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沧桑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若放慢脚步,端详每一棵古树,你若仔细观察,审视每位老人,你会发现,古树和老人,颇有相同之处:每一位老人脸上的皱纹,无不凝缩着往昔的时光;每一棵古树身上的裂痕,无不存储着久远的历史。虽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人活百年者少,树却能活很多年。从老人蹒跚的脚步,看到时光已经过去的影子;从古树凋零的姿态,看到历史行将结束的未来。古树和老人,所以弥足珍贵,所以受人尊敬,因为他们都有一份难得的沧桑感,是时代的文明积累,也是社会的精神所在。
  树老,老得比较慢,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人老,老得比较快,于是就有许多与不老之前的不同。有的人,不服老;有的人,不想老;有的人,停车不看霜林晚,自己要当二月花。于是,便显出老人与古树的不同了。古树无言,老人要份;古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苦日无多的老人,却总爱跟世界较劲。有的人,初老之后,感觉尚好,犹知收敛;再老以后,灵性消失,行为迟钝;更老以后,精力不逮,思想麻木,便要做出令人不敢恭维的尴尬事。
  这就是树和人的不同,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人拔得天高,也是不会死的;所以,对某些老爷子来说,不拔高不行,拔不高更不行。这也是我们在文坛上,时常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唱诗班,至今弦歌不绝于耳的原因。花钱雇了一桌吹鼓手,围坐在那里敲钟击磬,阿弥陀佛,天花乱坠,赞不绝口。被谀颂的那一位,只能生出晕晕乎乎的醉酒感,拔得再高,也无生命危险。
  人到老年,这个老字,一旦成为精神上的负担,比纯生理的老,更麻烦。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弄不好,都会成为灾难。所以,人之老,不如树之老,树虽老,可贵在不失态,不糊涂,不张狂,更不老而作孽。文人之老,作家之老,好像又不如一般人之老。而文学大师之老,包括真正的大师和不那么够格的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像蜗牛背负了太重的包袱,老起来以后,更令人为他捏把汗。
  1830年,81岁的歌德,对他的朋友爱克曼,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他的憎恨:“我知道我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他们很想把我拔掉,但他们无法剥夺我的才能,于是就想把我的人格抹黑,时而说我骄傲,时而说我自私,时而说我妒忌有才能的青年作家……”这位老人没完没了地埋怨,一直啰嗦到1832年的3月22日逝世才闭上嘴。
  《歌德谈话录》的中文译者朱光潜先生,对大师这种情绪加以注释:“歌德因政治上的保守而为当时进步人士冷落甚至抨击,他到临死前还耿耿于怀,这也体现了伟大诗人和德国庸俗市民这两重性格的矛盾。”
  凡大师(真的,而不是假的),应该像那些古老的树,在属于自己的方圆世界里,巍然挺立,不倚不傍,但并不反对别人的存在,也不在意别人活得比自己更好。天地如此之大,阳光如此之足,空气如此之新,水分如此之多,让每个人拥有他自己成长发展的份额,岂不“万类霜天竞自由”地相得益彰?若是能够共襄盛举,乐助其成,相互联结成一片绿荫,岂不“环球同此凉热”,进入更美妙的文学世界?
  人之老,若能如树之老那样,共沐阳光,同受雨露,那该是多平和,多自如,多惬意,多自在的晚景啊!
其他文献
美国有个奇人,叫戴夫·查门德斯(Dave Chameides),是个摄影师。他曾两次获得艾美奖,这已经够与众不同了。更让人称奇的是,2008年一整年,他一次垃圾都没扔过。他和家人制造出来的所有垃圾,几乎都被他分门别类地处理和回收了。那些实在无法处理的垃圾,则在一年之后被完完整整地运到康涅狄格州的“垃圾博物馆”展出。据统计,一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年生产1700磅的垃圾,而戴夫一家(他和妻子,还有两个女儿
期刊
如果说尼亚加拉瀑布是一个威武彪悍的男子汉,那滨湖尼亚加拉小镇就宛如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她的宁静,祥和,美轮美奂吸引着我们前行膜拜。  从女儿家出来,先上多伦多403高速公路向西南,转伊丽莎白女王高速公路到伯灵顿,过连接伯灵顿和哈密尔顿的跨安大略湖大桥—天顺桥进入哈密尔顿后,接着伊丽莎白女王大道驶入劳斯七街,再转向安大略湖边沿的湖滨路,一边欣赏着安大略湖的风光,一边行驶就到了滨湖尼亚加拉小镇。  滨
期刊
1936年,经日本天皇密敕批准,石井四郎在哈尔滨建细菌战研究基地,此即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731部队在我国东北残忍地用数千中国人做活体试验,研制了多种细菌武器,并于1940年9月在浙江进行细菌攻击试验。  在浙江的试验攻击中,诸种细菌均未取得明显杀伤效果,唯有鼠疫跳蚤强大的杀伤力,让“731”恶魔们感到兴奋。浙江细菌战后,“731”部队选定“鼠疫跳蚤”作为其王牌细菌武器,时刻准备着投入大规模
期刊
我是一个退休后开始研发低碳产品的老人,社会、媒体亲切地称我“低碳老人”。今虽已到古稀之年,但还想继续创造研发新的低碳产品,梦想为改变北京生态环境,还北京一片蓝天、绿地、净水做点贡献。梦想是支持我生活、工作的动力源泉,梦想是我努力拼搏、战胜困难、挑战未来的智慧和勇气,梦想也给我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梦想缘于退休之日  北京,给儿时的我印象很好,蓝天、绿草、净水、空气新鲜。每年夏秋季节,我都要到广
期刊
过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多发“癌症村”。更早之前,在粗放追求GDP的年代,淮河及其支流被大小工厂污染。村民们的水井越打越深。不过死亡还在增加。  污染和癌症高发引起国家重视,沿淮河流域沿河工厂被治理,目前水质已得到改善。专家介绍,尽管如此,癌症发病率的正常回归,起码还需10年。专家亦指出,对水环境的治理应更加强化,以降低污染带给人体健康的风险。  从西而来的沙颍河,在安徽省颍
期刊
在台湾,有这样一位老人:74岁时,他在英文不通的情况下,独自游历欧洲各国;98岁获得硕士学位;100岁时,书法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如今,这位名叫赵慕鹤的老人已经102岁了,已然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最佳例证,他的这些经历也被形象地称为“逆生长”。  和孙子一起考大学  2006年的一天,赵慕鹤去同乡家做客,碰到同乡与儿子起了争执。原来,那孩子专科毕业后,终日在家玩电脑,父子俩为了继续升学的事
期刊
2012年11月底一位匿名网友在中国雅虎“替你看看爹和娘”活动专栏里,写下这样一条心愿:父亲独自一人守在山上30多年了,我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回家替父亲买上一双舒服的棉鞋,希望有人能够在寒冷的冬季到湖北枣阳,替我去看望一下年迈的父亲,陪他说说话。  是怎样一份事业,让一个老人独自在山上坚守了30多年?出于感动和好奇,我们决定替这位他乡游子去看一看他的父亲。12月14日,一场冬雨过后,天刚放晴。迎着
期刊
1  那两天,岳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原来两天前,岳母的父亲打来电话,希望她回家。  春节后,岳母就和我们一起来到北京,帮我们照顾两岁的儿子。我和老婆都是郑州人,按照计划,两边的老人将轮流“北漂”来照顾孩子。我和妻子都要工作,孩子还不能上幼儿园,家里有老人,总归放心些。  本来,再过两个月,岳母才会和我父母换班。可那个电话,让事情一下变得复杂起来。  岳母是家里的长女,在没有来北京照顾外孙前,她一
期刊
如果不是因为妻子的病逝,曹老头不会想到这一辈子会到城里来。曹老头与妻子在村子里可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就连喝水,两人也是你一口,我一口的轮流地对着壶嘴儿吸。自从这块心头上的尖尖肉突然地离去,老曹一下子觉得屋子里变得那么地空洞与可怕。老曹想起妻子临终时躺在自己的臂弯中,贴在他身边轻声地说,你对我那么好……下辈子,我还想与你作伴儿。一缕酸楚涌上心头,老曹捂住脸面,泪流不止。日光渐渐地拉长,时间仿佛凝固一般
期刊
古代,对老人年龄有一些特定的称呼,如:五十岁称为“艾”;六十岁称为“耆”,进入老之境,免服劳役;七十岁称为“耄”,白发苍苍之意;八十岁称为“耋”老态龙钟;九十岁称为“鲐”,老人背上生斑似鲐鱼背;百岁称为“期颐”,意为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把百岁老人称为“寿星”,把“寿星”出现视为人世盛事,崇为“人间祥瑞”。西汉王褒在《四子讲德论》中曰:“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天符既章,人瑞又明。”《旧唐书·郑
期刊