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讨论是实施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理论精解、基础贯通
对于学位课,是在新的高度上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本科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认知水平,是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解决首要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方式的特点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讲解重点、难点、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领域,提出要求和答疑,并指导学生如何去查阅资料、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农业与生物学院“高级生物化学”是近10个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其生源来自本校、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业大学,包括统考和推荐直升的学生,地区遍及大江南北。鉴于各生源学校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不同,因此具有的基础水也平参差不齐,面临个体化水平与整体提高、专业需求与课程内容需协调统一的问题。因此,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就不能忽视对学科基础理论的要求。首先,对重要的概念采取概括精讲,达温故知新之目的。其次,对主要的生化过程,采取联系的观点进行融会贯通,打开学生思路。第三,根据学科的研究进展,力图将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展示给学生,从时空上拓展课程的外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适当加入课堂讨论的环节,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既可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使获得的最新知识供全班共享,达到师生间互利双赢、共同促进和提高的效果。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是5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你说等于1,我说等于2,偏偏不说“等于1”或“等于2”的理由,成“顶牛”之势,失去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理论精解、基础贯通
对于学位课,是在新的高度上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本科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认知水平,是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解决首要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方式的特点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讲解重点、难点、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领域,提出要求和答疑,并指导学生如何去查阅资料、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农业与生物学院“高级生物化学”是近10个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其生源来自本校、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业大学,包括统考和推荐直升的学生,地区遍及大江南北。鉴于各生源学校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不同,因此具有的基础水也平参差不齐,面临个体化水平与整体提高、专业需求与课程内容需协调统一的问题。因此,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就不能忽视对学科基础理论的要求。首先,对重要的概念采取概括精讲,达温故知新之目的。其次,对主要的生化过程,采取联系的观点进行融会贯通,打开学生思路。第三,根据学科的研究进展,力图将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展示给学生,从时空上拓展课程的外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适当加入课堂讨论的环节,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既可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使获得的最新知识供全班共享,达到师生间互利双赢、共同促进和提高的效果。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是5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你说等于1,我说等于2,偏偏不说“等于1”或“等于2”的理由,成“顶牛”之势,失去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