立以下基本规则:(1)每次讨论都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认真做好讨论记录。(2)每次讨论都必须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补充,然后形成集体意见。(3)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这个“代言人”要轮流,不要每次都是那几个所谓的优生,让中等生、学困生也经常体验向全班展示成果的那种喜悦。
如:在教学《设计秋游方案》这节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按小组讨论出你这组在这次活动中应带的食物,要保证小组成员吃的饱且不浪费,还要拾配合理。问题提出后,各组都很积极主动。其中有一组太兴奋了,每个人都抢着说自己喜欢吃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也不管有没有人听,等到汇报时,这组没有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买什么?要买多少?怎么安排?都没得出一个计划。而其它组按照以往的讨论规则,小组长主持,小组成员有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做好了讨论的记录,定出来的方案真叫老师佩服不已,有的组说我们是营养型搭配的;有的组说我们是经济实惠型的:有的组说我们是休闲型的。只有帮助学生建立好规则,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二、精心设计讨论题,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
巧设讨论题是讨论的关键,讨论题目要有一定深度,没有深度,一眼看穿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讨论的兴趣。有些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解决的,也没有讨论的必要。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上的问题,实质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课时,老师设计这么一个环节:一个信封袋里有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老师每次拿出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钝角时,学生能很快地说出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直角时,生也能很快地说出是直角三角形,露出一个锐角时,这场面可热闹了,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也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还有说是钝角三角形:而说是锐角三角形的显得理直气壮,这时老师不会肯定任何一种结果,而是逆向反问:“为什么你们不能像刚才那样肯定自己的答案,会出现这么多种结果?”其实这时很多学生就已经是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了。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像这种问题,学生就乐于讨论,也很想通过讨论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讨论也就有了它的意义。
三、引导独立思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讨论的问题。讨论的引入不可过早,讨论应留有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推测,独立思考在前,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引入过早,学困生还来不及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就抢先发言,限制了学困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新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培养学生主动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9加几》这课时,在学生得出了算式9 6后,我不是马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计算9十6,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你想怎样计算?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有了这么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小组交流时每个学生都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小组汇报的结论也令我惊讶不已,他们得出了一系列符合各种学生的方法:(1)9 6=15,(2)我是从9往上数的9、10、1l……15,(3)9 6=10 6-1=15,(4)我是手指和脚趾合起来数出来的,(5)我是摆小棒算出来的,(6)我一看就知道是15……学生的方法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但是我想,如果不是有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算式一列出就让生分组讨论,那么算法绝不会这么多种多样。那绝对是几个“优生”的思维模式,那些学困生不敢也没有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所谓的合作学习反而扼制了他们的思维活动。
四、指导认真倾听,让学生倾听他人意见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学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并进行补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综合归纳提出不同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此,在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犹为重要,教师在倾听中应就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来自同学的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对这些意见,一要虚心听取,耐心听别人讲完;二要评判正误,据理力争,切勿盲目随从,人云亦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会他们虚心听别人讲完,显得犹为重要,不然他们的合作是无效的,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听自己说,而别人说时不爱听。而如何让学生做到不盲目随从,人云亦云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灵活试商》这课时,出示例题70÷14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完成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试商的,谁的方法好。结果我发现大部分组都同意用“四舍”法把14看作10来试商好,而把自己的14看作15来试商的想法淘汰了,原因是他们这些组的“好生”说四舍法试商好。像这种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在课堂上,教和学是提高学生知识不可分割的主题,不容忽视的内容,就像“以生活为中心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一文中作者提到的点
教师应结合课改新理念,运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师这应尽己之最大努力,从基础上把学生培养成可塑之才。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见,新一轮课改要求我们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努力使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起到它应有的教学价值,而不是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
{2}谢朝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2).
{3}魏淑花,.以生活为中心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改革[J].福建陶研,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