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句话“西安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深受城市堵车荼毒的我,亦觉用这句话形容任何一个国内大中型城市都非常贴切。想想每天上下班的痛苦经历吧!早上有上班高峰期,下午有下班高峰期,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互相拥挤,刺耳的汽车鸣笛声、焦躁的抱怨咒骂声充斥耳间。一个“堵”字,早已成了我们迟到的罪魁祸首。
一、城市交通到底怎么了
如今,城市交通堵塞早已成为常态,在大城市不仅市区堵,城市周边的高速公路也是堵得厉害,当宽阔的道路变成停车场,出行如此艰难,我们不如冷静下来思考,城市交通到底怎么了?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虽然城市的道路建设已经在不断上升,但是交通拥堵依然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道路面积严重不足,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那些新开发的郊区,而市中心道路面积反而略有下降。另外,城市房地产的开发多集中在市区,由此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的超负荷运载。
城市道路占用和人行道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经常被各种地摊、大排档、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这些让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二)私用车辆增加速度过快
大城市的私用车辆增加迅速,私家车、面包车以至于电动车的年均增幅达15%,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其中约有一半的车辆集中在城市地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城市交通恶化。
(三)公共交通日渐萎缩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开始相继萎缩,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从而加速了私用车辆的极度膨胀。目前,国内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部分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所以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从中被转移出来的乘客势必要寻找自己的出行方式,比如私家车或电动车等,从而进一步恶化本已拥堵的城市交通。
(四)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交通拥堵,面临考验的首先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尚有待提高,大城市中的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还很少。比较北京和东京两座城市,两者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量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而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所以其它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也可见一斑。
由于交通管理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层出不穷,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的停车设施严重短缺,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
二、城市治堵现状
交通拥堵是一种严重的城市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势必会降低人们出行的效率,困扰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建言献策,以希冀化解城市拥堵的难题。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在政策,如汽车限行、限购、涨停车费等。
(一)大幅提高停车费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题,某些城市曾拟大幅提高停车费的措施,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民众的激烈讨论,有赞成的也有坚决反对的。
理论上大幅提高停车费用,增加民众的用车成本,会有助于控制城市汽车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但是会在另一方面导致相关部门大幅提高停车收费的标准,推动有限的停车位待价而沽。所以这种方法会增加民众的负担,并不是化解交通拥堵难题的良方。
诚然,提高停车费后,私家车主们也许会减少开车出行的次数,原本有买车打算的人可能会暂缓甚至放弃买车,但是这样会剥夺部分人改善出行质量的权利和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更会是的交通消费变得富人化,从而扩大民众交通权利的贫富差距。
用什么方式出行是民众的自主权利,私家车主驾车出行尽管会造成交通拥堵,但也提高了自己出行的效率和生活质量,如果多数人认为开车好处多,如果公交不便捷,公交车拥挤的汗臭熏天,那么提高停车费这个方法未必不会失灵,但也未必能解决私家车数量过多造成的拥堵问题。
(二)汽车限购,因噎废食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减少道路上私家车的数量,不少地方都制定了汽车限购的政策,今年年初,南京、杭州、宁波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就曾有汽车限购的传言,导致今年以来这些城市的新车上牌量明显增加,甚至有些投机客特地跑到这些城市买车上当地的牌照,等着限购来临时手中车牌升值。这些现状让人担忧,在这些城市,私家车数量庞大,公共交通相对薄弱,一到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甚至瘫痪的情况已成家常便饭,让政府着实为难。
然而,汽车限购的举措未免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曾向记者表示,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一定不能抑制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是要想办法加快道路建设,加快立体交通、公共交通建设,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水平,不能局限于限车。 汽车行业元老级人物、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祖涛也指出了限购治堵的弊端:“限购等于是把其他部门工作的不足都推到了汽车主管部门身上,这样非常不科学。”
限车治堵对车市、尤其是对自主品牌车型的冲击很大,北京的限车政策实施半年后,各种负面的影响很快凸显出来。诸如经销店关门、销售人员失业,自主品牌销量锐减,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等问题,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因此放缓。
限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但事实表明,限购并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解决拥堵的办法。 (三)是限行,还是添堵?
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道路,相关人士搜肠刮肚寻找治堵良策,限制上牌和限行则成了采用率最高的治堵方案,城市治堵能不能靠限行,民众的看法也是众说不一,总结后可分为反对和赞成两种论调。
1.限行只能更添堵
很多人认为单双号限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从长远来看,反而还会让城市交通压力更大,为了出行方便,有些家庭准备两辆私家车,一辆单号的时候出行,一辆双号的时候出行,长此以往,城市会越来越堵。
2.限行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部分民众认为,尽管限行让市民出行有诸多不便,但造成城市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城市规划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限行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目前必须采取的缓解措施。限行肯定会限制一部分人的自由,但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也只能遵守。
三、城市治堵出路何在
治堵亦如治水,堵不如疏。其实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全部原因,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政策的引导以及参与者的文明程度,共同造成了交通拥堵的局面。
(一)道路建设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首先要建设更多的道路。若路的建设领先于车的增长,则就不会出现堵塞,反之,车的增长领先于路的建设,交通拥堵就无法避免。要想做到路的增长快于车的增长,就需要科学的规划能力和管理水平。“汽车通过购置税、燃油税等方式为政府提供了税收,政府可以拿来修路,让车和路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车和路的问题上不应遏制车的发展,而是要加快路的发展,这样既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又有利于汽车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香港土地面积比北京小,人口密度比北京大,也没有长安街那么宽的路,但是香港不堵车。什么原因呢?因为它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加大地铁、公共交通。我觉得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一定不能抑制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是要想办法加快道路建设,加快立体交通、公共交通建设,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水平,这是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拿出一些限行、增加拥堵费之类的措施来缓解拥堵。”姚景源说。
(二)增设停车位,加快车位流动性
一味地多收停车费对治堵成效非常有限,而增加停车位才是事半功倍的良方。很多住宅小区因为车位不足,车主只好把车停在马路两旁,致使宽阔的双向车道变成狭窄的单项车道,有时甚至造成一车当道万车莫开的局面。交通拥堵很大程度是停车难造成的,而增加车位则是行之有效的治堵妙方。
要增设停车位,首先需要依靠政策的支持,土地政策、物管政策、城管政策、税收政策等需要鼓励开发商多开发、多运营停车位。其次要依靠有效的管理,现有的停车位,尤其是马路两旁的提车位缺乏管理,乱停乱摆造成车位浪费和交通拥堵。如果通过划定车位,再由专人管理,就可以起到增加车位的效果,化解交通拥堵。再者要合理利用空地,如果清除那些小区周边临时建筑或违法建筑,就可以腾出空闲地块,将其建为停车场。最后应该加快车位的流动性,取消固定停车位的规定,这样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停车场节假日及晚上便人去车空,应该开放让周围的百姓停车,此举可不花一分钱就释放大量空闲的停车位。
(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要得到有效的缓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果城市的公共交通能够发达和便利,市民也会更有可能从节约出行开支等考虑出发,放弃买车或少开汽车出行,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少城市的市民上下班时依然如盼月亮般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城市政府没有增加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资。所以仅仅通过限制出行来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显然并不现实。
(四)提倡绿色出行
缓解并治疗城市交通堵塞,除了在道路建设、停车位和公共交通等“硬件”上予以完善,还不能忽视“软件”上的补充,即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文明素质,市民应该培养低碳绿色出行意识,在“治堵”大幕全面拉开之时,尽自己的责任不给“治堵”添堵。
一、城市交通到底怎么了
如今,城市交通堵塞早已成为常态,在大城市不仅市区堵,城市周边的高速公路也是堵得厉害,当宽阔的道路变成停车场,出行如此艰难,我们不如冷静下来思考,城市交通到底怎么了?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虽然城市的道路建设已经在不断上升,但是交通拥堵依然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道路面积严重不足,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那些新开发的郊区,而市中心道路面积反而略有下降。另外,城市房地产的开发多集中在市区,由此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的超负荷运载。
城市道路占用和人行道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经常被各种地摊、大排档、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这些让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二)私用车辆增加速度过快
大城市的私用车辆增加迅速,私家车、面包车以至于电动车的年均增幅达15%,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41.95万辆,其中约有一半的车辆集中在城市地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城市交通恶化。
(三)公共交通日渐萎缩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开始相继萎缩,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从而加速了私用车辆的极度膨胀。目前,国内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部分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所以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从中被转移出来的乘客势必要寻找自己的出行方式,比如私家车或电动车等,从而进一步恶化本已拥堵的城市交通。
(四)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交通拥堵,面临考验的首先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尚有待提高,大城市中的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还很少。比较北京和东京两座城市,两者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量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而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所以其它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也可见一斑。
由于交通管理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层出不穷,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的停车设施严重短缺,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
二、城市治堵现状
交通拥堵是一种严重的城市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势必会降低人们出行的效率,困扰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建言献策,以希冀化解城市拥堵的难题。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在政策,如汽车限行、限购、涨停车费等。
(一)大幅提高停车费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题,某些城市曾拟大幅提高停车费的措施,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民众的激烈讨论,有赞成的也有坚决反对的。
理论上大幅提高停车费用,增加民众的用车成本,会有助于控制城市汽车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但是会在另一方面导致相关部门大幅提高停车收费的标准,推动有限的停车位待价而沽。所以这种方法会增加民众的负担,并不是化解交通拥堵难题的良方。
诚然,提高停车费后,私家车主们也许会减少开车出行的次数,原本有买车打算的人可能会暂缓甚至放弃买车,但是这样会剥夺部分人改善出行质量的权利和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更会是的交通消费变得富人化,从而扩大民众交通权利的贫富差距。
用什么方式出行是民众的自主权利,私家车主驾车出行尽管会造成交通拥堵,但也提高了自己出行的效率和生活质量,如果多数人认为开车好处多,如果公交不便捷,公交车拥挤的汗臭熏天,那么提高停车费这个方法未必不会失灵,但也未必能解决私家车数量过多造成的拥堵问题。
(二)汽车限购,因噎废食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减少道路上私家车的数量,不少地方都制定了汽车限购的政策,今年年初,南京、杭州、宁波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就曾有汽车限购的传言,导致今年以来这些城市的新车上牌量明显增加,甚至有些投机客特地跑到这些城市买车上当地的牌照,等着限购来临时手中车牌升值。这些现状让人担忧,在这些城市,私家车数量庞大,公共交通相对薄弱,一到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甚至瘫痪的情况已成家常便饭,让政府着实为难。
然而,汽车限购的举措未免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曾向记者表示,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一定不能抑制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是要想办法加快道路建设,加快立体交通、公共交通建设,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水平,不能局限于限车。 汽车行业元老级人物、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祖涛也指出了限购治堵的弊端:“限购等于是把其他部门工作的不足都推到了汽车主管部门身上,这样非常不科学。”
限车治堵对车市、尤其是对自主品牌车型的冲击很大,北京的限车政策实施半年后,各种负面的影响很快凸显出来。诸如经销店关门、销售人员失业,自主品牌销量锐减,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等问题,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因此放缓。
限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但事实表明,限购并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解决拥堵的办法。 (三)是限行,还是添堵?
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道路,相关人士搜肠刮肚寻找治堵良策,限制上牌和限行则成了采用率最高的治堵方案,城市治堵能不能靠限行,民众的看法也是众说不一,总结后可分为反对和赞成两种论调。
1.限行只能更添堵
很多人认为单双号限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从长远来看,反而还会让城市交通压力更大,为了出行方便,有些家庭准备两辆私家车,一辆单号的时候出行,一辆双号的时候出行,长此以往,城市会越来越堵。
2.限行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部分民众认为,尽管限行让市民出行有诸多不便,但造成城市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城市规划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限行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目前必须采取的缓解措施。限行肯定会限制一部分人的自由,但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也只能遵守。
三、城市治堵出路何在
治堵亦如治水,堵不如疏。其实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全部原因,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政策的引导以及参与者的文明程度,共同造成了交通拥堵的局面。
(一)道路建设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首先要建设更多的道路。若路的建设领先于车的增长,则就不会出现堵塞,反之,车的增长领先于路的建设,交通拥堵就无法避免。要想做到路的增长快于车的增长,就需要科学的规划能力和管理水平。“汽车通过购置税、燃油税等方式为政府提供了税收,政府可以拿来修路,让车和路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车和路的问题上不应遏制车的发展,而是要加快路的发展,这样既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又有利于汽车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香港土地面积比北京小,人口密度比北京大,也没有长安街那么宽的路,但是香港不堵车。什么原因呢?因为它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加大地铁、公共交通。我觉得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一定不能抑制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是要想办法加快道路建设,加快立体交通、公共交通建设,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水平,这是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拿出一些限行、增加拥堵费之类的措施来缓解拥堵。”姚景源说。
(二)增设停车位,加快车位流动性
一味地多收停车费对治堵成效非常有限,而增加停车位才是事半功倍的良方。很多住宅小区因为车位不足,车主只好把车停在马路两旁,致使宽阔的双向车道变成狭窄的单项车道,有时甚至造成一车当道万车莫开的局面。交通拥堵很大程度是停车难造成的,而增加车位则是行之有效的治堵妙方。
要增设停车位,首先需要依靠政策的支持,土地政策、物管政策、城管政策、税收政策等需要鼓励开发商多开发、多运营停车位。其次要依靠有效的管理,现有的停车位,尤其是马路两旁的提车位缺乏管理,乱停乱摆造成车位浪费和交通拥堵。如果通过划定车位,再由专人管理,就可以起到增加车位的效果,化解交通拥堵。再者要合理利用空地,如果清除那些小区周边临时建筑或违法建筑,就可以腾出空闲地块,将其建为停车场。最后应该加快车位的流动性,取消固定停车位的规定,这样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停车场节假日及晚上便人去车空,应该开放让周围的百姓停车,此举可不花一分钱就释放大量空闲的停车位。
(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要得到有效的缓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果城市的公共交通能够发达和便利,市民也会更有可能从节约出行开支等考虑出发,放弃买车或少开汽车出行,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少城市的市民上下班时依然如盼月亮般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城市政府没有增加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资。所以仅仅通过限制出行来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显然并不现实。
(四)提倡绿色出行
缓解并治疗城市交通堵塞,除了在道路建设、停车位和公共交通等“硬件”上予以完善,还不能忽视“软件”上的补充,即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文明素质,市民应该培养低碳绿色出行意识,在“治堵”大幕全面拉开之时,尽自己的责任不给“治堵”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